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要亲自出资搞造纸行业,这个事他很久以前就有想法了。
毕竟,自从科举诏书颁发,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月来,的确有不少士子参加了科举考试,朝廷也很是吸收了不少人才。
但问题也是很明显。
首先,除了有幸考中的士子,其实也有没考中的士子。
这些没有考中的部分,肯定不可能直接告诉他们你们不行,回去种地吧别白费力气了。
明年的科举,那当然是还会参加的,那么多年书也不能白读啊。
有个概念李盛知道,李二等人不知道,那就是沉没成本。
但这个意思李二等人还是明白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他们都明白。
而……
问题也就是出在了这里。
因为以前,没有科举。
读书,没有多少方向,基本除了孔孟之道,都是天马行空想起啥读啥。
因为乱世的原因,读兵书的、读张良一类纵横家、阴阳家的也不少。
整体来说,有人在某方面特别精通,但科举是招收官吏,其他方面多多少少也得懂一些。
比如礼制,你上个朝总不能不知道怎么弄流程吧。
还有一些礼法之类的,你做套衣服出门逛街,肯定也不能穿套龙袍出去逛——你想干嘛?
还有许多兵书读了一大堆,但……
你让他射箭,他都不知道怎么拉弓,怎么握持……
这也是儒家六艺里边的。
虽然读兵书很重要,但连拉弓,负重这类基本知识都不知道的,朝廷肯定也不能收。
所以大量的士子,都面临一个刚需——
补课!
这个补课,不是后世那种上了学感觉提升不够,要进一步巩固知识参加课外辅导。
而是很多课程完全就是空白,需要从头学。
所以,
为了这一点,大量的士子都需要买书,需要进书院……
而最近,李二自然也听说了。
不少书院,入学之费,束脩礼物的规格,都是一阵疯长。
李二对此十分气愤。
他自然知道,这些书院大多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把持。
寻常百姓,哪里进的起?
只有偶尔出现个把特别优秀的,才会被人家考虑收进来,以后来个赐姓送宅子,赶紧跟家里断了,给我们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当小厮吧。
但这个情况,李二还真没啥办法。
他总不能因为人家乱涨学费直接把这些书院封杀了吧?
那寒门学子不是更没地方学习了。
不过……这倒也罢了。反正就算不涨价,寻常寒门子弟又哪里去的起这些高高在上的书院,那都是从小锦衣玉食,出入鎏金马车的富家子弟去的地方。
所以影响虽然恶劣,但对科举大业的破坏却没那么大。
真正破坏力巨大的,是纸张,和书籍价格的暴涨。
这事,就真的是要了这些寒门学子的小命了。
一本书,往常买来只需要节俭一段时日省钱即可。
现在,家中几亩薄田,加上几间破屋子,全卖了也不一定够数的。
无数士子,一次科举失败,几乎就等于这辈子都别想再参加科举了。
回家上吊者有之,服毒者有之……
毕竟,朝廷明明说好的择优而仕,可这仕途的门口就摆上了一座大山,想用功都不知道何处用去……
就这,天下士子岂能不恨?
民怨沸腾。
但悲哀的是,大多数士子,连自己该恨谁都不知道……
李二就是靠着民心支持打赢了玄武门之役,向来是站泥腿子一边。
出了这等事,他怎么看的过去。
所以一安顿好了神臂弓生产事项,李二立刻就找了杜如晦,要马上在长安开办造纸工业!
没错,不是工坊,而是工业!
李二对李盛的话印象简直太深刻了。
仅仅生产方式的不同,产能直接暴涨十倍百倍。
这就是工业与工坊截然不同之处!
所以李二哪怕因为造神臂弓,手头已经不剩多少钱,办不了太大规模的,也就是李盛所说的“大工业”,但也依然称之为工业。
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个“工业”,通往着另一个截然陌生,但却多姿多彩的世界。
而李盛给他的感觉,就是手中握着这样一整个世界!
……
“哎哟这不小太保吗,怎么今个有空出来啦?”
幽州城外,乡间路边。
一名刚刚忙完一片田垄的老农,正在擦汗,忽然见到一俊美少年路过。
这少年一身粗布短打劲装,但眉目却是十分精致贵气,明明没有什么奢华衣服却给人一种英气天成的感觉。
不消说,这货自然是李盛了。
“哈哈,老刘头,你还问我,你家娃子啥时候去赶考啊?”
“赶考?你开啥玩笑,我家娃才读完了四书五经,要去长安赶考,最起码也得再读完……”
李盛暗暗好笑,发现不管啥时代家长好像都这样。
不过说着说着,老农却是忽然叹了口气。
“唉,可惜就是最近这书价长得太快了,我家娃读书也吃劲,可……供不起啊,小太保你说,我要不要把家里十来亩田给卖了?”
“啥?”
李盛一听这话有点懵,dnd读什么书要卖掉十几亩田?
这田可是老刘头辛辛苦苦从荒地开始开垦的,几年前逃荒来这,自己还帮了不少忙呢。
现在已经是良田了,要卖掉可是好几十两呢。
这是读焚诀吗需要花这么多钱?
不过转念他就想起来了,好像最近的确是……
李盛顿了顿,正经道,
“这个,老刘头,你先别卖。有空去长安转转,那里有便宜书卖!”
