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 第314章 最后一击,吐蕃臣服

第314章 最后一击,吐蕃臣服

朱标道:“事实上,二位不觉得奇怪吗?七百年前的大唐年间,吐蕃带甲数十万,和大唐互相攻守,丝毫不落下风。为什么,到了大宋年间,吐蕃面对公认的弱宋,都胜少败多,仅能勉强自保而已。到了大元年间,更不用说了,大元世祖忽必烈,仅仅派五万大军进入吐蕃,吐蕃就抵挡不住,选择了臣服。这其中的关键,其实就在于气温。”

“气……气温?”

“孤将天气的冷热情况,用气温来称呼。气温高了,天气就温暖和炎热。气温低了,天气就凉爽和寒冷。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齐声道:“明白。”

“明白气温是怎么回事,这问题就好解释了。”朱标道:“在大唐刚刚兴起时,吐蕃也被伟大的英雄松赞干布统一。那时候,无论大唐还是吐蕃,一年比一年温暖,也就是气温逐渐升高。结果,大唐和吐蕃,都是风调雨顺,粮食充足,牛羊遍地,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两国足以分庭抗礼。”

“这样啊……”

帕木竹派也就罢了,刚刚崛起没多少年。萨迦派却是根基深厚,派中是有各种古老的记载的。

喃加巴藏卜仔细回想着典籍中的蛛丝马迹,发现事实确实如朱标所言,道:“所以,大唐年间,我吐蕃国力强盛,根本原因就是气温高?”

“不错,正是如此。”

这可不是朱标在忽悠他们,而是后世的科学研究。

吐蕃这个国家,好像诞生的根本任务,就是用来制衡大唐似的。大唐在千古一帝李世民的率领下,灭掉了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百济,又有李靖、薛仁贵、房玄龄、杜如晦等顶级的文臣猛将辅佐。按说,能横扫亚洲吧?

然而,吐蕃兴起了,和大唐分庭抗礼,让大唐的扩张不那么顺利。大唐衰落之后呢?吐蕃能不能接替大唐的位置,称雄亚洲呢?其实也没有。那时候,吐蕃也衰落了,还不如大唐呢。

这也太奇怪了吧?难道,真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祗,在主导着世间王朝的兴衰?后世之人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发现了气温的秘密。那时候,吐蕃的气温比以前或者以后的时代,都要高得多。气温高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农牧业发达,就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自然繁荣昌盛。另外,吐蕃不是高原气候吗?再上这个因素,就足以与大唐匹敌了。

但他其他时间段里,吐蕃没那么高的气温,自然也就没那么强的实力。

朱标继续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吐蕃的气温开始逐渐降低。所以,即便大唐衰落,吐蕃也拿大唐无可奈何。大宋年间,吐蕃气温进一步降低,只能勉强自保而已。至于以后么……你们自己也知道,吐蕃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就不用孤详说了吧?所以,元世祖的五万大军,你们都无法抵挡。

喃加巴藏卜道:“那大明呢?那华夏呢?”

“华夏当然也有这个问题。往往气温高低,决定着一朝一代的兴衰。汉朝灭亡、晋朝灭亡,唐朝灭亡,皆是如此。元末,同样有气温降低之事,百姓民不聊生,才有诸路义军的兴起。不过,很显然,现在气温,又逐渐升高了。我大明的粮产终究会越来愈多,实力越来愈强。所以……”

顿了顿,朱标微微一笑,道:“大明和吐蕃,谁得了天命,那还用问吗?事到如今,你们又为何以为,在我大明面前,还有自保之力呢?”

“我……我们……”

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做梦也想不到啊,朱标将虚无缥缈的“天命”,和能够清晰感觉到的“气温”联系在了一起。

简直说得在情在理,通俗易懂,让人无法反驳!

还有最关键的,天下还有比朱标更懂天命的人吗?

出生之时,拨云见日。出生之后,体泛异香,不染凡尘,文武双圣之姿。成亲之时,天降甘露以贺!

对了,还有鄱阳湖之战时,那诡异的大风,直接扭转了战局!

怎么就那么巧,朱标就发明了种痘之术?

怎么就那么巧,朱标就能从一个无名山谷中,发现了五万匹“天马”?

……

这一桩桩一件件,难道不能说明朱标和上苍之间的关系?

所以,朱标话音刚落,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已经对他的话,信了七八分。

气温,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现在吐蕃和大明气温的情况,代表着谁是天命所归。

当然了,话说回来,七八分还不是十分。

被朱标三言五语一通白话,就接受这五条政令?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确实依旧不甘心啊!

他们再次面面相觑,依旧拿不定主意。

朱标也不催促,只是道:“五条政令行于吐蕃之事,干系重大,二位要仔细思量,孤完全能理解。来,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先尝尝孤特意给你们准备的好茶。”

“谢太子殿下。”

既然是朱标主动招揽,那就不是“端茶送客”,这茶就可以喝了。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也想借着喝茶,缓解尴尬的气氛。

当即,每人端起眼前茶,喝了一口。

“这……这茶……不!这不是茶!而是……”

只是喝了一口,喃加巴藏卜就瞪大了眼睛,惊慌失措的出声。随后——

噗通!

他陡然间跪倒在地,道:“微臣拜见太子殿下!微臣愿意代表萨迦派,接受这五条政令,臣服大明!”

噗通!

札巴强曲紧随其后,大礼参拜,道:“微臣,虽然还不能全权代表帕木竹派,答应这么大的事。但是,微臣回去之后,定然竭尽全力地劝谏叔父,答应太子殿下五条政令,臣服大明!”

