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押解着去宫中(1/2)
张大人听了朱橚的话,这才反应过来向着身后的两个高丽人看了一眼,然后心中暗道一声:坏了!
这两个高丽人或许是在家乡野蛮惯了,来到京城竟然还如此的不懂规矩。
如今这般失礼,让安定王抓住了把柄,这下就是有理都说不清了。
眼见朱橚已经打算指挥随身护卫的暗卫将两个高丽人拿下了,张大人急忙开口道。
“殿下且慢!”
“这两人本是高丽派来与我大明建交的使者,这位是高丽代表李将军!”
说罢,指着高丽人其中一人对着朱橚介绍道。
而后还语气极快地将安定王朱橚的身份用高丽人的语言翻译了一遍。
高丽人听后点了点头,心中暗道。
原来这就是张大人说了一路的安定王,本来以为以他的建树应该是一个老头子了,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
甚至,两个高丽人将刀收回刀鞘之后,还学着中原的礼仪对着朱橚拱了拱手,以示尊敬。
朱橚见状也随意地回了一礼,而后心中一动对着张大人道。
“这李将军,可是李成桂?”
若是李成桂本人的话,朱橚还真得注重一些礼数。
毕竟不论国之大小,李成桂现在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说起来和父皇是一个辈分。
只见张大人有些尴尬地摇了摇头。
“殿下,这位不是李皇,而是李皇的堂弟——李成蒙。”
哦,堂弟啊.
得到这个答案的朱橚,立马放心了下来,而后接着道。
“既然百姓报官都告到我这里来了,那么假如我不处理一番的话,也对不起百姓的信任。”
“据我所知,百姓是因为你们想要强占他的地垄而报官的,你作何解释?”
张大人抬起头来,不可置信地看着朱橚。
这还解释啥啊?高丽人就是穷成啥样,也不支援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抢占几亩地把。
不过,面上张大人还是恭敬地解释道。
“殿下,只是高丽两位使者未见过咱大明的大棚,想要参观一下而已,然后被这百姓误会了。”
朱橚微微颔首,却听农户在一旁反驳道。
“殿下,他们在我大棚之中还偷我的辣椒和了。”
“现在地上的藤都被他们翻的乱七八糟的,如果不信我可以带您去看!”
朱橚侧目有些意外地看了农户一眼,倒是没有想到,以自己目前的威信给这农户撑腰,能让农户的腰杆子挺的这么直。
不过既然如此,见张大人对于此半晌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朱橚接着道。
“偷东西就偷东西,提刀是为何,打算杀人灭口吗?”
“难道你们不知道这里是京城?!”
张大人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低下了脑袋来,不敢答话。
毕竟如果说出来两人拔刀是为了挖,貌似也有点牵强了。
而且再怎么说,两人提着刀冲撞了朱橚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身后的两名高丽人,虽然听不懂朱橚的语言,但是通过朱橚的语气和不时看向自己二人的不善眼神,也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04章押解着去宫中(2/2)
概明白为了些什么。
李大人急忙上前两步,而后对着张大人疑惑地问道。
“张大人,安定王说了些什么?”
事到如今,张大人也不知道如何和稀泥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将方才的对话内容再次复述了一遍。
而后,只见两个高丽人生气地看向了朱橚。
“安定王,你这言论如此侮辱,难道是不把我们李朝放在眼中不成?”
听完张大人的翻译之后,朱橚一愣,而后竟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李朝?就因为他李成桂姓李?
那要是史成桂呢?又该唤作何朝?
两个高丽人并不知道朱橚心中的想法,只当这一声轻笑就是对自己二人的轻视,以及对自己二人背后国家的轻视。
高丽的武士怎么能受人侮辱?!当即便要再度拔出腰间的佩刀和朱橚比划比划。
朱橚身后,几个像是雕塑一般的暗卫,此时见到了两人的动作,立马便是一个箭步上前来。
而后在两人刀锋还未出鞘之时便将两人押解在了地上,将其死死地按住动弹不得。
张大人见到这个场面也有些懵圈了,这可是高丽的使者啊,一言不合怎么两帮人就打起来了。
朱橚瞥了地上的高丽人一眼,而后对着张大人不屑地道。
“这两个暴徒太过危险,我看还是由我押解着去宫中吧。”
奉天殿之中。
朱标早就得知了高丽使者今日要进京拜会的消息,因此早早便拾掇整齐坐在了龙椅之上。
由于朱元璋本人的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并且也有心想要培养一番朱标独立治理朝政的能力。
所以今日高丽使者的拜访,朱元璋是不打算露面了。
而且再说了,高丽来和大明建交,是为了确定与大明之间的附属地位,本来身份上就已经是低了一筹。
就算是让太子来会见高丽现在的皇,也并无什么不妥。
反正过不了多久,朱元璋也会将皇位名正言顺地传给朱标的。
朱标此时在殿中,清茶已经喝了好几杯,然而却是迟迟没有派出接引的礼部侍郎,以及高丽人的的消息。
心急之下,朱标站起身来对着殿侧恭敬站着的蒋瓛道。
“蒋指挥使,派人看看高丽人走哪了?怎么迟迟等不上?”
蒋瓛刚一拱手,打算出去安排几个人将这情况调查一下,只听殿外突然传出一个声音道。
“大哥,不必调查了,人我已经给你带来了!”
虽然声音传来较远,朱标看不到来人的身影,但是凭借对这声音的辨识度,朱标还是一下便听出了来人正是五弟朱橚。
虽然不知道五弟是如何能和高丽使者碰到一块的,但是朱标还是整理了一番衣衫重新坐在了龙椅上。
须臾,朱标看着殿内的景象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只见,殿内朱标在前,礼部侍郎张大人在其身后恭敬地跟着。
再后面,则是四五个暗卫在身后反制着两个头戴高帽的高丽人走上前来。
打眼一看,这两个高丽人甚至不像是前来建交的使者,更像是犯了什么罪的囚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