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瑞将东西交给皇帝和太子后就走了,后续会有朝廷的人来作坊找福临对接,然后将这些物资全部运往边境。
皇帝等李昭瑞走后,看着手里的东西,久久没有说话。
“皇妹心软,一心为大夏将士考虑,若是大夏将士出事,想必皇妹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吧……”太子看着桌子上的东西,低声说道,然后将盒子里的汤一饮而尽。
“你想干什么?”皇帝看着太子,皱眉。
“父皇放心,不到万一,儿臣不会乱来的。”太子擦了擦嘴,看着父皇笑道。
边境倒是一直没什么动静,罗刹那边的军队一直驻扎在边境,不退也不攻,但文书却不敢掉以轻心。
羌独几国的关系也越发的好了,这一点体现在他们一起来京城朝贡的时候,往年几国使臣见了面不是你讽刺我就是我讽刺你的,今年却好的有些离谱了。
不论外界怎样,李昭瑞稳打不动,研究杂交水稻将近六年时间,也终于传出来好消息了!
三月底,李昭瑞带着自己研究出来水稻去江苏,种到田里,她实在等不及了。
北方种水稻大概在五月份,两个月的时间!太长了!而且五月份种,收割得在十月了,周期也长,她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所以李昭瑞干脆带着水稻种去了江州,三月种,七月收。
“记住了!畦面必须平整没有杂草,播种要均匀!播种之后记得埋芽!能不能成就看今年七月的了!”李昭瑞大声对着周围的学生和百姓说道。
“夫子放心!我们一定能成功的!”
“公主放心!我们严格按照公主说的来!”
李昭瑞这次出来还带了一些学堂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跟着她一起研究水稻种子和肥料的。
他们得一起在江州待到七月收水稻。
期间每天得来田里观察三次,并记录水稻生长状况。
“我从小到大连泥巴都没沾过,没想到进了学堂,又是下田又是插秧的。”说话的是学堂的学生周嘉炆,他家是津州首富,几年前慕名去了京城学堂。
半年前跟着公主一起研究什么水稻,半年来,他下过地,拔过草,甚至还亲自施过肥。
“我看你不也挺开心的?哈哈!”一旁的好友看着周嘉炆身上手上的泥巴笑道。
“是啊,亩产千斤,想都不敢想。”周嘉炆摇了摇头,“继续干活!”
李昭瑞此次来是为公事,抽出空来特意去了趟南山书院看望父皇的好友南卓析。
“南伯伯!”李昭瑞看着多年未见的南卓析喊道。
“瑞瑞?”南卓析没想到,时隔六年又见到了李昭瑞,只是他现在眼睛有些不好使了,李昭瑞也变了样,他一时没认出来。
“是我!”李昭瑞将父皇托她带的礼品放到一旁的桌上。
“瑞瑞怎么来江州了?”南卓析问道。
“我这次来江州有些事情,种稻子,估计会在江州待上几个月。”李昭瑞回答。
“种稻谷?”南卓析感觉有些听不懂。
“对。”李昭瑞点点头,“目前大夏稻谷最高亩产二百五十斤,有时候遇到灾年,远远不够,所以就想着看看能不能研制出一种产量高的稻子,这样就算遇到灾年,也不怕了。
南伯还记得上次父皇南巡,我们来江州吗?一路上我也在收集各地的稻子。”
“记得,那么早啊,可是现在全大夏,甚至周边几国水稻亩产二百五十斤已经算是多的了,这还能提高到哪儿去?”南卓析问。
“若这批稻谷成功种出来了,至少亩产千斤!”李昭瑞沉了声音,如果种出来,期间没有什么病虫害,亩产千斤不是问题。
“这么多?”南卓析很是惊讶。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最终结果还得等到七月。”四五个月的时间,李昭瑞希望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七月就知道了。”南卓析也有些期待,他知道,若这批稻子成功种出来,并且亩产千斤意味着什么!想想就很是激动!
“是啊!”
