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鉴宝:开局一双万能黄金瞳 > 第512章 唐代女俑

第512章 唐代女俑

   第512章 唐代女俑(1/2)

其实明昊今天来这次节目的目的,除了打假古玩之外,更重要的是打假某个专家。

李萍萍这时在台上,介绍着下一个出场的藏友。

不过明昊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上面。

他低头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发现与余丽约定好的时间也快到了。

心想着过不了多久,真正的好戏才会开始。

第三位上场的藏友,一位仪表不凡的中年男子。

男子梳着油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一看就十分有钱的样子。

社会身份地位也不低,李萍萍对他的态度明显要更拘谨一些。

不像对待刚刚那两位藏友一样。

这名中年男子,手捧着一尊彩色侍女俑。

小心翼翼的将其放在展示台上。

“下面,先请这位嘉宾自我介绍一下!”

中年男子接过话筒后,侃侃而谈道:

“大家好,我叫李.青山。”

“这次给大家带来的藏品,是一尊唐代的侍女俑。”

然后他顿了顿,缓缓说道:

“其实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唐三彩。”

此话一出,现场的观众一片哗然。

本来这尊仕女瓷器一上台,大家就感到颇有不凡。

不过台下的观众毕竟都是业余的,一时间也叫不出什么名堂来。

只是觉得非常好看。

但是当听到“唐三彩”这三个字后,大家彻底不淡定了。

仅仅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很清楚。

唐三彩起源于唐朝初年,是唐代传统艺术的精华。

盛唐时期,唐三彩的烧制工艺愈发成熟,数量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不过到了后期,数量便开始逐渐减少。

到了宋朝的时候,唐三彩已经销声匿迹。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这尊唐三彩女俑,不仅仅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也让台上的专家眼前一亮。

之前两个上场的宝贝,各位专家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而这尊唐三彩女俑,诸位专家却不敢立刻妄下断言。

因为其从造型上来看,栩栩如生,非常符合唐三彩的特征。

四大家族那边的鉴定师,还未等李萍萍主动发话,便开始上前查看了起来。

冯兴先是伸手掂了掂重量,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陈平年纪最大,放大镜仔细观察了一下仔细的彩色纹路,喃喃自语道:

“有点意思……”

楚家和魏家的鉴定师,看到这尊瓷器上釉面的流淌纹路,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因为对于唐三彩来说,彩釉的流动性非常大。

不同颜色的彩釉会互相掺杂互相融合。

给人产生一种玉石般的错觉。

而这种流动流淌,并不是人为控制的。

所以古代的工匠,在涂抹好彩油后,并不知道出窑后会变成一种什么样的形态。

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这也是唐三彩魅力所在。

即便如此精美的彩色流动,魏大全还是不敢断定。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楚林:

“你怎么看?”

楚林摇了摇头,没有给自己的结论。

他看向了一旁的冯兴:

“冯老,您说呢?”

冯兴皱着眉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12章 唐代女俑(2/2)



“这尊唐三彩女俑从造型上说,体态丰盈,面颊丰满,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标志。”

楚林点了点头道:

“你说的没错,釉色也非常厚重,这一点也是符合的。”

唐三彩的女俑,大都是胖胖的造型。

在大唐盛世的时期,当时的政策比较开放,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开放起来。

这种开放的氛围,在当地老百姓的服装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尤其是女性装束,这个时期更是有特点。

他们并不会统一的着装,会随性搭配。

有的女性甚至还会穿着男装,甚至军装。

对于边塞民族的一些服饰,大唐当地民众也会穿着。

虽然服装的造型不同,但是有一个特点却是相通的,那就是大家都喜欢色彩华丽的服饰。

而众人眼前的这尊侍女俑,就穿着着一身绒装。

虽然有些不太常见,但是却符合当时的特征。

陈平皱着眉头,在一旁没有说话。

在他眼里,这尊唐三彩,几乎是真迹无疑。

因为它的造型太过完美,比他见过的所有唐三彩都要出色。

但是他总是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对的样子。

这四个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互相看了一眼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陈平主动开口问道:

“请问李先生,您这件唐三彩女俑,是怎么到你手上的?”

询问来历,也是鉴定古玩的重要一环。

有时候很多线索,就在交易之中能够体现出来。

从而为鉴定真伪,提供更加敦实的佐证。

李.青山没有任何避讳,笑着向众人介绍道:

“我是做生意的。”

“一次在陌生朋友的聚会上,我看到了这件东西。”

“当时就心生喜欢,也让对方让予了自己。”

在下的观众听到后,纷纷点了点头。

意识到这个宝贝的来路还算正确。

不过这在诸位专家的眼中,却是有着不同的意思。

“朋友聚会?”

“好的,我知道了。”

陈平也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心里很清楚,对方之所以说是朋友聚会,其实就是在私下的黑市上交易。

这种古玩交易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并不能说是违法,只不过属于灰色地带。

陈平在问完这个问题后,冯兴在一旁也开口问道:

“那请问李.青山先生,你当时花了多少钱呢?”

判断一件古玩的真假,买卖时的价钱也非常重要。

非常离谱的价格,往往代表着并不可能是真的。

“我花了八十万。”

四位专家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很明确,价格差不多。

并不是太过离谱。

但是台下的观众听到八十万,有些不淡定了。

“怎么会这么便宜?”

“我还以为至少要好几百万呢!”

“对啊,唐三彩不是国宝级别的东西吗?”

不仅仅是台下的观众,线上的观众也有些不解。

“八十万也太便宜了吧!”

“八十万,多少我收多少!给我来一打!”

不过在弹幕中,也有懂行的粉丝,给出了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