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福运农娇:一品锦鲤夫人 > 第206章 要做地主了

第206章 要做地主了

新房子已经上了梁,接下来的活儿也用不到村里人,屋里地面上也已经铺好了砖,只剩下上屋顶瓦片和墙面刷灰浆。

这些都是技术活儿,不是干惯了泥瓦匠的恐怕出事,上完房梁之后,杜二便把来干活的人都散了。

刷灰浆和做屋顶同时进行,灰浆刷完了就在屋里放几个炭盆子烤着,孙师傅手下的工匠们家里也有田有地的,快开春了,忙完杜二家这趟活儿还要家去帮着春种,基本上没有一个在惜力,都在加班加点儿地赶工。

上完房梁后,宁金金还特地往新家里去了一趟,专门找孙师傅要了几个屋子屋内的尺寸,那时她才从县里回来不过三四天,正好是三月初一,家里的灰浆已经刷好,屋里点着火盆烤着湿气,灶间的炕也烧着,孙师傅看宁金金像是要进屋,把她给拦了下来。

屋里点着火盆,烟气重,况且屋顶上正铺着稻草,砸下来也不是玩儿的,宁金金老老实实站住脚,只问了屋内的尺寸就又离开了。

照这个速度,最多到三月中旬,一家人就能住上新房子。

而宁金金问尺寸也不是为了别的,她倒是找到了桑立远上回给她带来的特殊料子的新用途——做天花板。

前世宁金金在村子里长大,也没几家是屋里吊着天花板的,老屋子基本上都露着房梁,有讲究的也不过用长木条绷一层塑料布,这就算是天花板了,用来隔开屋顶上的尘土。

宁金金也是想到了这个,才发现了这些布料的妙用,问了具体的尺寸,好回家去该裁的裁,该拼的拼起来。

等到屋顶全都完工的时候,再让师傅们给钉在上头,中间缝上几排暗扣,从房梁上悬下铁丝来吊着,这样一来屋里住着更干净,没灰尘。

新房子快要完工,杜二也不用天天都在宅基上盯着,几乎都是早上去,下晌就和宁氏一起回家,隔三差五地去青里堡一趟看看家具,没有旁的事情,宁金金这才把再多些田地的事情拿出来重新商量。

下晌,杜二和宁氏从宅基上回来,宁金金听到动静,把弟弟们也叫出来,一家人围坐在灶间喝茶吃着果子点心。

“金金,这是有啥事要商量啊?连点心什么的都摆好了。”

“小姑姑,还记得上回我说的,多买田地的事情不?正好这些日子也没那么忙了,拿出来咱们商量商量。”

“咱家现在的地满打满算有六亩多了,光靠姑父一个人是肯定忙不过来的,与其请丁旺哥和有才叔两家来做长工,不如再多添些田地直接招佃户。这样一来做得更加长久稳定,咱们家也算置下产业来了。”

宁金金说完,杜二想了想,说道:“是这么个道理,但现下能买的地也就只有荒地,没有别的,荒地便宜,但当年不会太出东西,就算种了也难出收成,少不得第一年的庄稼得全折进地里养地,这些佃户们总不能饿着,若是没粮食,也得给银钱贴补。”

宁金金心说,要是别家的荒地倒罢了,她手里有空间,有灵泉水,怎么着第一年也能种些东西出来,不会荒着,但又不能直说,只继续劝。

“荒地便宜,现在就算不算我手里的几百两银子,光是冬天卖鲜菜的银钱,也有一百多了,再加上这个月还送一回,虽然不能再卖一两银子一斤的高价,也得五钱银子。到天气暖和了,咱们搬新家,屋后的那块地就直接用菜箱子里的土肥上,之后的鲜菜香满楼也是收的,就算卖不了高价,但一整年都有散碎银钱进来。”

“十亩地要招家里至少有一个壮劳力的佃户,算下来五户就足够了,就算第一年不出多少东西,贴补的银钱也总比长工要便宜些,到明年,家里越冬的鲜菜更多,地里也开始出产,就稳下来了。姑父倒不用愁银钱的事,就算家里卖鲜菜的银钱不够,我手里还有好些,不也是家里的钱么?”

宁金金说完,杜二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些轻松的神色来。

“别说,金丫头这么一算,我倒觉得没那么难了。可能还真是穷人乍富,胆子还小着,觉得一下子家里有了这么些地,就跟做梦似的。再说到佃户,更觉得远了,况且也不懂去哪里招人。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地种,谁愿意撂下自家的不管,去给别人家种地,挣这么一点辛苦钱呢?”

