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寒门第一权臣 > 第255章 人命浮萍

第255章 人命浮萍

   第255章 人命浮萍(1/2)

“呃……”

闻言,李治顿时无语,然后眨着蠢萌的眼睛道:“李兄,刚才你说话时,我发现你脸上有一种悲悯之意。”

“治幼时随父皇进兴善寺拜佛,那佛祖金身的脸上,就跟你刚才的表情一样。”

“李兄,你刚才是在普度众生吗?”

听到这话,李素拱了拱手:“臣刚才说的那些,殿下听懂了吗?”

李治摇头:“有些懂,有些不太懂。”

“我只知李兄的大意是让难民们干净一点,因为不干净会招来很多病,甚至瘟疫。”

“不错。”

“刚才臣说了那么多,所有的意思无非就是给难民们立一个讲究干净的规矩。”

“而且是个硬性的规矩,谁若不服,抽到他服为止……”

似自嘲又似无奈地一笑,李素叹道:“至于普度众生……臣只是尘世一粒沙,连自己都度化不了。”

“何德何能当得起普度众生四个字?”

“充其量,只是在这纷乱的灾难里,尽自己所能多救几个人罢了!”

“漫天神佛若知我,必当佑我众生,度此危厄!”

冬寒已至,暖春未至,今年的气候就处在这么一个不尴不尬的阶段。

邪门的是,这个阶段已维持了很久,这也是造成如今大唐四道受灾的主因。

自古以来,天灾从来都伴随着人祸。

天灾至,人祸马上冒出头,几乎已形成了历史规律。

总有人趁着天灾行煽动蛊惑之事,各种流言谣言漫天飞,官府的担子陡然加重。

一头忙着赈灾,另一头忙着缉拿人犯平息谣言,两头忙个不停。

如今的情势也是这样。

尽管刚到晋州,但李素能充分体会到孙刺史的感受。

实在是有苦难言,欲哭无泪。

粮食,难民,谣言,还有城里城外完全停顿的农耕和工坊。

这些棘手的麻烦,全靠晋州城的刺史和十几个官吏咬牙死死硬撑着。

更悲哀的是,在无数饥饿怨愤的难民面前,晋州官员的死撑几乎毫无效果!

这与官员的能力无关,李素相信孙刺史是好官,也相信晋州城的下级官员都不错。

他甚至相信这些难民还没有遇到天灾时,都是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百姓。

乐天、知命、惜福。

偶尔也有点人生的小理想,小憧憬。

比如发了财之后狠狠吃两个夹了肥肉的馍,一口咬下去顺着嘴角流油的那种馍。

都是好人,都没有错,错的是老天。

粮食是目前的大问题!

非常棘手,非常麻烦。

孙刺史想不出办法,李素暂时也无可奈何。

再有本事的人,面对成千上万张嗷嗷待哺的嘴,也是没有办法的。

那种轻摇鹅毛扇,脑袋一拍就想出个法子喂饱百姓的人。

这种人要么开了作弊外挂,比如随身带了个系统什么的……

要么,就是死得比较早,活不到啪啪打老天爷脸的时候。

而李素,虽然觉得摇鹅毛扇的动作比较帅。

但摇到地老天荒,也摇不出个好办法解百姓燃眉之急……

他只是个普通人,或许比别人多一点见识,多一点预知,可是这点本事并不能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55章 人命浮萍(2/2)

他变出粮食来。

当日下午,晋州城外忽然热火朝天!

当地府兵和李治的禁卫们扛着木料石料,开始在城外平原上搭建棚帐。

按李素的吩咐,棚帐进行了严格的分区制度,居住、用餐、如厕、隔离等等。

每个区域井井有条,泾渭分明!

难民中的青壮汉子也自觉地加入了搭建队伍。

看着军士和禁卫们将棚帐区域分割成好几块,难民百姓们不由觉得奇怪,许多难民按捺不住跑去问。

可军士们只管执行命令,哪里懂得究竟。

于是难民们满头雾水,揣着糊涂帮忙,各种猜测纷嚣尘上。

却莫衷一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快傍晚时,棚帐还只搭建出一个框架。

夜幕快降临时,气温也陡然冷了下来,许多老人妇孺在寒风中冻得直哆嗦。

一直在城外指挥搭建工程的孙刺史,马上命人在背风的丘陵处生起几十堆篝火。

数千难民在篝火边围成圈,互相依偎。

与此同时,晋州的官仓也在李治和孙刺史的首肯下缓缓打开。

一袋袋的粮食搬出官仓,早已准备好的军中伙夫架起了灶头和铁锅!

金黄色的陈米哗啦倒入锅中,满满添上一锅水,大火熬煮半个时辰。

很快,城外平原上飘散着诱人的粥香。

围着篝火的百姓们,眼巴巴地望着那一口口冒着热气的铁锅,不住地吞咽着口水。

眼中的饥色与极度的渴望交织成一片,口水咕咚声此起彼伏。

在所有人极度期盼的目光里,一名名伙夫同时揭开了铁锅。

粥香满溢,群情欢动!

携家带口的难民都随身带着行李,行李里最不可缺少的便是吃饭的家伙。

于是一只只或新、或旧、或破的陶碗齐崭崭地掏出来。

到了这般时候,百姓们仍旧保持着高度的素质和道德节操。

没人争,没人抢,更没人一哄而上!

每个人捧着陶碗,自觉地排好队,很快排出数十支蜿蜒而有序的长队,缓慢而安静地向前挪动。

李素和李治不知何时出现在城门吊桥外的小山坡上,静静地看着数十支队伍挪动。

李素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因为官仓的粮食,民心算是暂时稳住了!

说是暂时,是因为官仓的粮食只够百姓吃十天,或者更少。

只要晋州官府发放赈粮的消息传出去,闻风而来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

可官仓的粮食却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吃。

留给李素筹措粮食的时间不多了,非常紧迫。

小屁孩李治看起来却很高兴,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高兴……

当然,出发点是好的,看着难民们有粮食吃。

李治就觉得自己同意打开晋州官仓的事干得无比漂亮,父皇知道了必然不会责怪他,反而会狠狠夸他。

事急从权的道理,自小跟在李世民身边的李治早已懂了!

“若百姓们每日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粥。”

“这场天灾和人祸想必可以化解于无形,那该多好啊!”李治感叹地道。

李素斜瞥了他一眼,没吱声。

还是个孩子,没必要为他说的每句蠢话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