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枭相 > 第144章 明实亡三习之手

第144章 明实亡三习之手

   第144章 明实亡三习之手(1/2)

南方的秋天格外令人忧愁。

狂风呼叫着邪魔野鬼的调子,扫起地上的尘土,使原本明媚、爽朗、愉快的山野霎时间变得如地狱一般黑暗。风扯着来往行人的衣襟,摘着头巾,沙子射着人的眼睛。

从城外回家的人被风阻挠着,直不起腰。

从西北来的则被风吹送着,站都站不住。

河沟里树枝摇曳着,似乎要挣脱树干随风而去的样子。枝丫间,喜鹊辛苦筑起的巢,也被风毫不费力地拆掉。

池坝里水面上盖了一层尘土,涟漪的河水和蓖麻油一样混沌。

不禁使人联想起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名言,壮士虽未看到,倒有一群鬼鬼祟祟的人跑向干涸的河堤口去。

今年雨少,收成本就不多,河床早就干裂了。而这时,由岐惠王和严世蕃等人领头,一群亲兵正在河堤里挖着什么,将泥抛到堤口,却并不阻止路过的平民围观。

大堤上,一眼望不到头站着的全是百姓,个个脸上是疾苦又好奇。

大堤里,又站着一排的和尚道士,走走停停,算算测测的。

“天意啊!天欲亡我大明啊!”

岐惠王发出一声吼叫。

接着人群散开,便在泥泞的河堤里发现一块足有九丈高的石碑被挖掘出来。那石碑上面刻画着一只浑身干裂的石碑,下面则是些许小篆

“横过二世,继以,万事不理余三十,以金钱珠玉为命脉,酒色财气,醉生梦死,明实亡三习之手。”

百姓们不敢踏前,却已经窃窃私语。

而那为首的德亨和尚,更是悲怆大哭道“天欲亡我大明,天欲忘我大明啊!”

岐惠王忙问道“大师,可有力挽狂澜之术?”

“何其困难!三习乃正统,怎可轻易改之!”

岐惠王又问“三习是何人?我大明朝何故亡于他手?”

德亨和尚没有作答,一手指天,一手指北。

岐惠王又问“假意是他,江山正统之辞非为正论!我大明朝本该有救!”

说完,他便带着严世蕃等人离开了,并没有再次踏入稷山县。

……

稷下学院。

海瑞进了屋,先是拜过邓氏,于可远替邓氏回礼。

邓氏领着阿福和高邦媛回到屋里。

堂内便只剩下于可远和海瑞二人。

“刚峰兄。”

“可远。”

二人几乎同时向彼此拜道。

海瑞重重地点点头,满脸凝重双目闪光……

张居正刚找他谈完,他就马不停蹄地来到这里。

“太岳同我讲起你在县试时所作的文章,名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似与我心中志向相符。更谈及你与俞咨皋之间的‘君子之约’……可否详细说明?”

“无非是以题辩写,这些事论或不论结果都是一样。”

于可远的话让海瑞又沉默了。

海瑞“那你在王妃面前,认可追查岐惠王的罪行,总应该有别的目的吧?”

于可远摇了摇头。

“总得讲些道理吧?”海瑞踱着步,显得有些气愤。

于可远“想要什么道理?就是为了让全天下的臣民乃至圣上知道您海刚峰一片热诚之心,拳拳为民,而其他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还美其名曰‘刚峰’。”

海瑞不语。

良久之后,海瑞声音有些嘶哑“你果真这样看我,你我之间便无需对话。”

于可远“非是这般看你,而是将旁人心中所想,直白地陈述于你。”

“他们怎么看,与我何干!我海瑞做事,从不需要看他人脸色!”海瑞望着于可远。

于可远再次沉默了,也深深地望着海瑞。

“我想你该不会是真的只是为了骂我出口恶气。”海瑞似乎明白于可远话音里含着一些惋惜和别的什么,坐在椅子上,顾自说道“我不请自来,一是不想失了能够为民谋福祉的机会,二是不愿错失志向相同的君子为知己。”

于可远“刚峰兄,说句你不一定爱听的话,能走,这个时候我真希望你不要回头,回你的南平继续做教谕。”

海瑞一怔,问道“这话什么意思?”

于可远一字一顿地答道“眼下还不是你该出山的时候!再浅显的道理,过刚易折!”

