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守关护土,此生无憾(1/2)
上千支大周白羽箭,看似杂乱无章,却是出自神臂营之手。
准头、力量俱佳。
基本上,箭无虚发。
跟在后面的清兵鞑子们,皆是哀嚎着,从马背上跌落。
“啊!”
“...我命休矣!”
“陛下!”
郭开头皮发麻,听着箭矢的破空声,下意识压低了头,几乎贴在马上。
他的坐骑,亦是上好的良驹,乃是索额图昔日所赠。
可是大周友军的箭法,他更是又爱又恨。
不止一次,差点死于箭下。
也正是他压低身子,数道箭矢从他头上掠过,正中顶戴花翎。
唯独另有一箭,射中了右臂。
刺骨的疼痛,让郭开冷汗直流,差点落马,但好在听到了赵云的那一番阵前大吼。
郭开身躯轻颤,心头一喜,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果然,友军被赵云拦下了!
陛下没有忘记他。
死里逃生,受点伤也好,待回到清国面见鞑子皇帝,多少能安全解释一下。
只可惜那个叛徒,赵括也跑了。
而且是跟着护送察合台尸体的亲兵护卫,趁着混乱,逃出了战场。
最好,让那元国皇帝,宰了最好。
“子龙将军,这是何意?”
“这些蛮夷贼寇,不过是瓮中之鳖,若有后手,早就该用出来了,断无奸计,现在去追,必能将其一网打尽!”
“陛下的旨意,乃是将其歼灭,不留降兵,现在放跑了一军...”
“子龙,快让开!”
“...”
冉闵、李存孝、马超、许褚等将,皆是一脸急色。
奈何赵云单手持枪,横马而立,死活不让他们冲过去。
倘若换一个人,拦在面前。
他们早就动手了。
但赵云的身份,非同一般,现在还肩负皇子少傅的位子,这可不能不给面子。
可是清国鞑子大军的主帅,多大的一条鱼啊!
放跑了,岂不可惜。
“诸位将军,云绝无通敌之心,实在是陛下早有密旨降下,只是不曾告知诸位将军。”
“此次幸亏无事,否则只怕误了陛下的大计。”
“如若不信,可问仲康。”
赵云拱手一礼,声音稍松。
刚才他是第一次慌了,纵使面对百万大军,他也敢冲锋在前,视其为草芥。
但是陛下的密旨,关乎天下大计,怎能坏在他们的手中。
他宁愿那些箭矢,全冲他而来。
好在没出大事。
“...啊呀!”
“好险,好险啊!”
“多谢子龙提醒,俺许褚又犯浑了。”
许褚虎躯一颤,将长刀插在地上,猛地拍打一下额头。
身上沸腾的战意,在赵云的一番话下,立刻退去。
一时杀得兴起,差点忘了主公的吩咐。
这要是把清国的鞑子高官,全都给砍了。
估计回去后,主公也该把他给砍了,当下向着赵云拱手感谢。
冉闵、李存孝、马超相视一眼,虽是不明所以,可他也不是傻子。
清军高官,此战不能全杀。
其中,必有陛下深意。
马超目光深邃,握着虎头錾金枪,凝视着清国主帅遁逃的方向,颇为惋惜。
这一战,他亦斩了几员敌将,校尉、百夫长不知凡几。
但全是一些杂鱼。
不值多少军功,想要封侯,估计难了一点。
他还打算抢一个主帅的脑袋,从而官升三级,再封个侯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12章 守关护土,此生无憾(2/2)
现在全没了。
“胜了,胜了!”
“将军,我们大胜!”
“大周万岁,陛下万岁!”
“嚯!”
“嚯!”
“嚯!”
“...”
飞牛坡,在这一刻响起万军欢腾之声,而且已经再无站着的敌兵蛮夷。
唯有大周将士们,虎豹骑、铁鹰锐士、白马义从、背嵬军、魏武卒、陷阵死士、大戟士、先登死士等等。
无不手持兵刃,振臂狂呼。
一张张染满血污的脸上,满是兴奋、激动。
男儿壮志,保家卫国!
此等驱逐鞑虏,手刃蛮夷侵略军后的胜利,根本不是任何语言所能形容。
“...终于是胜了。”
“我等,不负陛下所托。”
“多少年了,大丈夫能得此一战,守关护土,晃此生无憾矣。”
“痛快,痛快啊!”
“公明何急,陛下早有旨意,曾言寇可往,我等亦可往!”
“眼下贼寇联盟之军尽诛,不日便会兵发敌国,开疆拓土,一平天下,开万世太平!”
“有诸位兄弟,沙场才是我等之归宿。”
“...”
吴起、赵云、冉闵、徐晃、李存孝、张辽、许褚、高顺、李广、典韦、周勃、曹参、徐荣、夏侯婴、樊哙等诸将,围坐在一块。
身旁各自插着,属于他们的武器。
战马,也似是疲了。
趴在了距离主人不远处的地上,嚼着染血的大周之草。
听着兄弟们的高呼,望着残破、血腥的飞牛坡。
各自相视一眼,有喃喃自语,也有浅谈相交,最终皆是化作一笑。
经历一场场厮杀、征战。
在座的,安能有不熟熟悉的道理。
他们当中有叛贼降将,有地痞青皮,有反贼之首,有辗转诸国,杀妻求将。
只有极少数,身家还算干净的。
但是,他们全是大周男儿。
在这一刻更是同袍、手足兄弟,可以捐躯赴国难,托付生死,并肩而行。
“好兄弟!”
“此全赖陛下圣明,恩重如山,我等才能相聚于此,建功立业。”
“是啊,若非陛下天恩,以某之罪,纵是牵连三族亦不为过。”
“陛下恩德,云此生难报。”
”真想让陛下尝尝,俺亲手做的鼋汁狗肉...”
“...”
一群大将肩并肩,背靠背,沐浴着落日余晖,也不在意各自身上的污血,畅谈心事。
不知不觉间,竟是愈发亲切。
相逢恨晚。
“诸位兄弟,倘若我大周儿郎皆是如此忠贞、义士,何愁有生之年,不能助陛下平定八国,四海一统。”
“可惜,依起之见,那赵匡胤麾下兵马充沛,至今未见其影。”
“必是趁此机会,不顾天下大局,率众称兵作乱。”
“陛下圣明,心有大志,本可借此大好形势,千载良机,一举攻入敌国,如今只怕不得不得班师,前去镇压反叛。”
“不过,亦不可厚非。”
“那赵匡胤,穷途末路,若是碌碌之辈,大可言降,以保富贵,奈何此人抱负太大,有心殊死一搏,这正是他叛乱的大好时机。”
吴起眯着眼,深吸了口气,靠在赵云的背上,喃喃自语。
他可不单单是擅长带兵、作战。
论内政、治国、谋略、眼光。
更是远在诸将之上。
只是此话一出。
众将的交谈、笑声,顿时戛然而止。
一双双虎目全看向了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