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理清脉络,李大记者撰写新闻稿(1/2)
从大队部出来,李大记者脸色凝重。
“方新亭的弟弟妹妹被大堂伯一家给卖了。”
“从小受大堂伯一家虐待,直到去首都上大学才算是不再挨打。”
“方新亭的姥姥姥爷去找被卖的两个孩子,被泥石流埋了。舅舅认为方新亭害死了外公外婆,反目成仇。”
“大堂伯家的小儿子娶了方新亭的初恋?”
“……户口本和工作?”
饶是李大记者当了十几年记者,见多了人生百态,还是要骂一句卧槽:
“这是逮着方新亭一只羊薅?”
“但为什么方新亭能上大学,方觉民反而上不了大学?”
李大记者带着疑惑,又去采访几个村中老人:“方保国往死里打方新亭时,你们为什么不管?”
“那几年不敢管别人家的事,要是我们管,扣个帽子咋办?”
“能管这事的就是新亭他舅舅,但他舅舅不肯管。”
“当年他舅舅出面说想把新亭和两个孩子接走抚养,新亭说他舅舅贪图他家财产。”
大家异口同声:“新亭那时才七岁根本不懂事,被方保国和张双兰蒙蔽了,傻得很。”
“他舅舅被他从家里赶出去,再加上后来孩子被卖,两个老人为了孩子而死,恨得要死!”
李大记者沉吟了一会,又问起方新亭为什么能上大学的事:
“按理来讲,方保国如此虐待他,肯定是不许他上大学的?方新亭为什么能上大学?反而方保国自己的儿子上不了?”
老人们就说不清了:“不知道,兴许是方保国善心大发吧!这些年,也是因为新亭能上大学,我们杏花岭才能容得下方保国一家。”
方新亭事件的脉络渐渐清晰。
父母双亡,弟弟妹妹被卖,家中房子被占,钱财尽落大堂伯手中。
在大堂伯手中艰难求生十几年,借着上大学逃出。
许是被打怕了,大堂伯张嘴向他要工作,他不敢反抗。
可又放不下学生们,利用暑假去辅导学生。
看了看自己笔下写的记录,李大记者思忖良久:“新闻不能只采访一方,还得去采访方保国一家。”
这一次采访,令他大开眼界。
张双兰理直气壮的叉着腰。
“生恩不及养恩,我把他养大。我就是要他的命,他也得给我。”
“谁家不打孩子?我家两个儿子两个闺女我哪个没打过?男孩子皮实,不往死里打他不知道疼。”
“房子?我们把方新亭养这么大?住这套宅子不算过分吧。”
“屋里家具?方新亭父亲在世的时候送给我们的。”
“钱?我们没见过钱!反倒是这些年因为养方新亭吃喝,还花了好几百,不,好几千呢。”
“要不是我们养他,他能会考上大学能会有工作?方新亭必须报恩。不就是一个工作吗?他凭啥不让?”
方保国不出声,只是低头吸烟。
李大记者却能从他不停点头的动作看出,方保国很同意张双兰的话。
“现在户口本在我……”方觉民刚出声,方保国瞪他一眼,“有你说话的份?”
方觉民就很不服气地闭上嘴,一副很委屈的表情。
李大记者留了个心眼。
走的时候,特意让方觉民去送他。
出了院门,李大记者递给方觉民一盒烟:“兄弟,我觉得你很委屈啊。”
“可不,凭啥让他上大学?我们都是初中没毕业,凭啥他能上大学?要不是因为杨卫国,这个学就该我大哥……”
方觉民说到这里,突然住了嘴。
李大记者觉得有问题,追问了几句,方觉民闭口不提这事,只说户口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2章 理清脉络,李大记者撰写新闻稿(2/2)
“户口本是方新亭双手送给我的,我根本就没偷他户口本!”
李大记者又和方觉民聊了几句,去了治安室,找到唐特派员。
亮出记者证。
听完李大记者的话后,唐琮找到方新亭的报案记录:“方新亭来报过案,说户口丢了。”
“方新亭推测,应该是他在医院看孩子时被偷的。他把老婆孩子从医院接出来,准备给孩子上户口时发现户口本丢失。”
看了看时间,确实是方新亭刚把妻女从医院接回来后没几天。
李大记者仔细看了看前后的笔迹和字迹,笔迹连贯,没有伪造的迹象。
李大记者又问起其他的事情。
唐琮摇了摇头:“方家的恩怨我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大堂伯经常打他。”
“方觉民大哥?他叫方军亭!78年上了中专,毕业之后,被分配在首都了。”
“当年方军亭拿着调迁户口的文件过来,我按政策办理的迁移户口。”
和唐琮道了别,李大记者又回头去找大队长杨卫国,询问方觉民大哥的事。
杨卫国看着记者证有些茫然:“你不是学生家长?是记者啊?”
“……当年方新亭和方军亭考大学的事?村里有两个孩子去考试,我肯定天天去县里等消息的啊,这可是光耀全村的事。”
“咱们全县就这一份通知书,我别提多宝贝了,跑到地区去拿的。回来后,把通知书亲手送到新亭手中!”
“方军亭?他也参加了77年的高考,不过成绩烂得很,没考中。”
“后来复习一年,方军亭在78年考上中专。考上中专后,就领着老婆孩子去上学了。”
再问其他的,杨卫国不肯说,说不清楚。
见到问不出来什么了,李大记者回到县城,直奔县公安局。
看到李大记者走了,杨大队长猛地坐回椅子里,冷汗直冒,额头青筋跳:“他妈的,方保国!原来当年,你打得是这个心思?”
李大记者找到户籍科的人。
亮出记者证后,很快就查到了补办户口的记录。
李大记者理清了所有的脉络,叹息一声:“方新亭还是命中有贵人助!看样子,他根本不知道杨大队长在几年前曾无意中帮过他。”
和二中校长匆匆说了一声,回了地区。
等他把新闻稿连夜赶出来交到报社总编手里的时候,总编看了看,果断把稿子压下来了。
“你知道再过一个多星期,常青县会带领学生们参加地区选拔赛的事吗?”
李大记者眼睛微亮:“您是想等到他们到地区后再报道这个新闻?”
总编指着新闻稿里那句方新亭想领着学生们拿到前五名次的话,一副老谋深算的表情:
“你搞一个系列出来,先抛出这句话,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和关注度……然后……然后……”
“总编高见。”李大记者笑着点头。
……
常青县教育局。
黄主任黄诚至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今天的新报纸。
开完了早上的例会之后,黄主任拿起报纸,端起茶缸,一页一页地翻着。
除了全国性日报之外,黄主任也会订阅教育类的报纸。
今年刚刚成立的神州教育报,在必须订阅每天必看的报纸范围之内。
“《关于提高初高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若干办法》?”
黄主任看到这个新闻稿来了兴趣,认真地看下去,看到那道数学题和五种解法,拍案叫绝。
“这题解得真漂亮!”
黄主任又去看撰稿人的名字:“方新亭?”
又感慨常青县无人才:“外面的人就是厉害,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