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金金想知道的无非就是滇南府的民生现状。
她今日也自己去看了一番,心里已经有数,但也只不过是眼前这么一点,想知道更多,还是得靠段州令这个父母官。
于是宁金金细细问了滇南府官府最大的收入来源于什么,耕地多寡,产粮多少,有什么东西是能够从滇南府流向外头,带来收益的。
段州令倒是都一一细致回答了她。
“滇南府各个州府税收不均,越往北就越富庶,像是花明州,一年到头有时连粮税都征不齐,老百姓们过得也苦。”
“若说府城衙门税收最大的,无非就是铜铁矿产和玉石,只是最大的矿都在花兰州以南,现在被敌寇侵占。”
“府内多险山峻岭,多深林,能耕种的好田地实在是不多,百姓们虽然开垦梯田,但也得在有水的地方才成,况且山体高低不一,若是过度开垦,雨水丰足的时候又容易滑坡。”
“要说起特产,倒有不少,就像花明州,一年四季鲜花似锦,再往南些的地方,各种果木不用人照看就能结出累累硕果。”
“不过鲜花也只能观赏,出了花明州到了别的地方很难养护,至于各种新鲜果子,路途艰难遥远,根本运不出去。”
段州令是边说边摇头叹气,宁金金低头想了一会儿,大概就知道这里头的毛病了。
头一件大事就是交通不便,滇南府多山,修路造路是个巨大的工程,别说她一个小小的商人了,就算是把大梁的国库打开也得狠狠去一层皮。
第二件是粮食不够,地形的事情她没办法解决,但她可以想法子拿出空间改良后的稻种。
既然地少,那就让地里的产量多些,也能慢慢地解决问题。
最后一条,也是让宁金金觉得最可惜的一点,就是特产多但出不去。
盛产鲜花和热带水果,但因为运不出去、没什么用所以没有大规模种植,况且不懂炮制,也发挥不出优势。
“说起鲜花……我在段州令府上喝到的花茶、洗漱时用到的干花球倒是都很有趣,这两样是鲜花干制,虽然得花点功夫,但还是能运出去的,怎么我在外头也看不到有卖类似特产的呢?”
段州令愣了愣。
“这不过是些小玩意儿,贱内的娘家是做小玉石生意的,有时候倒是也会做些花茶、干花球带出滇南府贩卖,但近些的气候差不多,不觉得这个新鲜,再远些……更犯不上了。”
宁金金点了点头,知道这是商路不通的问题,看样子这段州令也不甚明白,于是就没再继续往下深问。
“现在花明州城外的流民有多少,段州令可知道?”
“四千多,南城门是驻军大营,他们不敢停留,现在都在北城门外,露天席地的。”
“县主明鉴,都是同乡之人,下官也心有不忍,只是没的救,也不敢救,只能如此。”
宁金金抿了抿唇,四千人呐,可不是这么好消化的。
“我有件事,希望段州令能替我办一办。”
“有什么事,县主只管吩咐。”
“第一,我想让段州令召集城中各家存粮多的富商,让他们把存粮捐一部分,卖一部分。卖的这部分我出银子,可以给到比市价多一成的价钱。”
“第二,我想在花明州城外置办几个庄子,最好是耕地不多,种有果木、花圃的庄子,想来应该很好找。”
段州令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宁金金这是要做什么。
“存粮的事……县主可是想赈济流民?”