“对了,瑞瑞,听说你在京城办了个学堂?”南卓析好奇道,京城大夏学堂的名号如今很是响亮。
前几年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有几个看得起这个学堂的?没想到这个学堂短短几年时间,发展至此!
“是啊!”李昭瑞想到学堂就有些发愁。
“怎么了?”南卓析不知李昭瑞为何是这种语气。
“学堂的学生越来越多,夫子却很难招到,今年年初不得不限制新生入学了。”
李昭瑞现在也没什么空管这些,清远和他六哥前段时间拿着新的厚厚的几沓报名表问她怎么办,她哪儿知道怎么办?
学堂教室不够可以立刻再建,桌椅不够可以直接去作坊搬,可唯独这夫子,她是真没办法了。
“瑞瑞不若在南山书院问问?南山书院的学生对京城大夏学堂很是好奇。”南卓析问道。
“可以吗?会有人想来学堂当夫子吗?学堂啊,来学堂上学的学生不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可来学堂当夫子的人却没几个。
其实我也知道,就算学堂如今有很多学生,很多读书人仍是看不起学堂,觉得学堂里的人,不论是夫子还是学生,都太杂了,很多读书人不屑与他们为伍。”
李昭瑞说着叹了口气。
南卓析安慰道:“瑞瑞此举的确打破了世人对学堂的看法,但仔细想想,瑞瑞这个学堂六年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学堂,学堂,传道授业解惑。
那些不理解的人迟早有一天会理解的。
至于南山书院的学生会不会去京城大夏学堂,还要问了才知道,若你需要,南伯可以现在带着你去问问他们。”
“真的嘛?南伯?”李昭瑞眼睛一亮!
“自然是真的,走吧。”南卓析拍了拍李昭瑞的肩膀,带着李昭瑞出去。
李昭瑞没想到来南山书院一趟还有这么大的惊喜!
李昭瑞跟着南卓析进去,南卓析跟底下坐着的学生们简单说了一下,就让李昭瑞自己介绍。
李昭瑞将东西交给皇帝和太子后就走了,后续会有朝廷的人来作坊找福临对接,然后将这些物资全部运往边境。
皇帝等李昭瑞走后,看着手里的东西,久久没有说话。
“皇妹心软,一心为大夏将士考虑,若是大夏将士出事,想必皇妹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吧……”太子看着桌子上的东西,低声说道,然后将盒子里的汤一饮而尽。
“你想干什么?”皇帝看着太子,皱眉。
“父皇放心,不到万一,儿臣不会乱来的。”太子擦了擦嘴,看着父皇笑道。
边境倒是一直没什么动静,罗刹那边的军队一直驻扎在边境,不退也不攻,但文书却不敢掉以轻心。
羌独几国的关系也越发的好了,这一点体现在他们一起来京城朝贡的时候,往年几国使臣见了面不是你讽刺我就是我讽刺你的,今年却好的有些离谱了。
不论外界怎样,李昭瑞稳打不动,研究杂交水稻将近六年时间,也终于传出来好消息了!
三月底,李昭瑞带着自己研究出来水稻去江苏,种到田里,她实在等不及了。
北方种水稻大概在五月份,两个月的时间!太长了!而且五月份种,收割得在十月了,周期也长,她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所以李昭瑞干脆带着水稻种去了江州,三月种,七月收。
“记住了!畦面必须平整没有杂草,播种要均匀!播种之后记得埋芽!能不能成就看今年七月的了!”李昭瑞大声对着周围的学生和百姓说道。
“夫子放心!我们一定能成功的!”
“公主放心!我们严格按照公主说的来!”
