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院士们是计划在天王星实施空间涟漪方案的,但巨型行星经过天王星时离天王星的距离不如木星近,加上那个时候北河舰队的危机还存在,一旦提前行动改变了巨型行星的轨道,北河文明狗急跳墙,极有可能直接攻击地球。
权衡再三,方院士还是决定将行动时间选在解决完北河舰队之后,或者说等到最后一刻进行,如果巨型行星经过木星的时候北河舰队还没出现,那也管不了太多了,只能说人类命该如此,幸好,北河舰队最终还是来了。
末世纪130年初,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原本人们应该沉浸在新旧之交的喜悦中,但人们没有,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木卫一。
工厂停止了喧闹,机器停止了运转,舰船停止了航行,人们停住了脚步,这是太阳系中最安静的一刻,因为就在刚才,连锁撞击行动的第一颗小行星上的引擎已经点火,强大的动力驱使着这颗小行星开始加速。
巨型行星已经进入到木星的引力范围中,24小时后,它将经过木卫一轨道附近,届时木卫一因为轨道改变,会一头撞向巨型行星,使其轨道发生改变,从而避开火星,无法危及地球。
第一颗小行星轻轻的飞行着,几台引擎在途中按照设定的程序不断的对小行星的姿态进行调整,40分钟后,它准确的撞击到第二颗小行星上,第二颗小行星原本已经在高速运行,这突如其来的撞击将大部分动能倾泻到了它的身上,让它的速度进一步加大。
虽然损失了一部分质量,但是总动能还是增加了,整个撞击的过程和建模结果丝毫不差,就连撞击后那些碎块的运行轨迹,速度,数量等等都和计算结果一模一样,而上面的几台行星级引擎也没有受到一点点的损伤。
每一颗小行星撞击成功,人们的心里就悄悄的放轻松一点点,这一天,人们彻夜无眠,最关键的节点就要来了,谷神星,这颗平均直径800多公里的大家伙将会接受一颗直径150公里的小行星的撞击。
人类的行星级引擎已经难以推动谷神星这种级别的星体了,为了将谷神星推到预定空域,人类足足花费了40多年的时间,利用巨大的太阳透镜汽化谷神星表面的冰川,后来又加装了几十台行星级引擎辅助,这才顺利的将谷神星送到预定空域。
现在的谷神星已经成为了木卫一的一颗卫星,它以一个极低的轨道绕着木卫一高速运行着,速度只能一点点的提升,如果谷神星处于静态,是不可能一下子运动起来的,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小行星粉身碎骨,而谷神星也有可能四分五裂。
最后一颗小行星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80公里,相对谷神星的运行速度是15公里每秒,距离还还有3000公里,200秒后,这颗小行星将会和谷神星正面相撞。
看似一个简单的撞击,实际上要计算的数据却无比庞大,要考虑的因素也非常之多,这其中包括太阳引力,木星引力,木卫一引力,以及邻近几颗木星卫星的引力,如果不是此时土星和木星刚好处于太阳的两侧,土星的影响也需要加入,这是一个复杂到极致的系统。
如果此时站在木卫一上,肉眼就可以看见一个比月亮还要大,还要亮的巨大星体正高速飞来,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
200秒到了,小行星如期而至,一头撞到了谷神星上,在这个轨道上,两者同向而行,撞击的力量被卸掉了很多,但剩下的动能仍旧是巨大的,谷神星被撞,无数的残骸四散飞出,如果小行星速度再快一点,谷神星逃脱不了解体的命运。
院士们肯定不会让谷神星解体,它还有使命没有完成,被撞击后,谷神星的速度飙升到70公里每秒,速度提升并不多,在小行星的撞击下,它脱离了原来的轨道,直扑木卫一而去,在木卫一引力的加持下,它又开始了加速。
(谷神星被撞击后,速度应该不可能从65上升到70这个范围的,具体多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大致的去算一下,小编这里赶时间,就不算了。)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谷神星已经朝着木卫一正面飞去,另外一边,巨型行星也已经到了木卫一的附近,它的速度已经达到每秒21公里,因为太近的关系,木星的大气层都产生了剧烈的暴动。
轰!
