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星河余辉 > 第170章 无限空间

第170章 无限空间

“等等,我靠,你这个,不会发生聚变反应吧?”钟书立院士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些紧张的问道。

“咔嚓,赶紧收好,快!”于科院士听钟书立院士这么一问,吓得赶紧站起来后退了好几步。

“看把你们两个吓的,聚变不需要条件吗?随便两个原子挨在一起就能聚变?还大院士呢,真丢人,切!”

“我的大小姐,你这可不是随便挨在一起那么简单啊。”钟书立院士心有余悸的回道。

“就是,万一这玩意儿有几个不听话的,别说我们了,这个基地都要完蛋。”

“放心好了,这个东西绝对不会聚变,不过这个问题正是我需要找你们解决的问题之一。”

“好吧,暂且相信你一回,说吧,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于科院士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有些心虚的问道。

“答案全在这里。”

贺晶院士从指甲缝里挑出来一颗米粒大小的白色物体,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非常小的长方体。

“这是一个微型电磁场控制中心,通过它可以精准的对一个物体的微观电磁场和力场进行操控,只要没有了电磁场和力场的限制,物质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不难做到,我们眼睛看到的实体,在微观层面其实非常可笑。”贺晶院士解释道。

“我明白了,是不是就像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撒盐一样,杯子看似已经满了,实际上它还有很多空间,撒上一把盐,水并不会溢出。”钟书立院士说道。

“大概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盐溶于水是利用了分子间的空隙,鸡蛋融合在一起是利用了原子间的空隙,而原子间的空隙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因此我现在最多也只能做到将4颗鸡蛋或者其它4种同类型不太复杂的物质融合在一起,再多,控制中心的处理能力就不够了。”

“服,这回我是心服口服,连声音都服了。”于科院士抱拳说道。

“哎,贺晶,你刚才说,要找我们解决问题,是什么?”钟书立院士问道。

“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武器,比如我们直接想办法让它可以聚变,也可以将多艘战舰融合成一艘,这样都可以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还有其它方面,战争的事情我不太懂,反正我觉得应该是很有用的。”

“嗯,确实,贺晶,别说了,这个助手我当定了,现在舰队正是需要这种新型科技的时候,总指挥和总参谋长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对了,你告诉他们了吗?”钟书立院士问道。

“还没有,耗费了几百年,才有这么点小小成果,没好意思告诉他们,我想等达到实用阶段后再给大家个惊喜的,不过有些问题我确实解决不了,所以才找你们两个帮忙的。”

“好,这个忙我帮了,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舰队,给你当几天助手又有何妨,更何况,这项科技可能对我也有帮助。”于科院士痛快的说道。

“于科,你也没进展吗?”

“我?别提了,不像你那么好运,直接弄到了超光速武器的科技,稍微改改就能用了,我的空间攻击项目始终没有什么眉目,总感觉我们能操控的能级太低。”

“空间攻击手段确实需要超级能量的配合。”

“是啊,宏观的能量我已经想尽了办法,现在看来,或许微观世界会有一些帮助。”

“能量来自于微观,从根源上找原因,应该是正确的路子,看来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我们三个都有收获,我提议,不如我们喝上一杯,好好休养一个晚上,明天开始,全力以赴,力争在到达英仙臂之前为舰队提升实力,我预感到英仙臂一行,必然不会简单。”

“好,来。”

“行,就陪你们俩喝一杯。”

原子的世界,蕴含着无数的秘密,此刻这些秘密就像杯中酒精一般,正在一点点被院士们融入大脑,或许当这份酒精让大脑陷入沉睡之时,那些秘密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被一个个揭晓。

第二天一大早,于科院士和钟书立院士便带着各自的团队中的顶级院士来到了贺晶院士的实验室,这实验室还算大 ,可院士的眼光并不在此,原子中那广漠的空间,才是院士们驰骋思想的地方。

舰队经过近半年的仔细检修,工程师们反馈了完整的检修报告,结果证明,这一次的改造是合格的,经过两千光年的航行,所有主要零部件都处在正常状态,这个结果倒也并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

造舰是一项极其复杂而严谨的工程,任何疏漏都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这可不是地球时代飞机失事伤亡几百人那样的局部惨剧,星际时代,战舰要是出现技术性故障,赔上的可能是整个文明的无数生命。

所以战舰从设计到制造,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大量论证和实验,哪怕是一个极其不起眼的零件都要对其稳定性,可靠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多次检查,正是有了这种近乎吹毛求疵的精神和态度,多年来人类的舰船才从未有一艘出过致命性故障。

检修完成,补给也完成了,舰队再次驶向的遥远的星空,距离英仙臂末端最少还有八千光年,舰队需要400多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人类的旅途是孤寂的,在舰队进行第三次补给的时候,以贺晶,于科,钟书立三位院士为主导的百名院士团队终于初步完成了原子空间的实用性研究,为了这一刻,这一百多名院士废寝忘食的工作了八十多年。

过程的艰辛无法言喻,仅知道用于计算的超级计算机都算废了十几台,普通人无法想象这意味着什么,可只要看一看那大屏幕上密密麻麻像天书一般的公式和数据,就知道这些院士的不易了。

这个场景李正阳体会过,偶尔闲暇时候去看望院士们的时候,那些大屏幕上的公式和数据都会像催眠符一样使劲的拽拉着李正阳的眼皮,屏幕不够用的时候,四周的白色墙壁上也会投影着数据,简直就像魔咒一样。

“等等,我靠,你这个,不会发生聚变反应吧?”钟书立院士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些紧张的问道。

“咔嚓,赶紧收好,快!”于科院士听钟书立院士这么一问,吓得赶紧站起来后退了好几步。

“看把你们两个吓的,聚变不需要条件吗?随便两个原子挨在一起就能聚变?还大院士呢,真丢人,切!”

