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从1991开始,收割全世界 > 第446章去山城

第446章去山城

这种场合,夏乐山当然不会多说什么,除了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更多的是对家乡后辈的勉励。

午饭就在证券公司食堂解决的。

吃过饭,夏乐山借口年纪大了,要回酒店休息。

下午,午睡完毕,夏乐山带着小儿子夏志新在酒店的房间里见了陈金耀和林志立。

“小陈,总算清静了一些。”夏乐山苦笑着摇头,“在港岛时,就连做梦都想回沪市,可是真回来了,又是一大堆繁文缛节,让你片刻不得闲。”

陈金耀赔笑道:“夏阿叔你是有影响力的爱国侨胞,所以事情才会多一些,如果换一个普通人回来,你看有人搭理吗?”

夏乐山哈哈大笑。

陈金耀这个马屁拍的很巧妙,让他非常受用。

“小陈,内地的变化真大啊!我上次回来时沪市还没有证券交易所,现在居然有了沪市、深市两个交易所。”夏乐山停顿一下,小儿子夏志新及时送上一杯温茶,夏乐山喝了一小口,继续说:“小陈,前段时间和你通电话,听说你现在子承父业,也炒股票了,收益如何啊?”

六十岁的陈金耀在学校里是教授,在外面被人尊称为股界哲学家,可是在夏乐山面前,却心甘情愿做起了小陈。

“夏阿叔,你也知道,我父亲去世的早,他那点股票知识也没传给我,那个年代,学了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我现在炒股都是自己摸索着来,好歹我是赶上好时候了,89年,沪市最早的证券公司静安申银成立,我意识到机会来了,用所有积蓄3000元以每股150元的价格买了20股豫园商城的原始股,第二年,豫园商城最高涨到了10040元,我在9000元的价格出手,赚了18万,这就是我的第一桶金,随后沪市股市便展开了单边上涨的行情,那对股民来说真是幸福啊!不管什么,只要买了就能赚钱。”陈金耀似乎在怀念三年前那段黄金时期。

“单边上涨?那是特定的时代产物,以后都不会有了。”夏乐山也感慨了两句。

“是啊!去年,沪市发行了股票认购证,只允许沪市本地人买,30元一本,当时老百姓都不认可,发行工作一度受阻,但是总有胆大的人,我认识的十几个所谓的大户,全都是成百上千的买认购证,就是靠着这个小小的股票认购证,有一部分先行者赚到了百万身家,我所知道的沪市现在的炒股大户大都是靠这个发家的。”

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林志立突然说话,“股票发行证一共发行了四期,1992年3月2日,6月3日,7月25日,8月10日,先期购买的人确实赚到了,那是因为沪市和全国股民权力上的不对等,几乎可以这么说,就是全国人民给沪市人送钱,等到普通老百姓看到有人通过股票认购证挣到大钱,也想去买这个被他们称为‘发财证’的小本子时,发财证已经不能让他们发财了,因为上面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太不公平了,各地都采取了向全社会无限量发售,股票认购证的做法。”

“认购证一多,中签率自然就下来了,这东西也就不值钱了。”夏乐山点点头,“资源就那么多,早期民众不了解股票,所以不敢买,就便宜那些胆子大的人,等他们意识到股票是可以赚钱的时候,也就赚不到钱了。”

“去年8月,今年2月,沪深两市都出现了股灾,这两次大熊市,让我的资产缩水了四成。”陈金耀看向林志立,“小林,你呢?”

“差不多,约摸有三成左右。据我所知的大户里,亏损一半的比比皆是,最多的说是倾家荡产也差不多,股票上的钱来得容易,去的也快。”林志立笑着答道,“老百姓这才意识到,原来股票也是可以下跌的。”

“哈哈!”林志立说的有趣,夏乐山仰头笑了几声。

“所以我就意识到,不学习是不行的,要想在股市生存下去,还得靠知识和专业技能。”

“确实,要想在股市生存到最后,不是那么容易的。小陈,你想学习这是好事,等回到港岛,我可以邮寄你一些书籍和我这么多年的心得。”夏乐山看向对面二人,“小陈,小林,你们两个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博士,只要肯学,未来肯定会在股市里能有一席之地,说到底,证券是高智商人士才能玩得起的游戏啊!”