谷神星撞击到木卫一。
瞬间,谷神星如同一颗高速飞行的皮球撞击到墙面一样,从近圆形变成了一块厚饼,不到一秒,这块厚饼爆炸了,巨大的能量将谷神星的炸得四分五裂,木卫一表面出现了一个直径数千公里,深数十公里的巨大深坑。
紧接着,火光四起,大地颤抖着,燃烧着,地底岩浆喷射而出,冲到几千米的高空才停止,冰川汽化,卷集着尘土,化作了一朵无比巨大的蘑菇云,爆炸的能量甚至冲进了几十万公里之外的木星里面。
几条裂缝从撞击点开始向着远处延伸,一直延伸到木卫一的背面,木卫一像一颗被刀子切割过的西瓜,表面尽是伤痕。
十几名院士看着屏幕上刚刚反馈过来的数据,木卫一所有的数据参数都在绿色区间中,一切正常,在这次差点让它毁灭的撞击中,它离开了原来的轨道,继续运行下去它刚好和巨型行星相遇。
“谷神星撞击成功,木卫一状态正常,最后的撞击将会在13分钟45秒后进行。”撞击行动总负责人常宁院士大声公布着撞击结果。
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出声,巨型行星距离撞击点只有一万七千多公里,木卫一已经进入到巨型行星的相对洛希极限范围,在强大的潮汐引力拉扯下,木卫一开始形变,从一个近似球形慢慢变成了椭圆,仿佛一个巨大的橄榄球。
另外一边,方启明院士在进行最后的检查,这些数据已经检查过无数遍了,800颗超级核弹早已在预定的位置等待起爆指令,到这个时候,方院士也有些心神不宁了,仿佛临考前的学子一样,无论自己准备得有多充分都怕自己考不好。
原本院士们是计划在天王星实施空间涟漪方案的,但巨型行星经过天王星时离天王星的距离不如木星近,加上那个时候北河舰队的危机还存在,一旦提前行动改变了巨型行星的轨道,北河文明狗急跳墙,极有可能直接攻击地球。
权衡再三,方院士还是决定将行动时间选在解决完北河舰队之后,或者说等到最后一刻进行,如果巨型行星经过木星的时候北河舰队还没出现,那也管不了太多了,只能说人类命该如此,幸好,北河舰队最终还是来了。
末世纪130年初,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原本人们应该沉浸在新旧之交的喜悦中,但人们没有,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木卫一。
工厂停止了喧闹,机器停止了运转,舰船停止了航行,人们停住了脚步,这是太阳系中最安静的一刻,因为就在刚才,连锁撞击行动的第一颗小行星上的引擎已经点火,强大的动力驱使着这颗小行星开始加速。
巨型行星已经进入到木星的引力范围中,24小时后,它将经过木卫一轨道附近,届时木卫一因为轨道改变,会一头撞向巨型行星,使其轨道发生改变,从而避开火星,无法危及地球。
第一颗小行星轻轻的飞行着,几台引擎在途中按照设定的程序不断的对小行星的姿态进行调整,40分钟后,它准确的撞击到第二颗小行星上,第二颗小行星原本已经在高速运行,这突如其来的撞击将大部分动能倾泻到了它的身上,让它的速度进一步加大。
虽然损失了一部分质量,但是总动能还是增加了,整个撞击的过程和建模结果丝毫不差,就连撞击后那些碎块的运行轨迹,速度,数量等等都和计算结果一模一样,而上面的几台行星级引擎也没有受到一点点的损伤。
每一颗小行星撞击成功,人们的心里就悄悄的放轻松一点点,这一天,人们彻夜无眠,最关键的节点就要来了,谷神星,这颗平均直径800多公里的大家伙将会接受一颗直径150公里的小行星的撞击。
人类的行星级引擎已经难以推动谷神星这种级别的星体了,为了将谷神星推到预定空域,人类足足花费了40多年的时间,利用巨大的太阳透镜汽化谷神星表面的冰川,后来又加装了几十台行星级引擎辅助,这才顺利的将谷神星送到预定空域。
