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他想的是将赵术为扶苏收服,让扶苏驾驭,以保证大秦的传承。
但是,来到了赵地,见到了赵术,嬴政就清楚,这样的俊才,也只有他才有自信驾驭。
相比之下,扶苏差的太多了。
就算是扶苏有身份血脉的关系以及君臣之别,但是,双方之间手段差距太大。
扶苏除非是发生了惊天巨变,否则根本就没有可能驾驭住赵术。
对于这一点,嬴政看的很清楚,他对赵术从武安开始的一些信息进行了分析。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个只有十四岁半的少年,是一个文武双全之辈,而且,不管是为将,还是为吏都是霹雳手段。
最重要的是,赵术还很有政治嗅觉,知道藏拙。
在之前的交谈中,赵术在文吏的事上,一直都在藏拙。
他当时就发现了,以赵术在信都以及邯郸的表现,绝对不会如此的平淡无奇。
赵术,在军事上的表现,已经有比肩王翦之姿,而其在政事上的潜力,若是经过打磨,几乎不下于王绾等人。
这样的天骄,又岂能甘愿臣服于扶苏这样的中上之姿的君王。
嬴政不是没有想过为扶苏除掉赵术,但是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被他掐灭了。
大秦的未来,远比现在更为残酷,大秦下一任王的处境,远比他更为的艰难。
他并天下为一,下一任秦王需要化天下为一,这是极难的一条路,不光是需要仁政,还需要雷霆手段。
而他的长公子扶苏,现在最缺少的便是雷霆手段。
等他年老,王翦,蒙恬等人都老了,扶苏唯一能够依靠的便是王离以及赵术这些年轻人。
但是,放眼大秦朝野上下,乃是整个天下,都没有人能够比肩赵术。
为了扶苏,他也许该带走赵术,但是为了大秦,为了华夏,他必须要留下赵术。
“王上,中原大地之上,人才辈出,大秦的未来,靠的不是末将,而是一代又一代的秦人。”
赵术语气肃然,朝着嬴政,道“王上,这个天下,终究是如我们之愿,盛世繁华!”
月上中空,嬴政感慨万千。
一番谈话,他就发现了扶苏与赵术之间的巨大的差距。
扶苏等人离去,嬴政语气幽幽,道“寡人的长子你也见了,觉得怎么样?”
闻言,赵术沉吟了许久,心下发狠,一咬牙“王上,末将就不拐弯抹角了。”
“末将认为,王上对于长公子的培养方向出现了问题。”
“下一任秦王,是得行使仁政,但是,下一任秦王要做的事情,只怕是比王上还要难。”
“关于长公子的传闻,末将在骊山,在雍城也曾有所耳闻,虽然公子扶苏的仁义之名,被儒家传播出来。”
“但,这种仁义,只是小仁,而非大仁。”
说到这里,赵术眼中浮现一抹凝重,他心里清楚,扶苏很关键,这个时候,嬴政既然问了,他就全说了,希望事情有所改变。
“若是公子是臣,有这样的小仁,足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公子是王上的长子,是君!”
“君当有大仁!”
“如今的长公子,俨然一副儒家士子的模样,而忘记了,他是王上的长子,大秦的长公子,极有可能也是下一任秦王。”
“这才是他最根本的身份,儒家,长公子已经学的太多了!”
听到赵术的侃侃而谈,嬴政也是有些惊讶,这个问题他自然是思考过了,清楚赵术说的便是扶苏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仔细的思考过了,也想过解决的办法,但是一时间,没有太好的手段。
后来,当赵术提及让扶苏担任副将的时候,嬴政心动了,他看到了改变扶苏的希望。
此时听到赵术的话,让嬴政心下惊喜,他也想要改变扶苏,不由得开口试探“你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扶苏改变?”
“有,但是很危险!”
