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听到外面的声音,身子动都没动,直接道“门没有关,你自己进来吧!”
杏娘便推门走了进来。
她进来后,看见沈秀的脸色不太好看,便问道“我是不是打扰弟妹休息了?”
沈秀微微抬头,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我称你一声小嫂子,是看在大哥的面上。你可知道,像你这样的身份,若是在大户人家,是不应该叫我弟妹的。”
邹氏作为卫平的原配,叫她一声弟妹还有资格,可杏娘就是一个妾室,张口弟妹闭口弟妹,听得沈秀心烦不已,何况这个杏娘比她还小两岁。
杏娘没想到沈秀会这么说,脸色微微发白。
沈秀接着道“以后你还是唤我一声二夫人吧,我知道你没学过大户人家的规矩,不过我会让人教你。有时间我就跟娘商议一下,请一个教规矩的嬷嬷,这样你以后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
杏娘的那些手段,沈秀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一个教养嬷嬷就可以搞定她,还能让她安分守己。
杏娘这次过来找沈秀,本来是想跟她套近乎的,没想到关系没搞好,反而被沈秀说了一顿。
她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也不套近乎了,勉强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沈秀看着她离开的身影,只淡淡一笑,被她说这么几句,脸上就挂不住了,看来这个杏娘根本不足为虑。
杏娘从沈秀房间离开后,怎么想都觉得委屈,便去寻杨氏做主。
杨氏正在翻检箱子里的布料。
杏娘一来,杨氏便招呼她过来,“老二媳妇这次回来,带了不少好布料,我看这块布料不错,给你做身衣裳挺好。还有这块细棉布,将来留着给你肚子里的孩子做新衣裳。”
杨氏拿出的是一块上好的暗花缎,杏娘见都没见过,等接过去一摸,更是爱不释手。
“娘,这么好的缎子我还是第一次见。”
杨氏笑道“我也是第一次见。听老二媳妇说,这暗花缎还是宫里赏下来的。”
“宫里赏下来的?”杏娘大为惊讶,“没想到二表弟这么有出息,竟然能得到宫里赏赐的东西。”
杨氏道“不是因为老二的缘故。这布料是赏给老二媳妇的。老二媳妇如今是织绣局的绣娘,听说很得皇后娘娘的重用。”
杏娘本来找杨氏是想告状的,可是听到这些消息,那告状的念头便一下子没有了。
杨氏还继续道“你刚嫁过来没多久,还不知道,从前家里置办的这些田地,都是老二媳妇出的银子。
她手巧会做绣活,刚开始在县城做绣娘,后来攒的钱多了,又是开铺子,又是开绣坊。
那几年要不是她一直努力挣钱,老二也不会那么顺利就考上举人。说起来,老二能有今天,有一半的功劳都是她的。”
杨氏并不是那种忘本的人,沈秀对这个家里的贡献,她一直都记得。
杏娘越听脸色越不好看,沈秀对这个家有这么大的功劳,难怪杨氏偏袒她,看来自己就算把不满说出来,杨氏也不会为自己做主了。
幸好自己什么都没说,杏娘深吸口气,如果说她原来还打过卫宴的主意,那么听杨氏说完后,便再没有那种想法了。
沈秀的地位这么牢靠,她根本不可能撼动,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卫平牢牢抓住,毕竟与沈秀相比,邹氏才是那个更好对付的人。
杏娘想明白以后,便顺着杨氏的话,说了几句好听的,把杨氏哄得高高兴兴,又多给了她一块好料子。
沈秀说要请教养嬷嬷,不是一时兴起,中午吃饭的时候,她便当着众人的面,说起了这事。
卫父现在只管田地的事,关于内宅的事,他轻易不怎么开口。
沈秀说要请教养嬷嬷,他也没说话,倒是杨氏问了一句“请一个教养嬷嬷回来,要花不少钱吧!”