夏志新突然插话,“爸,你这几天太过疲劳,妈不让你说的太多,咱们该休息了。”

陈金耀和林志立起身准备告辞。

“小陈,明天我就去山城看志远了,我的大儿子夏志远现在是山城证券的总经理。看过他后,我就直接返回港岛,你多给我写信,打电话也行,我这身本事当初是你父亲教的,如果你想学,我愿意都教给你。”夏乐山说的情真意切。

他初入证券这一行时,陈金耀的父亲是他的指路人和导师,对他帮助很大,所以他每次回沪市都要拜访陈家,根子就在这儿。

听到父亲提到山城、志远这几个词,夏志新的表情变得不太自然起来。

陈金耀和林志立却也是心中一动。最近他们在研究阡山股份,山城证券这个词可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想不到夏老先生的长子居然是这家公司的经理,难道说真的虎父无犬子?

林志立突然鬼使神差的说了一句,“夏老先生,晚辈冒昧,我想和您一起去山城,顺便在路上请教,不知道可以吗?”

陈金耀瞬间就明白了林志立的想法,听他这么说,他也动了去山城的兴趣。

“当然那没问题了,你们陪我去,正好可以路上聊天,免得我寂寞,只是你们不都是有工作的吗?不耽误吗?”

“没关系,我那个工作平时很清闲,我可以请假的。”

“那就好,我买的是明天上午10点飞盛天的机票,如果想和我一起走,你们还得抓紧去订票。”

两人当即告辞,开车去民航那里买了和夏乐山同航班的机票。

那个年头坐飞机的人很少,机票去了就买。

“小林,看样子你是想去山城证券看看喽。”

“陈老,夏老先生的长子说不定就是阡山股份的计划制定者之一,国内现在有这样的高手,我怎么能不去当面请教呢?”林志立的眼光落在了很远的地方。

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却对这次阡山股份的庄家很服气。

这种场合,夏乐山当然不会多说什么,除了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更多的是对家乡后辈的勉励。

午饭就在证券公司食堂解决的。

吃过饭,夏乐山借口年纪大了,要回酒店休息。

下午,午睡完毕,夏乐山带着小儿子夏志新在酒店的房间里见了陈金耀和林志立。

“小陈,总算清静了一些。”夏乐山苦笑着摇头,“在港岛时,就连做梦都想回沪市,可是真回来了,又是一大堆繁文缛节,让你片刻不得闲。”

陈金耀赔笑道:“夏阿叔你是有影响力的爱国侨胞,所以事情才会多一些,如果换一个普通人回来,你看有人搭理吗?”

夏乐山哈哈大笑。

陈金耀这个马屁拍的很巧妙,让他非常受用。

“小陈,内地的变化真大啊!我上次回来时沪市还没有证券交易所,现在居然有了沪市、深市两个交易所。”夏乐山停顿一下,小儿子夏志新及时送上一杯温茶,夏乐山喝了一小口,继续说:“小陈,前段时间和你通电话,听说你现在子承父业,也炒股票了,收益如何啊?”

六十岁的陈金耀在学校里是教授,在外面被人尊称为股界哲学家,可是在夏乐山面前,却心甘情愿做起了小陈。

“夏阿叔,你也知道,我父亲去世的早,他那点股票知识也没传给我,那个年代,学了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我现在炒股都是自己摸索着来,好歹我是赶上好时候了,89年,沪市最早的证券公司静安申银成立,我意识到机会来了,用所有积蓄3000元以每股150元的价格买了20股豫园商城的原始股,第二年,豫园商城最高涨到了10040元,我在9000元的价格出手,赚了18万,这就是我的第一桶金,随后沪市股市便展开了单边上涨的行情,那对股民来说真是幸福啊!不管什么,只要买了就能赚钱。”陈金耀似乎在怀念三年前那段黄金时期。

