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说不定就是真的。高人都喜欢云游什么的,这到处跑来跑去,总归是能见到一些咱们都没见过的东西。而且……”
顾七瞄了一眼确认外面没人后,又接着说道:
“这房子的保护结界那么神奇,我看那高人云游,肯定去的也都是咱一般人都去不了的地方。”
顾七指了指天上,“这粮食一亩能收2000斤又算什么,我看,说不定几千斤上万斤的都有。对高人来说,那都不是事儿。”
顾七满嘴跑火车的一通猜测,把屋里的人直接给听傻了。
小溪差点就给七叔跪了。
果然世事无绝对。
这不靠谱,也有不靠谱的好处,就是想法会比较天马行空,不受限制,有时候还能歪打正着,就比如现在。
小溪觉得以后土豆和的来源,也不用再想其它说法了,完全可以说是高人云游后又留给她家的粮种。
而且,既然是高人嘛,肯定是比较关心百姓疾苦的,所以云游去找粮种,想救民于水火什么的,还真是一个完美的说法。
跟高人伟大的形象,简直太符合了有没有!
以后等土豆和也传到了老将军他们那里,七叔要是亲眼见证过几千上万斤的亩产后,对自己今天的神预言一定感到很惊喜,嘿嘿嘿……
而秦老汉父子则面面相觑。
他们彩排时,有想过这主仆俩对玉米的产量可能会惊讶、会不信,又或者将信将疑的说试着种种……
但唯独会没想到,顾七随便一说就能说中真相?
这可真是……跟自家彩排过的所有剧本都不一样,白排了。
不过好在他们的演出目的基本已达到,只是接下来,就只能各自随机应变了。
顾逸看着七叔那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跟秦家人全都一副被雷劈过的表情,也不知道说啥好了。
高人再神奇,地再好,亩产从两三百翻十倍变成两三千,也就差不多了,七叔这随便一扯就是上万斤,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秦爷爷他们两亩地才收300多斤呢,听你鬼扯亩产上万,没打你都算是轻的。
“七叔,那些没影的事就别说了。还是先看看这个叫玉米的东西,能种成什么样吧。”
顾逸也是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么一句,把话题拉回了正轨。
“对,阿逸说得对,咱先种这玉米。这要是真种成了,到时候就带一点到老将军那里去。”
秦老汉赶忙附和,顺便还提了一嘴带种子的事,让这主仆俩心里先有个数。
“秦爷爷,粮种事关重大。这带不带的,咱种出来以后看情况再商量。”
顾逸明白外祖家若真有个高产粮种,运作好了会有什么好处。
但这一路山高水远,中途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万一粮种要是落在别人手上就不好了。而且外祖父那里什么情况,他们也不得而知。
所以,若真要带的话,就一定得想好万全之策。不然,这粮种还是留在谷里最稳妥。
秦老汉见阿逸一副沉思的样子,也就不再继续往下说了,反正只要确认这主仆俩短时间不会走就行,后面确实有的是时间商量。
这出重要的戏一落幕,秦家就又开始了正常的忙碌生活。
因为很多农作物都要到清明、谷雨才开始种,包括玉米,所以秦家这段时间就专心在谷里捡碎石,准备垒门。
任何事情,想想都是简单的,等真做了,才知道其中的难处。
就像……造城门。
小溪看着爹跟爷爷吭哧吭哧运石头,爬上爬下一点点的垒,才清楚认识到这1米厚4米高,宽度3米左右的墙,究竟是个多大的工程。
而从垒门的第一天开始,七叔还要天天对姐弟俩发出灵魂拷问。
“小溪小雨,我们要开始垒门了,你准备好了吗,七叔等你的城门哟,哈哈……”
“怎么样小溪,那城门你还造吗?哈哈哈……”
“小雨,你姐说要让你跟她一起造一座比这还高一倍的城门呢,就是你站在墙根底下一抬头,帽子就能掉地上的那种高,你想造吗?哈哈……”
刚开始,姐弟俩还能无视七叔的打击,可是等门越来越高,快接近完工时,小包子就有点扛不住了。
“姐,那门那么高,咱俩真能造出来吗?”
虽然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力气已经很大了,但毕竟他跟姐姐又不是大人,这身高都只有那么点呢。
而且听说他们要垒的城门,比现在这座要大很多,还不一样,是上面还能走人的那种,他不会呀。
小溪心里虽然也有一点点动摇,但这会儿听到小包子这样说,立马意识到,这事儿已经不仅仅是造城门这么简单了。
这已经关系到小包子三观的建立了。
造城门也许难,但再难,也不能养成还没开始干就放弃的习惯。
“弟啊,姐给你讲个故事。说从前有一群蛤蟆比赛爬一座很高的山,谁最先爬到顶峰就有奖励。
那山很高很高,以前没有蛤蟆能爬上去,但为了奖励,很多蛤蟆还是去参赛了,只不过,爬着爬着却都又陆续都放弃了。
最后只有一只蛤蟆爬到了顶峰。最后一问才知道,原来那只蛤蟆是个聋子。
因为它听不见别人一个劲的叫它放弃,只一门心思专注自己脚下,这才爬到了顶峰。
而我们现在要造的这个城门,就跟那蛤蟆要爬的山峰差不多,所以你说,我们应该怎样?”
