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国营农场:女知青在七零做团宠 > 第460章 冲动是魔鬼

第460章 冲动是魔鬼

   第460章 冲动是魔鬼(1/2)

岳洋的话一说完,会议室里就炸庙了。

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一年380万,要拍十几部片子,钱从哪来?”

“收购价格那么低,回款那么慢,职工还要按月发工资……”

万宏天皱着眉摇着头,“每个月职工的工资就要十几二十万,每年仅工资就要出去一两百万,才给380万的补助这不是开玩笑吗?”

岳洋伸出手,掌心向下压了压,大家都停下议论听他接着说。

“现在全国所有的国营厂矿都要自负盈亏,除非是国家的重点项目单位才会得到一些补助,那些小厂要完全靠自己。十几个电影厂只有三家电影厂有补助,我们就是其中一家……”

有人问,“其他两个厂子每年补助多少?”

“常影每年860万,沪影400万。京影所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机会要比其他厂多,所以补助少一些……”

其他的小一些的电影厂是没有补助的,但是那些电影厂职工也少,有的甚至才两三百人,每年拍摄的指标也就几部甚至一两部片子。

京影厂这样的大厂仅是职工就好几千人,退休的还有一千多人,这时没有社保一说,退休工人的工资也是由原单位的退管会发放。

每年计划内的拍片数量还有十几个,各种水电煤的消费,哪哪都是钱。

现在都很困难需要贷款,这一改革了岂不是更困难?

但是说这些也没用,政策已经下来了,只能想解决办法。

岳洋说:“第一,多方面借款或者贷款筹集资金拍摄;第二,引进外资,合作拍片。”

“另外,我们每出一部片子就找各省的发行公司,让他们到时候多定点拷贝。”

现在的收购价格基本就定在九十万了。

华影厂之前每次预付一百万,达不到110个拷贝就要找还给华影10%,现在的片子基本都达不到110个,超过100个都很难。

既然自负盈亏了,只能多方想办法了。

每次有新的影片出来,各省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就会派看片员到京市,定下自己省份要多少拷贝,再分发给下面各市县。

看片员觉得这个片子不好看,就可以不定,或者少定。

有的时候甚至只定一个拷贝,先在省会城市的电影院放映。

这家电影院放完,再由跑片员把拷贝送到另一家电影院,轮换着使用一个拷贝。

省会放完了再送往下一级的城市,A城市放映一圈再给B城市。

如果觉得片子好看,就会多定拷贝,下面的几个城市一起放映。

多定拷贝多拿钱,现在只能多渠道想办法了。

请客送礼拉关系,不然人家凭啥多定?

只不过岳洋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的这么直白。

各省发行放映公司的高光时刻来了。

万宏天又叹口气,“收购的价格提不上去,不然的话还能多拉点内地企业的投资。”

杜雁书坐在那鼻眼观心,一言不发。

她手里倒是有点钱,也不敢轻易投资。

一不小心容易血本无归。

自负盈亏的后果就是以后拍摄场地都会收费,成本会越来越高,但是华影那边百年不动的收购价格就是个大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60章 冲动是魔鬼(2/2)

她得小心行事,冲动是魔鬼。

钱好出不好进。

现在京影厂最好的方法就是拉外资,这样的话能赚到合拍费。

这么大的厂子,底气还是在的,身处政治文化中心,机会确实要比其他厂子多多了,来寻求合拍片的都会第一个想到京影厂。

这两年港城来合拍的还不算太多。

因为《垂帘听政》男主拍完合拍片回去就被雪藏。

这时候港城的很大一部分片子的销量在宝岛,宝岛此时和内地关系紧张,凡是参与内地合拍的演员片子就会遭到封杀。

而那名男演员被公司雪藏,只要写一份检讨悔过书就可以被解禁。

但是他一句,“我是华国人,回自己的祖国拍片怎么就不行了?”

打死不写,落魄到摆地摊。

经这一事,港城的演员都不敢来,特别是一些有名气的。

但是港城武打片盛行,《少林寺》大火让内地的武术运动员们不要钱一样的架势冲向港城。

内地的演员一天才一两块的工资,在港城随随便便一个群众演员一天都要百来块。

出名的演员都要几十万至上百万的片酬,功夫打得好的更是几百万。

内地武术运动员多,长相也好,当主演也不过一天三两块的工资。

导演不用才是傻子。

内地可拍的景地也非常多,所以还是会有不在乎宝岛市场的导演来拍戏,一个巴掌大的地方能和十亿人相比吗?

票价低也会分分钟碾压你,聪明的导演和制片人这时候已经开始抢占内地市场了。

不过资源少,那就要用抢的,电影厂要行动起来主动联系那边。

人多力量大,自负盈亏有自负盈亏的好处,最起码奖金福利之类的不用跟着政策走了。

岳洋在例会上也给大家画了大饼,现在大家干劲十足。

开完会,杜雁书拿着新写的剧本来找岳洋。

自己会写剧本要比其他人机会多一些。

不然的话出了新剧本那些导演也会抢,特别是那些资格老的,他们要是相中了怎么争都没事,小年轻的一靠前那就是没规矩了。

岳洋看完剧本有些吃惊地看着她,“你确定粉尘能爆炸?”

杜雁书点点头,“确定,做过实验的,需要一定条件。之前滨市的纺织部曾经出过安全作业的书,里面有提到过。”

但是这件事除了麻纺厂引起重视,好像就没有翻起水花。

她写的这个剧本是个悬疑片,破案的,里面有粉尘爆炸的场景。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给大家普及一下。

岳洋认真地看完剧本点点头,“本子写的不错,做过预算吗?大概多少钱?”

杜雁书又递过去几张纸。

岳洋看完以后眉目立刻舒展开,“十二万?”

杜雁书点点头,“主要是胶片的钱,一些小的道具需要购买,剩下的咱们厂里的道具库都有。”

这是她在京影厂拍的第一部片子,她现在要申请大投资的电影肯定是行不通的,她在众多导演中还算是个新人。

只能以小博大,有了成绩才好说话。

京影厂其实对于影片拿奖这个事比较佛戏,不像希影厂那么热衷。

目前来说能赚到钱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