赵术沉默,看着嬴政,道“大破大立,公子多年学儒,已经深入骨髓。”
“唯一的办法,以强大的冲击,让他意识到,儒家并非万能的,这个天下不能依靠儒家的那套去治理。”
“王上,末将曾经听过这样的传闻,昔年惠文王顽劣不堪,公然挑衅秦法,孝公放逐惠文王于山野。”
说到这里,赵术便不开口了,该说的意思,他都一一表达清楚了具体如何做,那是嬴政的事情。
其实,这件事他就不应该接话的,事关大秦二世,夺嫡之争,十分的凶险。
但是,苟的心态,终究是没有抵抗过,对于大秦二世而亡的惋惜冲击,最后朝着嬴政开口了。
可以说,赵术这一次根本就是拿命来赌,以自己的命,让扶苏的轨迹发生变化,从而让大秦的结局发生改变。
这样做,虽然会将他置于危险的境地,但是沉默下去,放任大秦继续走上那一条毁灭的路,赵术做不到。
也许是骨子里的惋惜,也许是这具身体上,身为老秦人的血脉的不甘心。
嬴政皱着眉头,他在思考赵术的话,一如孝公放逐惠文王于山野,他一旦将扶苏放逐,这其中的危险之大,远远超过了惠文王。
这让嬴政心下纠结,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赵术之言,便是最好的选择。
“效法孝公,只怕是很难,寡人只希望,扶苏能跟着李牧多学点东西,见识到边疆民众的悲惨,放弃他心头那点可笑的怜悯。”
嬴政神色平静,仿佛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变色“寡人记得李牧有一个孙子,听说天赋不俗”
这一刻,赵术抬头,眼底深处满是骇然,不愧是秦王政,千古一帝,这份手段,当真是让人震惊。
与眼前这位相比,此时此刻的扶苏,在各方面,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
念头一转,赵术压下心头的震撼,朝着嬴政保证,道。
“王上放心,末将会向李牧将军提及,让其孙入军中历练,成长为大秦的栋梁。”
在这之前,他想的是将赵术为扶苏收服,让扶苏驾驭,以保证大秦的传承。
但是,来到了赵地,见到了赵术,嬴政就清楚,这样的俊才,也只有他才有自信驾驭。
相比之下,扶苏差的太多了。
就算是扶苏有身份血脉的关系以及君臣之别,但是,双方之间手段差距太大。
扶苏除非是发生了惊天巨变,否则根本就没有可能驾驭住赵术。
对于这一点,嬴政看的很清楚,他对赵术从武安开始的一些信息进行了分析。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个只有十四岁半的少年,是一个文武双全之辈,而且,不管是为将,还是为吏都是霹雳手段。
最重要的是,赵术还很有政治嗅觉,知道藏拙。
在之前的交谈中,赵术在文吏的事上,一直都在藏拙。
他当时就发现了,以赵术在信都以及邯郸的表现,绝对不会如此的平淡无奇。
赵术,在军事上的表现,已经有比肩王翦之姿,而其在政事上的潜力,若是经过打磨,几乎不下于王绾等人。
这样的天骄,又岂能甘愿臣服于扶苏这样的中上之姿的君王。
嬴政不是没有想过为扶苏除掉赵术,但是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被他掐灭了。
大秦的未来,远比现在更为残酷,大秦下一任王的处境,远比他更为的艰难。
他并天下为一,下一任秦王需要化天下为一,这是极难的一条路,不光是需要仁政,还需要雷霆手段。
而他的长公子扶苏,现在最缺少的便是雷霆手段。
等他年老,王翦,蒙恬等人都老了,扶苏唯一能够依靠的便是王离以及赵术这些年轻人。
但是,放眼大秦朝野上下,乃是整个天下,都没有人能够比肩赵术。
为了扶苏,他也许该带走赵术,但是为了大秦,为了华夏,他必须要留下赵术。
“王上,中原大地之上,人才辈出,大秦的未来,靠的不是末将,而是一代又一代的秦人。”
赵术语气肃然,朝着嬴政,道“王上,这个天下,终究是如我们之愿,盛世繁华!”
