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 第415章 京城胜景,九天仙露

第415章 京城胜景,九天仙露

大明皇帝朱元璋,和大明太子朱标,两个人换了便装,不带任何从人,直接出宫微服私访?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真出了什么事儿,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就是长着一百颗脑袋,都是不够砍的。

事实上,就在朱元璋和朱标换便装的时候,锦衣卫已经无数人换了便装,紧急在南京主要街道上布防,防备任何意外的发生了。

只要不惊扰到百姓为好,朱元璋和朱标对此也不以为意,就在南京城的各街道上边走边看。

大米是真便宜啊,一斗米才五文钱。虽然到不了贞观年间“斗米三钱”的程度,但也差不了多少。考虑到大明刚刚兴兵二十万灭了云南,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朱元璋和朱标甚至开始商议,明年集体农庄,是不是再少些粮食的种植,多养些猪羊了。

没办法,现在总的形势是地多人少。随着《农桑衣食撮要》的大规模推广,又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随着朱标集体农庄的推行,粮食产量更是打着跟头的往上翻。到了现在,大明的粮食,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朱标和朱元璋要担心的,也已经不是“粮食不足”,而是“谷贱伤农”的问题了。

鸡鸭也很便宜,朱标让手下的工匠们研究,用生物发酵的办法养蚯蚓,再用蚯蚓为鸡鸭,造成了养鸡鸭成本的大规模降低。

集体农庄自己,当然消耗不了那么的鸡鸭。

现在,不用朱标推动,南京城内竟然自发出现了不少烤鸭店。六十文一只的价钱,生意相当不错

朱元璋都感叹,这烤鸭实在是太便宜了。要不是见了好几家生意兴隆的烤鸭店,朱元璋都要担心他们卖的越多亏的越多了。

街道上人来人往,以棉衣为主,麻布衣裳非常少见。虽是冬天,没见什么人有冻馁之色,朱元璋身为大明皇帝,还真是微微得意。朱标却觉得,大部分百姓穿的是白色衣裳,实在是太素了些。

按说,白色衣裳是人之常情。染布料就得加钱,而且加的钱相当可观,大多百姓们不愿意花那个冤枉钱,也就只能穿白色的衣服了。所以,普通百姓的别称就是“白衣”“白身”。

但是,在朱标看来,这都要过年了,百姓们还穿白衣。一方面说明大明百姓们依旧不够宽裕,朝廷需要继续努力。一方面说明染布的价格太高,需要继续提高大明的技术水平。

他准备让让手下的工匠们,在染料上下功夫,把染布的成本降下来。随着百姓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必过不了几年,大明百姓们的衣服就会多姿多彩起来。

这年节最好的礼物是白糖和冰糖。不时可以看见,提着写着“白沙糖”、“冰糖”大字的纸包的人,从街上走过。

随着云南大捷,大理马出现在了市面上。可能因为达官贵人过年要送点稀罕物的缘故,大理马的价格竟然相当坚挺,还在吐蕃马之上,比上等的草原马也差不了多少。

大明百姓们真勤劳啊,都到了除夕了,街面上大部分的铺子依旧开着,生意也都相当过得去。

……

不管怎么说吧,朱标和朱元璋父子俩兜兜转转,转了半个时辰左右,一人啃着一串冰糖葫芦,来到了镇海桥大街。

这里集中了一百多家经营女子成衣,鞋帽,乃至于胭脂水粉铺子,是不知多少大明女子心目中的“圣地”。

“如玉坊”就更是这些女子心目中“圣地”中的“圣地”了。

“如玉坊”就是朱标开的。

当初,他刚刚开府建衙,觉得俸禄不够用,开了间经营胭脂水粉铺子“如玉坊”。

尽管不久之后,困扰朱标的钱财问题就不复存在了,但这“如玉坊”却保留了下来。

因为“如玉坊”又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产品,比如高跟鞋,比如丝袜,比如一步裙,比如口红,比如面膜……等等,已经在大明打出了响当当的名号。

当朱元璋和朱标父子,走进镇海桥大街时,就看见一条长长的队伍,从“如玉坊”排出,排到了大街上,绵延了近十丈。

考虑到现在已经天近黄昏,这生意好得实在是有些恐怖了。

“标儿,你的生意还真是好!这应天的百姓们,是上赶着给你送钱啊……诶!”

如玉坊是朱标的产业,对朱元璋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他本来想随口打趣儿子一句,但忽然发现,排在队伍最尾的,是一个身上穿的脏兮兮中年男子。

队伍里面,为家里女子买东西的男子并不多见。

但是,像这男子这模样的,也能买得起如玉坊的高档物?

“诶,那汉子!”朱元璋有些奇怪,走上前去,开口问道:“你们在这离排这么长的队,究竟是要买什么啊?”

“买什么?九天仙露啊!今儿个除夕,马上就要过年。整好赶上如玉坊的九天仙露八折大酬宾。俺想买上几瓶,好好犒劳俺那浑家一年的辛苦。”

所谓九天仙露,就是香水。

随着朱元璋“禁酒令”的解除,朱标首先制出了“花露水”。再经过一些能工巧匠的研发,一款名为“九天仙露”的高档香水,也就制出来了。

朱元璋当然也是知道“九天仙露”的,道:“这九天仙露不便宜吧!咱可是听说,就那么一小瓶……”

他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下,道:“就得二两银子!就算打八折,那也得是一两六啊!你要是买上个三四瓶,岂不是要五六两银子?”

“是不便宜,谁让俺那浑家喜欢呢。诶……老爷子!您这话是怎么说的?”忽地,那汉子有些明白过来,不高兴地道:“您是看不起俺,觉得俺买不起这九天仙露?”

