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倒八眉头变成川字眉(1/2)
还剩下三四天的时间里,王煦把留下的最难的那套试卷给做了。
总分共计689分,整体来讲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在理综的选修科目上丢了较多的分数。
之前做的几套卷子,成绩都能达到七百一二十分,
王煦为了强化自己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就选择了更难的那一门选修课。
而当年那套卷子,难就难在了这些选修的题目上,使得当年的考生,欲仙欲死。王煦自然不例外。
……
当年,高考理综考场中。
众考生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了不同的科目开始做题。
前面的题虽然难度相对有一些,但没有特别难的,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的中等难度。
只要是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分数不会太差,所以众考生没有感觉太过为难。
然后就这样一路到了平时最拿手的“节目”。
选修题的虐菜环节,各位考生的拿手好戏,争取在这一部分把前面丢的一部分分值补回来。
而且前面的题目没有特别为难人的,那么今年自己的分数肯定会达到自己有史以来的成绩新高度。
想到这里众考生的脸上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前面的难题已经做完了,就还剩下一些“小儿科”。
这样理综这个占了三百分的大工程,就能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显而见之,只要这门考好了,高考成绩就稳了一半了。
仿佛光明的未来在向自己招手,提前向自己说一句,稳了!
平静了胸中那激荡的豪气,这才看向最后这经常作为小菜提升提升信心的选修题。
看了第一道,豪气渐消。
这题有点东西!
再看第二题,眉头微皱,这题好像有点难。
应该是刚才太开心了,做题状态还没有恢复,再看看。
第三题,第四题……
随着题目看下去,众考生的眉头越加紧凑,已经不是一个倒八字所能够形容的了。
从讲台看去俨然一个个刻着“川川~”字的大脑门。
揪头发的那片经常被光临的头皮就在刚才已经秃掉了;
咬笔头的笔筒已经被那紧闭的秀齿咬碎了;
抠鼻子的不知道碰到了哪根毛细血管,鼻子开始血流如注……
凡此种种,惊呆了考场的监考老师,诸多考场之中老师的表情都是很奇怪的。
怎么说呢,就像那遇到了难题的孙悟空,有点抓耳挠腮的既视感。
有一些相关课程的老师,忍不住好奇走到了学生的试卷旁边。
看到了,让众多考生如此的题目,看完也只能深深叹息。
完犊子了!
出题组这是抽了什么风?
开玩笑,自己一个教学一二十年的老教师,都有点烧脑的题目,让这群学生做 。
真是杀鸡焉用宰牛刀哇!
最终,考生们认命了,这题劳资确实特么不会~~~
胸中刚才凯旋的豪气与眼中的兴奋劲,早已消失不见。
眼神空洞,似乎只剩下了躯壳,毫无生气,已经被这些变态题目抽掉了魂儿~
而这样的状态也使得下午的英语考试,没有发挥出往常的水准。
就这样,当年的分数线直接较往年下滑了七八十分。
……
当年的省最高分也才七百零几分,而王煦的689分在省内前五十名还是排得上号的。
虽说这种成绩去燕京大学和华夏大学还是比较稳的。
但王煦可是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8章 倒八眉头变成川字眉(2/2)
系统在手,对自己因为题目的难度而有较大变化的成绩,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本来想最近这几天只需要复习复习错题本就差不多,但这个成绩实在有点令王煦有些不满意。
于是王煦决定加班将理化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再次进行熟悉和掌握。
熟悉知识点与题型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从题目的一角窥视到整个题目的全局,从而洞察出题人的用意。
明白了出题人的用意,知道了他考察的要点,那么做起题来就是十分享受的一件事情。
用数学老师石军的话来讲。
“和出题人心有灵犀,通过题目进行了灵魂的交流。这样才能一点通!”
当然搞不明白出题人的用意,那么就是怎么点也点不通了。
也就是get不到那个意思,这就很痛苦了。
九点下了晚自习,王煦径直回了家,脑海中一直是刚才做的那套难题。
从题目剥离出题目的主要信息点,即能用到的条件,再从其发问的问题,联系该知识点的各种解决方法,再结合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解决之法跃然脑海之中。
然后再举一反三,这道题为什么难住了自己,是比较新颖的结合其它的知识点,转化了题目的常规求解方向?
还是只是增加了个别环节的求解难度,又或者设置了什么陷阱。
这就都是细节问题了。
其它的题型会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类推一下,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没有可能据此增加了参数的求解难度,又或者改变了求解的条件等等。
这些东西可能对于常人来讲,是特别有难度的。
毕竟不仅需要掌握所学的题型的解题思路,还要完完全全地掌握住知识点,更加熟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就这样王煦一路捋清知识点,不断想着知识点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
有时某种题型牵涉到的知识点过于繁杂,王煦脑中的知识点关系图已经过于凌乱。
于是手在空气中开始画着脑中一些不清晰的脉络图。
在旁人看来王煦怕不是有病吧!
当然不能怪他们,只能怪王煦的世界太过难以理解~
捋顺了这个题型的知识点,脸上露出了略有收获的满意笑容。
突然感觉自己刚才的举动似曾相识。
哦,没跑了!
后世的那个燕京大学的数学怪才,人送外号“韦神”!
哎对,就是那个其貌不扬,看起来朴实无华的天才、教授韦神!
在其高中之时,同学经常看到,韦神在走路之时,手在空中指指划划。
众人都以为他是脑袋有点毛病!
其实是沉浸在自己的数学几何世界里,不断地钻研进取。
确实是有些问题,太过聪明了些!
稍微放松,王煦就又投入了题型对应知识点的脉络梳理之中了。
回到空荡荡的小屋里,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的存在痕迹。
一边进行夜晚的洗漱活动,一边进行思考~
直到凌晨十二点,在王煦的满级智商的满负荷运行下,花费了三个小时,终于将所有题型的知识点联系给捋清楚了。
一下子,之前错的、没有解题思路的题此时豁然开朗。
为什么这道题会用到这个知识点、方法……
大部分的疑惑随着三个小时的思考,解开了!
躺在床上,王煦吐出一口浊气,放松了脑中那紧绷的一根弦,这才慢慢睡去。
等待明天的再次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