沈秀道“花不了多少钱。再说我们只请上几个月,最多花十几两银子。”
家里如今是不愁吃穿,手里也有积蓄了,可杨氏仍是觉得十几两银子的开支有些多。
沈秀道“娘,我请这教养嬷嬷回来,是想教大丫和二丫规矩的。您也想让她们找个好婆家吧!”
提起两个孙女的前途,杨氏立时没话说了,就是卫平和邹氏也不开口反对了。
沈秀道“除了大丫和二丫,杏娘也可以跟着教养嬷嬷学学规矩。毕竟我们家现在今非昔比了,妾室也得有妾室的规矩。不然将来出去交际,是会被人笑话的。”
沈秀提到杏娘也要学规矩,邹氏赞成还来不及,根本不会反对。而卫父和杨氏,也都觉得这话有理,他们可不能让别人笑话自家,自己没面子是小事,可不能影响卫宴的名声。
只有卫平提出了自己的异议,“这学规矩会不会很累,杏娘还怀着身孕呢!”
沈秀道“不会的。杏娘和大丫二丫不一样,只需要学一些妾室的规矩,这些东西听一听就好,根本不会觉得累。不过大哥要是不放心的话,我会请一个有生产经验的嬷嬷回来,到时候还会告诉杏娘一些该注意的东西。”
卫平一听说学规矩不会累人,就放心多了,又听到沈秀说要请一个有生产经验的嬷嬷,觉得弟妹考虑事情就是周全,自然也不会再反对了。
其他人都不反对,这事就这么定了。
只有杏娘有苦说不出,她倒是想反对,可是全家人都站在沈秀那一边,她就是提出反对,估计也不会有人替自己说话。
此时此刻,她才知道了沈秀的厉害。
她把家里人的性情都摸透了,说的话也都符合每个人的利益,所以三言两语就搞定了所有人。
原来不知道沈秀的厉害,她还有些自以为是,如今发现沈秀和她想的不一样,杏娘再不敢在对方面前耍心机了,老老实实的低头吃饭。
杏娘一边吃饭,一边又庆幸,幸好沈秀只在这个家待几个月,不然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弟妹,她以后可没好日子过。
沈秀听到外面的声音,身子动都没动,直接道“门没有关,你自己进来吧!”
杏娘便推门走了进来。
她进来后,看见沈秀的脸色不太好看,便问道“我是不是打扰弟妹休息了?”
沈秀微微抬头,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我称你一声小嫂子,是看在大哥的面上。你可知道,像你这样的身份,若是在大户人家,是不应该叫我弟妹的。”
邹氏作为卫平的原配,叫她一声弟妹还有资格,可杏娘就是一个妾室,张口弟妹闭口弟妹,听得沈秀心烦不已,何况这个杏娘比她还小两岁。
杏娘没想到沈秀会这么说,脸色微微发白。
沈秀接着道“以后你还是唤我一声二夫人吧,我知道你没学过大户人家的规矩,不过我会让人教你。有时间我就跟娘商议一下,请一个教规矩的嬷嬷,这样你以后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
杏娘的那些手段,沈秀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一个教养嬷嬷就可以搞定她,还能让她安分守己。
杏娘这次过来找沈秀,本来是想跟她套近乎的,没想到关系没搞好,反而被沈秀说了一顿。
她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也不套近乎了,勉强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沈秀看着她离开的身影,只淡淡一笑,被她说这么几句,脸上就挂不住了,看来这个杏娘根本不足为虑。
杏娘从沈秀房间离开后,怎么想都觉得委屈,便去寻杨氏做主。
杨氏正在翻检箱子里的布料。
杏娘一来,杨氏便招呼她过来,“老二媳妇这次回来,带了不少好布料,我看这块布料不错,给你做身衣裳挺好。还有这块细棉布,将来留着给你肚子里的孩子做新衣裳。”