大明皇帝朱元璋,和大明太子朱标,两个人换了便装,不带任何从人,直接出宫微服私访?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真出了什么事儿,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就是长着一百颗脑袋,都是不够砍的。

事实上,就在朱元璋和朱标换便装的时候,锦衣卫已经无数人换了便装,紧急在南京主要街道上布防,防备任何意外的发生了。

只要不惊扰到百姓为好,朱元璋和朱标对此也不以为意,就在南京城的各街道上边走边看。

大米是真便宜啊,一斗米才五文钱。虽然到不了贞观年间“斗米三钱”的程度,但也差不了多少。考虑到大明刚刚兴兵二十万灭了云南,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朱元璋和朱标甚至开始商议,明年集体农庄,是不是再少些粮食的种植,多养些猪羊了。

没办法,现在总的形势是地多人少。随着《农桑衣食撮要》的大规模推广,又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随着朱标集体农庄的推行,粮食产量更是打着跟头的往上翻。到了现在,大明的粮食,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朱标和朱元璋要担心的,也已经不是“粮食不足”,而是“谷贱伤农”的问题了。

鸡鸭也很便宜,朱标让手下的工匠们研究,用生物发酵的办法养蚯蚓,再用蚯蚓为鸡鸭,造成了养鸡鸭成本的大规模降低。

集体农庄自己,当然消耗不了那么的鸡鸭。

现在,不用朱标推动,南京城内竟然自发出现了不少烤鸭店。六十文一只的价钱,生意相当不错

朱元璋都感叹,这烤鸭实在是太便宜了。要不是见了好几家生意兴隆的烤鸭店,朱元璋都要担心他们卖的越多亏的越多了。

街道上人来人往,以棉衣为主,麻布衣裳非常少见。虽是冬天,没见什么人有冻馁之色,朱元璋身为大明皇帝,还真是微微得意。朱标却觉得,大部分百姓穿的是白色衣裳,实在是太素了些。

按说,白色衣裳是人之常情。染布料就得加钱,而且加的钱相当可观,大多百姓们不愿意花那个冤枉钱,也就只能穿白色的衣服了。所以,普通百姓的别称就是“白衣”“白身”。

但是,在朱标看来,这都要过年了,百姓们还穿白衣。一方面说明大明百姓们依旧不够宽裕,朝廷需要继续努力。一方面说明染布的价格太高,需要继续提高大明的技术水平。

他准备让让手下的工匠们,在染料上下功夫,把染布的成本降下来。随着百姓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必过不了几年,大明百姓们的衣服就会多姿多彩起来。

这年节最好的礼物是白糖和冰糖。不时可以看见,提着写着“白沙糖”、“冰糖”大字的纸包的人,从街上走过。

随着云南大捷,大理马出现在了市面上。可能因为达官贵人过年要送点稀罕物的缘故,大理马的价格竟然相当坚挺,还在吐蕃马之上,比上等的草原马也差不了多少。

大明百姓们真勤劳啊,都到了除夕了,街面上大部分的铺子依旧开着,生意也都相当过得去。

……

不管怎么说吧,朱标和朱元璋父子俩兜兜转转,转了半个时辰左右,一人啃着一串冰糖葫芦,来到了镇海桥大街。

这里集中了一百多家经营女子成衣,鞋帽,乃至于胭脂水粉铺子,是不知多少大明女子心目中的“圣地”。

“如玉坊”就更是这些女子心目中“圣地”中的“圣地”了。

“如玉坊”就是朱标开的。

当初,他刚刚开府建衙,觉得俸禄不够用,开了间经营胭脂水粉铺子“如玉坊”。

尽管不久之后,困扰朱标的钱财问题就不复存在了,但这“如玉坊”却保留了下来。

因为“如玉坊”又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产品,比如高跟鞋,比如丝袜,比如一步裙,比如口红,比如面膜……等等,已经在大明打出了响当当的名号。

当朱元璋和朱标父子,走进镇海桥大街时,就看见一条长长的队伍,从“如玉坊”排出,排到了大街上,绵延了近十丈。

考虑到现在已经天近黄昏,这生意好得实在是有些恐怖了。

“标儿,你的生意还真是好!这应天的百姓们,是上赶着给你送钱啊……诶!”

如玉坊是朱标的产业,对朱元璋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他本来想随口打趣儿子一句,但忽然发现,排在队伍最尾的,是一个身上穿的脏兮兮中年男子。

队伍里面,为家里女子买东西的男子并不多见。

但是,像这男子这模样的,也能买得起如玉坊的高档物?

“诶,那汉子!”朱元璋有些奇怪,走上前去,开口问道:“你们在这离排这么长的队,究竟是要买什么啊?”

“买什么?九天仙露啊!今儿个除夕,马上就要过年。整好赶上如玉坊的九天仙露八折大酬宾。俺想买上几瓶,好好犒劳俺那浑家一年的辛苦。”

所谓九天仙露,就是香水。

随着朱元璋“禁酒令”的解除,朱标首先制出了“花露水”。再经过一些能工巧匠的研发,一款名为“九天仙露”的高档香水,也就制出来了。

朱元璋当然也是知道“九天仙露”的,道:“这九天仙露不便宜吧!咱可是听说,就那么一小瓶……”

他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下,道:“就得二两银子!就算打八折,那也得是一两六啊!你要是买上个三四瓶,岂不是要五六两银子?”

“是不便宜,谁让俺那浑家喜欢呢。诶……老爷子!您这话是怎么说的?”忽地,那汉子有些明白过来,不高兴地道:“您是看不起俺,觉得俺买不起这九天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