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摆平“债主”(1/2)
药铺这头是宁金金和静云算账,两人都是个中老手,算盘珠子在手下噼里啪啦打得飞快。
那领头的也拿着一个算盘,这些来要账的有的和他一样是药商,更多的是散户,不识账的居多,宁金金和静云算出的结果便由他来验算。
银子数量大到几百,小到十几两,一笔对一笔,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领头的只顾着低头验算,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竟真的分毫不差。
就算两边算的钱数有出入,也是他不慎弄错了,再查验一遍,果然还是人家的正确。
算账的两个小姑娘看着年纪都不大,竟然还有这样的手艺!
“成了,一个铜子儿都不带差的,看不出来,姑娘竟是个算账的老手,今儿我算是见识了,也服了!”
“您过誉了。”
这铺子的柜台上还有二百两的散碎银钱,宁金金也带着银票出来的,连整带零儿把这几位的账目一分不差全都填平。
“我瞧着这里还剩下许多欠款的条子,几位若是认得这条子上的人,倒劳烦你们帮着四处吆喝一声儿,我后日还来,叫他们拿着收款的条子来收钱。”
几个人心满意足,连连答应,领头的看宁金金为人不差,做事果断爽快,虽说是个年轻姑娘,但更是个难得的好主顾。
因此临走时一再嘱咐说千万别因今日伤了和气,日后照旧,宁金金笑着一一应了。
处理完外头的,就得处理铺子里的人了。
宁金金送完了账主子们,重新坐回到铺子里,把两个生药铺的伙计都叫到跟前来,对比着干活的契书一个一个核实。
但凡和掌柜的、账房沾带亲戚的,不论远近一并开除,宁金金好歹还有些好心,把这几个伙计还没结清的药钱也给结清了。
该赶走的都赶走了,剩下的二十几个伙计也都被宁金金给镇住,偌大的铺子里二十几号人,连一声咳嗽也不闻。
那庄管家也不敢多说话,对宁金金越发敬畏起来。
“我也不是那等铁石心肠的,况且虽说是接手的铺子,但要全换新的人,也甚麻烦,所以留下你们。这铺子我打算重新修整过再开业,修缮期间你们月银也照旧,只管留下就是了。”
伙计们连声道谢。
“再说一句,既然留下了你们,以前的事我便既往不咎,我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以后若是有什么差错,我也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都得给我走人,听明白了么?”
这些伙计们保住这份活儿已是万幸,哪里还敢说别的,一连声只说不敢。
“刚才去沏茶的是哪一个?”
一个伙计站了出来,宁金金一看,果真不错,刚才送东西来的也是他。
“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
“回东家姑娘,小的姓全,单名一个平字,今年二十四了。”
“可识字?会算账么?之前在铺子里做什么的?认不认得药材?”
“小的识字,也会算账,小的的祖父就是做郎中的,小的从小跟着,药材都认得,也知道怎么分辨好坏。以往在铺子里就是当伙计,有时候账房、库房人手不够了,也让小的去帮忙,他们都是知道的,小的不敢撒谎。”
宁金金点了点头:“我瞧你倒是个心细灵巧的,留你做个掌柜,你再指出两个人来做管事。”
“是,是!多谢姑娘!”
全平果然不是个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7章 摆平“债主”(2/2)
糊的人,立刻便指出了两个人来,宁金金又问了几个问题,这两人态度也恭敬,回答起来也没差错,便应允了。
这两家生药铺宁金金准备一家照旧做药材生意,另外一家就做成药的生意,至于账房和另外一个掌柜,少不得还得招人,不过当前先修缮店面,倒是不用着急。
“全掌柜,你这两日把两间铺子剩下的存货都清点出来,就按照这个册子上的样式记录。”
说着,静云从手边的提盒里拿出一个本子,上面是她和宁金金一起研究的记录药材库存的册子,上头的格式和铺子里原先用的很不一样,记录起来更加清楚,也方便查看。
“后日我来清账目,大后天你把库存册子送到宣威将军府上去。现在把两间铺面的图纸拿来,我要带走。”
这一连串的事情虽说琐碎,但办得却快,宁金金拿上了图纸,上马车离开,庄管家在前面引路,直接前往布庄和脂粉铺子。
布庄的处理更加简单粗暴,宁金金有自己的人,更不需要这些了,只留下了三个伙计,好清点库存和修缮店面期间盯着,其余人全都多发了一个月月银遣散。
布庄旁边紧邻着脂粉铺子,宁金金打算将脂粉铺子并入布庄,便把脂粉铺子上的掌柜、伙计们也全部遣散,只留下账房和制作脂粉的师傅们。
账房先生被宁金金派去了新铺子,这间铺子生意不大好,经营不当买卖寥寥。
但宁金金查看了铺子里出的货品,虽说没什么花样儿,但师傅们的手艺倒是挺实在的,做工十分不错,只是因为原料不太好,且配比不大对,出的胭脂水粉质量才不大好。
整个梁京城的脂粉生意基本上都被几家给把持住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作坊,更不缺师傅。
宁金金问了问这些人,他们好不容易才寻到这么个活儿,倒没有一个愿意走的,也都留了下来。
宁金金把师傅们安置到了城外的庄子上,等她腾出手,再去庄子上布置,把作坊开起来。
最后再收完书斋,这一天也就过去了。
书斋倒是没什么好说的,梁京的书斋多了去了,多一家不多少一家也不少,宁金金也没指望这书斋能赚多少钱。
再加上掌柜的是个年纪大些的读书人,看着就没什么精神气,她也没了修缮的心气儿。
实在不成,等她整顿完别的铺子,再给书斋想几条营业的策略,眼前的确顾不上它。
到第二日,宁金金先后去了点心铺子和两家大杂货铺。
点心铺子里干活的人没什么错处,掌柜账房伙计都中规中矩的,三个点心师傅的手艺也中规中矩,会的花样儿也一般般,来买糕饼的也只是些平民百姓家。
宁金金决定先暂时关店修缮一番,剩下的就是回去想些点心蛋糕的制作方法,先把商品种类搞起来。
宁金金心里都盘算过了,若是今年继续开业,虽说原料受限,但还能小赚一笔。
等明年庄子上的生产搞起来,诸如鸡蛋、果酱、蜂蜜、牛奶羊奶等原料可以直接供应,这点心铺子还有赚大钱的时候。
两家大杂货铺宁金金准备明年配合庄子上开成鲜货铺子,因此掌柜账房伙计都没动,当前的安排只是不再进货,慢慢地减价清仓。
忙过了两天,宁金金照旧神采奕奕,一心想着怎么做才能快速赚钱,倒是比闷在家里更加精神些。
收完了铺子,宁金金便开始着手写信,从北边儿调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