“姑父,你这就想差了。就拿丁旺家和有才叔家来说,他们家里也有地,只是不多,一年到头光靠那一点地吃不上和穿不暖,于是只能出门找活儿干。咱们要找的佃户正是这样的人家,虽说近前的咱们村子里每户都有田地够嚼用,但周围村子、镇子上没有地只能打零活儿的人多了去了,只要花一些小银钱,找牙行的中人贴出榜来,恐怕来的人还多,咱们家倒要挑。”

宁金金知道姑父是一时心里转不过弯儿来,索性把后头的事情都安排明白了,算是给杜二打个样子出来,以后家里的地只会多不会少,等过了这一遭儿,之后光他一个人就能忙活明白。

“丁旺家和有才叔家咱们已然是定下了,但姑父和他们说的恐怕只是做长工,没有提佃户的事情。若是他们两家要来做佃户,少不得,咱们得把他们现有的地给买过来,佃户若是有田地这样的私产,在咱们家的地上就不会那么尽心了。”

“咱们家肯定是不会苛待旁人的,依我看,别家的地主不过是上过粮税后给佃户们一年二分的出产,要是佃户家里人口多,也就仅够穿衣吃饭的。咱们家就提到三分,逢年过节另有补贴,宁可少赚点,也别让佃户们太受穷苦,但也不能光以德服人,该拿起规矩的时候也要拿起规矩,这就很不错了。”

“至于住,咱们现在有几处闲房,一是那家人留下的院子,二是咱们家现住的这里,村子里也有闲房,比如二林叔他们家的,他家虽然不卖,咱们却可以赁了来给佃户们先住着。但都不大成体统,到底还是等农闲的时候,在咱家的地边上再起一片院子比较合适,虽说是盖新房子,但也不用像咱家现在的新院子似的那么讲究,花的银钱也有限。”

宁金金这一通说下来,头头是道,杜二和宁氏互相对视了一眼,忽然觉得这些看似很复杂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难,于是安下心来。

“要这么说,我心里就有底了,只是还有一件,要是再添地,恐怕不止要添四亩。”

--

作者有话说:

果然没赶上十二点……卡文好痛苦嘤嘤嘤

新房子已经上了梁,接下来的活儿也用不到村里人,屋里地面上也已经铺好了砖,只剩下上屋顶瓦片和墙面刷灰浆。

这些都是技术活儿,不是干惯了泥瓦匠的恐怕出事,上完房梁之后,杜二便把来干活的人都散了。

刷灰浆和做屋顶同时进行,灰浆刷完了就在屋里放几个炭盆子烤着,孙师傅手下的工匠们家里也有田有地的,快开春了,忙完杜二家这趟活儿还要家去帮着春种,基本上没有一个在惜力,都在加班加点儿地赶工。

上完房梁后,宁金金还特地往新家里去了一趟,专门找孙师傅要了几个屋子屋内的尺寸,那时她才从县里回来不过三四天,正好是三月初一,家里的灰浆已经刷好,屋里点着火盆烤着湿气,灶间的炕也烧着,孙师傅看宁金金像是要进屋,把她给拦了下来。

屋里点着火盆,烟气重,况且屋顶上正铺着稻草,砸下来也不是玩儿的,宁金金老老实实站住脚,只问了屋内的尺寸就又离开了。

照这个速度,最多到三月中旬,一家人就能住上新房子。

而宁金金问尺寸也不是为了别的,她倒是找到了桑立远上回给她带来的特殊料子的新用途——做天花板。

前世宁金金在村子里长大,也没几家是屋里吊着天花板的,老屋子基本上都露着房梁,有讲究的也不过用长木条绷一层塑料布,这就算是天花板了,用来隔开屋顶上的尘土。

宁金金也是想到了这个,才发现了这些布料的妙用,问了具体的尺寸,好回家去该裁的裁,该拼的拼起来。

等到屋顶全都完工的时候,再让师傅们给钉在上头,中间缝上几排暗扣,从房梁上悬下铁丝来吊着,这样一来屋里住着更干净,没灰尘。

新房子快要完工,杜二也不用天天都在宅基上盯着,几乎都是早上去,下晌就和宁氏一起回家,隔三差五地去青里堡一趟看看家具,没有旁的事情,宁金金这才把再多些田地的事情拿出来重新商量。