“我觉得说不定就是真的。高人都喜欢云游什么的,这到处跑来跑去,总归是能见到一些咱们都没见过的东西。而且……”
顾七瞄了一眼确认外面没人后,又接着说道:
“这房子的保护结界那么神奇,我看那高人云游,肯定去的也都是咱一般人都去不了的地方。”
顾七指了指天上,“这粮食一亩能收2000斤又算什么,我看,说不定几千斤上万斤的都有。对高人来说,那都不是事儿。”
顾七满嘴跑火车的一通猜测,把屋里的人直接给听傻了。
小溪差点就给七叔跪了。
果然世事无绝对。
这不靠谱,也有不靠谱的好处,就是想法会比较天马行空,不受限制,有时候还能歪打正着,就比如现在。
小溪觉得以后土豆和的来源,也不用再想其它说法了,完全可以说是高人云游后又留给她家的粮种。
而且,既然是高人嘛,肯定是比较关心百姓疾苦的,所以云游去找粮种,想救民于水火什么的,还真是一个完美的说法。
跟高人伟大的形象,简直太符合了有没有!
以后等土豆和也传到了老将军他们那里,七叔要是亲眼见证过几千上万斤的亩产后,对自己今天的神预言一定感到很惊喜,嘿嘿嘿……
而秦老汉父子则面面相觑。
他们彩排时,有想过这主仆俩对玉米的产量可能会惊讶、会不信,又或者将信将疑的说试着种种……
但唯独会没想到,顾七随便一说就能说中真相?
这可真是……跟自家彩排过的所有剧本都不一样,白排了。
不过好在他们的演出目的基本已达到,只是接下来,就只能各自随机应变了。
顾逸看着七叔那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跟秦家人全都一副被雷劈过的表情,也不知道说啥好了。
高人再神奇,地再好,亩产从两三百翻十倍变成两三千,也就差不多了,七叔这随便一扯就是上万斤,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秦爷爷他们两亩地才收300多斤呢,听你鬼扯亩产上万,没打你都算是轻的。
“七叔,那些没影的事就别说了。还是先看看这个叫玉米的东西,能种成什么样吧。”
顾逸也是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么一句,把话题拉回了正轨。
“对,阿逸说得对,咱先种这玉米。这要是真种成了,到时候就带一点到老将军那里去。”
秦老汉赶忙附和,顺便还提了一嘴带种子的事,让这主仆俩心里先有个数。
“秦爷爷,粮种事关重大。这带不带的,咱种出来以后看情况再商量。”
顾逸明白外祖家若真有个高产粮种,运作好了会有什么好处。
但这一路山高水远,中途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万一粮种要是落在别人手上就不好了。而且外祖父那里什么情况,他们也不得而知。
所以,若真要带的话,就一定得想好万全之策。不然,这粮种还是留在谷里最稳妥。
秦老汉见阿逸一副沉思的样子,也就不再继续往下说了,反正只要确认这主仆俩短时间不会走就行,后面确实有的是时间商量。
这出重要的戏一落幕,秦家就又开始了正常的忙碌生活。
因为很多农作物都要到清明、谷雨才开始种,包括玉米,所以秦家这段时间就专心在谷里捡碎石,准备垒门。
任何事情,想想都是简单的,等真做了,才知道其中的难处。
就像……造城门。
小溪看着爹跟爷爷吭哧吭哧运石头,爬上爬下一点点的垒,才清楚认识到这1米厚4米高,宽度3米左右的墙,究竟是个多大的工程。
而从垒门的第一天开始,七叔还要天天对姐弟俩发出灵魂拷问。
“小溪小雨,我们要开始垒门了,你准备好了吗,七叔等你的城门哟,哈哈……”
“怎么样小溪,那城门你还造吗?哈哈哈……”
“小雨,你姐说要让你跟她一起造一座比这还高一倍的城门呢,就是你站在墙根底下一抬头,帽子就能掉地上的那种高,你想造吗?哈哈……”
刚开始,姐弟俩还能无视七叔的打击,可是等门越来越高,快接近完工时,小包子就有点扛不住了。
“姐,那门那么高,咱俩真能造出来吗?”
虽然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力气已经很大了,但毕竟他跟姐姐又不是大人,这身高都只有那么点呢。
而且听说他们要垒的城门,比现在这座要大很多,还不一样,是上面还能走人的那种,他不会呀。
小溪心里虽然也有一点点动摇,但这会儿听到小包子这样说,立马意识到,这事儿已经不仅仅是造城门这么简单了。
这已经关系到小包子三观的建立了。
造城门也许难,但再难,也不能养成还没开始干就放弃的习惯。
“弟啊,姐给你讲个故事。说从前有一群蛤蟆比赛爬一座很高的山,谁最先爬到顶峰就有奖励。
那山很高很高,以前没有蛤蟆能爬上去,但为了奖励,很多蛤蟆还是去参赛了,只不过,爬着爬着却都又陆续都放弃了。
最后只有一只蛤蟆爬到了顶峰。最后一问才知道,原来那只蛤蟆是个聋子。
因为它听不见别人一个劲的叫它放弃,只一门心思专注自己脚下,这才爬到了顶峰。
而我们现在要造的这个城门,就跟那蛤蟆要爬的山峰差不多,所以你说,我们应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