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
末世纪97年,4艘星火号移民舰出现在地球轨道,加上之前的6艘星火号,一共有30万人加入了星火计划,每一艘星火号飞船的航线都不一样,十艘飞船意味着十次机会。
末世纪99年,闪电卫士停产,深空雄鹰产量提升到80艘每年,收集的北河战舰残骸材料并未获得应用,同样,残骸里面也没有解析出任何有关北河文明具体情况的信息,他们的战舰似乎有某种自毁系统,可以在被摧毁的时候彻底破坏掉信息储备装置。
末世纪105年,十万颗侦察卫星部署在距离地球300个天文单位的奥尔特星云中,对于动则以数百亿公里尺度计算的太阳系而言,十万颗侦察卫星依旧是杯水车薪,不过人类还在继续进行大规模部署侦察卫星。
这些侦察卫星的作用一方面是给人类赢得预警时间,防止那个传说中的入侵者突然之间出现在太阳系,另外一方面主要是监视北河舰队的动向,这些年残留的北河舰队一直没有任何消息,不彻底消灭他们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末世纪115年,人类舰队极速扩张,仅深空雄鹰攻击舰的数量就达到了2000艘,其它运输舰,工程舰等加起来数量也超过了千艘。
经过改进,深空雄鹰的攻击力和机动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每艘深空雄鹰都内置了4个导弹发射管,这内置发射管装备了20枚新型动力穿甲弹。
这是吸收了与北河舰队战斗的经验后专门研发出来的第二次改版高速穿甲弹,弹体比常规的更大,可以持续进行加速,具备优秀的自主行动能力,一旦发射出去后,这些穿甲弹可以进行自主跟踪,锁定等一系列动作。
深空雄鹰依旧是有人操控的战舰,战舰无人化远程化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量子通讯能没有延迟的将控制信息从太阳系任何一个位置送到深空雄鹰上,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更是可以瞬间处理所有战场信息。
但是量子通讯有个严重的弊端,只要战舰遭到攻击,出现一定程度的震动,量子通讯就会失效,量子计算机也是一样,科学家们想了很多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却依旧无法根除,有时候甚至战舰本身没有受到攻击,炸弹只在战舰附近爆炸,量子仍旧会失去纠缠,并且无法逆转。
之前和北河文明的战斗中都有好多条线路的通讯失效,只不过人类为深空雄鹰设计了多条备用通讯,这才保证整场战役的进行,而量子计算机一旦被破坏,就只能依靠人工配合电子计算机来操控战舰。
如果没有了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战舰就是一堆废铁,电子计算机倒是稳定,但是智能化程度十分有限,有了量子计算机以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也是一直搁置,星际战争异常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能力无法胜任。
至于电磁通讯,在星际战场中根本毫无作用,不仅时效性差,也容易受到干扰,所以不管是闪电卫士还是深空雄鹰,都需要人员登舰,同时配备电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这样即使量子纠缠消失,战舰也能保持战斗力。
末世纪125年,深空雄鹰舰队扩展到3000艘,这一年,巨型行星穿过了柯伊伯带,越过了海王星轨道,距离火星22个天文单位,根据轨道计算,5年后,它将准确无误的撞击到火星。
这一年,谷神星经过多年的减速变轨,已经来到了预定坐标,其它小行星也全部就位,整个连锁撞击行动包括木卫一在内,共计13颗星体,除了木卫一以外,其它的星体全部经过了轨道变更。
末世纪129年初,巨型行星跨越了200多个天文单位,300多亿公里的遥远距离,跨过了土星轨道,再有一年的时间,它就将进入木星轨道,此时巨型行星的速度已经达到20公里每秒。
人类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倒计时阶段,人们已经可以从普通的天文望远镜中看到土星附近多了一个清晰的亮点。
为了确保连锁撞击行动的百分百成功,这些年人类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撞击试验进行了不下百次,模拟试验更是进行了上万次,每一颗纳入撞击环节的小行星都经过了再三勘测,让小行星模型尽可能的精确。
就连最后一击的木卫一,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扫描,加上中微子科技的进步,也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数据模型,行动总设计师常宁院士已经宣布,他们有绝对的把握将巨型行星撞离预定轨道。
此时最忙碌的空域已经不是火星或者月球,而是木星轨道,在这里有2000艘深空雄鹰战舰24小时不停歇的对撞击空域进行巡视,超过一万台矩阵穿甲弹部署在附近空域,还有一万台天基激光武器蓄势待发。
就这片空域而言,这个阵势已经可以号称铜墙铁壁,滴水不漏了,之所以做出这种严密的部署,防御的对象只有一个,自然是北河舰队。
这两年,李正阳一直在木星轨道,巨型行星那硕大的身影再次映入李正阳的眼帘,雪白的冰川反射着冷光,让人看一眼就感觉到一股寒意。
李正阳知道,北河舰队一定会再来,他们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但是他们躲在哪里一直是个疑问,这些年来,人类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寻找他们,可他们就像从未来过一样,一点点讯息都没有。
李正阳心里也有一丝侥幸,北河舰队不来自然是最好,这样无数的族人就能安然无恙,起码暂时没有危险,这些年经过太阳系内部工程移民,太阳系内部的多颗行星或者他们的卫星上都有了人类居住。
这些人不仅是系内移民,也是维持各个基地运转的技术力量,可这部分人加起来也不到500万,相对于庞大的人类群体来说依旧只是零头,即使他们躲过了北河舰队,也不见得能躲过那个遥远的入侵者。
