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莫要自误?(1/2)
“担心什么?”
景平皇帝嘴角含笑,语气难以捉摸的说道
“没听那小猢狲说么,要让军器所,成为我大周唯一的标准。”
“这”
陆炳强行按捺住心中惊讶,恭敬的朝景平皇帝行了一礼,随后便转身出了暖阁。
深冬时节,夜晚的空气显得格外寒冷。
陆炳深深朝暖阁方向看了一眼,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要知道,度量衡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上到赋税、俸禄、下到百姓日常生活,都必须要用到的。
以往度量衡的确认,都是由朝廷推敲制定后,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若是按照常理来说,萧子澄此番举动,实在是有僭越之嫌。
一旦如萧子澄设想的那般,军器所新规度量衡在六部推行开来,难免会弄出各种各样的乱子。
陛下身为天子,不会看不出这背后藏匿的冲突,可景平皇帝却仍旧抱着默许的态度。
明面上不表态、却也不反对。
若非他早早就将萧家祖宗十八代都查了一遍,确认萧子澄乃是勇毅伯亲出。
光凭景平皇帝对待萧子澄这态度,陆炳都快以为他是陛下的私生子了。
陆炳十分明智的选择跳过这个问题,反正他只是锦衣卫指挥使,是景平皇帝的耳目、屠刀而已。
揣摩上意这种事情,他向来只揣摩三分,毕竟过慧易夭,守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既然陛下对此事都没有多说什么,他身为臣子的听之任之便是了。
于是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中,景平皇帝御案上便多了许多铁砣、器皿。
可以遇见道的是,若萧子澄看到御案上这些东西,定然会大吃一惊。
虽然他命军器所工匠们严密看管,没想到这些锚定物竟还是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御前。
“这小猢狲还算聪明,知道徐徐图之,只是为何要这般制定呢”
景平皇帝饶有兴致的把玩着御案上的秤砣,瞧着上面雕刻清晰的一两二字,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而正巧入暖阁当值的内阁三人,见到景平皇帝面前这一堆器物,皆是面露惊讶。
“都来瞧瞧,萧子澄弄出的新玩意。”
三人的脚步声将景平皇帝从沉思中拽出,他朝刚入殿的三人摆摆手,淡淡说道。
本就好奇的张宏等人,见景平皇帝准许,纷纷围了上去。
对术算向来敏感的谢弼,在看了一会儿秤砣过后,忽然轻咦了一声,喃喃自语
“有点意思,这些秤砣任意想加,竟包含了一斤内所有重量。”
景平皇帝闻言,瞬间豁然开朗,连带着嘴角笑意都浓郁了起来。
经过一番心算过后,景平皇帝愈发感觉,萧子澄军器所新规,相较于旧制来说要便捷不少。
虽说如此,然旧规在大周已经流传了上百年,想要全面推广新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但景平皇帝仍旧对于军器所充满期待,他有预感在萧子澄入主军器所之后,军器所兴许当真能成为令天下瞩目的存在。
萧子澄宣布重新定制度量衡的消息,很快便在朝廷六部当中传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一百一十九章 莫要自误?(2/2)
开来。
除却六部老大哥礼部没有任何表示之外,其余五部听到这消息后,全都炸锅了。
其中反应最为猛烈的,当属杨易行统领的户部。
要知道,户部作为财务机关,掌管着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等。
若说当真推行新规,首当其冲的必定是户部。
这不,萧子澄刚忙活完,准备好好休息一会儿的时候,却听到手下进来禀告,说户部尚书杨易行来了。
听到刘通的报讯,萧子澄愣了愣,不过旋即他便猜到了对方的来意。
“请!”
不多时,在刘通战战兢兢的引领下,杨易行缓步走进军器所府衙,瞧见了正在衙内的萧子澄。
不得不说,户部作为六部的无冕之王,杨易行举手投足之间,皆带着威严。
对于眼前这位杨尚书的传闻,萧子澄听得耳朵都要出茧子了。
可像如今这般一对一见面,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尚书大人请坐。”
待杨易行入衙后,萧子澄邀请他入座,而吴天则是十分有眼力见的,端上茶水。
“萧爵爷如今深受陛下器重,当真是前途无量啊。”
杨易行脸上挂着笑容,淡淡盯着萧子澄,调笑道。
“呵呵。”
萧子澄微微笑了笑,对于这位久负盛名的杨尚书,他谈不上厌恶,却也无一点好感。
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杨易行亲身前来,已经算给足了他的面子。
“杨尚书百忙当中来我军器所,恐怕是为了度量衡新规而来吧?”
杨易行轻抿了一口热茶,低垂的眸子当中闪过一抹意外。
他本想和萧子澄寒暄几句后,再切入正题的。
一来,萧子澄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他升起爱才之心。
二来,他也想看看,这个风头正盛的萧子澄,倒地有几分本事。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萧子澄竟然直接开门见山的将他的目的说了出来。
见此,杨易行也不再藏着掖着,轻轻放下茶盏淡淡说道
“萧爵爷,你在这军器所当中提出的新规,究竟打算仅用于军器所,还是打算全国推广?”
“尚书大人对此有何建议么?”
“我大周长久沿用旧制,若贸然转为新规,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动乱,爵爷还是莫要自误为好。”
我去?尚书大人好大的官威啊?
听着杨易行话中浓浓的威胁意味,萧子澄不由撇了撇嘴
“尚书大人莫非是想说,我军器所此举动僭越了?”
杨易行深深看了一眼萧子澄,面无表情的说道
“事关重大,此事理应由陛下与六部共同商议决定。”
萧子澄闻言一言不发,目不转睛的盯着杨易行,而杨易行亦是迎着萧子澄的目光。
不过在心底,萧子澄还是有些忍不住嘀咕,这位户部尚书当真是管的有些太宽了。
不用想都知道,锦衣卫那帮人定然将他这几天的一言一行,呈报给了景平皇帝。
这会儿连陛下都没有说什么,你一个身为臣子的人,竟然率先前来发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