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星河余辉 > 第174章 太行行星

第174章 太行行星

十一年的时间转眼即过,庞大的舰队缓缓停靠在目标行星附近轨道,先遣小分队早已经将周围的其它6颗恒星和两颗气体行星探测完成,吸取了上次传播者的教训,这一次,先遣小分队将所有星体的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确保不会有任何问题产生。

这十几年的时间,小分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并没有继续前进,因为入侵者舰队的攻击锋面此时应该就在英仙臂末端附近,这里的星域空旷,入侵者舰队的效率也更高,推进速度非常快。

常宁院士亲自降临到目标岩质行星上,这是一颗非常美丽的行星,亿万年未曾熔化的冰川结晶反射着恒星的点点光芒,在漆黑的夜空中如同钻石一样闪耀。

之前的数据反馈,这颗岩质行星表面覆盖的冰层如果液化,水的质量差不多是地球的两倍,除了小部分陆地外,其它绝大部分地方都会是海洋,当然,常宁院士并不准备现在就将行星上的冰层液化处理。

首先人类目前并不需要这么多水资源,如果真的全部液化,陆地面积只有几百万平方公里,虽然也够大,可庞大的海洋会给人类带来各种无法预测的麻烦,毕竟这不是地球,别看人类舰队在星际空间战力非凡,可处理行星上的这些事情,现在的人类并不比2级文明的时候强多少。

其次,这些亿万年未曾解冻的冰川和钢铁一般坚硬,非常适合进行搬运,目前人类搬运行星的办法还是只能在行星表面建造大量的工程设备,而这就需要行星有一个坚实且相对平坦的表面。

常宁院士的意见是建造地下城,地下城以天基基地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进行拓展,一旦有危险出现,人们可以迅速的进入天基基地进行躲避,届时天基基地将不再用作居住,而是作为一个综合中心存在。

目前人类有15座居住型天基基地,刚刚好够容纳300万人,若是再不解决居住问题,它将是个巨大且麻烦的问题,所以李正阳才不得不耐下性子,选择在这里停靠很长一段时间进行休整和提升。

天基基地的放置地点是院士们早就研究好的,当然是放置在陆地之中最为稳妥,虽然冰川更容易切割和挖掘,但安全性却无法和夯实的岩石土层相比。

在这之前,先要把行星搬运到距离恒星更近一些的地方,因为这里实在太冷了,根据院士们的计算,行星和恒星的距离约为两亿公里左右,这个距离行星的表面温度依旧在零度以下,但恒星的阳光已经可以进行利用了。

搬运行星对目前的舰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速度要慢一些而已,若不是速度制约,居住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

在大家的努力下,行星顺利的离开了原来的空域,来到了人类给它设定的新轨道,常宁院士通过进一步的勘测,认为这颗行星具备良好的改造条件,只要时间足够或者科技进一步发展,完全可以改造成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美丽行星。

行星被命名为太行星,这是舰队第一次为一颗行星赋予正式的中文名字,有太行,脊梁就在,脊梁在,希望就在,希望在,中华民族就能延续下去。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接下来就是基地安置了,要把这些长宽都有一公里的大家伙放置到地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过这也难不倒院士们,几十台超大功率的激光炮早已经准备就绪,在数万度的高温下,泥土瞬间汽化,一条条笔直的深不见底的沟壑出现在行星表面。

随即,运输舰出动,在引擎的轰鸣声中,一块块方形土壤被拖离行星,送往远处的恒星进行终极处理,仅用了10年的时间,第一批5座天基基地便被安置到了地下二十公里左右的深处,成为一个基地集群。

大型工程机械此时也陆陆续续生产出来了,这些大型工程机械以天基基地为中心,开始朝着四面八方动工挖掘,常宁院士的计划是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巨型地下城市,这座城市的面积将超过五百平方公里,高度为一千米,预计耗时两百年,而这,仅仅是开始,以后随时可以进行扩建。

既然李正阳说了,要给大家一个真正的家园,那地下城就不可能建成老鼠洞,而是一个真正的地下世界,一千米的高度,已经是大部分人的视力极限,只要光线安排合适,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根本无法分辨这里是地下还是地上。

建设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热情洋溢,设计蓝图院士们早已经发布,那是一个既有小桥流水,又有高楼大厦,既有现代化科技,又具备自然古朴气息的新家园。

每过几分钟,就有一艘西楚霸王号运输舰从巨洞中飞出或飞进,空间巨大,完全可以供西楚霸王号进出,每一次出入,都有数百立方米的岩石土壤被带走,威武不凡的西楚霸王号,此刻变成了工地拖拉机。

但仅靠西楚霸王号运输还是不够,那起码需要上万年的时间才能运走一座地下城的全部土壤,这项工程的庞大程度似乎不亚于当初建造粒子加速器,唯一不同的只是现在这个工程科技含量看起来并不那么高而已。

为了更快的挖空地下,院士们正在设计巨型电磁轨道炮,地下岩石土壤的金属含量很高,完全满足发射需求,院士们需要做的是在十公里的炮管中将岩石土壤加速到可以离开太行星并飞向恒星的速度即可。

一旦这些电磁轨道炮建成,将会大大提高土壤转运速度,确保第一阶段的工程可以在两百年内初步完成,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第一地下城也在一天天的增加着空间,接下来就只有交给时间了。