杨氏拿出的是一块上好的暗花缎,杏娘见都没见过,等接过去一摸,更是爱不释手。
“娘,这么好的缎子我还是第一次见。”
杨氏笑道“我也是第一次见。听老二媳妇说,这暗花缎还是宫里赏下来的。”
“宫里赏下来的?”杏娘大为惊讶,“没想到二表弟这么有出息,竟然能得到宫里赏赐的东西。”
杨氏道“不是因为老二的缘故。这布料是赏给老二媳妇的。老二媳妇如今是织绣局的绣娘,听说很得皇后娘娘的重用。”
杏娘本来找杨氏是想告状的,可是听到这些消息,那告状的念头便一下子没有了。
杨氏还继续道“你刚嫁过来没多久,还不知道,从前家里置办的这些田地,都是老二媳妇出的银子。
她手巧会做绣活,刚开始在县城做绣娘,后来攒的钱多了,又是开铺子,又是开绣坊。
那几年要不是她一直努力挣钱,老二也不会那么顺利就考上举人。说起来,老二能有今天,有一半的功劳都是她的。”
杨氏并不是那种忘本的人,沈秀对这个家里的贡献,她一直都记得。
杏娘越听脸色越不好看,沈秀对这个家有这么大的功劳,难怪杨氏偏袒她,看来自己就算把不满说出来,杨氏也不会为自己做主了。
幸好自己什么都没说,杏娘深吸口气,如果说她原来还打过卫宴的主意,那么听杨氏说完后,便再没有那种想法了。
沈秀的地位这么牢靠,她根本不可能撼动,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卫平牢牢抓住,毕竟与沈秀相比,邹氏才是那个更好对付的人。
杏娘想明白以后,便顺着杨氏的话,说了几句好听的,把杨氏哄得高高兴兴,又多给了她一块好料子。
沈秀说要请教养嬷嬷,不是一时兴起,中午吃饭的时候,她便当着众人的面,说起了这事。
卫父现在只管田地的事,关于内宅的事,他轻易不怎么开口。
沈秀说要请教养嬷嬷,他也没说话,倒是杨氏问了一句“请一个教养嬷嬷回来,要花不少钱吧!”
沈秀道“花不了多少钱。再说我们只请上几个月,最多花十几两银子。”
家里如今是不愁吃穿,手里也有积蓄了,可杨氏仍是觉得十几两银子的开支有些多。
沈秀道“娘,我请这教养嬷嬷回来,是想教大丫和二丫规矩的。您也想让她们找个好婆家吧!”
提起两个孙女的前途,杨氏立时没话说了,就是卫平和邹氏也不开口反对了。
沈秀道“除了大丫和二丫,杏娘也可以跟着教养嬷嬷学学规矩。毕竟我们家现在今非昔比了,妾室也得有妾室的规矩。不然将来出去交际,是会被人笑话的。”
沈秀提到杏娘也要学规矩,邹氏赞成还来不及,根本不会反对。而卫父和杨氏,也都觉得这话有理,他们可不能让别人笑话自家,自己没面子是小事,可不能影响卫宴的名声。
只有卫平提出了自己的异议,“这学规矩会不会很累,杏娘还怀着身孕呢!”
沈秀道“不会的。杏娘和大丫二丫不一样,只需要学一些妾室的规矩,这些东西听一听就好,根本不会觉得累。不过大哥要是不放心的话,我会请一个有生产经验的嬷嬷回来,到时候还会告诉杏娘一些该注意的东西。”
卫平一听说学规矩不会累人,就放心多了,又听到沈秀说要请一个有生产经验的嬷嬷,觉得弟妹考虑事情就是周全,自然也不会再反对了。
其他人都不反对,这事就这么定了。
只有杏娘有苦说不出,她倒是想反对,可是全家人都站在沈秀那一边,她就是提出反对,估计也不会有人替自己说话。
此时此刻,她才知道了沈秀的厉害。
她把家里人的性情都摸透了,说的话也都符合每个人的利益,所以三言两语就搞定了所有人。
原来不知道沈秀的厉害,她还有些自以为是,如今发现沈秀和她想的不一样,杏娘再不敢在对方面前耍心机了,老老实实的低头吃饭。
杏娘一边吃饭,一边又庆幸,幸好沈秀只在这个家待几个月,不然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弟妹,她以后可没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