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派人去探查之后,得回的消息和谢知玉所说一般无二。
定国候府的姑娘,确实未婚先孕,生了个女儿,放在乡下老家养着。
因为对方的老家离京城有段距离,定国候又不是什么风云人物,倒也没人专门盯着他不放,所以,这事愣是叫其将之瞒得严严实实的。
探查消息的人,恰好问对了人,那边的人都知道顾斐和顾盼君之间的事,被放在乡下留守的下人,心里当然更希望能够回到京城。
顾斐的到来便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所以他们对顾斐极为尊敬讨好。
定国候放在自己母亲身边的人,全让老夫人给买通,成了自己的人,也没人给定国候通风报信什么。
顾盼君在那儿,被妥妥认定将来会是定国候府的当家夫人。
主人家的隐秘事情甚至是丑闻,知晓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乡下的顾家下人,只知晓顾盼君是顾家姑娘,唤老夫人一声祖母,并不知道她其实至多算是个表姑娘。
留在老家的顾家人,大都是顾家旁支,诸如顾家宗室中混得好的,早早便一道儿搬到了京城去了。
留下的全是混得并不如何的。
老夫人回去了,她便是那儿最尊贵的人,她说什么,自然便是什么。
知晓其中内情的,除非是主子们的心腹,否则尽皆都被遣送离开或是被迫病逝。
老夫人说顾盼君是顾家姑娘,他们也就当她的顾家姑娘,当她是主子看待。
顾斐到来之后,两人关系随着年龄增长,越发亲密。
老夫人就对他们说,两人从小便定了娃娃亲,顾盼君将来是要嫁给顾斐的。
老夫人这么讲,他们也就信了。
定国候没事不会专门差人去查看自己老娘的情报,定国候夫人是儿媳,哪怕如今她才是侯府当家主母,也没有做媳妇的去探查婆婆情况的道理。
这么一来,乡下便全是老夫人做主,老夫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不曾遮掩。
皇后派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压根没费上吹灰之力,便得知了一切。
等到回禀之后,皇后望着画像上的翩翩郎君,再瞧上方自己母族那边极尽赞美之话,嗤笑了一声:“倒是个会装模作样的。”
皇后身边的老人不在,跟前伺候的不敢随意搭话,只垂了头,越发小心翼翼,怕扰了皇后娘娘,惹来责罚。
皇后命人将册子收起来,越想越不得劲,若是玉儿没有横插一脚,她岂不是叫这个狼子野心的贼人蒙在了鼓里?
真是好一个翩翩君子般的顾家郎君,在老家随便一打听便知道顾家那两位小主子,那是必然会成为一家人的,那顾家姑娘,也不是定国候的骨肉,和顾斐是表兄妹关系。
两人素来不在人前避讳亲密,谁都知道他俩有情况,唯独京城这边不知晓。
她要是相中了这人,看薇儿那不上心的模样, 想必也是任由她这个当娘的做主的。
到时候,女儿嫁过去了才知晓其中内情,那才真的是恶心死人。
便是天家公主,无事也不能说和离便和离,大魏承平多年,早不是开国时期人口百不存一,需要休养生息,是以鼓励寡妇再嫁,若是夫妻感情破裂,也鼓励和离,而后各自重组家庭的时候了。
皇后越想越气,抬手唤来宫人,吩咐了几句。
顾家郎君要经营自个儿的好名声,可见也不是个淡泊名利之人,既然如此,那便叫他的谋划尽皆成空好了。
至于定国候夫妻两是否无辜,那左右是他们的儿子,他们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若是她将自己的薇儿嫁了过去,即便是事发了,那夫妻两也断然不会自觉有愧天家,从而主动坦白,相反,他们只会帮着隐瞒,最好将薇儿一辈子蒙在鼓里,或者干脆便暗度陈仓,将乡下那个也接过来。
只要当儿子的顾家郎君执意如此,做父母如何能拗得过做儿子的?
