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带着羁绊系统闯三国 > 第299章 袁术称帝

第299章 袁术称帝

刘繇的求援,亦让萧啸颇感意外,亦让萧啸颇感压力。

此时的三国,已与萧啸前世已知的三国历史大相径庭。

如何掌控历史走势,再无历史轨迹可循。

对于萧啸来说,这已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或者说,历史将会从他手上进行创造。

手有系统的萧啸,也已经大概认清了这一点,是以大刀阔斧的,不按常规的,开始开创着属于自己的时代。

不知为何?袁氏代汉的传言流出来之后,吕布与袁术的战事便停歇了下来,虽然双方各有重兵屯驻对峙,但却再未交战。

至于停战的原因,乃是因为陈宫之故。

此前陈宫在前线总督兖州军与孙策交战之时,与孙策暗中“配合”,连战连败。

不久之后,引动吕布亲自率军前来参战。

吕布既到,陈宫便无法再行统揽兖州军势,加上袁军大将杨弘见孙策势头太盛,在军中有意压制,孙策统率淮南兵作战亦是多有掣肘,是以始有败绩。

见孙策接连败阵,陈宫知其中必有蹊跷,暗中与孙策沟通之后,方才知晓其中缘故。

陈宫得知孙策处境之后,心生一计,当即力劝吕布停战,并向袁术求和。

吕布初到前线便胜了几场,气势正盛,初时并不同意陈宫求和之计。

不过在被陈宫用“兖州新定,不可久战,温侯以胜求和,方显无双气量”之言说得服服帖帖之后,吕布便乐呵呵的顺从了陈宫之言,收兵罢战。

为彰显求和诚意,陈宫亲自担任特使,前往寿春求和。

兖州与淮南的争斗,本就是由兖州方面挑起,如今竟然主动前来求和,大为出乎袁术意外。

袁术此前本就无意与吕布争斗,加上吕布赶到淮南战场之后,又小胜了己方数阵,本是得势一方,现时抛来橄榄枝,袁术自然乐意接受,更是亲自设宴接待陈宫。

恰逢此时寿春城中,“代汉者”童谣盛传,陈宫听闻之后虽是暗笑不已,但在宴席间却对袁术吹捧有加,令其身心倍加愉悦。

没费多少功夫,袁术、吕布双方便友好的达成了停战协议。

也就是在袁术、吕布停战的一个多月后,萧啸突然接到了来自寿春的册封诏书。

册封什么?

新上位的仲氏皇帝袁术册封萧啸为东海王。

袁术这一手,着实让天下群雄措手不及。

在袁术、吕布停战之后不久,寿春坊间,对袁术“代汉者”的身份造势,一浪高过一浪。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袁术便被寿春一众文武成功劝进为帝。

寿春文武所劝袁术,俱言:袁术明公,早获传国玉玺,实乃天命所归。若不为君,背天道也。

又言: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袁氏四世三公,百姓所归;正当效以应天顺人,正位九五。

再言: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民间多有谶言:代汉者,当塗高也。明公表字公路,正应其谶。且寿春龙气聚集,正当进位成帝。

袁术受了帐下文武劝进,亦不推辞,遂建帝号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龙凤辇,祀南北郊,立嫡子袁耀为东宫太子。

袁术亦知建号称帝乃是惊天动地之大事,便大封天下诸侯,除了袁绍之外,诸如李傕郭汜、马腾韩遂、刘焉刘表、公孙瓒公孙度、刘繇刘备、吕布张邈、王朗华歆、士燮萧旻、萧啸于禁等等,凡是有名有姓的,皆被袁术就地封王。

袁术称帝,大封天下,一时之间,群雄诸侯皆成郡王,异姓王更是遍地林立。

天下群雄,对于袁术称帝的态度,也是各有不一。

有的大骂袁术僭越谋逆,有的闭口不言并不表态,有的更要举兵讨伐乱臣贼子……

而第一个举兵讨伐袁术的,正是袁术昔日盟友,且兼具汉室宗亲身份的扬州牧刘繇。

为何是刘繇第一个举兵讨伐谋逆称帝的袁术?