下晌,杜二和宁氏从宅基上回来,宁金金听到动静,把弟弟们也叫出来,一家人围坐在灶间喝茶吃着果子点心。

“金金,这是有啥事要商量啊?连点心什么的都摆好了。”

“小姑姑,还记得上回我说的,多买田地的事情不?正好这些日子也没那么忙了,拿出来咱们商量商量。”

“咱家现在的地满打满算有六亩多了,光靠姑父一个人是肯定忙不过来的,与其请丁旺哥和有才叔两家来做长工,不如再多添些田地直接招佃户。这样一来做得更加长久稳定,咱们家也算置下产业来了。”

宁金金说完,杜二想了想,说道:“是这么个道理,但现下能买的地也就只有荒地,没有别的,荒地便宜,但当年不会太出东西,就算种了也难出收成,少不得第一年的庄稼得全折进地里养地,这些佃户们总不能饿着,若是没粮食,也得给银钱贴补。”

宁金金心说,要是别家的荒地倒罢了,她手里有空间,有灵泉水,怎么着第一年也能种些东西出来,不会荒着,但又不能直说,只继续劝。

“荒地便宜,现在就算不算我手里的几百两银子,光是冬天卖鲜菜的银钱,也有一百多了,再加上这个月还送一回,虽然不能再卖一两银子一斤的高价,也得五钱银子。到天气暖和了,咱们搬新家,屋后的那块地就直接用菜箱子里的土肥上,之后的鲜菜香满楼也是收的,就算卖不了高价,但一整年都有散碎银钱进来。”

“十亩地要招家里至少有一个壮劳力的佃户,算下来五户就足够了,就算第一年不出多少东西,贴补的银钱也总比长工要便宜些,到明年,家里越冬的鲜菜更多,地里也开始出产,就稳下来了。姑父倒不用愁银钱的事,就算家里卖鲜菜的银钱不够,我手里还有好些,不也是家里的钱么?”

宁金金说完,杜二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些轻松的神色来。

“别说,金丫头这么一算,我倒觉得没那么难了。可能还真是穷人乍富,胆子还小着,觉得一下子家里有了这么些地,就跟做梦似的。再说到佃户,更觉得远了,况且也不懂去哪里招人。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地种,谁愿意撂下自家的不管,去给别人家种地,挣这么一点辛苦钱呢?”

“姑父,你这就想差了。就拿丁旺家和有才叔家来说,他们家里也有地,只是不多,一年到头光靠那一点地吃不上和穿不暖,于是只能出门找活儿干。咱们要找的佃户正是这样的人家,虽说近前的咱们村子里每户都有田地够嚼用,但周围村子、镇子上没有地只能打零活儿的人多了去了,只要花一些小银钱,找牙行的中人贴出榜来,恐怕来的人还多,咱们家倒要挑。”

宁金金知道姑父是一时心里转不过弯儿来,索性把后头的事情都安排明白了,算是给杜二打个样子出来,以后家里的地只会多不会少,等过了这一遭儿,之后光他一个人就能忙活明白。

“丁旺家和有才叔家咱们已然是定下了,但姑父和他们说的恐怕只是做长工,没有提佃户的事情。若是他们两家要来做佃户,少不得,咱们得把他们现有的地给买过来,佃户若是有田地这样的私产,在咱们家的地上就不会那么尽心了。”

“咱们家肯定是不会苛待旁人的,依我看,别家的地主不过是上过粮税后给佃户们一年二分的出产,要是佃户家里人口多,也就仅够穿衣吃饭的。咱们家就提到三分,逢年过节另有补贴,宁可少赚点,也别让佃户们太受穷苦,但也不能光以德服人,该拿起规矩的时候也要拿起规矩,这就很不错了。”

“至于住,咱们现在有几处闲房,一是那家人留下的院子,二是咱们家现住的这里,村子里也有闲房,比如二林叔他们家的,他家虽然不卖,咱们却可以赁了来给佃户们先住着。但都不大成体统,到底还是等农闲的时候,在咱家的地边上再起一片院子比较合适,虽说是盖新房子,但也不用像咱家现在的新院子似的那么讲究,花的银钱也有限。”

宁金金这一通说下来,头头是道,杜二和宁氏互相对视了一眼,忽然觉得这些看似很复杂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难,于是安下心来。

“要这么说,我心里就有底了,只是还有一件,要是再添地,恐怕不止要添四亩。”

--

作者有话说:

果然没赶上十二点……卡文好痛苦嘤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