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议事之中,朱由检再一次深入的和张伦探讨起了蒙古治理的各项方针细节。
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协定之中已经提及到的问题,更是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把握,毕竟如果不重要的话,也就不必费这些功夫来拟定协约从而实现对蒙古的合理统治了。
对蒙之策的制定首先要从分析现如今蒙古草原上的情况开始。
首先朱由检所想到的就是现在蒙古草原之上混乱的依靠部落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蒙古人掌权的时候就已经呈现出逐渐崩溃的态势了。
更何况经过达巴拉干和呼图克图两个人对鞑靼蒙古的进一步清洗,可以说现如今的蒙古草原就连部落管理制度都已经开始了逐渐的淡化。
这就给大明推进,执行新的蒙古政策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在蒙古部落时期,每一个标准的被承认的蒙古部落一般来说大概总体的人数应当在几千人左右。
而在漠西蒙古,呼图克图当初一呼百应要求所有部落出兵与其一同出征鞑西蒙古的时候,每一个部落就要有大概一千人左右的男人跨上战马成为骑兵,组成大军。
可不仅仅是部落,还有更大的一个级别是蒙古部族。
类似于之后的达巴拉干所率的察哈尔部,就是标准的部族形态,往往人数更加庞大,甚至有不少的附庸部落和地盘。
一般来说,当草原上的一股势力达到部族的形态时候,这个部族的族长往往就已经拥有与大汗相差无几的权力了。
如果大汗...实力太过强大(类似于成吉思汗)除外。
从模式,回归到问题本身。
朱由检和张伦其实心里大概都明白一些,现在蒙古部落为什么难以管理,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的问题其实来源于生产方式的差异性。
与大明的百姓不同,草原上的蒙古牧民们可是以游牧来生存的,这种生产方式注定与大明所习惯的农耕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游牧,代表着人口流动。
而人口大面积的流动,则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可控,代表着很多时候中央权力都很难管辖到某一个牧民身上。
可能今年你去看的时候,这个部落还在这里,这个牧民还在这里。
或许再过一段时间。
都不需要一年,或许只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之后你再去看的话,有时候不仅仅是这个牧民不见了,可能这个部落都在草原上消失了。
这样不断的迁移,当然也是游牧的蒙古人所习惯的生产方式。
但大明的百姓却不同。
农耕模式下,所有的百姓都是需要土地来作为生产工具的,所有百姓都需要依靠田地来给自己提供生存下去的粮食。
这就导致他们轻易不会离开自己所处的地方。
为何大明农税总比商税要好收,那就是因为造册登记之后,往往十年、二十年过去,当初的那一户人家可能依旧还在那里生存。
不会迁移,就几乎不会带来什么统治风险。
可蒙古人不同。
他们是要在草原上游走放牧的。
张伦先开口向着朱由检说道:“陛下,臣以为,在设立行省的同时应当继续向下按照大明的管理方式一般,设定州府、县、乃至乡村,不准许在这个区域内的牧民擅自跨区域流动。”
朱由检先是点了点头,认可了张伦的说法,随后又有些疑惑的再度开口说道:“这蒙古人与汉人之间的生活习性相差甚远,若是轻易来修改掉他们的生活方式,恐怕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不满出现。”
谁料张伦却是表情严肃。
转而说道:“回禀陛下,臣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如何规避这种问题。”
“爱卿请说。”
“臣以为既要限制蒙古人游牧的脚步,避免持续出现大规模的迁移,又要给予一定的缓冲...例如:通过设置大量的蒙臣位置,让其自行管理,但最大的权限只能到州县一级,随着给这些蒙古人一定的地盘管理权力,他们会比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位置。”
朱由检听明白了,顿时爽朗笑了一声:“爱卿此策,的确不错!”
尽管习俗不一样,尽管模式不一样,但这依旧是在一定层面上降低了蒙古人的流动性,对于现阶段的大明来说这也足够了。
毕竟大明哪里有这么多的汉臣官员能够用在蒙古这样的地方上呢?
随后张伦又一次说道:“陛下..随后的一步便是要控制整个蒙古军队,严禁这些蒙古牧民好日子还没过几天,提起刀来就是骑兵。”
这番话其实说的很有道理。
蒙古人和汉人的生活习性不一样,大明的士兵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尤其是像天虎军、平南军这样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的。
可蒙古人不一样。
所以依照张伦随后所说的策略,朱由检也心中有数。
要对蒙古人进行第一次的改制,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整个蒙古三个行省的上上下下所有官员,都不能够在所辖的地区内调集军队,更不能随意要求牧民转化为骑兵。
同时要在草原上继续设立大量的戍边卫所,以戍边师的军事力量来对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管辖。
只不过原则上这个区域将会是很大的。
朱由检毕竟短期之内也拿不出这么多的戍边师将士洒在茫茫的大草原上。
这种对蒙古人军事力量的限制将不仅仅针对蒙古人自己,其中最关键的是对于汉人官员也同样做出了严格的管制。
问题不能出在蒙古人身上,更不能够出现在汉臣身上。
话说到这里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
朱由检点了点头后冲着张伦开口说道:“爱卿今日就在宫中陪朕一同用膳吧,朕还有好些问题想要和爱卿聊一聊呢...”
