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来办?”东里婳略为意外,她还以为以她对大皇子的重视,会抢着帮大皇子举办宴会。
“是呀,这是皇后娘娘进宫,第一个皇子的生辰,并且还是陛下最为重视的嫡长子,皇后娘娘既为正宫,如若为大皇子好好地大办一场生辰宴,便是重视陛下的子嗣,想来陛下也高兴。并且因着魏贵人的事儿,陛下对娘娘有所不满,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让陛下对娘娘有所改观。”杨德妃很是为东里婳考虑地说。
而其实她早就想为大皇子大办一场了,她想区别那些庶皇子,突出大皇子正统,只是天家总说小娃儿不必如此,年年驳了她的意思。所以今年杨德妃就把算盘打到了东里婳的身上。她瞧着东里婳连魏贵人生子也管,想来是着急在天家面前表现她的贤惠,既是如此,她就借她的手去为皇儿争一争。皇后为了讨得天家欢心,定然会借大皇子的生辰使劲儿。
如果是由皇后亲自主办的生辰宴,不就能让淑妃和林妃彻底地明白,谁才是未来的太子?
杨德妃的算盘打得很好,她也觉着皇后一定会答应的。可是——
“大办就不必了,小孩子过生辰,也不是什么正日子,还是小宴一番,让孩子们玩乐一番便够了。”东里婳却是如此说道。
杨德妃没想到东里婳竟然拒绝得如此干脆。她一时愕然。
难道她说的还不够体贴么?她可是为了她着想,才叫她替恒儿办生辰宴的!
“皇后娘娘,”杨德妃勉强笑道,“我也是为了您着想……才想借恒儿的生辰宴给您为陛下致歉……”
“本宫并未犯错,为何要向陛下致歉?”东里婳道。
杨德妃这下是真傻了。她不知道东里婳为何这样理直气壮,明明是她让爹爹故意搅浑的水,今日应当有人上奏弹劾才是。她上午去找过皇后,却听说她去了合玉轩,之后就听说魏家的两个夫人被拖下去了,皇后还去了找了天家……这怎么看,她都摊上事儿了,怎么现下她还跟无事人一样?难道魏家也是吃素的?
她爹就没有将事儿安排好,一鼓作气把这皇后给废了?
还让她如此不知悔过?
东里婳并不知以往皇子公主们的生辰是如何过的,书中好似只对成武帝的几次万寿节做过描述,那是他每个阶段的具象呈现。最后一回的万寿节,自是万国来贺。
“皇子们过生辰,向来是有章程的罢?”东里婳问施姑姑。
施姑姑道:“回娘娘话,确是有章程的。”天家不若先皇,对几个皇子公主一视同仁,并不偏宠哪一个就给哪一个大办生辰,他似也不喜太过铺张浪费,只让各宫小小庆贺一番便罢了。当然,后宫都有一份生辰礼送去,天家按制赐下生辰礼。
“那便按章程办,待到了大日子,再给大皇子好好地办。”虞朝娃儿有三个大日子,一是满月,二是三岁,三是十五岁,这三个生辰是要邀请了亲朋好友到家里共庆的。大皇子现才十岁,还早着呢。
杨德妃的脸色颇为精彩。这年轻皇后,这样不给她脸面?
--
作者有话说:
梓童,是古代皇帝对皇后的一种称呼。百度百科:古代为什么称皇后是梓童?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说法一:源于前汉书平话中吕后自称。说法二:源自于《汉武故事》,其中曾讲到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这或许就是帝称后为“梓童”的开始,说法三: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称做「玉玺」;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来称呼皇后。
“本宫来办?”东里婳略为意外,她还以为以她对大皇子的重视,会抢着帮大皇子举办宴会。
“是呀,这是皇后娘娘进宫,第一个皇子的生辰,并且还是陛下最为重视的嫡长子,皇后娘娘既为正宫,如若为大皇子好好地大办一场生辰宴,便是重视陛下的子嗣,想来陛下也高兴。并且因着魏贵人的事儿,陛下对娘娘有所不满,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让陛下对娘娘有所改观。”杨德妃很是为东里婳考虑地说。
而其实她早就想为大皇子大办一场了,她想区别那些庶皇子,突出大皇子正统,只是天家总说小娃儿不必如此,年年驳了她的意思。所以今年杨德妃就把算盘打到了东里婳的身上。她瞧着东里婳连魏贵人生子也管,想来是着急在天家面前表现她的贤惠,既是如此,她就借她的手去为皇儿争一争。皇后为了讨得天家欢心,定然会借大皇子的生辰使劲儿。
如果是由皇后亲自主办的生辰宴,不就能让淑妃和林妃彻底地明白,谁才是未来的太子?
杨德妃的算盘打得很好,她也觉着皇后一定会答应的。可是——
“大办就不必了,小孩子过生辰,也不是什么正日子,还是小宴一番,让孩子们玩乐一番便够了。”东里婳却是如此说道。
杨德妃没想到东里婳竟然拒绝得如此干脆。她一时愕然。
难道她说的还不够体贴么?她可是为了她着想,才叫她替恒儿办生辰宴的!
“皇后娘娘,”杨德妃勉强笑道,“我也是为了您着想……才想借恒儿的生辰宴给您为陛下致歉……”
“本宫并未犯错,为何要向陛下致歉?”东里婳道。
杨德妃这下是真傻了。她不知道东里婳为何这样理直气壮,明明是她让爹爹故意搅浑的水,今日应当有人上奏弹劾才是。她上午去找过皇后,却听说她去了合玉轩,之后就听说魏家的两个夫人被拖下去了,皇后还去了找了天家……这怎么看,她都摊上事儿了,怎么现下她还跟无事人一样?难道魏家也是吃素的?
她爹就没有将事儿安排好,一鼓作气把这皇后给废了?
还让她如此不知悔过?
东里婳并不知以往皇子公主们的生辰是如何过的,书中好似只对成武帝的几次万寿节做过描述,那是他每个阶段的具象呈现。最后一回的万寿节,自是万国来贺。
“皇子们过生辰,向来是有章程的罢?”东里婳问施姑姑。
施姑姑道:“回娘娘话,确是有章程的。”天家不若先皇,对几个皇子公主一视同仁,并不偏宠哪一个就给哪一个大办生辰,他似也不喜太过铺张浪费,只让各宫小小庆贺一番便罢了。当然,后宫都有一份生辰礼送去,天家按制赐下生辰礼。
“那便按章程办,待到了大日子,再给大皇子好好地办。”虞朝娃儿有三个大日子,一是满月,二是三岁,三是十五岁,这三个生辰是要邀请了亲朋好友到家里共庆的。大皇子现才十岁,还早着呢。
杨德妃的脸色颇为精彩。这年轻皇后,这样不给她脸面?
--
作者有话说:
梓童,是古代皇帝对皇后的一种称呼。百度百科:古代为什么称皇后是梓童?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说法一:源于前汉书平话中吕后自称。说法二:源自于《汉武故事》,其中曾讲到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这或许就是帝称后为“梓童”的开始,说法三: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称做「玉玺」;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来称呼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