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带着羁绊系统闯三国 > 第226章 形势变幻

第226章 形势变幻

   第226章 形势变幻(1/2)

当萧啸看见于禁的那一刻,萧啸方才想起两年前,自己曾让系统小蜜搭建过于禁向自己的“忠心耿耿”羁绊。

那时于禁忠心耿耿的对象自然便是鲍信。这时在兰陵看见于禁,说明于禁忠心耿耿的对象鲍信已经死亡,终于轮到忠心耿耿的备用对象生效。

回到兰陵当夜,迎接萧啸凯旋的夜宴直至深夜方才散场。不过的散场之后,萧啸单独留下了于禁,一夜促膝长谈之下,于禁不仅向萧啸表明了事主之心,更向萧啸带来了曹操入主兖州的提前幕后。

初平二年,曹操投效袁绍。彼时黑山军、南匈奴等众在兖州东郡作乱,袁绍便派遣曹操带兵前往剿灭。曹操马到功成,扫平贼乱,遂被袁绍表奏为东郡太守。

东郡隶属兖州北面,有了地盘的曹操以东郡为根据地,开始潜心发展。但好景不长,次年初夏,青州黄巾军余孽百余万人向兖州进击,攻下任城,又在东平大破前来镇压的官军,并在此役中斩杀了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战死沙场,一时间兖州上下为之震动,而面对席卷而来的青州百万黄巾军,兖州之地已然无人主事,州内各郡县上下一片慌乱,各自为战,形同一片散沙。

正当兖州危急存亡之时,与曹操素相友善的济北相鲍信极力劝说曹操出来主持兖州大局,并向朝廷表奏曹操为兖州牧。曹操身处兖州东郡,同样面临着青州黄巾军的侵袭,多番思虑之下,终于横下心来,决意率头迎击黄巾军。并在随后立即率军与鲍信合兵一处,进攻黄巾军大本营,经过连日奋战,曹操、鲍信联军终于击破青州黄巾军大本营,但是鲍信却战死沙场。

对于昔日亲密战友的阵亡,曹操来不及悲伤,继续率领联军追击落败而逃的青州黄巾军,终于在九月,将盘踞在济北一带的青州黄巾军全部击溃。黄巾军见势不可敌,便就此投降。

曹操由此一举俘获青州黄巾军降卒三十余万,男女口百余万。

将百余万人尽数迁回东郡之后,曹操随即挑选青州黄巾之精锐者,新组成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号称青州兵。而曹操的地盘上凭空多了百余万人口,实力大增,一跃至顶,傲视兖州各郡,各郡县对此前曹操被表奏为兖州牧之事,亦不得不在实力雄厚的曹操面前俯首称臣。

至此,曹操占据兖州。

于禁在鲍信战死之后,有意为旧主鲍信报仇,故而在随后追击黄巾军的系列战斗中,皆是抱着屠尽贼寇之心拼杀战场,亦有杀俘之举,故而多次被曹操告诫。同时,在追击黄巾军的后半段,于禁已经看出了曹操有将黄巾军收降之心,便愈加心灰意冷,便产生另投他主之心。

原本鲍信与曹操素来交好,鲍信战死之后,曹操便顺理成章的接管了鲍信的济北军将士,于禁投效曹操,可谓天经地义。怎奈萧啸早已令于禁向自己搭建了“忠心耿耿”的羁绊,让于禁在曹营之中心生去意。

在曹操正式接受青州黄巾军的投降时,于禁趁夜而走,独自一人奔向兰陵。

于禁达到兰陵之时,方才得知萧啸年初便受会稽郡守王朗所邀,带兵前往会稽剿灭山越、江贼去了,不知何时才归。正在愁眉之时,正好撞见张辽。

也是于禁运气不差,当年萧啸率军前往酸枣会盟讨伐董卓,只带了陈宫、张辽、戚铿等人。如今陈宫在东莞郡主政,戚铿远在会稽,只有张辽留守兰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26章 形势变幻(2/2)

辽在兰陵撞见于禁,见其孤身一人,加之早已听闻鲍信战死的消息,稍加思虑之下,便猜到于禁有投奔主公萧啸之意,正所谓看破不说破。张辽当即热情邀请于禁入府,吃穿用度皆是安排周全,单等萧啸返回兰陵。

果然,不出两月,年底之时,萧啸从会稽凯旋北还兰陵。

于禁来投,萧啸自是十分高兴,次日便召集文武,正式任于禁为将,添为张辽副手。

明确了于禁的身份之后,萧啸便开堂议事。

萧啸首先开问的,便是当今朝廷,长安方面的情况。

此前萧啸在松阳束永镇大营,已经知道董卓被吕布所杀,王允掌控了朝政,但是在萧啸所知历史上的王允,不过是长安的一个过客而已。

听得萧啸问及长安方面的情况,胡昭似早有准备,立即上前娓娓道来。

当年初夏,王允联合吕布在长安刺杀董卓之后,王允便总揽朝政。初时,王允作为诛杀国贼董卓的首要功臣,自然少不了朝廷嘉赏和百官、百姓的称颂。但独掌大权的王允却似换了一个人一般,不仅居功自傲,怠慢群臣,独断专行,更因蔡邕稍微表露出对董卓之死的悲痛,便逼死当代大儒蔡邕,大失人心。

与此同时,王允在处理遗留下来的董卓旧部将士时,更是昏招频出,最终招致身死殒命。

王允先是在吕布面前说想要赦免董卓旧部将士,但是到了朝堂之上,却对文武百官说,董卓旧部虽非主犯,却有从罪,应当惩罚。正在此时,又有人向王允建议剥夺董卓旧部将领兵权,并趁势解散西凉军团。

当王允摇摆不定之时,凉州百姓听闻王允想解散西凉军团的风声后,便四处传言,说王允要杀掉所有西凉人。一时之间,整个西凉人心惶惶,一片惊慌。

而董卓旧部将士本就已是惊弓之鸟,面对王允想要解散西凉军的消息,更是惊慌失措。其时董卓旧部之中,李傕、郭汜势力最大,二人本有意远遁西域,离此是非之地。但其手下谋士贾诩一席话却彻底改变二人命运。

贾诩劝李傕、郭汜道:“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西凉诸军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其事若成,则可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事不成,再走未迟。”

正所谓走投无路,困兽犹斗。李傕、郭汜二人听罢贾诩之计,立即召集散落各处的西凉兵,不过数日,便聚众十余万,而后誓师进发长安。

李傕、郭汜率领西凉军兵临长安,吕布当即开城迎战。

吕布武勇固然天下无双,怎奈长安官兵战力低下,不堪一击。不多时便被西凉大军击溃,随后长安亦被攻陷。混乱之中,吕布逃出长安,王允被生擒。不久之后,李傕将王允一家尽数诛杀。

经此一役,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将领掌控长安,皇帝刘协进封李傕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池阳侯、假节,并允开府治事,又封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

至此,李傕取代王允,正式成为当今朝廷的实际掌控人。

听到此处,萧啸暗自松了一口气。所幸,当今形势虽然变幻无常,但和记忆中的历史轨迹还算基本吻合。

却在此时,议事堂外传来通禀消息,有朝廷圣旨到,请东海国相萧啸出堂接旨。

堂上众人听罢通禀消息,纷纷疑惑望向萧啸,萧啸却是摇头苦笑,大步向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