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夕阳,直至再也看不到西去大军的影子,梁县城墙上的董静才收回目光,出声询问身旁陈宫:“先生,少帅此去,可否无恙?”
陈宫听罢,微微一愣,暗叹自身世故,只因自己得知孙坚兵败求援的消息之后,一直在推演萧啸支援孙坚之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局面与成败概率,从未想过萧啸会否无恙。
这就是谋士的逻辑,只问成败,不问生死。
不过此时陈宫却又不能不答,只得道:“少帅武艺精湛,又素来谨慎,理应无恙。”
董静听罢,微微一笑,只道:“那便好。”说罢,移步下了城墙,自行返回去了。
适才萧啸部署军令完毕,特地前往董静住所告知将要出发救援孙坚一事,董静得知,便要跟顺而去,萧啸此时自然不允,又百般劝说,方才劝住董静留守梁县。因时间紧迫,萧啸只得宽慰两句,便匆匆戴盔穿甲,出城而去。
萧啸率五千精骑与张辽万五步卒虽是同时出发,不过出城不久,便与张辽分道扬镳,快马而去,刚及一个时辰,便至阳人。
阳人城中,满城兵卒,本是士气低迷,但见夜间萧啸突然率军来援,士气大振,扫去不少孙坚兵败溃逃所带来的阴霾。
孙坚此时已然逃回阳人城,正与众将商议军计,忽听侍卫来报萧啸已率援军赶至,大喜过望,连道:“少帅来得好快。”说罢,立时率领一干将官,齐齐出堂相迎。
孙坚接住萧啸,引进议事厅,尚未开口,萧啸却率先捧起古锭刀,双手呈上,道:“啸此来,特来奉还将军宝刀矣。”
孙坚神色默然,接过古锭刀,叹道:“我孙坚自从军以来,古锭刀随我征战半生,从未离身,想不到今日之用,竟是因我遭逢兵败,以作求援信物。当真愧对吾刀矣。”
萧啸道:“将军不必过于自责,此战乃因天象异常,豫州兵溃,自相冲阵而败,非战之罪。”
孙坚身侧的韩当亦道:“少帅说得对,那李旻,我早就晓得他是个草包,想不到他更是个脓包,未战便逃,才致我军大败。”
孙坚听罢,道:“是吾失算,识人不明,若早用义公之言,必不致今日之败局。更不会让大荣生死不明。”
韩当听罢,恨道:“若有再见之日,我必亲手将李旻千刀万剐。”
萧啸问道:“当下之计,不知将军作何打算?”
孙坚叹道:“今夜唯有暂且坚守此城。不过阳人城小,不宜久守。若是西凉军势大而来,恐只有暂且退守梁县,再图后事。”
萧啸道:“李傕、徐荣乃是西凉名将,深谙用兵之道,恐会连夜率军来攻。”
孙坚叹道:“吾亦深晓此理,是以向少帅求援,以图固守此城,待今夜一过,判明形势,再议是撤是留。”
孙坚对战败之后的形势判断颇为精准。今日孙坚大败,战损四万大军,士气低迷异常,不过孙军虽灭,但却贼首逃脱,所谓擒贼擒首,李傕、徐荣定会乘胜追击,以图剿杀孙坚,而一举定乾坤。
孙坚深知此理,是以才会回应萧啸今夜“坚守此城”。
萧啸道:“今夜坚守阳人城,确实最为妥当之法。”说罢,微微一顿,又道:“不过啸另有计略,可供将军参详。”
孙坚听罢萧啸之言,心中一动,道:“少帅请讲。”
萧啸道:“既然料定西凉军会连夜追击而来,何不以逸待劳,就于城外设伏,静候西凉军自投罗网。”
孙坚听罢,叹道:“我军新败,士气低迷,城中将士,不过五千,即便算上少帅此五千援军,兵力堪堪过万。今日我见李傕、徐荣兵力,恐怕不下两万之数。若是我军再行分兵于城外设伏,城内、城外两处,均会兵力不足,一恐难保城池,二恐伏军难凑奇效。”
萧啸笑道:“原来将军担心兵力不足。这倒不难,吾已遣张辽率领一万五千步卒,疾行赶赴阳人城。”
孙坚尚未开口,在侧的韩当却道:“等张辽步卒援军赶到,恐怕已是明日。今晚首要任务还是守城为妙。”孙坚听罢韩当之言,亦默默点头,其意不言自喻,自是偏于保守,守城拒战为要。
萧啸笑道:“若我说张辽所率一万五千步卒,能在今夜丑时之前赶到,将军是否会改变主意?”