海瑞的眼睛瞪大了。

于可远“到这个时候了,内阁和司礼监的意思也该让刚峰兄你明白。严党把持朝政多年,其实早已是土崩鱼烂。之所以能够维持,全靠逢迎圣意。宫里需求无度,他们又层层盘剥,才会落下如此大的亏空。修一座殿宇,左不过几百万两银子的事,真咬咬牙,也能挤出来。但前后拖延了三四年,等的是什么?不是真有人阻拦,而是就着这个事从国库讨银子,往他们自己腰包里塞!这么大的事,全天下就没有一个为国为民的官员知道吗?非你一个海瑞出来戳破!为什么不说,无非是说不得!说了就要捅破天。哪怕是严党倒台,严嵩被罢黜,严世蕃被流放,归咎的也是无关痛痒的人物,但凡谁敢往皇上头上扯一点不是,严党就不会倒下来。如今他们作死,要谋反叛乱,说到底是因为清流们认清了这个理,愿意吞下他们留下的烂摊子,也不愿意给他们一点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他们开始这绝境的一搏。这个时候你站出来,把所有事情重新翻出来,也只有严党会对你感恩戴德,让他们觉得自己复出有望!其余只会觉得你多事,你不懂事理!从大局想,从为国为民的角度想,讲这些话对眼下都于事无补,甚至只会添乱!这么明白的事,刚峰兄想必不是不清楚!你看不惯,这时走就是最好的!”

真是振聋发聩!

海瑞被于可远这一番话说得脸上阴晴不定,怔怔地站在那里“徐阁老和高阁老都这么看吗?”

于可远“两位阁老政见虽然不一致,但对严党,是一致的看法。”

海瑞又望向于可远“可远,你怎么想?”

海瑞也坐下了,“对百姓无益,但也是最好的结果,严党官员私吞的土地,就算拿回来,也会落到其他官员和皇族手里,百姓们无非是从这家到那家当佃户。但对朝廷来说,剜肉补疮,长痛不如短痛,彻底理清了这些事情,将来真有什么大动作,反倒是好事。”

说到这里,于可远的目光显然从大门的方向看见了什么,便停住了话,低下了头。

海瑞也看见了,连忙站了起来。

两人几乎是同时“俞大人。”

俞咨皋似乎永远是那副意气风发的样子,但这时眉眼中却显得肃穆,也不等二人客套,直接坐在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44章 明实亡三习之手(2/2)

可远身旁的椅子“刚刚城外出了一桩事,现在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于可远也有些严肃,问道“什么事?”

俞咨皋道“你们先听听这句话,看能联想到什么——横过二世,继以……”

于可远幽幽道“这说的是两世之后,所指何人呢?”然后脸色愈发困惑和担忧。

“万事不理余三十,这话又作何解?”

于可远浑身一颤,不敢再言。

海瑞眉头猛地拧到一处,“三十余年朝纲败坏,不理朝政,该是此解。”

“二位能否联想到什么?”

海瑞和于可远当然联想到了什么,但谁敢明说?

俞咨皋继续道“以金钱珠玉为命脉,酒色财气,醉生梦死,明实亡三习之手。”

每读出一句,于可远和海瑞的脸色便肃穆一分。

读到最后,海瑞已经站起,于可远浑身更是抑制不住地颤抖着。

“谁人所写!当真是诛心之言!该杀!”海瑞怒喝道。

“并非谁所写,就在稷山县城外干涸的河堤里立着,被岐惠王的亲兵挖出来的,百姓们正在围观。”

“发难了,没想到是这个路数……”于可远喃喃道。

俞咨皋一脸忧愁“应该不止这个路数。”

三习。

朱翊钧。

“翊”字中有二习,钧字中有一习,这说的便是朱翊钧。

说朱翊钧三十余年荒废朝政,贪婪无度,酒色财气无一不爱,明朝亡国便因他而起。

若是当世之人,看到这段话还要怀疑一番其真伪,但对于穿越而来的于可远来说,这是再真实不过的记载。

他首先怀疑的便是这个朝代有其他穿越者。

但想想也不可能,真有穿越者,民间乃至朝廷应该听闻过他的事迹,历史也不可能毫无变化。

莫非真有能够未卜先知的人?