因为刘繇距离袁术最近,而且刘繇此前本就起意想要讨伐袁术,只是尚未准备完毕,便发生了袁术称帝之事,当真是天赐良机。

刘繇身为汉室宗亲,第一个举兵讨伐袁术,其他诸入刘备、刘表、刘焉等一方诸侯,亦陆续响应,誓要讨灭乱汉叛贼。

不过还未等到刘繇率兵杀到寿春,却在九江境内突然遭遇凭空出现的吕布军,不仅被杀得丢盔卸甲,伤亡大半,更险些死在乱军之中,若非军中猛将太史慈拼死护主,刘繇恐怕已成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典范。

吕布在九江突然出现,并杀得前来讨伐袁术的刘繇大败亏输,无疑证实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袁术、吕布已经形成了联盟。

袁术、吕布的联盟,立时让意图打着维护汉室正统,举兵讨伐逆贼袁术而赚取声望的诸侯好好掂量权衡一番。

袁术、吕布的联合虽然吓住了不少想趁此机捞一票声望的诸侯,但却唬不住真正的卫道者。

这其中最坚定的卫道者,便是刘备。

得知袁术僭越称帝之后,第一个举兵讨伐的是刘繇,第二个举兵响应的便是刘备。

刘备虽然坐拥下邳、彭城两地,但委实实力不济,一番拼凑之下,也只调集出五千兵丁。

刘备实力虽弱,谋略却是不弱。因为他在举兵出征之前,亲往兰陵,向萧啸求援。

以刘备的想法,若是萧啸亲自率兵一同讨伐袁术,自是极好,若是萧啸不愿率兵亲往,那就借得一二将领,几千兵甲也是可以的,再退一步,萧啸就算不肯借兵,那就借点钱粮。

刘备坚信,他亲自前去兰陵,定然不会空手而归。

刘备的到来,并不出乎萧啸的意料。

在刘备痛陈袁术僭越数大罪状,又高谈护汉以尽忠义的大道之下,萧啸当场慷慨表态响应刘备,亲自率军与其一同讨伐反贼。

刘备得了萧啸承诺,不由痛哭流涕,高呼“汉室得救”,令在场之人无一不为之动容,深深折服于刘备对大汉至忠至诚之心。

就连萧啸亦不得不承认刘备确有能人所不能,至少萧啸自认为,目前他做不到如此地步。

刘繇的求援,亦让萧啸颇感意外,亦让萧啸颇感压力。

此时的三国,已与萧啸前世已知的三国历史大相径庭。

如何掌控历史走势,再无历史轨迹可循。

对于萧啸来说,这已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或者说,历史将会从他手上进行创造。

手有系统的萧啸,也已经大概认清了这一点,是以大刀阔斧的,不按常规的,开始开创着属于自己的时代。

不知为何?袁氏代汉的传言流出来之后,吕布与袁术的战事便停歇了下来,虽然双方各有重兵屯驻对峙,但却再未交战。

至于停战的原因,乃是因为陈宫之故。

此前陈宫在前线总督兖州军与孙策交战之时,与孙策暗中“配合”,连战连败。

不久之后,引动吕布亲自率军前来参战。

吕布既到,陈宫便无法再行统揽兖州军势,加上袁军大将杨弘见孙策势头太盛,在军中有意压制,孙策统率淮南兵作战亦是多有掣肘,是以始有败绩。

见孙策接连败阵,陈宫知其中必有蹊跷,暗中与孙策沟通之后,方才知晓其中缘故。

陈宫得知孙策处境之后,心生一计,当即力劝吕布停战,并向袁术求和。

吕布初到前线便胜了几场,气势正盛,初时并不同意陈宫求和之计。

不过在被陈宫用“兖州新定,不可久战,温侯以胜求和,方显无双气量”之言说得服服帖帖之后,吕布便乐呵呵的顺从了陈宫之言,收兵罢战。

为彰显求和诚意,陈宫亲自担任特使,前往寿春求和。

兖州与淮南的争斗,本就是由兖州方面挑起,如今竟然主动前来求和,大为出乎袁术意外。

袁术此前本就无意与吕布争斗,加上吕布赶到淮南战场之后,又小胜了己方数阵,本是得势一方,现时抛来橄榄枝,袁术自然乐意接受,更是亲自设宴接待陈宫。

恰逢此时寿春城中,“代汉者”童谣盛传,陈宫听闻之后虽是暗笑不已,但在宴席间却对袁术吹捧有加,令其身心倍加愉悦。

没费多少功夫,袁术、吕布双方便友好的达成了停战协议。

也就是在袁术、吕布停战的一个多月后,萧啸突然接到了来自寿春的册封诏书。

册封什么?