“不错。”
“这个倒好说,庄子更好找,现在外头打仗,除了耕地多的好庄子还值得留一留之外,县主要找的这种庄子到处都是,这些富户都在想方设法地把庄子变成现银银票,价格也便宜。”
“只是……县主恐怕吃亏。”
宁金金摆了摆手:“我自然有我的用处,劳烦段州令了。”
段州令果然是个办事晌快的人,不过三天的功夫,就把两件事都办妥当了。
第二件找庄子的事情倒还好说,头一件让这些富户们把存粮拿出来难办。
宁金金想着怎么也得磨上几天,没想到段州令办事效率这么快,把这些富商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带借来几个兵士吓唬,让他们乖乖地拿出了存粮。
捐的不多,只有一万斤,还是陈米。
另外宁金金花钱买下了五万斤米粮,只是这些米粮并没有充入军需,而是放在了她自己手里。
到第四天,宁金金带着闻人稷出城看了三处庄子,基本都符合她的要求。
庄子里房屋是现成的,果园花圃也都是现成的,这时节刚下了一茬稻米,水田里还是空的。
现在正值兵乱,佃农们只有一小部分愿意继续留在庄子里,剩下的有门路的都要离开到别处投奔亲戚去,宁金金也不拦着。
她正怕原本干活的人太多,她不好再招收流民,现在正好。
花了一天的功夫,宁金金把三个大庄子都买了下来,过了户。
到第五天,宁金金从粮草营里调出了一支小队,准备好了大锅大灶,连水都是她悄悄掺过灵泉的。
打开了流民聚集的北城门,一口口大锅摆出来,简易的棚子搭起来,外头的流民们顿时一片哗然。
宁金金亲自来盯着,烧火施粥。
当然,为了不得罪那些富商,宁金金专门写了个大字报出来,把捐过粮食的人家和捐了多少清清楚楚地写了出来。
在熬粥的期间让兵士们大声念了几遍,就算是表彰过他们的功勋了。
施粥的碗筷不足,好在城外有的是芭蕉叶子,摘下来卷成斗状就能当临时的碗用。
流民们好长一段日子没吃到过正经粮食了,大锅准备了七口,不一会儿就大排长龙。
旺火熬粥,宁金金在旁边盯着,一锅粥里放了不少米粮,熬得稀烂浓稠,不管老弱妇孺还是青壮年一人一碗,至少能吃饱。
宁金金挨个大锅里看了一眼,姿态摆明了是主持施粥的人,再加上这些穿盔戴甲的兵士们一口一个县主的叫着,这些流民心里也有数了。
居然是这么一个貌美年轻的女孩子给了他们一条活路。
宁金金想知道的无非就是滇南府的民生现状。
她今日也自己去看了一番,心里已经有数,但也只不过是眼前这么一点,想知道更多,还是得靠段州令这个父母官。
于是宁金金细细问了滇南府官府最大的收入来源于什么,耕地多寡,产粮多少,有什么东西是能够从滇南府流向外头,带来收益的。
段州令倒是都一一细致回答了她。
“滇南府各个州府税收不均,越往北就越富庶,像是花明州,一年到头有时连粮税都征不齐,老百姓们过得也苦。”
“若说府城衙门税收最大的,无非就是铜铁矿产和玉石,只是最大的矿都在花兰州以南,现在被敌寇侵占。”
“府内多险山峻岭,多深林,能耕种的好田地实在是不多,百姓们虽然开垦梯田,但也得在有水的地方才成,况且山体高低不一,若是过度开垦,雨水丰足的时候又容易滑坡。”
“要说起特产,倒有不少,就像花明州,一年四季鲜花似锦,再往南些的地方,各种果木不用人照看就能结出累累硕果。”
“不过鲜花也只能观赏,出了花明州到了别的地方很难养护,至于各种新鲜果子,路途艰难遥远,根本运不出去。”
段州令是边说边摇头叹气,宁金金低头想了一会儿,大概就知道这里头的毛病了。
头一件大事就是交通不便,滇南府多山,修路造路是个巨大的工程,别说她一个小小的商人了,就算是把大梁的国库打开也得狠狠去一层皮。
第二件是粮食不够,地形的事情她没办法解决,但她可以想法子拿出空间改良后的稻种。
既然地少,那就让地里的产量多些,也能慢慢地解决问题。
最后一条,也是让宁金金觉得最可惜的一点,就是特产多但出不去。
盛产鲜花和热带水果,但因为运不出去、没什么用所以没有大规模种植,况且不懂炮制,也发挥不出优势。
“说起鲜花……我在段州令府上喝到的花茶、洗漱时用到的干花球倒是都很有趣,这两样是鲜花干制,虽然得花点功夫,但还是能运出去的,怎么我在外头也看不到有卖类似特产的呢?”
