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一五 郡王的操守与心意(中)(1/2)
所谓“王”,夏商周时为天子称谓。
战国时期几大诸侯国的国君相继称王,降低了“王”的层次,嬴政一统天下后,为彰显自身尊荣地位,结合三皇五帝,创造了皇帝这个词,意为天下之主。
有了皇帝,遂有皇朝之说。
“王”是一诸侯国之王,王的前缀代表的是地名,秦王即秦国之王,魏王即魏国之王,没有亲王、郡王之分。
而在“王”字之前加个“郡”,代表的是郡县制的郡,前缀同样是地名,意同某一郡之王,以示等级区分。
自汉朝开始,有过“州郡县”三级的行政区划,本朝剔除了“郡”的划分,在地方施行“州县制”。
“唐州郡王”的意思,便是唐州这个州的王,简称唐郡王再合理不过,宋治也没有固执要称呼全名的意思。
日后,万一宋治要晋升赵宁为亲王,抹掉一个“郡”字,直接称为“唐王”即可,毕竟唐国昔年也是一个诸侯国。
当然,时代已经改变,在眼下的大齐皇朝内,唐郡王也好唐王也罢,就是个爵位,并非什么真的唐州、唐国的君主。
要是哪天赵宁的称谓变成了“唐皇”,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天下有了唐朝,而他成了唐朝皇帝。
这时候,他才真是君主了。
赵宁听到宋治的问题,拱了拱手,木然道“臣不知魏帅意欲何为。”
前段时间,赵玉洁接过处理陇右军的差事,先后派了几波人去陇右,可都是无功而返。
既然朝廷权威对魏无羡已经不管用,前日赵玉洁带着宰相陈询等人,亲自去了凉州,想要用修为实力迫使对方屈服。
没想到的是,魏无羡也已成就了王极境后期,赵玉洁没能压过对方,自然也就无法迫使魏无羡离镇,解决陇右祸患,只得放下狠话后,灰头土脸的回来。
这才有了今日宋治朝议陇右之事。
“唐郡王认为,朝廷应该如何处理此事?”赵宁睁着眼睛说瞎话,宋治可没打算任由他蒙混过关。
宋治这个问题一出口,满殿百官都或明显或隐蔽地看向赵宁,安静等待他的回答。
狄柬之跟张仁杰隔着一个官员对望一眼,都提起了精神,知道赵宁接下来的回答至关重要。
如果赵宁维护魏无羡,那就不仅是维护发小,更是维护世家;如果赵宁秉承公心,那则说明赵宁果真如张仁杰之前所言,已经认清天下大势,只想苟延残喘。
朝堂官员和贵妃都已经在陇右吃瘪,此事已经没有缓和余地,赵宁不存在打马虎眼就能糊弄过去的可能。
赵宁依然是那副八风不动的样子,仿佛就算天塌下来了,他也不会惊慌失色,语气平稳如常“如果魏帅是国家忠良,此事自然应该平心静气的解决。
“倘若魏帅心中已无皇朝,朝廷便该发大军征伐,迅速消弭祸患。”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寂静,就连宋治,都没想到赵宁态度如此干脆,直接就能对魏无羡喊打喊杀!
事情已经很明显,在赵玉洁等人铩羽而归后,任谁都不会说魏无羡是忠良,所以大家都认为,赵宁的意思就是攻伐凤翔军。
张仁杰看了看狄柬之,不无得意的挑了挑眉,露出几分笑意,无言宣告自己的胜利他的判断是对的。
狄柬之则是望着赵宁微微点头,赞同认可之意溢于言表。
他心里没想什么明哲保身之类的内容,在他看来,这才是大齐郡王、皇朝战神、社稷守护者该有的态度,面对外敌百战不屈,面对内患绝不姑息!
“唐郡王果然高洁,不愧是我大齐柱石,朕没有看错人。”
宋治先是神色认真的赞叹一句,好似赵宁真是他的左膀右臂、肱骨之臣,而后紧接着问
“魏氏与凤翔军目无纲纪君主,朕打算出兵征伐。若是魏无羡识相,朕倒不是不能给他负荆请罪的机会,但如果魏氏执迷不悟,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唐郡王是我大齐战神,征战多年未尝一败,此番可能挂帅出征?”
这话问完,宋治紧紧盯着赵宁,力求通过对方脸色的微小变化,把控对方的真正心思。
不仅他是这样,众臣也是全神贯注看着赵宁,想要看看他怎么回答。
狄柬之、张仁杰同时眼神微变,宋治突然把赵宁逼到了悬崖边上,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赵宁统兵征伐陇右,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为国除逆,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就是为了赵氏为了一己之私跟魏氏撕破脸,是公然背叛世家整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五一五 郡王的操守与心意(中)(2/2)
赵宁会怎么选?
