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退婚后我成了皇城团宠 > 第168章 满意

第168章 满意

他们若是站出来反对,那岂不是触怒龙颜,他们还没有那个胆量,也不会冒那个风险。

皇上听着那些大臣的赞同的话,满意的点头。

“不错,科举选拔官员一事就这么定了,太子,既然这件事情是你提出的,那就由你来全权负责,你可有异议?”

沈晏闻言,急忙摇头,一口答应“父皇,儿臣没有异议,请父皇放心,儿臣会圆满的完成此事。”

皇上将这件事情交给他,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意见是他提的,更是有看重和试探的意思。

沈晏心里非常清楚,因此,心中暗暗决定要好好的尽全力完成这件事情,决不能出任何岔子,不然,不仅仅是被人笑话,更是会失去太子的威严。

“好,需要什么,你尽管说,尽量在半年内完成殿试,也让朕看看,这大辰国的子弟有多少出众的。”

皇上眼里流露出期待和憧憬。

“是,父皇。”

沈晏重重点头。

退朝后,众位大臣边走边讨论科举的事情。

这件事情实在太新鲜了,大家自然都十分好奇。

“齐大人,你说科举一事真的能够选出合理又合格的官员么?民间真的有大学识的人?”

“金大人,你是不是看不上民间的人啊,我可告诉你,对于科举一事我是十分赞同的,只要太子有需要,我会毫无保留的出手相助,皇上都赞同了,你居然还有意见?”

齐大人闻言,一脸不满的反驳金大人。

齐大人是赞同沈晏一方的人,朝中的这些官员,每天就在衙门里喝茶,闲聊,要不就是下棋。

反正就是什么事都不干,有什么事就互相推诿,这些人要来何用?他早就看不过眼了,现在有了这个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他当然是举双手赞成了。

因此,见金大人似乎有不满之意,他立即就不服了,二话不说就反击了回去。

金大人一听齐大人这满口火药味,立即就明白了他的立场。

急忙笑着说道“哪里,哪里,齐大人,你误会了,我怎么可能会有意见,只不过是有些疑惑而已。”

“哼,你最好没有。”

齐大人哪里相信他的话,冷哼一声,甩袖离开。

金大人看着齐大人离开的背影,脸色慢慢沉了下来,嘴里不高兴的嘀咕道“这个老东西,真顽固,推行科举制度,对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好?”

这时,刚走到他身边的一个年轻官员闻言立即附和了一句“可不是,还是金大人说的在理。”

金大人抬头一看,见到来人,立即重新露出笑容,拉着他往一旁小道上,边走边说道“贤侄啊,还是你懂我,你说,咱们大辰国选拔官员几百年来不都是按照老规矩这样来的么,老一辈传给小一辈,还能传授一些经验,那些民间的人懂什么呢?就知道读一些书而已,懂为官之道么?懂权衡之术么,什么都不懂,招来做什么?”

年轻官员点头赞同“金大人,谁说不是呢,氏族子弟那么多,世家也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子弟,大辰国也不缺后备人才,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怎么想的,竟然提出这个建议。”

年轻官员也是反对科举的一群人之一。

他刚为官不久,对于朝廷再招一批外来者自然十分排斥。

二人意见统一,自然越说越投机,相谈甚欢。

另一边,沈晏下朝后,便立即大步离开,回去好好整理一下科举制度的细节。

他第一次主持这样大的事情,自然不能轻忽。

因此,他一点也不愿意耽搁时间,风风火火的朝宫外走去。

后面的沈允见到沈晏意气风发的背影气的呼吸都重了几分。

好一个沈晏,好一个科举制度,没想到他竟然来了这么一手,竟然将他的打算全给打散了。

沈允回到自己的皇子府,气的一整天都没有出书房。

于老先生听到消息前来,见到沈允一脸颓废的模样,问道“殿下,听说你今日一天都未用膳?是遇到烦心事了?事情不顺利?”