朱标道:“事实上,二位不觉得奇怪吗?七百年前的大唐年间,吐蕃带甲数十万,和大唐互相攻守,丝毫不落下风。为什么,到了大宋年间,吐蕃面对公认的弱宋,都胜少败多,仅能勉强自保而已。到了大元年间,更不用说了,大元世祖忽必烈,仅仅派五万大军进入吐蕃,吐蕃就抵挡不住,选择了臣服。这其中的关键,其实就在于气温。”

“气……气温?”

“孤将天气的冷热情况,用气温来称呼。气温高了,天气就温暖和炎热。气温低了,天气就凉爽和寒冷。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齐声道:“明白。”

“明白气温是怎么回事,这问题就好解释了。”朱标道:“在大唐刚刚兴起时,吐蕃也被伟大的英雄松赞干布统一。那时候,无论大唐还是吐蕃,一年比一年温暖,也就是气温逐渐升高。结果,大唐和吐蕃,都是风调雨顺,粮食充足,牛羊遍地,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两国足以分庭抗礼。”

“这样啊……”

帕木竹派也就罢了,刚刚崛起没多少年。萨迦派却是根基深厚,派中是有各种古老的记载的。

喃加巴藏卜仔细回想着典籍中的蛛丝马迹,发现事实确实如朱标所言,道:“所以,大唐年间,我吐蕃国力强盛,根本原因就是气温高?”

“不错,正是如此。”

这可不是朱标在忽悠他们,而是后世的科学研究。

吐蕃这个国家,好像诞生的根本任务,就是用来制衡大唐似的。大唐在千古一帝李世民的率领下,灭掉了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百济,又有李靖、薛仁贵、房玄龄、杜如晦等顶级的文臣猛将辅佐。按说,能横扫亚洲吧?

然而,吐蕃兴起了,和大唐分庭抗礼,让大唐的扩张不那么顺利。大唐衰落之后呢?吐蕃能不能接替大唐的位置,称雄亚洲呢?其实也没有。那时候,吐蕃也衰落了,还不如大唐呢。

这也太奇怪了吧?难道,真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祗,在主导着世间王朝的兴衰?后世之人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发现了气温的秘密。那时候,吐蕃的气温比以前或者以后的时代,都要高得多。气温高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农牧业发达,就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自然繁荣昌盛。另外,吐蕃不是高原气候吗?再上这个因素,就足以与大唐匹敌了。

但他其他时间段里,吐蕃没那么高的气温,自然也就没那么强的实力。

朱标继续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吐蕃的气温开始逐渐降低。所以,即便大唐衰落,吐蕃也拿大唐无可奈何。大宋年间,吐蕃气温进一步降低,只能勉强自保而已。至于以后么……你们自己也知道,吐蕃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就不用孤详说了吧?所以,元世祖的五万大军,你们都无法抵挡。

喃加巴藏卜道:“那大明呢?那华夏呢?”

“华夏当然也有这个问题。往往气温高低,决定着一朝一代的兴衰。汉朝灭亡、晋朝灭亡,唐朝灭亡,皆是如此。元末,同样有气温降低之事,百姓民不聊生,才有诸路义军的兴起。不过,很显然,现在气温,又逐渐升高了。我大明的粮产终究会越来愈多,实力越来愈强。所以……”

顿了顿,朱标微微一笑,道:“大明和吐蕃,谁得了天命,那还用问吗?事到如今,你们又为何以为,在我大明面前,还有自保之力呢?”

“我……我们……”

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做梦也想不到啊,朱标将虚无缥缈的“天命”,和能够清晰感觉到的“气温”联系在了一起。

简直说得在情在理,通俗易懂,让人无法反驳!

还有最关键的,天下还有比朱标更懂天命的人吗?

出生之时,拨云见日。出生之后,体泛异香,不染凡尘,文武双圣之姿。成亲之时,天降甘露以贺!

对了,还有鄱阳湖之战时,那诡异的大风,直接扭转了战局!

怎么就那么巧,朱标就发明了种痘之术?

怎么就那么巧,朱标就能从一个无名山谷中,发现了五万匹“天马”?

……

这一桩桩一件件,难道不能说明朱标和上苍之间的关系?

所以,朱标话音刚落,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已经对他的话,信了七八分。

气温,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现在吐蕃和大明气温的情况,代表着谁是天命所归。

当然了,话说回来,七八分还不是十分。

被朱标三言五语一通白话,就接受这五条政令?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确实依旧不甘心啊!

他们再次面面相觑,依旧拿不定主意。

朱标也不催促,只是道:“五条政令行于吐蕃之事,干系重大,二位要仔细思量,孤完全能理解。来,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先尝尝孤特意给你们准备的好茶。”

“谢太子殿下。”

既然是朱标主动招揽,那就不是“端茶送客”,这茶就可以喝了。札巴强曲和喃加巴藏卜也想借着喝茶,缓解尴尬的气氛。

当即,每人端起眼前茶,喝了一口。

“这……这茶……不!这不是茶!而是……”

只是喝了一口,喃加巴藏卜就瞪大了眼睛,惊慌失措的出声。随后——

噗通!

他陡然间跪倒在地,道:“微臣拜见太子殿下!微臣愿意代表萨迦派,接受这五条政令,臣服大明!”

噗通!

札巴强曲紧随其后,大礼参拜,道:“微臣,虽然还不能全权代表帕木竹派,答应这么大的事。但是,微臣回去之后,定然竭尽全力地劝谏叔父,答应太子殿下五条政令,臣服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