上到宰相陈询、参知政事高福瑞、躲在偏殿听动静的赵玉洁,下到狄柬之、张仁杰等人,都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而无论这个答案是什么,都必然至关重要、影响深远!
他们以为赵宁会犹豫会迟疑,没想到宋治话音刚落,赵宁只是稍作停顿,就向前一步行礼,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臣领命!”
赵宁这三个字,落在满殿君臣耳中,无异于夏夜惊雷。
谁也想不到,赵宁连半分犹豫都没有,就干脆果断表明了态度——不,这不是表明态度,是直接就接下了君令!
没有给自己留一点儿余地,也没给宋治任何退路。
张仁杰震动不小,情不自禁跟狄柬之面面相觑,却发现后者虽然也惊讶,但眼中满是果然如此之意,明显对赵宁这个举动有心理准备。
张仁杰终于不能不承认,自己之前的确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若是赵宁只想苟延残喘、保全自身,对征伐魏氏与凤翔军之事,一定会尽量回避,毕竟这是树敌于世家,且怎么都出力不讨好。
只有站在家国大义、江山社稷的高度上,对方干净利落的态度,才能完美解释。
“唐郡王与赵氏一族,果然都是忠义之士,行得正坐得端,不愧是大齐脊梁。”张仁杰暗暗感叹。
这时候他已经知道,应该把赵宁跟赵氏,与其它世家分开来看!
宋治明显也是深受震动,他本来是想将赵宁一军,不说让对方露出狐狸尾巴,至少也得让对方难堪,奈何赵宁竟然直接领命?
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宋治一口气憋在胸口,差些涨红了脸。
他怎么可能真的让赵宁领军出战?
嫌赵宁在国战中立下的战功、建立的威望还不够?
张仁杰、狄柬之认为赵宁是品性高洁,对赵宁发自内心感到钦佩,可他身为皇帝,有打压赵氏、图谋废后的“前科”,如何放得下对赵宁、赵氏的防备?
让赵宁再度掌握兵权,万一他到了关中,突然跟魏无羡勾结在一起,反戈一击,把关中大地给占了,再配合河东军一起举事,那还不翻了天?
仔细审视赵宁,宋治想要发现赵宁在作伪的痕迹,却完全没看到对方有任何异色,这让他心里直打鼓。
要是赵宁表现得迟疑纠结,他或许还有那么一丁点可能驱虎吞狼,让赵宁去跟魏无羡兄弟相争,给世家一个打击,但赵宁这么果断,他岂能不起疑心?
或许赵宁就是打定了主意,领兵走到关键之地后,就跟魏无羡联手!不如此,他怎么能表现得这么“迫切”?
宋治忽然哈哈大笑,一副很是高兴非常欣慰的模样,用看心腹爱将与神兵利器的目光看着赵宁,亲切无比地道
“爱卿果然是国之利器,别的不说,仅是这嫉恶如仇、雷厉风行的性子,就足以让宵小之辈胆寒,震慑四方逆臣贼子。
“不过神兵利器不可轻动,区区一个凤翔军,还不必爱卿亲自出战。
“国战期间爱卿经年累战,遍体鳞伤,听说修为至今没有复原?朕并非铁石心肠,怎能不体谅功臣?这一战就不必爱卿出马了。
“再者,爱卿已是军功累累,而我大齐人才济济,这一战就留给年轻人去建功吧,也算是爱卿给了后辈上进的机会。”
他把公事公办的“唐郡王”变成了“爱卿”这种类似爱称的称呼,一番话又说得情真意切,再合理不过,算是自己搬了个台阶让自己走了下来。
偏殿的赵玉洁,殿中的高福瑞、陈询等人,都是悄然松了口气,深感庆幸。
但如狄柬之、张仁杰这些官员,没有那么强烈的情绪波动,就体味出了宋治这番话里的怪异之处。
什么叫给“年轻人”“后辈”机会,赵宁如今三十岁还不到,难道就不是年轻人不是后辈了?
“陛下仁厚,实乃百官之福。”赵宁对宋治的“体谅”表示感谢。
这场风波过后,宋治跟群臣们,讨论出了解决陇右之事的办法
令邠宁、泾原、灵武等镇集结兵马,严阵以待准备作战;调遣汉中、蜀中、中原几个藩镇的兵马在开年后出动,合进威逼凤翔军!
同时,宋治考虑到国战刚结束,府库空虚天下疲敝的现实,特许魏氏若是识相,在大战爆发前入京请罪,他尚可网开一面;
要是大战果真开打,那不管战争规模如何,双方交战了几阵,则凤翔军上下与魏氏一族再无保全可能,全都必遭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