一听这话,张伦顿时是面色涨红。
连忙躬身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一君一臣两人就这样从东暖阁启程回宫中用膳,而朱由检也罕见的没有乘坐龙辇,而是与张伦一同步行前往。
随后的议事之中,朱由检再一次深入的和张伦探讨起了蒙古治理的各项方针细节。
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协定之中已经提及到的问题,更是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把握,毕竟如果不重要的话,也就不必费这些功夫来拟定协约从而实现对蒙古的合理统治了。
对蒙之策的制定首先要从分析现如今蒙古草原上的情况开始。
首先朱由检所想到的就是现在蒙古草原之上混乱的依靠部落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蒙古人掌权的时候就已经呈现出逐渐崩溃的态势了。
更何况经过达巴拉干和呼图克图两个人对鞑靼蒙古的进一步清洗,可以说现如今的蒙古草原就连部落管理制度都已经开始了逐渐的淡化。
这就给大明推进,执行新的蒙古政策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在蒙古部落时期,每一个标准的被承认的蒙古部落一般来说大概总体的人数应当在几千人左右。
而在漠西蒙古,呼图克图当初一呼百应要求所有部落出兵与其一同出征鞑西蒙古的时候,每一个部落就要有大概一千人左右的男人跨上战马成为骑兵,组成大军。
可不仅仅是部落,还有更大的一个级别是蒙古部族。
类似于之后的达巴拉干所率的察哈尔部,就是标准的部族形态,往往人数更加庞大,甚至有不少的附庸部落和地盘。
一般来说,当草原上的一股势力达到部族的形态时候,这个部族的族长往往就已经拥有与大汗相差无几的权力了。
如果大汗...实力太过强大(类似于成吉思汗)除外。
从模式,回归到问题本身。
朱由检和张伦其实心里大概都明白一些,现在蒙古部落为什么难以管理,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的问题其实来源于生产方式的差异性。
与大明的百姓不同,草原上的蒙古牧民们可是以游牧来生存的,这种生产方式注定与大明所习惯的农耕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游牧,代表着人口流动。
而人口大面积的流动,则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可控,代表着很多时候中央权力都很难管辖到某一个牧民身上。
可能今年你去看的时候,这个部落还在这里,这个牧民还在这里。
或许再过一段时间。
都不需要一年,或许只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之后你再去看的话,有时候不仅仅是这个牧民不见了,可能这个部落都在草原上消失了。
这样不断的迁移,当然也是游牧的蒙古人所习惯的生产方式。
但大明的百姓却不同。
农耕模式下,所有的百姓都是需要土地来作为生产工具的,所有百姓都需要依靠田地来给自己提供生存下去的粮食。
这就导致他们轻易不会离开自己所处的地方。
为何大明农税总比商税要好收,那就是因为造册登记之后,往往十年、二十年过去,当初的那一户人家可能依旧还在那里生存。
不会迁移,就几乎不会带来什么统治风险。
可蒙古人不同。
他们是要在草原上游走放牧的。
张伦先开口向着朱由检说道:“陛下,臣以为,在设立行省的同时应当继续向下按照大明的管理方式一般,设定州府、县、乃至乡村,不准许在这个区域内的牧民擅自跨区域流动。”
朱由检先是点了点头,认可了张伦的说法,随后又有些疑惑的再度开口说道:“这蒙古人与汉人之间的生活习性相差甚远,若是轻易来修改掉他们的生活方式,恐怕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不满出现。”
谁料张伦却是表情严肃。
转而说道:“回禀陛下,臣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如何规避这种问题。”
“爱卿请说。”
“臣以为既要限制蒙古人游牧的脚步,避免持续出现大规模的迁移,又要给予一定的缓冲...例如:通过设置大量的蒙臣位置,让其自行管理,但最大的权限只能到州县一级,随着给这些蒙古人一定的地盘管理权力,他们会比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位置。”
朱由检听明白了,顿时爽朗笑了一声:“爱卿此策,的确不错!”
尽管习俗不一样,尽管模式不一样,但这依旧是在一定层面上降低了蒙古人的流动性,对于现阶段的大明来说这也足够了。
毕竟大明哪里有这么多的汉臣官员能够用在蒙古这样的地方上呢?
随后张伦又一次说道:“陛下..随后的一步便是要控制整个蒙古军队,严禁这些蒙古牧民好日子还没过几天,提起刀来就是骑兵。”
这番话其实说的很有道理。
蒙古人和汉人的生活习性不一样,大明的士兵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尤其是像天虎军、平南军这样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的。
可蒙古人不一样。
所以依照张伦随后所说的策略,朱由检也心中有数。
要对蒙古人进行第一次的改制,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整个蒙古三个行省的上上下下所有官员,都不能够在所辖的地区内调集军队,更不能随意要求牧民转化为骑兵。
同时要在草原上继续设立大量的戍边卫所,以戍边师的军事力量来对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管辖。
只不过原则上这个区域将会是很大的。
朱由检毕竟短期之内也拿不出这么多的戍边师将士洒在茫茫的大草原上。
这种对蒙古人军事力量的限制将不仅仅针对蒙古人自己,其中最关键的是对于汉人官员也同样做出了严格的管制。
问题不能出在蒙古人身上,更不能够出现在汉臣身上。
话说到这里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
朱由检点了点头后冲着张伦开口说道:“爱卿今日就在宫中陪朕一同用膳吧,朕还有好些问题想要和爱卿聊一聊呢...”
一听这话,张伦顿时是面色涨红。
连忙躬身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一君一臣两人就这样从东暖阁启程回宫中用膳,而朱由检也罕见的没有乘坐龙辇,而是与张伦一同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