段州令愣了愣。
“这不过是些小玩意儿,贱内的娘家是做小玉石生意的,有时候倒是也会做些花茶、干花球带出滇南府贩卖,但近些的气候差不多,不觉得这个新鲜,再远些……更犯不上了。”
宁金金点了点头,知道这是商路不通的问题,看样子这段州令也不甚明白,于是就没再继续往下深问。
“现在花明州城外的流民有多少,段州令可知道?”
“四千多,南城门是驻军大营,他们不敢停留,现在都在北城门外,露天席地的。”
“县主明鉴,都是同乡之人,下官也心有不忍,只是没的救,也不敢救,只能如此。”
宁金金抿了抿唇,四千人呐,可不是这么好消化的。
“我有件事,希望段州令能替我办一办。”
“有什么事,县主只管吩咐。”
“第一,我想让段州令召集城中各家存粮多的富商,让他们把存粮捐一部分,卖一部分。卖的这部分我出银子,可以给到比市价多一成的价钱。”
“第二,我想在花明州城外置办几个庄子,最好是耕地不多,种有果木、花圃的庄子,想来应该很好找。”
段州令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宁金金这是要做什么。
“存粮的事……县主可是想赈济流民?”
“不错。”
“这个倒好说,庄子更好找,现在外头打仗,除了耕地多的好庄子还值得留一留之外,县主要找的这种庄子到处都是,这些富户都在想方设法地把庄子变成现银银票,价格也便宜。”
“只是……县主恐怕吃亏。”
宁金金摆了摆手:“我自然有我的用处,劳烦段州令了。”
段州令果然是个办事晌快的人,不过三天的功夫,就把两件事都办妥当了。
第二件找庄子的事情倒还好说,头一件让这些富户们把存粮拿出来难办。
宁金金想着怎么也得磨上几天,没想到段州令办事效率这么快,把这些富商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带借来几个兵士吓唬,让他们乖乖地拿出了存粮。
捐的不多,只有一万斤,还是陈米。
另外宁金金花钱买下了五万斤米粮,只是这些米粮并没有充入军需,而是放在了她自己手里。
到第四天,宁金金带着闻人稷出城看了三处庄子,基本都符合她的要求。
庄子里房屋是现成的,果园花圃也都是现成的,这时节刚下了一茬稻米,水田里还是空的。
现在正值兵乱,佃农们只有一小部分愿意继续留在庄子里,剩下的有门路的都要离开到别处投奔亲戚去,宁金金也不拦着。
她正怕原本干活的人太多,她不好再招收流民,现在正好。
花了一天的功夫,宁金金把三个大庄子都买了下来,过了户。
到第五天,宁金金从粮草营里调出了一支小队,准备好了大锅大灶,连水都是她悄悄掺过灵泉的。
打开了流民聚集的北城门,一口口大锅摆出来,简易的棚子搭起来,外头的流民们顿时一片哗然。
宁金金亲自来盯着,烧火施粥。
当然,为了不得罪那些富商,宁金金专门写了个大字报出来,把捐过粮食的人家和捐了多少清清楚楚地写了出来。
在熬粥的期间让兵士们大声念了几遍,就算是表彰过他们的功勋了。
施粥的碗筷不足,好在城外有的是芭蕉叶子,摘下来卷成斗状就能当临时的碗用。
流民们好长一段日子没吃到过正经粮食了,大锅准备了七口,不一会儿就大排长龙。
旺火熬粥,宁金金在旁边盯着,一锅粥里放了不少米粮,熬得稀烂浓稠,不管老弱妇孺还是青壮年一人一碗,至少能吃饱。
宁金金挨个大锅里看了一眼,姿态摆明了是主持施粥的人,再加上这些穿盔戴甲的兵士们一口一个县主的叫着,这些流民心里也有数了。
居然是这么一个貌美年轻的女孩子给了他们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