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七十九朵葡萄藤花(1/2)
儿子也敌不过太子妃所出的。
都是他的孩子, 他偏就能偏心成这样。
“主子,听老奴一句劝,您呢,就守着小主子,如宫里的几位娘娘们一样,咱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旁的却是别去想了。”
“太子也是我的夫,我如何就不能去想?”
侧妃还是不甘心。
嬷嬷叹气:“主子,您莫要觉得老奴说话不中听,说句不好听的,若非您是嫁入了天家,若只是寻常人家,您这身份,却是万万不能说这句话的。”
侧妃顿住。
许久,她才颓然地落下眼泪:“你当是我主动愿意入这东宫成为侧妃的吗?还不是为了家族,若非如此,我嫁了旁人,以我的身份,难道还能自甘下贱,与人为妾不成?”
嬷嬷上前替她擦去眼泪,“事已至此,老奴劝您,也是不想看您最后徒劳无功,只得神伤,太子妃是个好运的,您没得那般好运,可您也不差,有了小主子,您这后半辈子,便无虞了。”
“为何,我就只能靠着儿子才能保后半辈无虞呢?为何,我就不能靠我自己……”
“主子,世道如此,您再多说又有何用呢?靠自己的女子也有,可她们吃的苦头更多,您不是能吃苦的性子。”
侧妃沉默,她确实不是什么能吃苦的性子,于是,她自己擦干了眼泪,道:“我明白了,日后,我再不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了。”
侧妃想开了之后,便只安心带自己的娃。
太子妃看出她其实有些心思,一直等着她的后招,结果,她竟然收心了。
太子妃:……
颇有一种就这的既视感。
但既然侧妃打算安安稳稳老老实实过日子,太子妃也不会没事找事,故意去苛待她,找她的茬。
东宫尚未兴起的宫斗可能就这么胎死腹中,侧妃偃旗息鼓,那些良娣什么的,就是有再多心思,也不敢贸贸然冒头。
毕竟,她们没那个冠宠东宫的资本。
太子心思不在后院之中,平日都只是做个样子,更多时候只在太子妃这儿留宿。
有能耐的就找自己娘家,娘家人推出自家老爷,明里暗里地暗示太子需得雨露均沾,太子就假装听不懂,要是有人挑明了说,太子便干脆先下手为强……不是,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的太子指着人家鼻子一通臭骂,孤看重你们才华,想着与你们共创盛世,还大魏海晏河清的盛世太平,你们倒好,一个个男子汉大丈夫,尽盯着后院宅邸之事不放。
巴拉巴拉,他小嘴叭叭,一通嘴炮不停歇地说了足足有半个时辰,偏他学富五车,引经据典,骂人都不带重样的。
被喷了半时辰的人,不是不想反驳,实在是,太子没给他们反驳的机会,他们只能挨喷。
到最后,反驳?
什么反驳,他们只觉得,毁灭吧,累了!
除了那些抱着女儿受宠,自家才能在太子面前更站得住脚的人,其余人倒是再也不对太子后院有任何说法了。
说不起,一说就挨喷。
算了,什么女儿不女儿的,好好过日子吧,就别提什么宠爱不宠爱了。
自古以来,无论帝王还是普通男子,也没有因为妻子娘家势大就对妻子爱护有加的,便是有,也不过虚与委蛇罢了。
至于妾室,那普遍都是没得选择才成为妾室的。
除去地位低下之人,诸如商户,寻常百姓人家,家中有貌美女儿,便主动搭上线,送给王公贵族做妾,盼着能让自家更上一层楼,或是搭上王公贵族的线。
其余人家,但凡有点儿地位,有点儿渊学出身的,宁愿家中女儿为清白人家的妻,也不会令其为妾。
贵族人家更是如此,除了入天家这个例外之外,其余人家任何一家都是如此。
太子的后院没人能说三道四的,太子妃又是个出色有能力和才华的,旁人就更没什么说法了。
那些良娣们得不到家中的助力,又不得太子的喜爱,自然得夹着尾巴过活,丁点不敢放肆,就是心有不甘的, 也只能继续蛰伏,而不敢贸贸然出头。
她们都盼着侧妃能出头,侧妃呢,偏偏又是个听得进劝的主,在太子那儿碰了好几次壁之后,自己想开了,开始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侧妃都如此,普通的良娣就更没有办法了。
等入了宫,她们就是一群没什么名分的美人,大魏皇宫一向如此,若是前朝,她们入宫后还能捞个什么嫔啊昭仪啊才人啊什么的份位。
放在本朝,入了宫就统一全是美人了。
宫里美人千千万,能出头的凤毛麟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50章 七十九朵葡萄藤花(2/2)
陛下的后宫里,出头的美人除了先前的端贵妃是明确因为得到陛下宠爱的外,其余人全是有了龙种,这才混出了头。
她们将来难道也要那样吗?
