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双杀(1/2)
见得城下萧家军中突然冲出一员高举长刀的白发老将直奔徐晃而去,萧家军众将士自然识得此将乃是黄忠。
城上的襄阳军哪能看不出这老将黄忠是要去援助萧啸,不由得立即大声吆喝、叫骂。
“徐将军小心。”
“狗日的萧破邪打不赢,叫援军了。”
“老东西,不要脸。”
“徐将军,加油,一个挑翻两个。”
……
一时间,襄阳城上,提醒徐晃的、大骂萧啸的叫喝之声此起彼伏,混乱交织,嘈杂异常。
庞统、司马懿见萧家军中冲出一员老将救援萧啸,虽然闪过一丝疑虑,但却并未细想,只因徐晃战局“优势”明显,即使萧家军派出一员老将出阵,又能顶什么用。
徐晃亦瞧见黄忠举刀策马来援,当即大斧一扫,想要逼开萧啸,转身接战黄忠。
可惜,萧啸此时却不似刚才一般被一斧扫开,竟一枪顺挑而来,缠住了大斧柄杆。
萧啸如此接招,立让徐晃措手不及。
徐晃见此,微一错愕,当即回力收斧,却不料竟是力有不逮,全力回扯斧杆之下,竟然纹丝不动。
大惊之下,徐晃不自觉的猛一抬头,却见萧啸嘴角微微上扬,显是轻蔑嘲笑之意。
见此嘲笑,徐晃大怒,双手搭上斧杆,想要全力收斧。
但萧啸却不会再给他机会,竟突然收枪猛刺,电光火石之间,长枪已然刺透徐晃胸膛。
城上、城下两军将士突见徐晃被长枪刺死,皆是不敢置信,呆立不语,茫然失神。
就在此两军错愕之际,异变再生。
却见黄忠就于马背倒卧而下,右脚抬起直抵宝弓弓身,右手顺势卧倒拉满弓弦,再看弓弦之上,竟然搭着两支羽箭,轻瞄之下,箭矢激射而出,势如流星,直奔襄阳城头而去。
适才黄忠在入场之时故意左手高举长刀入场,又策马示敌于左侧,不仅让敌军不易发现暗蹬于右脚隐藏的宝弓,更给所有人造成了其乃是进场援助萧啸的假象。
黄忠此前盘算,只要接近萧啸、徐晃交战之地,一旦进入自己的弓箭射程,便有把握射杀萧啸所指的城上两人。
黄忠深知此等机会只有一次,无论射杀城上两人成功与否,都要当即转而协助萧啸或杀或擒徐晃。
主意打定之后,黄忠右脚藏弓策马出阵。
虽然黄忠早有打算,但却未料到萧啸给他创造了更好的机会。
黄忠策马临近萧啸、徐晃战团,进入箭矢射程范围之内时,突见萧啸一反常态,无守有攻,招式狠辣,一枪刺透徐晃。
徐晃突遭反杀,两军错愕发愣。
这等时机,最是绝佳。
黄忠转瞬收敛心神,倒卧马背,右脚右手协作并用,抵弓拉弦,双矢疾射而去。
可以说,此时襄阳城上、城下两军数万将士,没有一人比之萧啸更能看清楚黄忠的动作。
无论黄忠射杀是否成功,仅凭其这份马背之上倒卧脚射之技,便可傲视天下。
黄忠箭矢既出,萧啸立即随之仰望而去,只见城上两名侍卫咽喉瞬间被洞穿,无声而倒。
萧啸见之,心头大定。
因为,庞统、司马懿,死了。
直至庞统、司马懿中箭倒地而亡,众人才反应过来,黄忠已经射杀了城上两人。
不过,除了本就守护在庞统、司马懿身旁的侍卫之外,其余襄阳军以为不过只是死了两个寻常侍卫而已,至于对黄忠的突然射杀城头上的侍卫之举,顶多有一瞬间好奇和不解而已,还远远没达到萧啸突然瞬间秒杀徐晃的震撼程度。
直至此刻,萧家军中方才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叫好声,为萧啸“瞬间反杀”徐晃的壮举喝彩,随之而来的,是萧家军中齐声高呼。
“交出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12章 双杀(2/2)
德!”
