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拒绝洗白后我成了团宠 > 第542章 七十一朵葡萄藤花

第542章 七十一朵葡萄藤花

   第542章 七十一朵葡萄藤花(1/2)

陛下约见过朝中中流砥柱的重臣,那些大人们,出来的时候,面色都十分严肃,王德全直觉有大事将要发生了。

加上护国公主婚事终于被赐下, 就更给人一种,大事将定的感觉。

尤其王德全本身又是承安帝跟前伺候的人,他更是能够感觉到,承安帝或许是生出了禅位的想法。

本朝不说独一份,却也是极其罕见的事例,曾经手握大权的诱惑,若是说放下就能放下,古来也不会发生那么多骨肉相残兄弟阋墙的事情了。

尤其是放在天家,兄弟阋墙尚且不算什么,子弑父,父杀子,更是司空见惯。

不过是没人敢多言什么,毕竟,成王败寇。

就是有人借着那些旧事想拿来作为攻击当今天子的借口,也是无法真的宣之于众的,宣之于众了又怎么样呢?

百姓不在乎天子是杀了自己儿子还是自己老子,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至于上头到底是哪位天子当朝,对他们而言还真不重要。

当然,如今的大魏, 百姓们除了现管的县官外,倒是还多认识了一位三公主,那是天上来的仙人,为他们带来了粮种,让他们活下去的善人神女。

像是项恩间接害死了项老爷,自己便被抓入大牢,名声更是有着遗臭千年的趋势,但这事若是放在天家,可谓只是等闲。

王德全想的是什么呢?

他是承安帝跟前的红人,先帝尚在时候,由先帝亲自指给陛下,更是凭着忠心和办事能力,成功得到天子信任,伺候了天子这么多年的老人。

若是天子决意禅位,太子登基为帝,他这般的存在, 该何去何从?

留在宫中是不可能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身边自有他使唤顺手的长随和小厮太监,何况,他是承安帝跟前的红人,老人,若是太子启用他,平日对他该是何等态度?

要是有人拿他的身份说事,去掣肘新帝,那他的地位,岂不是更加尴尬?

王德全知道自己唯一的选择, 便是死死跟着陛下不离身,陛下去哪儿,他便去哪儿,左右他对成家立业和儿女成全,并不如何执着。

他在宫外没养小娇娘,也没有一堆儿子女儿,宫里倒是有干儿子,但那不过是小太监们借着他的几分喜爱狐假虎威,他见他们不过小打小闹的,没有过多苛责,仅此而已。

可是陛下究竟是何意愿呢?

承安帝没有表露分毫,王德全也不好妄加揣测。

有着这种需要操心的关乎未来的大事在前,什么冒犯不冒犯的,那都是小节。

更何况,在世子面前说冒犯,你是有多飘?

王德全的患得患失,承安帝有所察觉,这也是王德全素来不会在承安帝面前过多隐藏自己的缘故。

承安帝虽然有所察觉,但他不说,也不去宽王德全的心,只老神在在恍若未觉。

行吧,实际是他也烦着呢。

他尚未与朝廷重臣们尽数通过气,太子那边也还有一点手尾不曾处理,事情紧赶慢赶的,如今闺女的婚事还平生波折,一堆事情,哪还顾得上宽王德全的心?

项恬见到承安帝的时候,承安帝眉头紧皱,手里拿着的,是钦天监算出的良辰吉日。

日子定在大年初一,新年初始,举行禅位大典,该知道的都知道,届时,百官都会到位。

但眼下,承安帝觉得更重要的事,是自己闺女的婚事。

项恬入内后,承安帝并未抬眼看他,依旧皱着眉头看着手上写满了良辰吉日的册子。

好一会,承安帝才放下手中的册子,道:“可知朕传你来是为了何事?”

项恬恭敬一鞠:“不知。”

“朕看你是假不知。”

承安帝语气薄怒,换一个人在这儿,便是没觉得害怕, 但是就是假装,也得假装出自己很害怕的样子来,可在承安帝跟前的人是项恬。

项恬低眉顺耳,看着就很恭顺的样子,但就是没有半点忐忑害怕之色。

承安帝心里呵了一声,倒是和他那个娘不同,她那个娘,哪怕太后对其极尽宠爱,摆足派头,要护着她,要成为她的靠山,可她就是觉得自己无依无靠,宛若浮萍,只能随波逐流,表现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

他一贯看不上对方这一点,对这个便宜妹妹素来不假辞色,兄妹间的感情丁点没有。

她自己懦弱卑微,半点主见都无,随波逐流,若非身边人都是太后考察过的,值得信任的忠心之人,又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42章 七十一朵葡萄藤花(2/2)

太后在身后亲自压阵,怕是身边人全部是筛子她自己都不会发觉半分。

相反,她只会当身边人都是为自己好,听从身边人,昏招频出。

嫁人之后,她不就被自己驸马给蛊惑着,自己亲自带人将公主府给拆了,改建成了旁的。

换成别的公主,敢这么做,便是皇帝的亲女儿, 若是不得宠,敢将自己的公主府拆了,也免不得会受到责罚。

她倒是好,有太后护着,承安帝想说上几句都不行。

但结果呢?

