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我儿即是想尽孝心。”
“那便随你吧,想必你那两兄弟也会知道欠你一份人情。
“既是如此,为父便做主,把多年来攒下那五万银币全数留在老家。”
“另外京师几家店铺经营所得,每年也要拿五成给长房。
“好在你兄弟三人向来兄友弟恭,在银钱上都不太计较,此事也不至光家不和。”
光俨性子有些懦弱,不喜与外界交往,所以光时亨致仕时便带着长房一家回了祖籍。
而把机灵善言的三子光佶留在了京师。
打的就是让长房照料祠堂祖坟的主意,现在看到老大如此知情识趣,光时亨更是老怀大慰。
“我儿,现下为父口述,你来执笔。”
“先给你二弟写封书信,叮嘱他,一定要时时处处与天家绑在一起!”
“无须太过关注朝堂上其他人之脸色,此为久盛不衰之道。”
崇祯二十七年十二月,前内阁首辅、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光时亨病逝于家中。
相关消息于十日后由锦衣卫传到京师,朱由检闻讯大恸,当即下旨罢朝三日以示哀悼。
在跟光俨交代完后事之后没几天,光时亨病情迅速恶化。
虽然御医方维信、李少华随后便赶到光家,并竭尽所能对其展开救治。
但终因其年事已高,气疾之症诱发并发症,最终医治无效于当日戌时盍然而逝。
临终前,光时亨已经口不能言,但看向两位御医的浑浊眼神里似有某种期盼。
早就得了朱由检吩咐的方维信俯身在其耳边轻声说了“配享太庙”后。
光时亨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后,含笑咽下最后一口气。
十二月十八日,朱由检下旨:遣礼部右侍郎李晓率员赴湖州光家吊唁,丧葬银五千银币!
皇明周报于显著位置看法讣告极其生平,并追赠光时亨皇极殿大学士衔。
追授荣国公,谥文忠,并于皇帝百年后配享太庙。
鉴于移民工作繁复琐碎,非熟知详情者难以胜任,故襄阳知府光侃夺情留任,准其于衙宅服丧十日。
前首辅离世的消息传出后,在关于光时亨身后该享何等谥号。
以及有无资格配享太庙的问题上,朝堂上出现了不小的争论。
很多朝官认为,光时亨自入内阁以来,惯以媚上为己任,且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为权力与群臣为敌,为私怨将燃眉外患置之不理!
为报复无所不用其极,整日只知搬弄是非,是个误国误民的庸臣。
不足以享高谥号,配享太庙更是没资格。
由于光时亨执政多年树敌太多之故,朝堂舆情基本偏向于上述言论,送入宫里的弹章奏本大都持此论调。
而内阁诸臣既有赞同以美谥追赠,例如文忠、文贞之类。
也有隐晦表示给个一般谥号仪示一下就行的。
赞同美谥的阁臣为倪元璐,从总体上对光时亨做了一个公正的评价。
反对的则是以陈奇瑜为主。
就在朝堂上争议之声不止的情况下,关于光时亨身后事的圣旨却很快从宫中发出,所有争论顿时戛然而止。
所有人也顿时清醒过来,现在这位皇帝可是一直秉持着乾纲独断的风格,根本不受外界舆论压力所驱使!
要是再想通过群情汹汹来迫使皇帝在某件事上让步,基本上没有可能了。
文忠,这是仅次于文正、文贞、文成的美谥。
前宋时的大家欧阳修、苏轼死后便是文忠的谥号。
本朝更是有杨廷和、张居正等几位名臣享有此谥,由此可见这位已故前首辅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朱由检之所以给光时亨如此美谥,就是看重他的忠。
人性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阴暗面,光时亨风评不佳也不是空穴来风,但这些缺点相加,都被一个“忠”字给化解掉了。
当然,没有利益关联的“忠”是绝无可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只有在这些诉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时,别人对你的忠诚值才会处在满格的状态。
不管是大幅度提高官吏俸禄,还是打破身份限制,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还是以稳定的红利来拉拢高官们,正是这一套套的措施施行下来,所有受益者才会对皇家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忠诚和服从。
朱由检日常在与朱慈烺谈话时,曾经反复强调过这些内容,这才是最为现实和可靠的为君之道,如果他的后代子孙都秉持这个原则,大明想垮掉都难。
还有一点就是,亲民与养廉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两句话用在百姓身上很贴切,在官吏身上同样适用。
当整个社会绝大部分人都衣食无忧、每天不用再为明日的生计发愁时,丑恶自然会消减,美德则会成为主旋律。
官吏们在不用靠盘剥贪墨就能过上等生活的情况下,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也不会再去刻意刁难这些升斗小民。
人性的丑恶,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贪婪才发生的。
如果一个衙门中的吏员,在享受高额俸禄后,他会利用职权去向一个百姓索要十文铜钱吗?
要是被御史、锦衣查到,为了这十文钱,他一辈子的饭碗就砸了。
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根本犯不上。
你从老百姓手里能抠出多少钱来?