“交出庞德!”
“交出庞德!”
“……”
此时,也只有萧啸知道,现在的襄阳城中,已经无人能够决定是否交出庞德了。
襄阳城头之上,局势已乱,因为石渊、马晋两位国师的已死的消息,已经慢慢传开。
萧啸唤人收走徐晃尸体,退回本阵,丝毫不再理会城上已经乱成一锅粥的襄阳军。
不多时,面色红润的刘琦在太史慈的护卫下,自襄阳城外去而复返,步入萧家军阵之中。
原来,此前萧啸主动传讯刘琦三日攻城,自作聪明的刘琦又暗中献计萧啸,以迁居长安为由借口向庞统、司马懿申请从襄阳北门出城,想要相助萧啸争夺城门。
得知刘琦申请迁出长安且被同意从北门出城之后,萧啸大骂刘琦愚蠢。
只因当时时间紧迫,加之刘琦已在城中大肆张罗收拾迁居事宜,萧啸只得临时改变原有计划,另做安排。
若是萧啸就在刘琦出城之时发兵夺城,且不说庞统、司马懿肯定有所准备,而且极易误伤甚至误杀刘琦。
萧啸本就想要利用刘琦的影响力来更好的收复襄阳,是以并不想要刘琦有所伤亡,是以并不打算在刘琦车队出城之时动手,故而安排太史慈在襄阳城北十里伏军接应刘琦。
当然,萧啸也透过刘琦想要趁车队出城之时发起“夺门之战”,看到了刘琦甘冒风险亦要投效朝廷的决心。
徐晃将刘琦车队“护送”出城之后,不见萧家军踪影,当即寻个借口立即返回襄阳。
待徐晃返走之后,太史慈便率伏军杀出,将徐晃留下“护卫”刘琦车队的数百兵卒尽数剿灭,而后顺利接手“护卫”刘琦之责。
突遭劫杀的刘琦本是惶恐不安,直至太史慈自报身份,方才转忧为喜。
进入萧家军阵之后,刘琦猛然发现徐晃尸体,不由大吃一惊,暗道萧啸帐下果然猛将如云,强悍如徐晃亦被斩落马下。
谁料途中刘琦听到的萧家军将士所谈所论,却是萧啸亲自下场与徐晃斗将,而后将一枪刺死,不由大为惊骇,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权臣”萧啸又多了一层认识。
待得刘琦见到萧啸,便被萧啸以其主动投效朝廷的忠心嘉奖了一番。
刘琦只是颔首点头,不敢张口搭话。
萧啸见状,略作一笑,又做宽慰,刘琦方才略微放松。
“长公子可识得石渊、马晋?”萧啸问道。
“马晋、石渊,是郭汜的心腹谋士,被其尊为左、右国师,现在襄阳城中的一应事务,皆由二人做主。”刘琦答道。
萧啸满意点头,又详细询问了襄阳内城各项具体事宜,方知城内局势。
现在襄阳城中主事的乃是马晋、石渊,有西凉兵马八万,由徐晃、庞德统领,有荆州本部兵马四万,由荆州将领李严、霍峻、陈生等人统领。
“好,现在有三件事交与长公子。”萧啸点头道。
“尚书尽管吩咐,莫说三件,便是千件万件,琦也绝不含糊。”刘琦立即表态。
“其一,于襄阳城下宣颂朝廷招降告书,招降西凉、荆州将士,凡出城归顺朝廷者,既往不咎,如有志报效朝廷,酌情留用,不愿从军者,发放银钱,各归原籍。”
“其二,给宛城张绣去信,令他弃兵归降。”
“其三,宣扬马晋、石渊身死的消息。”
刘琦听罢消息交代的前两件事,傲然应承,正自付此前的所准备的“归顺朝廷”檄文正可派上用场之时,却忽听萧啸令其宣扬马晋、石渊身死的消息,不由大吃一惊,不知如何接话。
看着刘琦一脸惊愕,萧啸却是得意而笑,道:“你只管去说,若然襄阳城内要想反驳你的说辞,自会让马晋、石渊露面。”
听得萧啸如此说法,刘琦只得恭声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