李昭瑞这次出来还带了一些学堂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跟着她一起研究水稻种子和肥料的。
他们得一起在江州待到七月收水稻。
期间每天得来田里观察三次,并记录水稻生长状况。
“我从小到大连泥巴都没沾过,没想到进了学堂,又是下田又是插秧的。”说话的是学堂的学生周嘉炆,他家是津州首富,几年前慕名去了京城学堂。
半年前跟着公主一起研究什么水稻,半年来,他下过地,拔过草,甚至还亲自施过肥。
“我看你不也挺开心的?哈哈!”一旁的好友看着周嘉炆身上手上的泥巴笑道。
“是啊,亩产千斤,想都不敢想。”周嘉炆摇了摇头,“继续干活!”
李昭瑞此次来是为公事,抽出空来特意去了趟南山书院看望父皇的好友南卓析。
“南伯伯!”李昭瑞看着多年未见的南卓析喊道。
“瑞瑞?”南卓析没想到,时隔六年又见到了李昭瑞,只是他现在眼睛有些不好使了,李昭瑞也变了样,他一时没认出来。
“是我!”李昭瑞将父皇托她带的礼品放到一旁的桌上。
“瑞瑞怎么来江州了?”南卓析问道。
“我这次来江州有些事情,种稻子,估计会在江州待上几个月。”李昭瑞回答。
“种稻谷?”南卓析感觉有些听不懂。
“对。”李昭瑞点点头,“目前大夏稻谷最高亩产二百五十斤,有时候遇到灾年,远远不够,所以就想着看看能不能研制出一种产量高的稻子,这样就算遇到灾年,也不怕了。
南伯还记得上次父皇南巡,我们来江州吗?一路上我也在收集各地的稻子。”
“记得,那么早啊,可是现在全大夏,甚至周边几国水稻亩产二百五十斤已经算是多的了,这还能提高到哪儿去?”南卓析问。
“若这批稻谷成功种出来了,至少亩产千斤!”李昭瑞沉了声音,如果种出来,期间没有什么病虫害,亩产千斤不是问题。
“这么多?”南卓析很是惊讶。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最终结果还得等到七月。”四五个月的时间,李昭瑞希望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七月就知道了。”南卓析也有些期待,他知道,若这批稻子成功种出来,并且亩产千斤意味着什么!想想就很是激动!
“是啊!”
“对了,瑞瑞,听说你在京城办了个学堂?”南卓析好奇道,京城大夏学堂的名号如今很是响亮。
前几年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有几个看得起这个学堂的?没想到这个学堂短短几年时间,发展至此!
“是啊!”李昭瑞想到学堂就有些发愁。
“怎么了?”南卓析不知李昭瑞为何是这种语气。
“学堂的学生越来越多,夫子却很难招到,今年年初不得不限制新生入学了。”
李昭瑞现在也没什么空管这些,清远和他六哥前段时间拿着新的厚厚的几沓报名表问她怎么办,她哪儿知道怎么办?
学堂教室不够可以立刻再建,桌椅不够可以直接去作坊搬,可唯独这夫子,她是真没办法了。
“瑞瑞不若在南山书院问问?南山书院的学生对京城大夏学堂很是好奇。”南卓析问道。
“可以吗?会有人想来学堂当夫子吗?学堂啊,来学堂上学的学生不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可来学堂当夫子的人却没几个。
其实我也知道,就算学堂如今有很多学生,很多读书人仍是看不起学堂,觉得学堂里的人,不论是夫子还是学生,都太杂了,很多读书人不屑与他们为伍。”
李昭瑞说着叹了口气。
南卓析安慰道:“瑞瑞此举的确打破了世人对学堂的看法,但仔细想想,瑞瑞这个学堂六年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学堂,学堂,传道授业解惑。
那些不理解的人迟早有一天会理解的。
至于南山书院的学生会不会去京城大夏学堂,还要问了才知道,若你需要,南伯可以现在带着你去问问他们。”
“真的嘛?南伯?”李昭瑞眼睛一亮!
“自然是真的,走吧。”南卓析拍了拍李昭瑞的肩膀,带着李昭瑞出去。
李昭瑞没想到来南山书院一趟还有这么大的惊喜!
李昭瑞跟着南卓析进去,南卓析跟底下坐着的学生们简单说了一下,就让李昭瑞自己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