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姐是差钱的人吗(1/2)
现在M币对人民币汇率是1:3.7659,再加上京影厂的150万和各种劳务赞助,超四千万的大投资。
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一笔巨资。
现在没有各种影视城,拍摄的皇宫景地建在京影厂的院里。
杜雁书从苏市请来十几名刺绣好手安排在京影厂的服装车间。
场景、道具和服饰能用好的绝对不对付。
登报选舞蹈演员。
各地舞蹈学院、歌舞团十五六到二十二岁之间的都可以,必须要漂亮。
还有各路武术运动员、体校武术队,形象好的都可以来参加演员的选拔。
又奔赴敦煌等地看景。
还去了金川的镇北堡,这里有明清时期的城门楼,原始、粗犷、古朴、荒凉,以及大峡谷,是个拍摄电影的宝地。
这部戏里要涉及的山山水水非常多,看景地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舞蹈演员选了二十个。
不是全用,优胜劣汰。
编舞是国家歌舞团的老师。
难度在于,杜雁书要用威亚把演员吊起来舞。
飞天舞不飞起来怎么舞?
舞姿的设计要按照敦煌古画来,非常有难度,说的容易吊起来跳,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威亚绳缠住了。
敦煌古画上的舞蹈动作其实不飞起来是很难将那种优美仙气表达的淋漓尽致,像那种大头冲下如仙女下凡的动作不吊起舞,演员不得挫脖子?
所以不管多困难都必须飞起来。
还要飞的好看。
排练舞蹈的时候每天就要有几十个人陪在现场拉威亚绳,这都是一笔支出。
舞蹈演员要配合威亚的高高低低左左右右去展现。
这一场舞蹈就要耗费人力将近一百个,还不算服装和发饰、场景。
演员的训练也是极其艰苦的,刚吊上去的时候根本掌握不了平衡,别说动作,能直立都是好的。
有的演员一天下来腿丫子都被威亚衣磨出血了,第二天还硬着头皮上。
敬业是一方面,想上杜雁书的戏也是真的。
想上这个组的演员太多了,毛遂自荐的,熟人推荐的,每天都重复上演,还有家里做买卖有点钱的,只要让闺女儿子演就给钱的。
没想到这时候就有带资进组的演员了。
杜雁书一律拒绝,姐是差钱的人吗?
之前她挖空心思赚钱就是为了以后拍自己想拍的戏,不受投资商的控制。
人家拿钱就是大爷,不满意了就撤资。
这部电影算不上正经的历史剧,是经过演绎和杜撰的。
就是增加故事的好看性。
这个剧本杜雁书前前后后修改了能有几十次,还特意跑去图书馆翻资料。
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服饰和饮食文化。
精致到每一根发丝。
现在各大电影厂的假头套不多,而且很多还是假发丝制作,再重复使用,早已破旧不堪。
杜雁书全部采用真发丝钩制,全部制作新的。
在发型的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前前后后试了不下二十次。
这时内地的古装男子在发型设计上不够饱满,缺少了一些艺术加工。
改变是从宝岛剧组进入内地开始的。
同时间宝岛的古装男子发型就要好看很多。
这和内地拍摄古装戏少,而且经费紧张都有关系。
现在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96章 姐是差钱的人吗(2/2)
她也不能真的从宝岛请个梳妆师过来,只能自己带着梳妆师慢慢琢磨。
从外地看景回来以后她都是严格的按照上下班的时间作息,早上和孩子们一起出门,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就能看见她。
她买了两台车,跟孩子爸一人一台,出行也很方便。
孩子爸现在赚钱方面已经放弃挣扎了,赚不过媳妇,还是安心搞科研。
儿子要高考了。
杜雁书不想错过孩子们人生中的每一件重要的大事。
虽然儿子从小就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这段时间她还是要陪在他身边。
学习真的不用她操心。
英语,现在全家好几个能教的。
数理化,孩子的爸爸、小姨和小叔任何一个都能教。
生物,可以交给孩子他小婶。
语文,从小随了她,一点不用愁,不说出口成章那也是下笔如有神。
剩下那几科还有啥难的吗?
死记硬背也能拉分了。
填志愿的时候只填了一个清大。
人家说了要么清大,考不上宁可复读也不去其他的学校。
好么,这孩子这辈子就不想离开清大了。
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都是在清大一条龙,现在大学也要考清大,这是有多深的感情。
儿子现在和他老爸一样高,窜的太快,有点像麻杆了。
闺女现在也和她差不多高,立志要当钢琴家。
杜雁书在工作时一直觉得自己是青春有活力的,只有面对儿女和父母霜白的两鬓时才觉得时间过的飞快,她已经到了不惑之年。
高考结束,儿子放假,杜雁书全身心投入工作。
放榜时以理科状元的好成绩进入清大。
剧组在十月份开拍,先拍其他地方,京影厂里的景地还没建完。
这部戏杜雁书准备了比之前多三倍的胶片,也提前和演员打了招呼,很可能她在遇到更合适的景色时随时会推翻之前的拍摄重新拍。
或者说拍过的镜头,当天晚上她突然有了更好的设计第二天也会重新拍。
这次的男主角变成孙世伟,这部戏的主人公是班超,出使西域的时候刚好四十出头,年龄很合适。
现在他的演技也越来越成熟。
相对于数码时代,胶片电影更容易逼出演员的潜能,没那么NG,开机就要全情投入。
想说“导演,我刚才表现不好可以重来一条吗”,这一句话就可能被骂浪费胶片。
数码时代,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甚至可以重复几十遍。
拍的多了反倒让演员没了激情,让导演更加烦躁。
相对于张骞,她对班超那段历史更感兴趣。
中年投笔从戎,仅带三十六人横扫西域五十五国,绝对的牛人。
借力打力,靠的就是一张嘴和聪明的脑袋瓜,被誉为西域的万王之王。
他也有着一股子狠劲,不然光靠嘴皮子玩花活也不能生存下来。
如果说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奠基人,那么班超就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第一场戏就是进入大沙漠拍摄。
两千多年前的敦煌还不是现在的景象。
大漠古城,黄沙漫天,蛮荒苍凉。
杜雁书选的这个地方是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一走灌一鞋沙子。
大家准备了充足的水和食物,每天驱车两个多小时进沙漠拍戏。
还租借了36头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