“不是想这些事的时候……”于可远镇定下来,开始思考解决之道。

“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俞咨皋手心都是汗,直言道“尤其是万事不理余三十这句话,现在已经有不少百姓往皇上身上攀扯,何况这石碑又是和尚们读出来的,就说是皇上修道修入魔,上天惩之!如今王妃已经派人围住了那石碑,不准任何人靠近,但流言是止不住的。”

“大势所趋,有些事本不是一时就能办好的。但有一条不能改变,我大明的江山社稷,王爷是皇储,接下来王妃怀里抱着的世子是皇储。念在这一条,他们想靠些危言耸听的话来颠倒是非,使阴阳倒悬,注定是妄想!”海瑞铿锵有力地喊道。

这话一说,不止俞咨皋,就连海瑞也肃然起来。

海瑞虽然为人过于刚烈,不爱听人劝见,但他对朝廷对皇上的忠诚,更是无人可比。他这份忠心,可以说胜过朝廷中的绝大多数人。

于可远扪心自问,他对明朝的归属感并不强烈,所为无非是自身利益。

这一点上,他由衷敬佩海瑞。

对海瑞其人,俞咨皋和于可远包括这时没在的高拱张居正都心存着几分敬重,知道他虽然是个举人,却往往能往大处想,坚持心中正义,而且见识过人。

这时见他这般行为,这几句慷慨陈词,就知道他又要有什么惊人之语了,不觉都抬起头,望向他。

海瑞正颜望着他们“可远的意思我都明白,念着这一条,你说的对但也不对。王爷是皇储,世子是皇储,也就是将来的皇上。大明朝所有的百姓都是他们的子民,将来还会是世子的子民。哪有看着子民受难,君父却袖手旁观的!严嵩尚且知道爱惜自己家乡的百姓,从来不买分宜的田地,要给父老乡亲留个好名声,可远,俞大人,还有高阁老和张大人,难道连个严嵩也不如吗?”

于可远和俞咨皋这时对视了一眼,两人相视的目光中都同时显出了那种特有的惭愧又带些尴尬的神色。

海瑞不看他们,继续说道“大明朝不是严家的大明朝,更不是他们底下那些贪官豪强们的大明朝,岐惠王虽然也姓朱,世受国恩俸禄,却也和皇权继承没有半分联系。他们可以愚弄百姓,拿万民当棋子,盘剥压榨,但王爷王妃,阁老,还有你们这些忠臣能臣,不能视若无睹。”

“天地有正气!”俞咨皋激动地接言了,“刚峰兄的正论让咨皋惭愧。土地积弊在本朝已然难以挽回,但对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我们确实应该争一分是一分。民心不可失!”

于可远这时深望了他一眼,接着转问海瑞“刚峰兄,你在南平任教谕有些年了,你想想,怎么样才能让谣言止于智者,在土地问题上既不使百姓为难,还能让朝廷顺利度过这场危机?”

海瑞想了想“我能做的也就一条,让朝廷下旨,派我到江西分宜做知县,由我做严嵩严世藩的父母官!我在来这里之前曾和太岳商议过,倒严这事要彻底,但也不能牵扯到忠心为国的那些官员,至于攀附严党的那些害虫,吃掉多少就得让他们吐出更多,钱财什么的不好查清原委,一律收缴国库,但土地该还给百姓就要还给百姓!”

“这个法子可行。”于可远肯定道,“高师傅是内阁次辅,有他出面,讨一个分宜县知县的官并不为难,何况教谕升知县本就是合理的升迁。您愿意入虎穴,想来也知晓其中危险,多余的我不多言,但有难事,不要忘了我们。”

海瑞“可就算派我去分宜做知县,也不一定能阻止严党和岐惠王将这些谣言散到更远。现在又牵扯到皇上,一旦处理不好,恐怕事情会僵持下来,如今内忧外患,是一刻也不能耽搁。我想,藩王作乱这个事,能早些收场还是早些收场为好,谭大人、戚继光和俞大猷都在这里,捉拿逆贼也就是顺手的事,如此优柔寡断,还要等什么?”

“在等叛徒们都崭露头角,一网打尽。”于可远沉声道。

话音落下,门外又走进一个人正是谭纶,朗声道“可远说得不错,形势再危险,也要等叛徒们都露头,不然叛逆时时杀,杀也杀不尽,后患无穷也!此可谓毕其功于一役!何况,事情也就在中秋前后,必定会有个结果。”

众人纷纷朝着谭纶一拜。

海瑞问道“谭大人,你说的中秋前后有个结果,是怎么回事?”

“刚刚传回来的消息,高府和于家为你们筹备婚礼,背后果然是严党余孽的把戏。”谭纶对于可远道,“他们辖制了高礼,因高家和于家的一些官员都和严党有勾结,无论是利益还是性命,都只能听他们发号施令,如今滔天的脏水就要往可远身上泼,由可远漫到胡部堂,漫到太岳,漫到王老爷子,甚至两位阁老,裕王和王妃身上!他们散布谣言,无非是起定民意,助他们成就此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