在这个远离太阳系的贫瘠之地,人类正在悄悄的打造着自己新的家园,也只有在这连入侵者都不愿意停留的地方,人类才能暂时喘口气。

十一年的时间转眼即过,庞大的舰队缓缓停靠在目标行星附近轨道,先遣小分队早已经将周围的其它6颗恒星和两颗气体行星探测完成,吸取了上次传播者的教训,这一次,先遣小分队将所有星体的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确保不会有任何问题产生。

这十几年的时间,小分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并没有继续前进,因为入侵者舰队的攻击锋面此时应该就在英仙臂末端附近,这里的星域空旷,入侵者舰队的效率也更高,推进速度非常快。

常宁院士亲自降临到目标岩质行星上,这是一颗非常美丽的行星,亿万年未曾熔化的冰川结晶反射着恒星的点点光芒,在漆黑的夜空中如同钻石一样闪耀。

之前的数据反馈,这颗岩质行星表面覆盖的冰层如果液化,水的质量差不多是地球的两倍,除了小部分陆地外,其它绝大部分地方都会是海洋,当然,常宁院士并不准备现在就将行星上的冰层液化处理。

首先人类目前并不需要这么多水资源,如果真的全部液化,陆地面积只有几百万平方公里,虽然也够大,可庞大的海洋会给人类带来各种无法预测的麻烦,毕竟这不是地球,别看人类舰队在星际空间战力非凡,可处理行星上的这些事情,现在的人类并不比2级文明的时候强多少。

其次,这些亿万年未曾解冻的冰川和钢铁一般坚硬,非常适合进行搬运,目前人类搬运行星的办法还是只能在行星表面建造大量的工程设备,而这就需要行星有一个坚实且相对平坦的表面。

常宁院士的意见是建造地下城,地下城以天基基地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进行拓展,一旦有危险出现,人们可以迅速的进入天基基地进行躲避,届时天基基地将不再用作居住,而是作为一个综合中心存在。

目前人类有15座居住型天基基地,刚刚好够容纳300万人,若是再不解决居住问题,它将是个巨大且麻烦的问题,所以李正阳才不得不耐下性子,选择在这里停靠很长一段时间进行休整和提升。

天基基地的放置地点是院士们早就研究好的,当然是放置在陆地之中最为稳妥,虽然冰川更容易切割和挖掘,但安全性却无法和夯实的岩石土层相比。

在这之前,先要把行星搬运到距离恒星更近一些的地方,因为这里实在太冷了,根据院士们的计算,行星和恒星的距离约为两亿公里左右,这个距离行星的表面温度依旧在零度以下,但恒星的阳光已经可以进行利用了。

搬运行星对目前的舰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速度要慢一些而已,若不是速度制约,居住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

在大家的努力下,行星顺利的离开了原来的空域,来到了人类给它设定的新轨道,常宁院士通过进一步的勘测,认为这颗行星具备良好的改造条件,只要时间足够或者科技进一步发展,完全可以改造成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美丽行星。

行星被命名为太行星,这是舰队第一次为一颗行星赋予正式的中文名字,有太行,脊梁就在,脊梁在,希望就在,希望在,中华民族就能延续下去。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接下来就是基地安置了,要把这些长宽都有一公里的大家伙放置到地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过这也难不倒院士们,几十台超大功率的激光炮早已经准备就绪,在数万度的高温下,泥土瞬间汽化,一条条笔直的深不见底的沟壑出现在行星表面。

随即,运输舰出动,在引擎的轰鸣声中,一块块方形土壤被拖离行星,送往远处的恒星进行终极处理,仅用了10年的时间,第一批5座天基基地便被安置到了地下二十公里左右的深处,成为一个基地集群。

大型工程机械此时也陆陆续续生产出来了,这些大型工程机械以天基基地为中心,开始朝着四面八方动工挖掘,常宁院士的计划是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巨型地下城市,这座城市的面积将超过五百平方公里,高度为一千米,预计耗时两百年,而这,仅仅是开始,以后随时可以进行扩建。

既然李正阳说了,要给大家一个真正的家园,那地下城就不可能建成老鼠洞,而是一个真正的地下世界,一千米的高度,已经是大部分人的视力极限,只要光线安排合适,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根本无法分辨这里是地下还是地上。

建设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热情洋溢,设计蓝图院士们早已经发布,那是一个既有小桥流水,又有高楼大厦,既有现代化科技,又具备自然古朴气息的新家园。

每过几分钟,就有一艘西楚霸王号运输舰从巨洞中飞出或飞进,空间巨大,完全可以供西楚霸王号进出,每一次出入,都有数百立方米的岩石土壤被带走,威武不凡的西楚霸王号,此刻变成了工地拖拉机。

但仅靠西楚霸王号运输还是不够,那起码需要上万年的时间才能运走一座地下城的全部土壤,这项工程的庞大程度似乎不亚于当初建造粒子加速器,唯一不同的只是现在这个工程科技含量看起来并不那么高而已。

为了更快的挖空地下,院士们正在设计巨型电磁轨道炮,地下岩石土壤的金属含量很高,完全满足发射需求,院士们需要做的是在十公里的炮管中将岩石土壤加速到可以离开太行星并飞向恒星的速度即可。

一旦这些电磁轨道炮建成,将会大大提高土壤转运速度,确保第一阶段的工程可以在两百年内初步完成,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第一地下城也在一天天的增加着空间,接下来就只有交给时间了。

在这个远离太阳系的贫瘠之地,人类正在悄悄的打造着自己新的家园,也只有在这连入侵者都不愿意停留的地方,人类才能暂时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