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1/2)
刘伯温不紧不慢道,“理由有四。”
“一,如李尚书所言,大明对琉球并不熟悉,全面接手只会适得其反。”
见曹亮等人欲要反驳,他又补了一句:“反正臣是没这个能力。”
正要说话的几人立即闭了嘴,要是再杠下去,保不齐皇上会来一句:“爱卿既有自信,那琉球就交由你来管理了。”
典型的你行你上。
其实曹亮等人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可既然琉球划归到大明了,他们还是希望由朝廷全面接手,唯如此,才能宣誓主权。
当然,也有人觉得自己行,但在他们眼中,琉球属于一毛不拔之地,他们也不愿前往。
见几人闭了嘴,刘伯温又道,“二,琉球刚投入大明的怀抱,还未完全归心,尤其是当地的官员,他们一力促成此事,就是为了成为大明的官员,这样做不免有卸磨杀驴之嫌,令人心寒。”
“三,全面换上大明官员,琉球百姓也会生出抵触心理,认为大明并未诚心接纳他们。”
“四,连琉球的官员都容不下,岂不有损天朝上国的气度,有损皇上您的气度?”
刘伯温拱手道,“基于此,臣赞成长青王的策略。”
朱元璋点点头,“诸位爱卿,谁还有不同看法?”
“臣以为,可以折中。”张昶开口,“全面接手确实不太现实,但也不能全然不过问,一半琉球官员,一半大明……”
“不可!”
许青打断道,“合并之初,大明必须要释放足够的诚意,这样才能减少彼此的芥蒂,加速融合。”
“一个小小琉球而已,长青王是否对他们太礼遇了些?”
“……”许青苦笑,“又是小小琉球,说白了还是打心眼里瞧不上人家,若一直抱着这种心,琉球根本不可能真正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曹亮皱眉道,“莫非长青王,还真要把琉球当做自己人?”
“真好笑。”
许青嘲讽,“琉球既然是大明的国土,那国土上为何不是我大明的子民?”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你说的族类是什么?”
曹亮傲然:“汉人!”
“说得好!”许青反问,“强汉之前呢?汉人叫什么?”
“这个……”曹亮一时被问住了,想了好一会儿,才道,“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其统治时期,理应是秦人。”
“秦始皇之前呢?”
“秦人、赵人、楚人,呃……”
说着说着,他就说不下去了。
许青冷笑,“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元人入驻中原近百年,现在大明有元人血脉的人又有多少?”
“百万都不止吧?”
“要不要一个个筛查出来,再给他们划快一块地方,单独管理?”
“他们其心必异了吗?”
“我大明民族数十个,遍布各行业,他们其心必异了吗?”
许青淡淡道,“华夏绵延数千年,靠的从来不是血统,而是文化的认同,文明的传承。”
“你敢说除了汉人,其他民族就不是大明的人啦?”
曹亮:“……”
不仅曹亮不敢,满朝文武没一个敢的,谁敢反驳,无异于搞分裂,朱元璋不剁了他才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75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2/2)
许青道,“琉球距离大明甚近,管理起来并不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频繁来往、通婚,百余年后他们会被彻底同化,大明也将多了一个名叫琉球的民族。”
人口、领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任何一个帝王,会嫌弃疆土大,子民多。
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况且,琉球也就百来万人,以大明的庞大人口基础,同化起来简直不要太轻松,甚至都不用百年。
见没人再说话了,朱元璋开口道:“无论朝廷的官员,还是琉球的官员,以后都将是大明的官员,咱身为大明国君,又岂会这点儿度量都没有?”
“……”
文臣们腹诽:俺们刚才反对的时候,皇上你分明也很在意,现在却……得,好人你来当,恶人俺们做。
“皇上圣明!”
朱元璋笑笑,“诸位爱卿,谁愿前往琉球?”
大殿顿时寂静下来,无一人说话。
这可不是个好差事,抛开琉球的贫瘠、落后不谈,光手下全是本地人这一条,就没人敢应承。
无他,太难开展工作了。
“没人愿意吗?”
朱元璋有些恼火,伸着手指在群臣中间缓缓移动。
礼部侍郎见皇上的手指在他面前停下了,吓了一跳,趁金口未开,连忙出班,“皇上,臣以为,长青王在琉球待了一个多月,对其肯定十分了解……”
“屁话。”朱元璋没好气道,“屁大点儿的地儿,难不成要派一个王爵去管理?”
“不不不,臣的意思是,王爷既对琉球了解,又对百官了解,由他举荐……更合理些。”
礼部侍郎干笑道,“当然,皇上圣明神武,您选也是极好的。”
“少拍马屁。”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随即又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许青你举荐一个。”
呼~又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真好……礼部侍郎长长舒了口气。
其他人心里直骂娘,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生怕自己被选中。
许青目光在群臣中扫视,目之所及无人敢和他对视。
良久,许青缓缓开口,“皇上,诸位大人都不愿去,又何必勉强,臣倒是有个合适人选,只是他职衔低了些,不在朝堂。”
“是谁啊?”
“杭州知府,胡惟庸!”
朱元璋、李善长同时一怔,他二人都对其有较深印象。
李善长还有些纳闷儿,长青王不是看不惯他吗?怎么会选他呢?
“此人能力确实有些能耐,可他毕竟只是个五品知府……”朱元璋有些迟疑,“能行吗?”
许青道,“皇上,胡惟庸的政治才能突出,且很会造势,笼络民心也是把好手,皇上可还记得当初在杭州……?”
“杭州?”
朱元璋突然想起来了,当初他和许青在苏州解决了杨宪,去往杭州调查土地兼并的时,胡惟庸在大庭广众还田于民,百姓高呼青天大老爷的事情。
笑道:“嗯,此人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就他了。”
顿了顿,“张昶,许青。”
二人:“臣在!”
“你们就银行事宜,赶快拿出个章程出来。”
“微臣遵旨!”
朱元璋起身:“散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