定国候子嗣繁多倒也罢了,偏他还是个子嗣单薄的,膝下就这么一个独子。
想也知道定国候及其夫人会如何选择。
……
“听说了吗?定国候府的小侯爷,早早便定了娃娃亲,只等女方及笄,便会成婚。”
“怎会如此?上回我才让兄长打探过,兄长分明告诉我,小侯爷尚未议亲,至今仍是独身一人。”
“这你便不懂了,听闻那亲是老侯爷夫人定下的,也姓顾,指不定和定国候府哪哪沾亲带故的才得了这份殊荣,其人,从小便被养在乡下,听说是叫老夫人带大的,从未见过她的父母,说不定啊,是天煞孤星,克死了自己爹娘的命。”
说话之人拿扇子挡了半边脸,只露出充满不屑神态的上半张脸:“这么个出身,这么个身份,又是养在乡下庄子上的,不懂礼仪规矩,也无甚见识,我若是小侯爷,我也不想告知旁人我有这么门亲在。”
“你胡说八道,小侯爷才不是那种人。”
“是是是,小侯爷不是,我是,你少犯点花痴吧你,叫人听去了,仔细你的名声。”
“我不过是敬仰小侯爷的君子之风,和他清清白白从未越矩,有什么好怕的?”
“……”
类似议论在各处响起,消息最初是从哪儿传来的已经无法考察,总之当定国候府的人知晓这事的时候,消息早已经成为了京中所有未婚女郎们人尽皆知之事。
顾斐风评极好,是不少女郎的梦中情郎,若是再排个京城四公子之类的称号,顾斐必然榜上有名。
这么个梦中情郎般的人,竟然已有婚约,这令无数女郎一颗少女心摔了个稀碎。
谢知玉也听到了消息,她听到消息的时候,咋舌,心说皇后娘娘可真是雷厉风行,这距离她信口雌黄将上辈子发生过的事告知才多久啊,满京城便都传遍了。
这事定国候府还没法出面说什么,一旦出面了,便会有人追问那传闻中的姑娘是谁。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填补,一旦事发,定国候府才真的里子面子名声脸面尽数丢了个精光。
皇后派人去探查之后,得回的消息和谢知玉所说一般无二。
定国候府的姑娘,确实未婚先孕,生了个女儿,放在乡下老家养着。
因为对方的老家离京城有段距离,定国候又不是什么风云人物,倒也没人专门盯着他不放,所以,这事愣是叫其将之瞒得严严实实的。
探查消息的人,恰好问对了人,那边的人都知道顾斐和顾盼君之间的事,被放在乡下留守的下人,心里当然更希望能够回到京城。
顾斐的到来便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所以他们对顾斐极为尊敬讨好。
定国候放在自己母亲身边的人,全让老夫人给买通,成了自己的人,也没人给定国候通风报信什么。
顾盼君在那儿,被妥妥认定将来会是定国候府的当家夫人。
主人家的隐秘事情甚至是丑闻,知晓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乡下的顾家下人,只知晓顾盼君是顾家姑娘,唤老夫人一声祖母,并不知道她其实至多算是个表姑娘。
留在老家的顾家人,大都是顾家旁支,诸如顾家宗室中混得好的,早早便一道儿搬到了京城去了。
留下的全是混得并不如何的。
老夫人回去了,她便是那儿最尊贵的人,她说什么,自然便是什么。
知晓其中内情的,除非是主子们的心腹,否则尽皆都被遣送离开或是被迫病逝。
老夫人说顾盼君是顾家姑娘,他们也就当她的顾家姑娘,当她是主子看待。
顾斐到来之后,两人关系随着年龄增长,越发亲密。
老夫人就对他们说,两人从小便定了娃娃亲,顾盼君将来是要嫁给顾斐的。
老夫人这么讲,他们也就信了。
定国候没事不会专门差人去查看自己老娘的情报,定国候夫人是儿媳,哪怕如今她才是侯府当家主母,也没有做媳妇的去探查婆婆情况的道理。
这么一来,乡下便全是老夫人做主,老夫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不曾遮掩。
皇后派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压根没费上吹灰之力,便得知了一切。
等到回禀之后,皇后望着画像上的翩翩郎君,再瞧上方自己母族那边极尽赞美之话,嗤笑了一声:“倒是个会装模作样的。”
皇后身边的老人不在,跟前伺候的不敢随意搭话,只垂了头,越发小心翼翼,怕扰了皇后娘娘,惹来责罚。
皇后命人将册子收起来,越想越不得劲,若是玉儿没有横插一脚,她岂不是叫这个狼子野心的贼人蒙在了鼓里?