太后一腔慈母之心,她视之不见,眼里只看得到虚情假意的驸马,被人哄骗着,堂堂公主, 过得尚且不如普通贵女。

承安帝真的是听到有关安平公主的消息就来气。

照他说,就该把人强行抓回去再教育一番。

然后派遣强势之人,在她身边时刻看护着。

太后不干,太后总觉得,该尊重安平自己的意愿,这尊重着尊重着,安平就干知道伤真正在乎自己的人的心。

你当她其实并不明白太后对她的慈母之心吗?

不见得,若是当真如此,她哪来的胆子同太后主动提出要嫁给安国公?

照她的理解,她又不是真的皇家之女,哪怕得了封号,那封号其实是她父兄满门战死为她博得的荣耀,无论她想要还是不想要,这荣耀都带着血色。

但这荣耀并非永恒的,要是不明白太后对她的一片真心,她该继续谨小慎微才是。

她真要是不明白太后视她如亲女,她就不会数次肆意妄为,她那些操作,换成谁都能被教做人,可是太后在乎她,希望她能平安幸福,所以她的封号是安平,所以哪怕自己伤心,却也不肯去伤她的心。

她呢?

算了,反正提到就觉得烦。

从前如此,如今依旧如此。

对安平,承安帝一点不觉得有什么愧疚的, 可对于项恬这个孩子,他是有些愧疚的,他光想着,安平怎么说也是宫里出去的,是公主,她留下的孩子,项家怎么着也不该慢待才是。

谁能想得到,蠢人的想法总是令人意想不到。

一家人都不管不顾,凭着下人各种欺辱,怕是想着,便是出了什么事,那孩子又被宫里的人看入了眼,追究起来,也能说他们不知情,都是底下的奴才胆大包天背着主人做下的事。

至于项恩,那就更好解释了,项恩不过是个小孩子,受到不怀好意的下人的挑拨,难免行事过火了些。

这种事,说出去,其实也不好攀扯的。

若是遇到讲理的人家,他们完全可以欺之以方。

项恬刚被接来的时候,承安帝看到那个孩子的瞬间,哪怕他一向觉得自己其实很薄情,心中也难免生出了愧疚和恻隐之心。

若非项老爷项老夫人都是项恬的血亲,依着承安帝的想法,有一个算一个,直接拉出去午门问斩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可惜还是得顾虑项恬的身份和他将来可能会有的想法。

当时的承安帝甚至不敢主动提及项恬的存在,好让太后回京。

他怕太后得了消息,带着极大的期望赶回京城,见到的却是一个瘦骨嶙峋,满身疮痍的孩子,会再次受到刺激。

所以,承安帝想着,先把人养好一点,养得白白胖胖了,再告知太后,到时候太后一回来,看到的就是一个白白胖胖的项恬,结果项恬跑没了影。

太后回来后,对项恬却是近情情怯,反而不敢贸贸然靠拢,只是在背后事无巨细,啥事都想为其处理妥当了。

不然项恬一年到头不在府中,再是有宫里这座沉甸甸的大山压着,项府的人也难免生出心思,何况项老爷和老夫人,还是他的父亲和祖母,更是先天上就占据着大义。

他不在的时候,两人依旧是老爷老夫人,享受着金尊玉贵的生活,丁点惩罚都没有,还会被架空。

太后回京后,就将此事一手接过,算是为项恬打理着后方的一应事务。

时光冉冉,当年那个浑身伤痕,害得自己闺女哭得哄都哄不好,不但自己上阵,两个儿子也上阵,更是唤来了朝中重臣一道和自己一起上阵也没能哄好的小孩,一晃眼,如今长得人高马大,渊渟岳峙的,可真是……

真是让人看得眼疼,就是这小子,拐走了我闺女!

承安帝斜着眼睛打量了好一番项恬。

项恬身姿挺拔,宛如一棵青松,只任凭承安帝百般打量。

“你与你母亲一点都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