新上位的仲氏皇帝袁术册封萧啸为东海王。

袁术这一手,着实让天下群雄措手不及。

在袁术、吕布停战之后不久,寿春坊间,对袁术“代汉者”的身份造势,一浪高过一浪。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袁术便被寿春一众文武成功劝进为帝。

寿春文武所劝袁术,俱言:袁术明公,早获传国玉玺,实乃天命所归。若不为君,背天道也。

又言: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袁氏四世三公,百姓所归;正当效以应天顺人,正位九五。

再言: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民间多有谶言:代汉者,当塗高也。明公表字公路,正应其谶。且寿春龙气聚集,正当进位成帝。

袁术受了帐下文武劝进,亦不推辞,遂建帝号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龙凤辇,祀南北郊,立嫡子袁耀为东宫太子。

袁术亦知建号称帝乃是惊天动地之大事,便大封天下诸侯,除了袁绍之外,诸如李傕郭汜、马腾韩遂、刘焉刘表、公孙瓒公孙度、刘繇刘备、吕布张邈、王朗华歆、士燮萧旻、萧啸于禁等等,凡是有名有姓的,皆被袁术就地封王。

袁术称帝,大封天下,一时之间,群雄诸侯皆成郡王,异姓王更是遍地林立。

天下群雄,对于袁术称帝的态度,也是各有不一。

有的大骂袁术僭越谋逆,有的闭口不言并不表态,有的更要举兵讨伐乱臣贼子……

而第一个举兵讨伐袁术的,正是袁术昔日盟友,且兼具汉室宗亲身份的扬州牧刘繇。

为何是刘繇第一个举兵讨伐谋逆称帝的袁术?

因为刘繇距离袁术最近,而且刘繇此前本就起意想要讨伐袁术,只是尚未准备完毕,便发生了袁术称帝之事,当真是天赐良机。

刘繇身为汉室宗亲,第一个举兵讨伐袁术,其他诸入刘备、刘表、刘焉等一方诸侯,亦陆续响应,誓要讨灭乱汉叛贼。

不过还未等到刘繇率兵杀到寿春,却在九江境内突然遭遇凭空出现的吕布军,不仅被杀得丢盔卸甲,伤亡大半,更险些死在乱军之中,若非军中猛将太史慈拼死护主,刘繇恐怕已成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典范。

吕布在九江突然出现,并杀得前来讨伐袁术的刘繇大败亏输,无疑证实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袁术、吕布已经形成了联盟。

袁术、吕布的联盟,立时让意图打着维护汉室正统,举兵讨伐逆贼袁术而赚取声望的诸侯好好掂量权衡一番。

袁术、吕布的联合虽然吓住了不少想趁此机捞一票声望的诸侯,但却唬不住真正的卫道者。

这其中最坚定的卫道者,便是刘备。

得知袁术僭越称帝之后,第一个举兵讨伐的是刘繇,第二个举兵响应的便是刘备。

刘备虽然坐拥下邳、彭城两地,但委实实力不济,一番拼凑之下,也只调集出五千兵丁。

刘备实力虽弱,谋略却是不弱。因为他在举兵出征之前,亲往兰陵,向萧啸求援。

以刘备的想法,若是萧啸亲自率兵一同讨伐袁术,自是极好,若是萧啸不愿率兵亲往,那就借得一二将领,几千兵甲也是可以的,再退一步,萧啸就算不肯借兵,那就借点钱粮。

刘备坚信,他亲自前去兰陵,定然不会空手而归。

刘备的到来,并不出乎萧啸的意料。

在刘备痛陈袁术僭越数大罪状,又高谈护汉以尽忠义的大道之下,萧啸当场慷慨表态响应刘备,亲自率军与其一同讨伐反贼。

刘备得了萧啸承诺,不由痛哭流涕,高呼“汉室得救”,令在场之人无一不为之动容,深深折服于刘备对大汉至忠至诚之心。

就连萧啸亦不得不承认刘备确有能人所不能,至少萧啸自认为,目前他做不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