“单边上涨?那是特定的时代产物,以后都不会有了。”夏乐山也感慨了两句。

“是啊!去年,沪市发行了股票认购证,只允许沪市本地人买,30元一本,当时老百姓都不认可,发行工作一度受阻,但是总有胆大的人,我认识的十几个所谓的大户,全都是成百上千的买认购证,就是靠着这个小小的股票认购证,有一部分先行者赚到了百万身家,我所知道的沪市现在的炒股大户大都是靠这个发家的。”

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林志立突然说话,“股票发行证一共发行了四期,1992年3月2日,6月3日,7月25日,8月10日,先期购买的人确实赚到了,那是因为沪市和全国股民权力上的不对等,几乎可以这么说,就是全国人民给沪市人送钱,等到普通老百姓看到有人通过股票认购证挣到大钱,也想去买这个被他们称为‘发财证’的小本子时,发财证已经不能让他们发财了,因为上面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太不公平了,各地都采取了向全社会无限量发售,股票认购证的做法。”

“认购证一多,中签率自然就下来了,这东西也就不值钱了。”夏乐山点点头,“资源就那么多,早期民众不了解股票,所以不敢买,就便宜那些胆子大的人,等他们意识到股票是可以赚钱的时候,也就赚不到钱了。”

“去年8月,今年2月,沪深两市都出现了股灾,这两次大熊市,让我的资产缩水了四成。”陈金耀看向林志立,“小林,你呢?”

“差不多,约摸有三成左右。据我所知的大户里,亏损一半的比比皆是,最多的说是倾家荡产也差不多,股票上的钱来得容易,去的也快。”林志立笑着答道,“老百姓这才意识到,原来股票也是可以下跌的。”

“哈哈!”林志立说的有趣,夏乐山仰头笑了几声。

“所以我就意识到,不学习是不行的,要想在股市生存下去,还得靠知识和专业技能。”

“确实,要想在股市生存到最后,不是那么容易的。小陈,你想学习这是好事,等回到港岛,我可以邮寄你一些书籍和我这么多年的心得。”夏乐山看向对面二人,“小陈,小林,你们两个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博士,只要肯学,未来肯定会在股市里能有一席之地,说到底,证券是高智商人士才能玩得起的游戏啊!”

夏志新突然插话,“爸,你这几天太过疲劳,妈不让你说的太多,咱们该休息了。”

陈金耀和林志立起身准备告辞。

“小陈,明天我就去山城看志远了,我的大儿子夏志远现在是山城证券的总经理。看过他后,我就直接返回港岛,你多给我写信,打电话也行,我这身本事当初是你父亲教的,如果你想学,我愿意都教给你。”夏乐山说的情真意切。

他初入证券这一行时,陈金耀的父亲是他的指路人和导师,对他帮助很大,所以他每次回沪市都要拜访陈家,根子就在这儿。

听到父亲提到山城、志远这几个词,夏志新的表情变得不太自然起来。

陈金耀和林志立却也是心中一动。最近他们在研究阡山股份,山城证券这个词可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想不到夏老先生的长子居然是这家公司的经理,难道说真的虎父无犬子?

林志立突然鬼使神差的说了一句,“夏老先生,晚辈冒昧,我想和您一起去山城,顺便在路上请教,不知道可以吗?”

陈金耀瞬间就明白了林志立的想法,听他这么说,他也动了去山城的兴趣。

“当然那没问题了,你们陪我去,正好可以路上聊天,免得我寂寞,只是你们不都是有工作的吗?不耽误吗?”

“没关系,我那个工作平时很清闲,我可以请假的。”

“那就好,我买的是明天上午10点飞盛天的机票,如果想和我一起走,你们还得抓紧去订票。”

两人当即告辞,开车去民航那里买了和夏乐山同航班的机票。

那个年头坐飞机的人很少,机票去了就买。

“小林,看样子你是想去山城证券看看喽。”

“陈老,夏老先生的长子说不定就是阡山股份的计划制定者之一,国内现在有这样的高手,我怎么能不去当面请教呢?”林志立的眼光落在了很远的地方。

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却对这次阡山股份的庄家很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