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寒门第一权臣 > 第692章 锋芒毕露!

第692章 锋芒毕露!

   第692章 锋芒毕露!(1/2)

帅帐内笑得最大声的便是程知节,程知节是个性格外放的人,喜怒皆浮于脸上。

前几日战事不利时,愁眉苦脸叹气最大声的也是他。

“陛下,王师今夜必能肃清辽东城。”

“从此辽东以西方圆数百里可入我大唐版图矣,臣为陛下贺!”

有了程知节带头,帐内众将顿时一片贺喜声。

李世民笑得合不陇腿,仰头豪迈大笑,极尽睥睨天下之态。

待帐内稍微平静后,程知节又道,“陛下,此时此刻,辽东城已是大唐掌中之物。”

“咱们可以商议王师下一步的行止了。”

李世民脸上笑意未减,环视众将道,“知节所言有理,辽东既克,下一步便该放眼高句丽全境了。”

“我王师是北上还是南下,抑或直取都城平壤,众卿心中可有计较?”

帐内忽然静了下来,这是个很大的话题,谁也不会贸然开口。

众将拧起了眉头,纷纷陷入沉思之中。

人群里,李素的神情渐渐变冷,拢在袖中的双手悄悄攥紧了拳头。

辽东城攻下了,以伤亡数万人的代价,原以为李世民会吸取教训,谨慎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可李素没想到李世民仍然一意孤行,继续不屈不挠地犯错。

是的,下一步不论北上还是南下,李世民都犯下了错!

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话里的意思仍旧没有丝毫分兵而进的意思,看样子是要将近二十多万大军捆绑在一起。

以人多势众的绝对优势来成全他李世民个人的盖世功勋!

满腹愤懑,满腹忠言,李素很想说,可是不能说。

两世为人的经验告诉他,当一位信心正在膨胀的帝王想要做任何事时,是不可能听进旁人的建议的……

旁人说得多了,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此刻李世民似乎并不觉得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反而沾沾自喜,觉得平灭高句丽指日可待。

再加上众将此时也是心气颇高,斗志高昂,帐内君臣似乎都不把高句丽放在眼里了。

众将沉思下一步的进军方向时,李世民扭过头望着李素,笑道,“你小子少年成名,智谋才略傲于当世。”

“不知腹中可有良谋?”

李素暗叹了口气,本来不打算说话的,既然被点了名,那还是说吧。

惹祸上身也顾不得了,至少自己该为无辜的三军将士说点什么,为他们挣一回命。

“陛下,臣以为攻克辽东后,我王师将士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休息整顿,恢复军心。”

果然,听到这话,李世民眉梢一挑,“恢复军心?”

“看来你用兵已得李绩之精髓,当真是谨慎得很啊!”

“今日攻克辽东城,朕以为军心已在瞬间恢复,李素啊,今日帐内皆是领兵多年的老将,如何整顿军心,他们比你更懂。”

“若你还不放心,朕正好趁此机会宣布一件事……”

神情徒然一肃,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阴寒的杀气,环视众将冷冷道,“君无戏言,当初朕说过,攻克辽东城后,可允三军将士屠城三日。”

“嗯,便从今夜子时开始吧!”

众将一愣,接着纷纷欣然应命。

李世民转头看着李素,笑眯眯地道,“屠城三日,犒赏三军。”

“三日之后,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92章 锋芒毕露!(2/2)

素觉得军心可用否?”

屠城三日……简单四个字,却透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所谓“屠城”,当然不是针对敌军将士,而是针对全城的百姓,所有住在辽东城的百姓全部无差别对待。

男人被杀,女人被炝,财物被抢掠,房屋被焚毁。

三日之后,这座城将会变成一座死城,连一条活着的狗都看不到!

李素只觉遍体生寒,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敌我不共戴天,非我族类,皆可诛戮,作为大唐权贵,李素有什么立场为高句丽的百姓说什么?

但凡张嘴劝一句,立场便有问题了……

对寻常将士来说,屠城正是提升军心的绝佳方法。

大家都是战阵之上玩命的人,自己不要命,当然更不会在乎敌方百姓的命,杀人与杀猪没什么区别。

反而能获得极大的快感,舒缓身心压力!

所以屠城自古有之,其目的不仅仅是报复敌人,还能提升己方将士的军心,发泄将士们在战场上积累的压抑情绪。

何乐而不为?

“臣……无话可说。”

李素只能选择如此回答。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笑道,“好,军心已定,李素不妨说说下一步如何行止。”

帐内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在李素一人身上,包括太子李承乾。

李素很清楚李世民的问题并非出自真心,事实上下一步如何行止想必李世民心中早有了主意。

今日在帅帐内问他不过是故作圣君姿态,以示广纳良谏的帝王胸怀而已。

尽管清楚李世民的用心,李素还是决定说一些不好听的话。

因为他发现如今在这个大营内,自己能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而李世民,也越来越耳背了。

沉吟片刻,李素咬了咬牙,道,“陛下,王师伐远,疲而奔行,是为兵家之忌也!”

“若大军仍集结一股,共进同退,其结果无非两种,一曰大胜,二曰大败!”

“所以,臣还是当初的想法,攻克辽东城之后,我军应当分兵而击!”

“一支北上而拒靺鞨,以断高句丽有可能存在的援军,一支南下以攻安市,一支东进直取平壤!”

“分兵而击,可分担此战风险!”

“就算有一两支偏师战事不利,至少能保证一处是大胜,此战便不算败!”

“若三支皆有建树,则高句丽全境大半入我大唐手中。”

“到了那时,我大唐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主动,高句丽这个国家也等于被我们平了大半,灭国指日可待。”

帐内众将面面相觑,然后沉默不语。

这小子最近有点疯啊……

程知节不停地瞪着李素,给他使眼色。

李素浑然未觉,只是盯着李世民的脸。

不知为何,帐内竟陷入了尴尬的气氛中。

良久,太子李承乾的冷笑声从角落里传来。

“分兵之策我父皇早已否之,李县公此时又复提起,真是念念不忘啊……”

李素转过头,平静地看着他,“文臣死谏,武将死战,此为臣道!”

“陛下否我一次,难道我便不能再谏?”

“只要我认为是正确的,纵谏千次又何妨?”

“太子殿下,帅帐内一言可定千万将士生死,不可意气之争,还请殿下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