真是好一个翩翩君子般的顾家郎君,在老家随便一打听便知道顾家那两位小主子,那是必然会成为一家人的,那顾家姑娘,也不是定国候的骨肉,和顾斐是表兄妹关系。
两人素来不在人前避讳亲密,谁都知道他俩有情况,唯独京城这边不知晓。
她要是相中了这人,看薇儿那不上心的模样, 想必也是任由她这个当娘的做主的。
到时候,女儿嫁过去了才知晓其中内情,那才真的是恶心死人。
便是天家公主,无事也不能说和离便和离,大魏承平多年,早不是开国时期人口百不存一,需要休养生息,是以鼓励寡妇再嫁,若是夫妻感情破裂,也鼓励和离,而后各自重组家庭的时候了。
皇后越想越气,抬手唤来宫人,吩咐了几句。
顾家郎君要经营自个儿的好名声,可见也不是个淡泊名利之人,既然如此,那便叫他的谋划尽皆成空好了。
至于定国候夫妻两是否无辜,那左右是他们的儿子,他们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若是她将自己的薇儿嫁了过去,即便是事发了,那夫妻两也断然不会自觉有愧天家,从而主动坦白,相反,他们只会帮着隐瞒,最好将薇儿一辈子蒙在鼓里,或者干脆便暗度陈仓,将乡下那个也接过来。
只要当儿子的顾家郎君执意如此,做父母如何能拗得过做儿子的?
定国候子嗣繁多倒也罢了,偏他还是个子嗣单薄的,膝下就这么一个独子。
想也知道定国候及其夫人会如何选择。
……
“听说了吗?定国候府的小侯爷,早早便定了娃娃亲,只等女方及笄,便会成婚。”
“怎会如此?上回我才让兄长打探过,兄长分明告诉我,小侯爷尚未议亲,至今仍是独身一人。”
“这你便不懂了,听闻那亲是老侯爷夫人定下的,也姓顾,指不定和定国候府哪哪沾亲带故的才得了这份殊荣,其人,从小便被养在乡下,听说是叫老夫人带大的,从未见过她的父母,说不定啊,是天煞孤星,克死了自己爹娘的命。”
说话之人拿扇子挡了半边脸,只露出充满不屑神态的上半张脸:“这么个出身,这么个身份,又是养在乡下庄子上的,不懂礼仪规矩,也无甚见识,我若是小侯爷,我也不想告知旁人我有这么门亲在。”
“你胡说八道,小侯爷才不是那种人。”
“是是是,小侯爷不是,我是,你少犯点花痴吧你,叫人听去了,仔细你的名声。”
“我不过是敬仰小侯爷的君子之风,和他清清白白从未越矩,有什么好怕的?”
“……”
类似议论在各处响起,消息最初是从哪儿传来的已经无法考察,总之当定国候府的人知晓这事的时候,消息早已经成为了京中所有未婚女郎们人尽皆知之事。
顾斐风评极好,是不少女郎的梦中情郎,若是再排个京城四公子之类的称号,顾斐必然榜上有名。
这么个梦中情郎般的人,竟然已有婚约,这令无数女郎一颗少女心摔了个稀碎。
谢知玉也听到了消息,她听到消息的时候,咋舌,心说皇后娘娘可真是雷厉风行,这距离她信口雌黄将上辈子发生过的事告知才多久啊,满京城便都传遍了。
这事定国候府还没法出面说什么,一旦出面了,便会有人追问那传闻中的姑娘是谁。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填补,一旦事发,定国候府才真的里子面子名声脸面尽数丢了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