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之开局抄了满朝文武 > 第409章 大明的功臣们(一)

第409章 大明的功臣们(一)

这次大典全程都还算顺利。

三屯营明清大战,只有寥寥几人直接获取爵位赏赐之外,其余军将没有任何一人得到爵位封赐。

例如归降前来三屯营助战的前大顺武威将军张韬。

这次就得立甲例一等功,因功被升授为永平总兵,常驻距山海关城几十里外的永平卫城。

虽然永平总兵不过是个杂号,但胜在位置重要。

比之一般的各地诸多杂号而言,却也是在上等之列!

朱由检的用意,就是用他来成为一颗钉子,驻守在中央。

张韬的永平府隔在山海关和蓟镇、三屯营之间,若往后的鞑清有什么不善之举,此地首当其冲!

换一个方向来看,这也正表明了朱由检的用人不疑。

这次叙功大典,朱由检对刘芳亮、张韬这些投降流贼将领不计前嫌,只要立功,一概重用。

使得大部分归降后立新功的流贼将领,都十分拥戴。

至此以后,起码在名义上,整个永平府都归张韬统管!

当然,兀良哈镇不算在内,不知身在东北苟延残喘的多尔衮得知这个消息,又会作何感想……

又有战死关宁军副将王光恩之弟王光泰、王昌二人,分立甲例一等功、三等功。

王光泰先前为杂号,此次升授为朝廷正选太原总兵。

率部西进,移镇太原城,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王昌比其兄略有不及,升授为居庸关参将,率部北上,镇守居庸关。

朱由检将重镇太原和要地居庸关交给这两位,一是考虑到后世历史上这两个都是夔东十三家之一。

只要自己用好了,这两兄弟绝对都值得信任!

另外有汉阳总兵马进忠,明清一战中立甲例一等功,升授朝廷正选密云总兵,兼管渤海千户所。

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大典过后,马进忠将率部北上,镇守古北口,加固边卫。

马进忠同样是投降后归降的农民军,起初他聚众十万,号称“混十万”,自从被招抚后,先是隶于左良玉部,是左部少有不扰民的队伍。

此战马进忠毅然率部北上援剿,其实也和张韬一样,有背水一战,脱离左良玉那股贼军的意思。

所幸朱由检没有让他失望,这次的加封,足以令他感恩戴德!

这些是投降农民军中表现突出者。

其余前来援剿的朝廷军将,立大功者同样不少,其中要属四川参将秦翼明、新组建的戚家军游击戚元辅、戚元弼,还有常德总兵马爌为主。

秦翼明立甲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副总兵,卫指挥使,率所部白杆军回石柱协助秦良玉围剿张献忠。

秦良玉之孙游击马万年,立丙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参将,加封卫指挥佥事,率部跟随秦翼明回四川!

戚家小将戚元辅、戚元弼二人,各立甲例一等功、二等功。

戚元辅升授参将,加封神武右卫指挥佥事。

而戚元弼则升授游击将军,兄弟二人同驻灵寿城,由戚元辅协领真定府西路兵马、粮饷、军械等事。

这个时候的戚家三兄弟大哥戚元功,中了武举人以后,正在跟状元冯春一同在京师进修。

据说现在的他,已经和从前有着天差地别。

说起话来,颇有些儒将风范!

有点李素的感觉……

常德总兵马爌,本为杂号,名将马芳之后。

明清一战中,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生擒鞑清镶白旗贝勒一员,阵斩正蓝旗、正红旗贝勒两人。

军中直呼为“小庞德”,添立甲例一等功两次!

朝廷议后,决意升授马爌为正选保定总兵,节制保定府各路兵马钱粮,驻保定府城。

考虑到从前诸多功勋与祖宗勋德,特加封太子少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兼领中屯卫指挥使!

除了三屯营之战以外,在大典的晚上,主要宣布了南北之战当中,不少藩王附逆,甚至直接在江南称帝的藩王也有不少。

对于此,在迂回包抄战略当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将领,皆有封赏!

比如黄得功,在朝廷大军踏平南京之后,先后平定潞王、秦王、庆王等多王之乱,率部南北转战,功勋卓著。

议定平乱之首功,加封靖南公,太子太傅,仍驻蓟镇!

宣镇总兵高杰,但使贼一见宣府军“高”字旗号,尽皆闻风丧胆。

一路望风披靡,逼降叛贼六万余众,议定平乱之次功,加封兴平侯,仍驻蓟镇!

神武军都督周经武,率先南下平乱,稳定局势,功不可没。

为此战从功,加封平南伯,太子太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考虑到神武军多数为南直隶人士,朱由检命周经武充任南京守备,率神武军长期屯驻南京。

除以上三人之外,各地军将中也有表现突出者。

例如大同总兵白广恩,大同军此战多是跟在蓟镇和宣镇军的后面不断捡漏,竟也立得甲子一等功……

白广恩因此而加封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

又有天津海防都督张名振,第一时间率天津水师赶到南京,与扶桑人作战。

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立甲子三等功,加封天津海防总督,太子少保。

而京师禁军三大总兵吴启华、常世隆、胡海龙,从周经武南下与杭州叛军作战。

是第一支投入平乱的官兵,同样立下不少功劳。

三人按功勋高低,分别加封为卫指挥佥事,卫指挥使和卫指挥同知…

京师禁军六名坐营官表现同样突出,李知凯更是激斩叛军千总一员,添立丙例一等功,被总兵吴启华点名提功。

兵部议定,升授李知凯为禁军千总,统带两名坐营官,部下近一千禁军。

除此之外,南京京营虽然糜烂,但却同样有人表现突出!