李二要亲自出资搞造纸行业,这个事他很久以前就有想法了。
毕竟,自从科举诏书颁发,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月来,的确有不少士子参加了科举考试,朝廷也很是吸收了不少人才。
但问题也是很明显。
首先,除了有幸考中的士子,其实也有没考中的士子。
这些没有考中的部分,肯定不可能直接告诉他们你们不行,回去种地吧别白费力气了。
明年的科举,那当然是还会参加的,那么多年书也不能白读啊。
有个概念李盛知道,李二等人不知道,那就是沉没成本。
但这个意思李二等人还是明白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他们都明白。
而……
问题也就是出在了这里。
因为以前,没有科举。
读书,没有多少方向,基本除了孔孟之道,都是天马行空想起啥读啥。
因为乱世的原因,读兵书的、读张良一类纵横家、阴阳家的也不少。
整体来说,有人在某方面特别精通,但科举是招收官吏,其他方面多多少少也得懂一些。
比如礼制,你上个朝总不能不知道怎么弄流程吧。
还有一些礼法之类的,你做套衣服出门逛街,肯定也不能穿套龙袍出去逛——你想干嘛?
还有许多兵书读了一大堆,但……
你让他射箭,他都不知道怎么拉弓,怎么握持……
这也是儒家六艺里边的。
虽然读兵书很重要,但连拉弓,负重这类基本知识都不知道的,朝廷肯定也不能收。
所以大量的士子,都面临一个刚需——
补课!
这个补课,不是后世那种上了学感觉提升不够,要进一步巩固知识参加课外辅导。
而是很多课程完全就是空白,需要从头学。
所以,
为了这一点,大量的士子都需要买书,需要进书院……
而最近,李二自然也听说了。
不少书院,入学之费,束脩礼物的规格,都是一阵疯长。
李二对此十分气愤。
他自然知道,这些书院大多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把持。
寻常百姓,哪里进的起?
只有偶尔出现个把特别优秀的,才会被人家考虑收进来,以后来个赐姓送宅子,赶紧跟家里断了,给我们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当小厮吧。
但这个情况,李二还真没啥办法。
他总不能因为人家乱涨学费直接把这些书院封杀了吧?
那寒门学子不是更没地方学习了。
不过……这倒也罢了。反正就算不涨价,寻常寒门子弟又哪里去的起这些高高在上的书院,那都是从小锦衣玉食,出入鎏金马车的富家子弟去的地方。
所以影响虽然恶劣,但对科举大业的破坏却没那么大。
真正破坏力巨大的,是纸张,和书籍价格的暴涨。
这事,就真的是要了这些寒门学子的小命了。
一本书,往常买来只需要节俭一段时日省钱即可。
现在,家中几亩薄田,加上几间破屋子,全卖了也不一定够数的。
无数士子,一次科举失败,几乎就等于这辈子都别想再参加科举了。
回家上吊者有之,服毒者有之……
毕竟,朝廷明明说好的择优而仕,可这仕途的门口就摆上了一座大山,想用功都不知道何处用去……
就这,天下士子岂能不恨?
民怨沸腾。
但悲哀的是,大多数士子,连自己该恨谁都不知道……
李二就是靠着民心支持打赢了玄武门之役,向来是站泥腿子一边。
出了这等事,他怎么看的过去。
所以一安顿好了神臂弓生产事项,李二立刻就找了杜如晦,要马上在长安开办造纸工业!
没错,不是工坊,而是工业!
李二对李盛的话印象简直太深刻了。
仅仅生产方式的不同,产能直接暴涨十倍百倍。
这就是工业与工坊截然不同之处!
所以李二哪怕因为造神臂弓,手头已经不剩多少钱,办不了太大规模的,也就是李盛所说的“大工业”,但也依然称之为工业。
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个“工业”,通往着另一个截然陌生,但却多姿多彩的世界。
而李盛给他的感觉,就是手中握着这样一整个世界!
……
“哎哟这不小太保吗,怎么今个有空出来啦?”
幽州城外,乡间路边。
一名刚刚忙完一片田垄的老农,正在擦汗,忽然见到一俊美少年路过。
这少年一身粗布短打劲装,但眉目却是十分精致贵气,明明没有什么奢华衣服却给人一种英气天成的感觉。
不消说,这货自然是李盛了。
“哈哈,老刘头,你还问我,你家娃子啥时候去赶考啊?”
“赶考?你开啥玩笑,我家娃才读完了四书五经,要去长安赶考,最起码也得再读完……”
李盛暗暗好笑,发现不管啥时代家长好像都这样。
不过说着说着,老农却是忽然叹了口气。
“唉,可惜就是最近这书价长得太快了,我家娃读书也吃劲,可……供不起啊,小太保你说,我要不要把家里十来亩田给卖了?”
“啥?”
李盛一听这话有点懵,dnd读什么书要卖掉十几亩田?
这田可是老刘头辛辛苦苦从荒地开始开垦的,几年前逃荒来这,自己还帮了不少忙呢。
现在已经是良田了,要卖掉可是好几十两呢。
这是读焚诀吗需要花这么多钱?
不过转念他就想起来了,好像最近的确是……
李盛顿了顿,正经道,
“这个,老刘头,你先别卖。有空去长安转转,那里有便宜书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