“也罢,我儿即是想尽孝心。”
“那便随你吧,想必你那两兄弟也会知道欠你一份人情。
“既是如此,为父便做主,把多年来攒下那五万银币全数留在老家。”
“另外京师几家店铺经营所得,每年也要拿五成给长房。
“好在你兄弟三人向来兄友弟恭,在银钱上都不太计较,此事也不至光家不和。”
光俨性子有些懦弱,不喜与外界交往,所以光时亨致仕时便带着长房一家回了祖籍。
而把机灵善言的三子光佶留在了京师。
打的就是让长房照料祠堂祖坟的主意,现在看到老大如此知情识趣,光时亨更是老怀大慰。
“我儿,现下为父口述,你来执笔。”
“先给你二弟写封书信,叮嘱他,一定要时时处处与天家绑在一起!”
“无须太过关注朝堂上其他人之脸色,此为久盛不衰之道。”
崇祯二十七年十二月,前内阁首辅、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光时亨病逝于家中。
相关消息于十日后由锦衣卫传到京师,朱由检闻讯大恸,当即下旨罢朝三日以示哀悼。
在跟光俨交代完后事之后没几天,光时亨病情迅速恶化。
虽然御医方维信、李少华随后便赶到光家,并竭尽所能对其展开救治。
但终因其年事已高,气疾之症诱发并发症,最终医治无效于当日戌时盍然而逝。
临终前,光时亨已经口不能言,但看向两位御医的浑浊眼神里似有某种期盼。
早就得了朱由检吩咐的方维信俯身在其耳边轻声说了“配享太庙”后。
光时亨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后,含笑咽下最后一口气。
十二月十八日,朱由检下旨:遣礼部右侍郎李晓率员赴湖州光家吊唁,丧葬银五千银币!
皇明周报于显著位置看法讣告极其生平,并追赠光时亨皇极殿大学士衔。
追授荣国公,谥文忠,并于皇帝百年后配享太庙。
鉴于移民工作繁复琐碎,非熟知详情者难以胜任,故襄阳知府光侃夺情留任,准其于衙宅服丧十日。
前首辅离世的消息传出后,在关于光时亨身后该享何等谥号。
以及有无资格配享太庙的问题上,朝堂上出现了不小的争论。
很多朝官认为,光时亨自入内阁以来,惯以媚上为己任,且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为权力与群臣为敌,为私怨将燃眉外患置之不理!
为报复无所不用其极,整日只知搬弄是非,是个误国误民的庸臣。
不足以享高谥号,配享太庙更是没资格。
由于光时亨执政多年树敌太多之故,朝堂舆情基本偏向于上述言论,送入宫里的弹章奏本大都持此论调。
而内阁诸臣既有赞同以美谥追赠,例如文忠、文贞之类。
也有隐晦表示给个一般谥号仪示一下就行的。
赞同美谥的阁臣为倪元璐,从总体上对光时亨做了一个公正的评价。
反对的则是以陈奇瑜为主。
就在朝堂上争议之声不止的情况下,关于光时亨身后事的圣旨却很快从宫中发出,所有争论顿时戛然而止。
所有人也顿时清醒过来,现在这位皇帝可是一直秉持着乾纲独断的风格,根本不受外界舆论压力所驱使!
要是再想通过群情汹汹来迫使皇帝在某件事上让步,基本上没有可能了。
文忠,这是仅次于文正、文贞、文成的美谥。
前宋时的大家欧阳修、苏轼死后便是文忠的谥号。
本朝更是有杨廷和、张居正等几位名臣享有此谥,由此可见这位已故前首辅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朱由检之所以给光时亨如此美谥,就是看重他的忠。
人性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阴暗面,光时亨风评不佳也不是空穴来风,但这些缺点相加,都被一个“忠”字给化解掉了。
当然,没有利益关联的“忠”是绝无可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只有在这些诉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时,别人对你的忠诚值才会处在满格的状态。
不管是大幅度提高官吏俸禄,还是打破身份限制,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还是以稳定的红利来拉拢高官们,正是这一套套的措施施行下来,所有受益者才会对皇家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忠诚和服从。
朱由检日常在与朱慈烺谈话时,曾经反复强调过这些内容,这才是最为现实和可靠的为君之道,如果他的后代子孙都秉持这个原则,大明想垮掉都难。
还有一点就是,亲民与养廉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两句话用在百姓身上很贴切,在官吏身上同样适用。
当整个社会绝大部分人都衣食无忧、每天不用再为明日的生计发愁时,丑恶自然会消减,美德则会成为主旋律。
官吏们在不用靠盘剥贪墨就能过上等生活的情况下,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也不会再去刻意刁难这些升斗小民。
人性的丑恶,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贪婪才发生的。
如果一个衙门中的吏员,在享受高额俸禄后,他会利用职权去向一个百姓索要十文铜钱吗?
要是被御史、锦衣查到,为了这十文钱,他一辈子的饭碗就砸了。
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根本犯不上。
你从老百姓手里能抠出多少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