此语一出,堂上将官莫不目瞪口呆,就连一直在旁未曾开口的黄盖亦忍不住道:“少帅莫不是在说笑?”
韩当亦笑道:“步卒,丑时前赶到阳人,这些人莫不是身上长有翅膀么?”
不管他人如何说道,萧啸只是端正而立,静待孙坚反应。孙坚见此,试探问道:“贤侄所言非虚?”
萧啸正色道:“军营之中,啸岂敢妄言。”说罢,又道:“啸请命,今夜伏与城外,若西凉军来袭,啸伺机而动,还望将军于城内呼应。”
未见孙坚回应,韩当又道:“若是西凉军不来呢?”
萧啸笑道:“西凉军必来。”
韩当奇道:“少帅为何如此笃定?”
萧啸转身面向孙坚,道:“这就要有请将军帮忙了。”
孙坚道:“少帅请讲。”
萧啸笑道:“只需散布将军中箭身危,城防空虚的消息出去,则西凉军必轻率而来,到时我与城外设伏,将军忽然现身以威慑敌军,吾料此战必捷。为将军重振军威。”
孙坚赞道:“少帅好计。”说罢,又叹道:“我孙坚今日遭逢生平大败,折损大将,损兵数万,此时此地,何惧之有。今有少帅助战,若再畏缩不前,还有何面目再立于世间。今日一切,便依少帅之计,众将无须在此多言。”
众将官见孙坚已下定决心,亦无多言,均按萧啸之计行事。
萧啸令阳人城紧闭城门,城头只立二三士卒,佯作兵力稀少之状。而自己则率军出城,寻地埋伏。
是夜未及丑时,张辽果然率领一万五千步卒如约赶至阳人城,萧啸接住,立令张辽、大力、大勇各分兵五千,静伏与阳人城四周,听候萧啸号令。
是夜月明星稀,恰好鏖战除贼。
黄昏夕阳,直至再也看不到西去大军的影子,梁县城墙上的董静才收回目光,出声询问身旁陈宫:“先生,少帅此去,可否无恙?”
陈宫听罢,微微一愣,暗叹自身世故,只因自己得知孙坚兵败求援的消息之后,一直在推演萧啸支援孙坚之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局面与成败概率,从未想过萧啸会否无恙。
这就是谋士的逻辑,只问成败,不问生死。
不过此时陈宫却又不能不答,只得道:“少帅武艺精湛,又素来谨慎,理应无恙。”
董静听罢,微微一笑,只道:“那便好。”说罢,移步下了城墙,自行返回去了。
适才萧啸部署军令完毕,特地前往董静住所告知将要出发救援孙坚一事,董静得知,便要跟顺而去,萧啸此时自然不允,又百般劝说,方才劝住董静留守梁县。因时间紧迫,萧啸只得宽慰两句,便匆匆戴盔穿甲,出城而去。
萧啸率五千精骑与张辽万五步卒虽是同时出发,不过出城不久,便与张辽分道扬镳,快马而去,刚及一个时辰,便至阳人。
阳人城中,满城兵卒,本是士气低迷,但见夜间萧啸突然率军来援,士气大振,扫去不少孙坚兵败溃逃所带来的阴霾。
孙坚此时已然逃回阳人城,正与众将商议军计,忽听侍卫来报萧啸已率援军赶至,大喜过望,连道:“少帅来得好快。”说罢,立时率领一干将官,齐齐出堂相迎。
孙坚接住萧啸,引进议事厅,尚未开口,萧啸却率先捧起古锭刀,双手呈上,道:“啸此来,特来奉还将军宝刀矣。”
孙坚神色默然,接过古锭刀,叹道:“我孙坚自从军以来,古锭刀随我征战半生,从未离身,想不到今日之用,竟是因我遭逢兵败,以作求援信物。当真愧对吾刀矣。”
萧啸道:“将军不必过于自责,此战乃因天象异常,豫州兵溃,自相冲阵而败,非战之罪。”
孙坚身侧的韩当亦道:“少帅说得对,那李旻,我早就晓得他是个草包,想不到他更是个脓包,未战便逃,才致我军大败。”
孙坚听罢,道:“是吾失算,识人不明,若早用义公之言,必不致今日之败局。更不会让大荣生死不明。”
韩当听罢,恨道:“若有再见之日,我必亲手将李旻千刀万剐。”
萧啸问道:“当下之计,不知将军作何打算?”
