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寒门第一权臣 > 第233章 夫君为国操劳,累吗?

第233章 夫君为国操劳,累吗?

   第233章 夫君为国操劳,累吗?(1/2)

陈婉儿端庄地盈盈一礼。

闻言,李素笑着点了点头:“夫人多礼了,自家不必如此。”

陈婉儿连忙道:“礼不可废,夫君一定饿了。”

“妾身吩咐了厨子给夫君做了几道菜。”

“菜仍热,酒尚温,夫君趁热吃几口吧。”

见李素朝她微笑,陈婉儿脸一红。

李素笑道:“夫人不必如此,府里下人各司其职,夫人居中调度掌控便好。”

“……咦?”

“夫人你嘴边为何油光未净?”

“啊?”陈婉儿花容失色,急忙抬手用袖子胡乱一抹。

神情慌乱地指着桌上的菜肴道:“妾身……妾身没偷吃,夫君不可冤我!”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答案,耿直得李素都不知道该如何给她留面子了……

陈婉儿脱口而出后也发觉自己失言,脸蛋红得更厉害。

扭弄着衣角不知所措。

李素终究还是为她圆了场,上前往桌后一坐,:“累了一天,我还没吃饭呢。”

陈婉儿回过神,急忙上前将温好的酒取出来。

为李素斟满,轻声道:“夫君快吃吧……”

李素笑着看了她一眼,垂头再看桌上那点塞牙缝都不够的菜,脸颊禁不住抽搐了几下。

“今日的菜,好精致啊……”

李素怕她羞愤得一头撞死,只好再次解围。

陈婉儿羞红着脸,低声道:“是妾身的不对。”

“妾身……妾身再去吩咐厨子,让他多添两道菜。”

“不必了,天色已晚,不宜多食。”

李素笑着阻止了她,开始吃了起来。

气氛很怪异,厢房里静寂无声

“夫君,您每日为国操劳。”

“累吗?”

忽然,陈婉儿轻轻问道。

李素楞了一下。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

虽然自己如今被封官入省,可干的还是兵仗局配火药的事。

每天兵仗局里应个卯,负着手在工坊里走一圈,让大家都知道监正大人今天打卡上班了。

接下来便是自由活动时间,这个时候许敬宗就会很有眼力地凑上来。

天气若晴好,便给监正大人搬张竹椅,让他躺在后院的树荫下养神……

天气若湿冷便在厢房里加个炭炉,让监正大人好好睡个午觉。

若碰到监正大人心情好,许敬宗便会帮忙拎上钓竿,在兵仗局外的池塘里垂钓……

总之,不好好娱乐一下,哪有力气干工作?

“挺累的……”李素叹息,玩得累。

说完,李素还假模假样活动了一下貌似酸痛的肩骨。

一个为国操劳年纪轻轻,便患上肩周炎的劳模侯爷形象跃然而现。

演技爆棚。

深深迷倒了脑残观众……

陈婉儿急忙上前,纤细的手指按住李素的肩头,给他揉肩捏背。

“夫君,妾身今早翻了一下家里的账簿,发现盈利颇丰。”

“库房里的钱,和银饼加起来有好几万万贯了呢。”

“夫君,妾身觉得……钱不能只放在库房里。”

“得把它们用出去,让它们为咱家生更多的钱才是正理,夫君觉得呢?”

“啊,好,你做主便是。”

李素笑着摆了摆手,陈婉儿有从商的天赋,他是知道的。

陈婉儿侃侃而谈:“妾身后来与爹爹商议了一下,爹爹的意思和妾身一样。”

“钱财终究是身外之物,但田地却能造福子孙!”

“妾身的意思是,是想在丰禹村里多买些地。”

“村子东边有一块地,荒了很久了,听说是前隋时留下的中等田,地主躲避战乱跑了。”

“地便收归了县衙,虽是中等田,但价钱应该贵不了!”

“夫君,咱们买下来怎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33章 夫君为国操劳,累吗?(2/2)



“四百多亩呢,开春了雇请村里的劳力,把那块地好好翻整一下,便能种了。”

说到土地,陈婉儿露出和前世地产商人一样精明的模样。

李素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

有了钱便买地,这个价值观与他严重相悖。

有钱当然要堆在库房里,每天躺在上面愉快的玩耍啊……

然而,看着陈婉儿兴致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

“一切夫人做主……”李素无奈一笑。

“好,夫君慢慢吃。”

“妾身这便去算算,明日带家仆先丈量一下地。”

“然后穿上诰命服,去县里跟万年县县令谈谈价。”

陈婉儿身形一转,兴冲冲地离开了。

看着陈婉儿的背影,李素不由倚靠在椅子上,轻声一笑。

……

长安城,皇宫。

也不知道李世民如今是什么心态,到底是在布局,还是真的借此机会想放纵一次……

千古一帝也并非完人!

辛苦了十几年,想修个房子,谁都要反对。

你说这……将心比心吧。

很快,李世民下了征调民夫的旨意后,朝臣和民间的不满也随之升温。

长安市井坊间皆有士子书生针砭国弊,指斥恶政。

贞观年间,言论相对还是很自由的,不管有没有功名,但凡读书人斥责一下朝政,一般不会被治罪。

除非在大街上高喊口号公然聚众煽动造反,那么官府才会把这个神经病逮进牢里。

看他还能不能治疗……

除此之外,骂几句朝廷,指责几句国政,官府大抵是不管的。

群情仿佛被刻意煽动起来了,书生们的口吻也渐渐变得激烈。

一天比一天更尖酸,最后只差没有指着太极宫破口大骂了!

臣民议论也好,大骂也好,各地被征调的民夫仍依照旨意。

在地方官府差役的带领下,一队队进了长安城,走进大明宫的营造工地。

朝堂的气氛降至冰点,君臣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张。

文臣们纷纷劝谏之时,言辞也和坊间议论的书生们一样越来越激烈。

少数久经风浪的老臣们却闻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太不正常了!

皇帝不正常,朝臣不正常,民间的议论也不正常。

一切似乎都被人暗地里刻意煽动过似的。

事件从开始,到酝酿发酵,最后爆发,整个过程快得目不暇接。

朝堂里,似乎有一股没被人察觉的暗流在涌动。

老狐狸们安静了,背后冒出了一层白毛汗。

躲在人群里紧紧闭着嘴,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李世民。

而那些还未修炼到家的朝臣们则浑若不觉,金殿上指点江山好不痛快。

高坐殿堂的李世民神情阴沉,眼里却露出闪烁不定的复杂光芒。

静静看着殿内群臣们的百态,锐利如刀的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脸上缓缓扫过。

贞观十一年一月初,尉迟恭再次上书。

指砭恶政,言辞之激烈,素尝未闻!

李世民龙颜大怒,下令将尉迟恭拿入大理寺。

程咬金李绩等诸多老将求情,李世民不为所动,旨意出宫门,金吾卫拿人。

而后,兵部侍郎、御史台监丞、京兆府尹、吏部佐尚等二十多名官员也纷纷上奏。

但无一例外,统统被捉拿下狱!

这是令天下震惊的事件。

几十名大臣因指斥时政被关入了大牢。

当消息传到丰禹村时,李素叹了一口气。

千古一帝还是那个千古一帝。

虽然他有一颗凡人的心,但并不昏庸!

这些被捉拿官员,全都是世家门阀出身。

换句话说,斗争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