于老先生是知道沈允准备扩张自己的势力的,想拉拢氏族子弟为自己所用。

之前都是信心满满,今日陡然变得这般,必然计划有变。

沈允抬头看了看于老先生,嘴角掀起一抹苦涩的笑容。

“先生,这次又让沈晏给抢了先,也不知道沈晏哪里来的计策,居然想弄什么科举之都选拔人才,偏偏父皇都极力赞成。”

沈允越说越生气,脸色都气的扭曲了。

于老先生眉头一挑,有些不解,问道“科举?殿下,什么科举?”

沈允气呼呼的将沈晏解说的科举制度和于老先生复述了一遍。

听完沈允的解说,于老先生的眼睛陡然一亮,眼里不由得露出赞赏的目光。

“殿下,说实话,若不是立场不同,我还真的想赞成这个科举制度,这个科举虽然闻所未闻,但是,细一想的确是利国利民的一桩好事。”

于老先生活的久,看事情自然通透,他一眼就看清楚了科举给社稷带来的好处。

沈允一听更加生气,他声音淡淡的说道“先生,现在不是谈论科举好不好的问题,沈晏突然来这一招,立马就将我们的布置的计划给打散了,我们之前费尽心力拉拢的那些氏族子弟岂不是没用了,我们费了那么多心力和精力难不成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沈晏越说越觉得不甘心。

本以为十拿九稳 ,没想到却是功亏一篑,实在令人憋屈。

于老先生闻言,摸了摸胡子,笑着劝说沈允。

“殿下,稍安勿躁,既然这件事情已然不可更改,那么再继续深究也没有任何意义,殿下一味的烦恼还不如想想如何将我们的人脉插进去为好,科举制度可从没有说过,不让氏族子弟参加考试的,时间还早得很,我们可以从长计议,这件事情最后到底谁得利还未可知呢。”

沈允一听这话,细细一想,便明白了于老先生的意思。

他笑着朝老先生拱拱手。

他们若是站出来反对,那岂不是触怒龙颜,他们还没有那个胆量,也不会冒那个风险。

皇上听着那些大臣的赞同的话,满意的点头。

“不错,科举选拔官员一事就这么定了,太子,既然这件事情是你提出的,那就由你来全权负责,你可有异议?”

沈晏闻言,急忙摇头,一口答应“父皇,儿臣没有异议,请父皇放心,儿臣会圆满的完成此事。”

皇上将这件事情交给他,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意见是他提的,更是有看重和试探的意思。

沈晏心里非常清楚,因此,心中暗暗决定要好好的尽全力完成这件事情,决不能出任何岔子,不然,不仅仅是被人笑话,更是会失去太子的威严。

“好,需要什么,你尽管说,尽量在半年内完成殿试,也让朕看看,这大辰国的子弟有多少出众的。”

皇上眼里流露出期待和憧憬。

“是,父皇。”

沈晏重重点头。

退朝后,众位大臣边走边讨论科举的事情。

这件事情实在太新鲜了,大家自然都十分好奇。

“齐大人,你说科举一事真的能够选出合理又合格的官员么?民间真的有大学识的人?”

“金大人,你是不是看不上民间的人啊,我可告诉你,对于科举一事我是十分赞同的,只要太子有需要,我会毫无保留的出手相助,皇上都赞同了,你居然还有意见?”

齐大人闻言,一脸不满的反驳金大人。

齐大人是赞同沈晏一方的人,朝中的这些官员,每天就在衙门里喝茶,闲聊,要不就是下棋。

反正就是什么事都不干,有什么事就互相推诿,这些人要来何用?他早就看不过眼了,现在有了这个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他当然是举双手赞成了。

因此,见金大人似乎有不满之意,他立即就不服了,二话不说就反击了回去。

金大人一听齐大人这满口火药味,立即就明白了他的立场。

急忙笑着说道“哪里,哪里,齐大人,你误会了,我怎么可能会有意见,只不过是有些疑惑而已。”

“哼,你最好没有。”

齐大人哪里相信他的话,冷哼一声,甩袖离开。

金大人看着齐大人离开的背影,脸色慢慢沉了下来,嘴里不高兴的嘀咕道“这个老东西,真顽固,推行科举制度,对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好?”