“我的大小姐,你这可不是随便挨在一起那么简单啊。”钟书立院士心有余悸的回道。

“就是,万一这玩意儿有几个不听话的,别说我们了,这个基地都要完蛋。”

“放心好了,这个东西绝对不会聚变,不过这个问题正是我需要找你们解决的问题之一。”

“好吧,暂且相信你一回,说吧,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于科院士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有些心虚的问道。

“答案全在这里。”

贺晶院士从指甲缝里挑出来一颗米粒大小的白色物体,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非常小的长方体。

“这是一个微型电磁场控制中心,通过它可以精准的对一个物体的微观电磁场和力场进行操控,只要没有了电磁场和力场的限制,物质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不难做到,我们眼睛看到的实体,在微观层面其实非常可笑。”贺晶院士解释道。

“我明白了,是不是就像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撒盐一样,杯子看似已经满了,实际上它还有很多空间,撒上一把盐,水并不会溢出。”钟书立院士说道。

“大概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盐溶于水是利用了分子间的空隙,鸡蛋融合在一起是利用了原子间的空隙,而原子间的空隙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因此我现在最多也只能做到将4颗鸡蛋或者其它4种同类型不太复杂的物质融合在一起,再多,控制中心的处理能力就不够了。”

“服,这回我是心服口服,连声音都服了。”于科院士抱拳说道。

“哎,贺晶,你刚才说,要找我们解决问题,是什么?”钟书立院士问道。

“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武器,比如我们直接想办法让它可以聚变,也可以将多艘战舰融合成一艘,这样都可以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还有其它方面,战争的事情我不太懂,反正我觉得应该是很有用的。”

“嗯,确实,贺晶,别说了,这个助手我当定了,现在舰队正是需要这种新型科技的时候,总指挥和总参谋长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对了,你告诉他们了吗?”钟书立院士问道。

“还没有,耗费了几百年,才有这么点小小成果,没好意思告诉他们,我想等达到实用阶段后再给大家个惊喜的,不过有些问题我确实解决不了,所以才找你们两个帮忙的。”

“好,这个忙我帮了,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舰队,给你当几天助手又有何妨,更何况,这项科技可能对我也有帮助。”于科院士痛快的说道。

“于科,你也没进展吗?”

“我?别提了,不像你那么好运,直接弄到了超光速武器的科技,稍微改改就能用了,我的空间攻击项目始终没有什么眉目,总感觉我们能操控的能级太低。”

“空间攻击手段确实需要超级能量的配合。”

“是啊,宏观的能量我已经想尽了办法,现在看来,或许微观世界会有一些帮助。”

“能量来自于微观,从根源上找原因,应该是正确的路子,看来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我们三个都有收获,我提议,不如我们喝上一杯,好好休养一个晚上,明天开始,全力以赴,力争在到达英仙臂之前为舰队提升实力,我预感到英仙臂一行,必然不会简单。”

“好,来。”

“行,就陪你们俩喝一杯。”

原子的世界,蕴含着无数的秘密,此刻这些秘密就像杯中酒精一般,正在一点点被院士们融入大脑,或许当这份酒精让大脑陷入沉睡之时,那些秘密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被一个个揭晓。

第二天一大早,于科院士和钟书立院士便带着各自的团队中的顶级院士来到了贺晶院士的实验室,这实验室还算大 ,可院士的眼光并不在此,原子中那广漠的空间,才是院士们驰骋思想的地方。

舰队经过近半年的仔细检修,工程师们反馈了完整的检修报告,结果证明,这一次的改造是合格的,经过两千光年的航行,所有主要零部件都处在正常状态,这个结果倒也并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

造舰是一项极其复杂而严谨的工程,任何疏漏都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这可不是地球时代飞机失事伤亡几百人那样的局部惨剧,星际时代,战舰要是出现技术性故障,赔上的可能是整个文明的无数生命。

所以战舰从设计到制造,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大量论证和实验,哪怕是一个极其不起眼的零件都要对其稳定性,可靠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多次检查,正是有了这种近乎吹毛求疵的精神和态度,多年来人类的舰船才从未有一艘出过致命性故障。

检修完成,补给也完成了,舰队再次驶向的遥远的星空,距离英仙臂末端最少还有八千光年,舰队需要400多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人类的旅途是孤寂的,在舰队进行第三次补给的时候,以贺晶,于科,钟书立三位院士为主导的百名院士团队终于初步完成了原子空间的实用性研究,为了这一刻,这一百多名院士废寝忘食的工作了八十多年。

过程的艰辛无法言喻,仅知道用于计算的超级计算机都算废了十几台,普通人无法想象这意味着什么,可只要看一看那大屏幕上密密麻麻像天书一般的公式和数据,就知道这些院士的不易了。

这个场景李正阳体会过,偶尔闲暇时候去看望院士们的时候,那些大屏幕上的公式和数据都会像催眠符一样使劲的拽拉着李正阳的眼皮,屏幕不够用的时候,四周的白色墙壁上也会投影着数据,简直就像魔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