想想那样的未来就挺令人感到绝望的。
虽说也不是没有转机。
可那可能的转机,简直堪称奇迹。
与其期盼着奇迹发生,倒不如自己努努力,为自己搏出个未来来,但是,谁能先冒头,去给姐妹们试试水呢?
谁也不想当那个先冒头的主。
这事就这么僵持住了。
实际上呢,即使有人在这个时候看不清局势主动冒头搞事情,这事情,也是搞不起来的。
太子忙得团团转,太子妃也没闲着。
安分的就被人透了底,近日千万不能犯事,一旦犯事,上头两位主子,谁也不会心软,逮到一个算一个,全没什么好下场。
至于原因,大概是即将发生什么十分重大的大事了吧。
等到大年初一,承安帝率领文武百官,登天祭奠,举行禅位大典。
禅位大典之后,承安帝就成了太上皇,太子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安乾。
对此,众人观感不一,知道的就觉得,得,父子一脉相承,将来又一个宠孩子宠得让人腹诽翻白眼的承安帝降生了。
谢承毓登基为帝之后,大赦天下,太子妃晋升为皇后娘娘,原本的皇后娘娘上位为太后,而太后,则成了太皇太后。
这名字叫着都觉得长,荣升为太皇太后的原太后就觉得很烦,干脆包袱款款走人了。
对外则是说出宫潜修,为国祈福,愿大魏安享太平国运永昌之类。
皇后当了一段时日的太后之后,感觉好像也就那样,她也想跑,被现任皇后泪眼汪汪地留住了。
这后宫事物处理起来,属实太过庞杂,令人觉得,这人干事?
加上交接过度,现任皇后感觉自己忙得像是一个根本无法停下来的陀螺。
别说她,她儿子都跟着她忙瘦了。
小朋友搬到皇宫,立刻觉得分外不爽,他爹住承乾宫,他娘住未央宫,他呢,独自一人住在东宫,周围人都改口叫他太子,可他接的他爹才是太子。
但是那些人说,现在变了,他爹现在不是太子,是皇帝,还说现在的年号是安乾元年。
安乾?
那不是他的名字吗?
他老大的不理解,但是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反正,他们喊他太子,成日就想管他这管他那的,他觉得好烦。
小朋友更烦的是,爹娘原本是住在一起的,如今却分开了,为什么?
为什么要分开?
小朋友分外不理解,然后,他自个根本不愿意回东宫,从前,东宫是他家,如今,大家都说东宫的他的地盘,可爹娘都不在那儿了,那还叫家吗?
小朋友哭得眼泪汪汪,搂着亲娘不松手,新鲜上任的现任皇后心疼得不行,干脆抱着孩子一块儿忙,然后就一起瘦了。
这个当口,原本的皇后娘娘,如今的太后,竟然想溜?
不行啊,母后,儿媳没了您,儿媳会死的!
反正太后没跑成,跑成的太皇太后在马车上坐不住,非要命人牵了马来,坐在马背上晃晃悠悠地自己骑马,周围一圈人心惊胆战,生怕她老人家有个万一。
这回出宫,就没什么目的地了。
前回还是送谢承斯出来,如今谢承毓登基为帝,成了大魏的新帝,谢承斯则是当了他的安亲王,封地偏远,远离京城这个繁华的权利枢纽中心。
当时的谢知玉想着,这次出宫就是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啊。
然后,她被变态抓了,哎嘿,刺激。
这次出宫呢,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家子,一路上走起来更是一大群人。
承安帝头一回不用每日起早批阅奏折,也不用熬夜点灯看奏折,一整天似乎都不用忙活了,他反倒觉得不习惯,整日总觉得自己该干活了。
太后不惯着他,出宫了就一口一个柳儿把人使唤得团团转。
那是他亲娘,他亲娘要使唤他,他也只能听。
这么一忙碌,倒是没工夫在那儿怅然若失,觉得哪哪都不习惯了。
等渐渐忘了这些,承安帝,阿不,谢老爷,他现在对外称谢老爷,举家出游,带着老母亲和女儿护卫等。
王德全当然是妥妥跟在谢老爷身边的,留在宫里有什么好的,新帝有自己使唤的人,他一个老人留在那儿,平白招人烦,还不如跟着主子一道出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这么一想好像也不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