这时,刚走到他身边的一个年轻官员闻言立即附和了一句“可不是,还是金大人说的在理。”

金大人抬头一看,见到来人,立即重新露出笑容,拉着他往一旁小道上,边走边说道“贤侄啊,还是你懂我,你说,咱们大辰国选拔官员几百年来不都是按照老规矩这样来的么,老一辈传给小一辈,还能传授一些经验,那些民间的人懂什么呢?就知道读一些书而已,懂为官之道么?懂权衡之术么,什么都不懂,招来做什么?”

年轻官员点头赞同“金大人,谁说不是呢,氏族子弟那么多,世家也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子弟,大辰国也不缺后备人才,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怎么想的,竟然提出这个建议。”

年轻官员也是反对科举的一群人之一。

他刚为官不久,对于朝廷再招一批外来者自然十分排斥。

二人意见统一,自然越说越投机,相谈甚欢。

另一边,沈晏下朝后,便立即大步离开,回去好好整理一下科举制度的细节。

他第一次主持这样大的事情,自然不能轻忽。

因此,他一点也不愿意耽搁时间,风风火火的朝宫外走去。

后面的沈允见到沈晏意气风发的背影气的呼吸都重了几分。

好一个沈晏,好一个科举制度,没想到他竟然来了这么一手,竟然将他的打算全给打散了。

沈允回到自己的皇子府,气的一整天都没有出书房。

于老先生听到消息前来,见到沈允一脸颓废的模样,问道“殿下,听说你今日一天都未用膳?是遇到烦心事了?事情不顺利?”

于老先生是知道沈允准备扩张自己的势力的,想拉拢氏族子弟为自己所用。

之前都是信心满满,今日陡然变得这般,必然计划有变。

沈允抬头看了看于老先生,嘴角掀起一抹苦涩的笑容。

“先生,这次又让沈晏给抢了先,也不知道沈晏哪里来的计策,居然想弄什么科举之都选拔人才,偏偏父皇都极力赞成。”

沈允越说越生气,脸色都气的扭曲了。

于老先生眉头一挑,有些不解,问道“科举?殿下,什么科举?”

沈允气呼呼的将沈晏解说的科举制度和于老先生复述了一遍。

听完沈允的解说,于老先生的眼睛陡然一亮,眼里不由得露出赞赏的目光。

“殿下,说实话,若不是立场不同,我还真的想赞成这个科举制度,这个科举虽然闻所未闻,但是,细一想的确是利国利民的一桩好事。”

于老先生活的久,看事情自然通透,他一眼就看清楚了科举给社稷带来的好处。

沈允一听更加生气,他声音淡淡的说道“先生,现在不是谈论科举好不好的问题,沈晏突然来这一招,立马就将我们的布置的计划给打散了,我们之前费尽心力拉拢的那些氏族子弟岂不是没用了,我们费了那么多心力和精力难不成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沈晏越说越觉得不甘心。

本以为十拿九稳 ,没想到却是功亏一篑,实在令人憋屈。

于老先生闻言,摸了摸胡子,笑着劝说沈允。

“殿下,稍安勿躁,既然这件事情已然不可更改,那么再继续深究也没有任何意义,殿下一味的烦恼还不如想想如何将我们的人脉插进去为好,科举制度可从没有说过,不让氏族子弟参加考试的,时间还早得很,我们可以从长计议,这件事情最后到底谁得利还未可知呢。”

沈允一听这话,细细一想,便明白了于老先生的意思。

他笑着朝老先生拱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