时间过得很快。
末世纪97年,4艘星火号移民舰出现在地球轨道,加上之前的6艘星火号,一共有30万人加入了星火计划,每一艘星火号飞船的航线都不一样,十艘飞船意味着十次机会。
末世纪99年,闪电卫士停产,深空雄鹰产量提升到80艘每年,收集的北河战舰残骸材料并未获得应用,同样,残骸里面也没有解析出任何有关北河文明具体情况的信息,他们的战舰似乎有某种自毁系统,可以在被摧毁的时候彻底破坏掉信息储备装置。
末世纪105年,十万颗侦察卫星部署在距离地球300个天文单位的奥尔特星云中,对于动则以数百亿公里尺度计算的太阳系而言,十万颗侦察卫星依旧是杯水车薪,不过人类还在继续进行大规模部署侦察卫星。
这些侦察卫星的作用一方面是给人类赢得预警时间,防止那个传说中的入侵者突然之间出现在太阳系,另外一方面主要是监视北河舰队的动向,这些年残留的北河舰队一直没有任何消息,不彻底消灭他们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末世纪115年,人类舰队极速扩张,仅深空雄鹰攻击舰的数量就达到了2000艘,其它运输舰,工程舰等加起来数量也超过了千艘。
经过改进,深空雄鹰的攻击力和机动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每艘深空雄鹰都内置了4个导弹发射管,这内置发射管装备了20枚新型动力穿甲弹。
这是吸收了与北河舰队战斗的经验后专门研发出来的第二次改版高速穿甲弹,弹体比常规的更大,可以持续进行加速,具备优秀的自主行动能力,一旦发射出去后,这些穿甲弹可以进行自主跟踪,锁定等一系列动作。
深空雄鹰依旧是有人操控的战舰,战舰无人化远程化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量子通讯能没有延迟的将控制信息从太阳系任何一个位置送到深空雄鹰上,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更是可以瞬间处理所有战场信息。
但是量子通讯有个严重的弊端,只要战舰遭到攻击,出现一定程度的震动,量子通讯就会失效,量子计算机也是一样,科学家们想了很多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却依旧无法根除,有时候甚至战舰本身没有受到攻击,炸弹只在战舰附近爆炸,量子仍旧会失去纠缠,并且无法逆转。
之前和北河文明的战斗中都有好多条线路的通讯失效,只不过人类为深空雄鹰设计了多条备用通讯,这才保证整场战役的进行,而量子计算机一旦被破坏,就只能依靠人工配合电子计算机来操控战舰。
如果没有了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战舰就是一堆废铁,电子计算机倒是稳定,但是智能化程度十分有限,有了量子计算机以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也是一直搁置,星际战争异常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能力无法胜任。
至于电磁通讯,在星际战场中根本毫无作用,不仅时效性差,也容易受到干扰,所以不管是闪电卫士还是深空雄鹰,都需要人员登舰,同时配备电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这样即使量子纠缠消失,战舰也能保持战斗力。
末世纪125年,深空雄鹰舰队扩展到3000艘,这一年,巨型行星穿过了柯伊伯带,越过了海王星轨道,距离火星22个天文单位,根据轨道计算,5年后,它将准确无误的撞击到火星。
这一年,谷神星经过多年的减速变轨,已经来到了预定坐标,其它小行星也全部就位,整个连锁撞击行动包括木卫一在内,共计13颗星体,除了木卫一以外,其它的星体全部经过了轨道变更。
末世纪129年初,巨型行星跨越了200多个天文单位,300多亿公里的遥远距离,跨过了土星轨道,再有一年的时间,它就将进入木星轨道,此时巨型行星的速度已经达到20公里每秒。
人类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倒计时阶段,人们已经可以从普通的天文望远镜中看到土星附近多了一个清晰的亮点。
为了确保连锁撞击行动的百分百成功,这些年人类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撞击试验进行了不下百次,模拟试验更是进行了上万次,每一颗纳入撞击环节的小行星都经过了再三勘测,让小行星模型尽可能的精确。
就连最后一击的木卫一,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扫描,加上中微子科技的进步,也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数据模型,行动总设计师常宁院士已经宣布,他们有绝对的把握将巨型行星撞离预定轨道。
此时最忙碌的空域已经不是火星或者月球,而是木星轨道,在这里有2000艘深空雄鹰战舰24小时不停歇的对撞击空域进行巡视,超过一万台矩阵穿甲弹部署在附近空域,还有一万台天基激光武器蓄势待发。
就这片空域而言,这个阵势已经可以号称铜墙铁壁,滴水不漏了,之所以做出这种严密的部署,防御的对象只有一个,自然是北河舰队。
这两年,李正阳一直在木星轨道,巨型行星那硕大的身影再次映入李正阳的眼帘,雪白的冰川反射着冷光,让人看一眼就感觉到一股寒意。
李正阳知道,北河舰队一定会再来,他们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但是他们躲在哪里一直是个疑问,这些年来,人类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寻找他们,可他们就像从未来过一样,一点点讯息都没有。
李正阳心里也有一丝侥幸,北河舰队不来自然是最好,这样无数的族人就能安然无恙,起码暂时没有危险,这些年经过太阳系内部工程移民,太阳系内部的多颗行星或者他们的卫星上都有了人类居住。
这些人不仅是系内移民,也是维持各个基地运转的技术力量,可这部分人加起来也不到500万,相对于庞大的人类群体来说依旧只是零头,即使他们躲过了北河舰队,也不见得能躲过那个遥远的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