这次大典全程都还算顺利。

三屯营明清大战,只有寥寥几人直接获取爵位赏赐之外,其余军将没有任何一人得到爵位封赐。

例如归降前来三屯营助战的前大顺武威将军张韬。

这次就得立甲例一等功,因功被升授为永平总兵,常驻距山海关城几十里外的永平卫城。

虽然永平总兵不过是个杂号,但胜在位置重要。

比之一般的各地诸多杂号而言,却也是在上等之列!

朱由检的用意,就是用他来成为一颗钉子,驻守在中央。

张韬的永平府隔在山海关和蓟镇、三屯营之间,若往后的鞑清有什么不善之举,此地首当其冲!

换一个方向来看,这也正表明了朱由检的用人不疑。

这次叙功大典,朱由检对刘芳亮、张韬这些投降流贼将领不计前嫌,只要立功,一概重用。

使得大部分归降后立新功的流贼将领,都十分拥戴。

至此以后,起码在名义上,整个永平府都归张韬统管!

当然,兀良哈镇不算在内,不知身在东北苟延残喘的多尔衮得知这个消息,又会作何感想……

又有战死关宁军副将王光恩之弟王光泰、王昌二人,分立甲例一等功、三等功。

王光泰先前为杂号,此次升授为朝廷正选太原总兵。

率部西进,移镇太原城,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王昌比其兄略有不及,升授为居庸关参将,率部北上,镇守居庸关。

朱由检将重镇太原和要地居庸关交给这两位,一是考虑到后世历史上这两个都是夔东十三家之一。

只要自己用好了,这两兄弟绝对都值得信任!

另外有汉阳总兵马进忠,明清一战中立甲例一等功,升授朝廷正选密云总兵,兼管渤海千户所。

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大典过后,马进忠将率部北上,镇守古北口,加固边卫。

马进忠同样是投降后归降的农民军,起初他聚众十万,号称“混十万”,自从被招抚后,先是隶于左良玉部,是左部少有不扰民的队伍。

此战马进忠毅然率部北上援剿,其实也和张韬一样,有背水一战,脱离左良玉那股贼军的意思。

所幸朱由检没有让他失望,这次的加封,足以令他感恩戴德!

这些是投降农民军中表现突出者。

其余前来援剿的朝廷军将,立大功者同样不少,其中要属四川参将秦翼明、新组建的戚家军游击戚元辅、戚元弼,还有常德总兵马爌为主。

秦翼明立甲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副总兵,卫指挥使,率所部白杆军回石柱协助秦良玉围剿张献忠。

秦良玉之孙游击马万年,立丙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参将,加封卫指挥佥事,率部跟随秦翼明回四川!

戚家小将戚元辅、戚元弼二人,各立甲例一等功、二等功。

戚元辅升授参将,加封神武右卫指挥佥事。

而戚元弼则升授游击将军,兄弟二人同驻灵寿城,由戚元辅协领真定府西路兵马、粮饷、军械等事。

这个时候的戚家三兄弟大哥戚元功,中了武举人以后,正在跟状元冯春一同在京师进修。

据说现在的他,已经和从前有着天差地别。

说起话来,颇有些儒将风范!

有点李素的感觉……

常德总兵马爌,本为杂号,名将马芳之后。

明清一战中,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生擒鞑清镶白旗贝勒一员,阵斩正蓝旗、正红旗贝勒两人。

军中直呼为“小庞德”,添立甲例一等功两次!

朝廷议后,决意升授马爌为正选保定总兵,节制保定府各路兵马钱粮,驻保定府城。

考虑到从前诸多功勋与祖宗勋德,特加封太子少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兼领中屯卫指挥使!

除了三屯营之战以外,在大典的晚上,主要宣布了南北之战当中,不少藩王附逆,甚至直接在江南称帝的藩王也有不少。

对于此,在迂回包抄战略当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将领,皆有封赏!

比如黄得功,在朝廷大军踏平南京之后,先后平定潞王、秦王、庆王等多王之乱,率部南北转战,功勋卓著。

议定平乱之首功,加封靖南公,太子太傅,仍驻蓟镇!

宣镇总兵高杰,但使贼一见宣府军“高”字旗号,尽皆闻风丧胆。

一路望风披靡,逼降叛贼六万余众,议定平乱之次功,加封兴平侯,仍驻蓟镇!

神武军都督周经武,率先南下平乱,稳定局势,功不可没。

为此战从功,加封平南伯,太子太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考虑到神武军多数为南直隶人士,朱由检命周经武充任南京守备,率神武军长期屯驻南京。

除以上三人之外,各地军将中也有表现突出者。

例如大同总兵白广恩,大同军此战多是跟在蓟镇和宣镇军的后面不断捡漏,竟也立得甲子一等功……

白广恩因此而加封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

又有天津海防都督张名振,第一时间率天津水师赶到南京,与扶桑人作战。

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立甲子三等功,加封天津海防总督,太子少保。

而京师禁军三大总兵吴启华、常世隆、胡海龙,从周经武南下与杭州叛军作战。

是第一支投入平乱的官兵,同样立下不少功劳。

三人按功勋高低,分别加封为卫指挥佥事,卫指挥使和卫指挥同知…

京师禁军六名坐营官表现同样突出,李知凯更是激斩叛军千总一员,添立丙例一等功,被总兵吴启华点名提功。

兵部议定,升授李知凯为禁军千总,统带两名坐营官,部下近一千禁军。

除此之外,南京京营虽然糜烂,但却同样有人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