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带着羁绊系统闯三国 > 第335章 驾临之后

第335章 驾临之后

   第335章 驾临之后(1/2)

萧啸于阳城迎驾刘协之后,稍作整备,以天下驾巡之礼南下,拜请皇帝刘协高坐于上,萧啸则整军左右护送,队伍雄壮,声势浩荡,延绵数里,引得沿路无数百姓围观,沿途郡县官员,莫不出城十里跪迎。

不到一月,天下各地诸侯皆知皇帝刘协“圣驾东巡”,被萧啸护卫的消息,纷纷大呼不可思议。

河北袁绍得知此消息,不由笑话萧啸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帐下文武皆尽随之附和嘲笑,只有谋士沮授笑不出来,暗自怨叹“萧啸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已成,往后恐怕声威更甚。”

吕布得知此消息,不由高声叫道:“这小皇帝原本就在我吕布手中,天杀的李傕、郭汜在长安抢走了小皇帝,如今却又被萧破邪给抢走了,当真是天理报应不爽。”

吕布叫嚣罢,就要调令三军前去颍川再抢皇帝刘协,所幸被陈宫连忙劝住。

“将军岂不见董卓、王司徒之下场?”

吕布听罢陈宫此劝言,不由汗流浃背,立即冷静下来。

董卓自不必说,在洛阳废帝立帝,又迁都长安,后被王允、吕布联手诛杀。

董卓死后,王允掌控朝廷,居功自傲,日渐骄狂,渐被百官所忌。

最后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朝中竟无一人相帮王允。王允最终落得个跳城自尽的悲惨下场。

“看来,这个小皇帝是个灾星,凡是掌控这个“灾星”的,都落不到一个好下场,不要也罢。这萧破邪,都不用我收拾了。哈哈……”吕布张狂一笑,再无抢夺皇帝之心。

荆州刘表得知此消息,大为高兴,毕竟是刘氏血脉,汉室宗亲,当即挑派特使,想要派往颍川奉拜圣驾。

此事为大将蔡瑁获知,当即劝阻刘表:“陛下历来深居长安,李傕、郭汜焉会任其‘东巡’,只恐其中有诈,不若静观其变,再议后计。”

刘表听罢蔡瑁此言,颇觉有理,当即舍了奉拜圣驾之意。

而身在长安的郭汜得到此消息后,不仅不因李傕暗中携走皇帝发怒,反而高兴非常,因为其自认为没了皇帝和李傕威胁,关中反而稳了,照旧是他的天下。

皇帝东巡,落脚寿春。

此前萧啸早派荀彧急返寿春,暂且收回部分此前改建学堂的寿春皇宫,紧急修葺,以作皇帝、皇后行宫。

而此时,聚集在寿春的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多时。

皇帝殿上座,群臣殿下拜。

一番礼仪之后,从兰陵赶来的老太监曹若海终于再次干回了老本行,就大殿之上,宣读赏赐之旨。

萧啸,护国有功,假节钺,录尚书事。

李傕,护国有功,进封大司马。

贾诩,护国有功,封乡侯,拜光禄大夫。

其余孙策、周瑜、荀彧、黄忠、大智、大信、吕蒙、潘璋等一众迎驾、接驾人等,皆有封赏,不必细表。

待得宣赏完毕,百官叩谢,萧啸手捧一物,上盖黄布,双手奉前,直呈皇帝。

“萧卿,此是何物?”刘协问道。

“传国玉玺。”萧啸扯掉黄布,露出玉玺真容,文武百官再度叩拜。

“僭逆袁贼,窃据传国玉玺,臣兴兵讨逆,诛灭袁贼,寻得此玺,早有呈还天子之心,如今圣驾东巡,正当时机。”萧啸朗声说罢,将传国玉玺托盘呈与刘协。

刘协接过传国玉玺,泪流满面,面朝西北而拜,高呼:“大汉将兴。”