孙坚叹道:“今夜唯有暂且坚守此城。不过阳人城小,不宜久守。若是西凉军势大而来,恐只有暂且退守梁县,再图后事。”
萧啸道:“李傕、徐荣乃是西凉名将,深谙用兵之道,恐会连夜率军来攻。”
孙坚叹道:“吾亦深晓此理,是以向少帅求援,以图固守此城,待今夜一过,判明形势,再议是撤是留。”
孙坚对战败之后的形势判断颇为精准。今日孙坚大败,战损四万大军,士气低迷异常,不过孙军虽灭,但却贼首逃脱,所谓擒贼擒首,李傕、徐荣定会乘胜追击,以图剿杀孙坚,而一举定乾坤。
孙坚深知此理,是以才会回应萧啸今夜“坚守此城”。
萧啸道:“今夜坚守阳人城,确实最为妥当之法。”说罢,微微一顿,又道:“不过啸另有计略,可供将军参详。”
孙坚听罢萧啸之言,心中一动,道:“少帅请讲。”
萧啸道:“既然料定西凉军会连夜追击而来,何不以逸待劳,就于城外设伏,静候西凉军自投罗网。”
孙坚听罢,叹道:“我军新败,士气低迷,城中将士,不过五千,即便算上少帅此五千援军,兵力堪堪过万。今日我见李傕、徐荣兵力,恐怕不下两万之数。若是我军再行分兵于城外设伏,城内、城外两处,均会兵力不足,一恐难保城池,二恐伏军难凑奇效。”
萧啸笑道:“原来将军担心兵力不足。这倒不难,吾已遣张辽率领一万五千步卒,疾行赶赴阳人城。”
孙坚尚未开口,在侧的韩当却道:“等张辽步卒援军赶到,恐怕已是明日。今晚首要任务还是守城为妙。”孙坚听罢韩当之言,亦默默点头,其意不言自喻,自是偏于保守,守城拒战为要。
萧啸笑道:“若我说张辽所率一万五千步卒,能在今夜丑时之前赶到,将军是否会改变主意?”
此语一出,堂上将官莫不目瞪口呆,就连一直在旁未曾开口的黄盖亦忍不住道:“少帅莫不是在说笑?”
韩当亦笑道:“步卒,丑时前赶到阳人,这些人莫不是身上长有翅膀么?”
不管他人如何说道,萧啸只是端正而立,静待孙坚反应。孙坚见此,试探问道:“贤侄所言非虚?”
萧啸正色道:“军营之中,啸岂敢妄言。”说罢,又道:“啸请命,今夜伏与城外,若西凉军来袭,啸伺机而动,还望将军于城内呼应。”
未见孙坚回应,韩当又道:“若是西凉军不来呢?”
萧啸笑道:“西凉军必来。”
韩当奇道:“少帅为何如此笃定?”
萧啸转身面向孙坚,道:“这就要有请将军帮忙了。”
孙坚道:“少帅请讲。”
萧啸笑道:“只需散布将军中箭身危,城防空虚的消息出去,则西凉军必轻率而来,到时我与城外设伏,将军忽然现身以威慑敌军,吾料此战必捷。为将军重振军威。”
孙坚赞道:“少帅好计。”说罢,又叹道:“我孙坚今日遭逢生平大败,折损大将,损兵数万,此时此地,何惧之有。今有少帅助战,若再畏缩不前,还有何面目再立于世间。今日一切,便依少帅之计,众将无须在此多言。”
众将官见孙坚已下定决心,亦无多言,均按萧啸之计行事。
萧啸令阳人城紧闭城门,城头只立二三士卒,佯作兵力稀少之状。而自己则率军出城,寻地埋伏。
是夜未及丑时,张辽果然率领一万五千步卒如约赶至阳人城,萧啸接住,立令张辽、大力、大勇各分兵五千,静伏与阳人城四周,听候萧啸号令。
是夜月明星稀,恰好鏖战除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