月上中空,嬴政感慨万千。
一番谈话,他就发现了扶苏与赵术之间的巨大的差距。
扶苏等人离去,嬴政语气幽幽,道“寡人的长子你也见了,觉得怎么样?”
闻言,赵术沉吟了许久,心下发狠,一咬牙“王上,末将就不拐弯抹角了。”
“末将认为,王上对于长公子的培养方向出现了问题。”
“下一任秦王,是得行使仁政,但是,下一任秦王要做的事情,只怕是比王上还要难。”
“关于长公子的传闻,末将在骊山,在雍城也曾有所耳闻,虽然公子扶苏的仁义之名,被儒家传播出来。”
“但,这种仁义,只是小仁,而非大仁。”
说到这里,赵术眼中浮现一抹凝重,他心里清楚,扶苏很关键,这个时候,嬴政既然问了,他就全说了,希望事情有所改变。
“若是公子是臣,有这样的小仁,足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公子是王上的长子,是君!”
“君当有大仁!”
“如今的长公子,俨然一副儒家士子的模样,而忘记了,他是王上的长子,大秦的长公子,极有可能也是下一任秦王。”
“这才是他最根本的身份,儒家,长公子已经学的太多了!”
听到赵术的侃侃而谈,嬴政也是有些惊讶,这个问题他自然是思考过了,清楚赵术说的便是扶苏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仔细的思考过了,也想过解决的办法,但是一时间,没有太好的手段。
后来,当赵术提及让扶苏担任副将的时候,嬴政心动了,他看到了改变扶苏的希望。
此时听到赵术的话,让嬴政心下惊喜,他也想要改变扶苏,不由得开口试探“你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扶苏改变?”
“有,但是很危险!”
赵术沉默,看着嬴政,道“大破大立,公子多年学儒,已经深入骨髓。”
“唯一的办法,以强大的冲击,让他意识到,儒家并非万能的,这个天下不能依靠儒家的那套去治理。”
“王上,末将曾经听过这样的传闻,昔年惠文王顽劣不堪,公然挑衅秦法,孝公放逐惠文王于山野。”
说到这里,赵术便不开口了,该说的意思,他都一一表达清楚了具体如何做,那是嬴政的事情。
其实,这件事他就不应该接话的,事关大秦二世,夺嫡之争,十分的凶险。
但是,苟的心态,终究是没有抵抗过,对于大秦二世而亡的惋惜冲击,最后朝着嬴政开口了。
可以说,赵术这一次根本就是拿命来赌,以自己的命,让扶苏的轨迹发生变化,从而让大秦的结局发生改变。
这样做,虽然会将他置于危险的境地,但是沉默下去,放任大秦继续走上那一条毁灭的路,赵术做不到。
也许是骨子里的惋惜,也许是这具身体上,身为老秦人的血脉的不甘心。
嬴政皱着眉头,他在思考赵术的话,一如孝公放逐惠文王于山野,他一旦将扶苏放逐,这其中的危险之大,远远超过了惠文王。
这让嬴政心下纠结,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赵术之言,便是最好的选择。
“效法孝公,只怕是很难,寡人只希望,扶苏能跟着李牧多学点东西,见识到边疆民众的悲惨,放弃他心头那点可笑的怜悯。”
嬴政神色平静,仿佛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变色“寡人记得李牧有一个孙子,听说天赋不俗”
这一刻,赵术抬头,眼底深处满是骇然,不愧是秦王政,千古一帝,这份手段,当真是让人震惊。
与眼前这位相比,此时此刻的扶苏,在各方面,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
念头一转,赵术压下心头的震撼,朝着嬴政保证,道。
“王上放心,末将会向李牧将军提及,让其孙入军中历练,成长为大秦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