大殿文武,亦皆随之跪拜,齐诵“大汉将兴”,更有不少忠臣良将号啕大哭、痛哭流涕,似乎比之皇帝感同身受更甚。

李傕达到寿春之后,董静便于萧府设宴相待。

当李傕看到传闻死而复生的董静之后,一度哽咽,感叹莫名,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35章 驾临之后(2/2)

见其情真意切。董静亦是几度泣泪,温言相慰。

“此番若非唐候相救,老李我恐已葬身长安。”席间,李傕向萧啸敬酒说道。

“大司马若无忠汉之心,此事亦难成矣。”萧啸笑道。

“休说‘忠汉之心’,老李我不过为求自保而已。”李傕叹道,不复往日雄风。

席间只有三人,是以李傕说话毫无顾忌。

萧啸听得此话,不便接话。

董静当即宽慰道:“李叔何必如此。”

“我戎马半生,杀戮无数,如今有所善终,当惜福矣。”李傕言中,大有隐退之意。

“李叔……”董静还待再说,却被李傕抬手而止。

“听闻萧氏在交州南海经营十余载,建设犹如人间乐土,我老李好奇得很,早就想去看看。你俩说说,我老李生在北地,却偏偏向往南国,这奇不奇怪?不知南海欢不欢迎我老李?”说到最后,李傕问向萧啸。

“李公乃是当朝大司马,普天之下,哪里会不欢迎?”萧啸笑着反问,举杯相敬。

“好,好,好。”李傕连声叫好,尽干杯中之酒。

席尽人离。

本是接风宴,生生吃成了送别宴,董静诸般滋味在心头。

“静儿,你早该想到。当李傕派人前来求助于我之时,就已无争雄之心。否则,断不会‘挟帝东巡’。”萧啸说道。

“权势可令人疯狂,就如我父,亦可令人生畏,就如李叔。当真可怕。”董静叹道。

“四郎。你往后,会变么?”董静突然问道。

“李傕的家眷,已经到了寿春。估计过不了几日,他就会向皇上请辞。”萧啸没有回答董静的问题,反而推测着李傕的后续动作。

“李叔到了南海后,拜托旻哥寻一处好地方。”董静所言,是请执掌南海的萧旻操办此事。

“放心,这事儿交给顾雍去办,肯定提前办好。”萧啸说道。

“静儿有些倦了,四郎,今夜你便自行安排吧。”董静说罢,自去了,丢下了一脸苦笑的孤独萧啸。

果然,未过三日,李傕以年事已高,向皇帝刘协请辞。

刘协早得了萧啸信息相传,假意挽留之下,允了李傕请辞之愿,为彰显帝恩,朝廷当即征辟李傕之子入朝为官。李傕请辞之事,就此圆满解决。

李傕请辞不几日,朝中不少文武提请都城之议。

大汉两个都城,一个东都洛阳,一个西都长安。

如今皇帝以“东巡”的名义暂居寿春,却并非长久之计。

有的提议兴师讨伐郭汜,抢回长安,还帝回朝。

反对者却称西凉军势雄厚,此时又兼一统于郭汜一人之下,更难匹敌,不可妄兴杀戮。

有的提议还旧都洛阳,趁机扫平司隶。

反对者却称自董卓火烧洛阳之后,荒废已久,宫阙殿宇不可修葺,不可迁往。

有的提议就于寿春定都,以省国力、民力。

反对者却称此乃僭越逆贼袁术妄称之地,真龙天子岂可长居于此。

最后,有人提议迁都东海兰陵。

此言一出,几无反对之声,文武百官,齐齐望向萧啸。

萧啸听罢百官之言,迈身在前,禀奏皇帝刘协:“陛下东巡以至此地,吾乃扬州之牧,当携州中郡县百官齐聚朝拜。”

萧啸似乎并未听到百官所议“都城”之事,反而突然说起一件八竿子打不着的召集扬州郡县官员朝拜皇帝之事,顿时让百官摸不着头脑,不明所以。

“萧卿有心了,准奏。”刘协笑着答应。

“都城”之议,就此无疾而终,朝中百官莫不茫然错愕,不知如何安放此刻的莫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