现在的谷神星已经成为了木卫一的一颗卫星,它以一个极低的轨道绕着木卫一高速运行着,速度只能一点点的提升,如果谷神星处于静态,是不可能一下子运动起来的,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小行星粉身碎骨,而谷神星也有可能四分五裂。
最后一颗小行星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80公里,相对谷神星的运行速度是15公里每秒,距离还还有3000公里,200秒后,这颗小行星将会和谷神星正面相撞。
看似一个简单的撞击,实际上要计算的数据却无比庞大,要考虑的因素也非常之多,这其中包括太阳引力,木星引力,木卫一引力,以及邻近几颗木星卫星的引力,如果不是此时土星和木星刚好处于太阳的两侧,土星的影响也需要加入,这是一个复杂到极致的系统。
如果此时站在木卫一上,肉眼就可以看见一个比月亮还要大,还要亮的巨大星体正高速飞来,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
200秒到了,小行星如期而至,一头撞到了谷神星上,在这个轨道上,两者同向而行,撞击的力量被卸掉了很多,但剩下的动能仍旧是巨大的,谷神星被撞,无数的残骸四散飞出,如果小行星速度再快一点,谷神星逃脱不了解体的命运。
院士们肯定不会让谷神星解体,它还有使命没有完成,被撞击后,谷神星的速度飙升到70公里每秒,速度提升并不多,在小行星的撞击下,它脱离了原来的轨道,直扑木卫一而去,在木卫一引力的加持下,它又开始了加速。
(谷神星被撞击后,速度应该不可能从65上升到70这个范围的,具体多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大致的去算一下,小编这里赶时间,就不算了。)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谷神星已经朝着木卫一正面飞去,另外一边,巨型行星也已经到了木卫一的附近,它的速度已经达到每秒21公里,因为太近的关系,木星的大气层都产生了剧烈的暴动。
轰!
谷神星撞击到木卫一。
瞬间,谷神星如同一颗高速飞行的皮球撞击到墙面一样,从近圆形变成了一块厚饼,不到一秒,这块厚饼爆炸了,巨大的能量将谷神星的炸得四分五裂,木卫一表面出现了一个直径数千公里,深数十公里的巨大深坑。
紧接着,火光四起,大地颤抖着,燃烧着,地底岩浆喷射而出,冲到几千米的高空才停止,冰川汽化,卷集着尘土,化作了一朵无比巨大的蘑菇云,爆炸的能量甚至冲进了几十万公里之外的木星里面。
几条裂缝从撞击点开始向着远处延伸,一直延伸到木卫一的背面,木卫一像一颗被刀子切割过的西瓜,表面尽是伤痕。
十几名院士看着屏幕上刚刚反馈过来的数据,木卫一所有的数据参数都在绿色区间中,一切正常,在这次差点让它毁灭的撞击中,它离开了原来的轨道,继续运行下去它刚好和巨型行星相遇。
“谷神星撞击成功,木卫一状态正常,最后的撞击将会在13分钟45秒后进行。”撞击行动总负责人常宁院士大声公布着撞击结果。
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出声,巨型行星距离撞击点只有一万七千多公里,木卫一已经进入到巨型行星的相对洛希极限范围,在强大的潮汐引力拉扯下,木卫一开始形变,从一个近似球形慢慢变成了椭圆,仿佛一个巨大的橄榄球。
另外一边,方启明院士在进行最后的检查,这些数据已经检查过无数遍了,800颗超级核弹早已在预定的位置等待起爆指令,到这个时候,方院士也有些心神不宁了,仿佛临考前的学子一样,无论自己准备得有多充分都怕自己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