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金金要跟着,杜闻安也要跟着去,他还没见过家里新的宅基在哪儿,迫切地想去看一看。
“啥时候不能看,非得挑今天?金丫头去是能帮上忙,你能干啥?”
杜闻安撇撇嘴,不说话了。
“闻安,你先带着弟弟们去堂屋练大字,姑父不光是带人看宅基,还得跟人商量价钱呢,等把今天的事情忙完,明儿我领着你们一起去宅基看看玩玩。”
听宁金金这么说,杜闻安这才收了满脸的不乐意,拿好纸笔墨砚,带着两个弟弟去了堂屋。
而宁金金则直接跟了出来,听姑父和孙师傅又说了几句话,便带着人前往新的宅基去查看。
孙师傅随身带着充当量尺的绳子,到了宅基,二话没说,和徒弟拉开了绳子四处丈量查看起来,一通量下来,心里也大约有了数,这才开口询问杜二想怎么个建法儿。
宁金金随身背着的小包里带着她自己的小册子,里头另有一块细长的墨条儿,用纸包着,这是宁金金上回从书斋里买到的最小号的墨锭子,在纸上能划出淡淡的痕迹,比毛笔方便很多。
就比如说现在的田间地头。
宁金金拿出册子和墨条来,翻开一页空白的,递给孙师傅。
“孙伯伯,能不能请您把宅基的尺寸画下来标好?咱们一边画一边细细地说。”
孙师傅愣了一下,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连忙把册子和充当笔的墨条接过来,三两下画出了一片长方形的空地,在旁边标明了尺寸。
宁金金把册子再次拿到手里,就着已有的形状在里面添了不少房屋的俯瞰图出来,宁金金个儿小,三个大人站在旁边看了会儿,复又蹲了下来,瞧得仔细。
“您瞧,这是堂屋的几间,这块宅基后头的荒地也是家里的,准备圈起来种菜用,到时候得用篱笆圈儿围起来的,灶间单独盖出来,就跟我们家现在一样……”
一边儿画着,宁金金一边说了每个屋子的用途,堂屋里还是砌炕的好,冬里好取暖,但也只当招待客人的客厅用,不再睡人了。
要是像现在家里一样,堂屋既是小姑姑和姑父的卧房又是客厅,来了外人多少还是会有些不自在。
“这倒没啥问题,这片宅基够宽敞的,全明的堂屋别说五间了,就算七间也使得,就是不大好看。”
“这灶间倒是和别家的不太一样,少不得得去你家再瞧瞧,好预留出烟道来,这院子里东西的厢房也好说。”
宁金金说完了,杜二又在旁边补充了些,算是把一个院子大致地描画了出来,但专业到窗户能开多大,每个屋的窗户开在哪里之类的问题,还是交给人家专业的去盘算。
最后,宁金金把一页纸拆下来,算是给师傅的留存。
“这样好,一般的庄户人家还真用不上什么图样子,盖起来也就是了,你家的要求高些,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定好了房屋的间数,几人又回到村子里,家里也摆上饭了,少不得要留杜大和孙师傅师徒吃饭,但杜家的灶间不大,只能在堂屋另外摆了一桌,宁氏带着三个小娃单独在堂屋里吃。
灶间,宁金金掺合在四个大人中间丝毫没有违和感,听着孙师傅和杜大杜二定下了建房的砖瓦等材料,这才开始商量工钱。
“咱们都是熟人,就不打那些弯弯绕了,我手底下有三个徒弟,十三个跟我干活的帮工,现在算上老杜和闻全那孩子,有十五个,这就是十八个干活的人,要想在开春的时候住得,这么大的院子,怎么着也得再添十个人来干活。”
“这十个人忠子你自己去找就是了,也不用啥手艺,搬搬抗抗有膀子力气就成,他们的工钱与我们不相干。”
“这盖房子工匠们的工钱,就两种结算的法子,一种呢是按天算,这院子一共盖多久,就算多久的钱。还有一种是按总算,先结定金,再结剩下的,依我看,你就挑后一种,更划算些。”
宁金金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琢磨着孙师傅的话,倒是不假,冬天干活要是碰上大雪天气,一连耽误几天也是有的,这样来算时间也就拉长了,还是一口价更划算些。
杜二也想到了这点,和孙师傅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下了十八两的工钱。
盖房的工具是师傅们的,用料也是他们带着去买,一次买多少便用多少钱,现从杜二这拿银子就是了。
最后孙师傅给出了个数,建这么大的院子,又要好又要结实,光是材料的银钱也得需要二十两银子。
宁金金在旁边默默算了笔帐,孙师傅的工钱要十八两,里头包含着院子图纸的钱,其实不算多,材料二十两,杜大和杜二都没什么异议,可见也算公道。
零散干活的要十个人,这十个人不管饭的话,每人每天给个十二文就算是丰厚了。这一个月下来干散工的就要三两六钱银子,从动工到开春有差不多四个多月的时间,刨去恶劣天气,工期少说也得三个月,总算下来约莫十一、二两银子。
孙师傅一帮人是得管一顿中饭的,吃得太差太少肯定不成,耽误干活,这三个月下来少说也得个五两银子。
现在家里的家具能搬到新房子里接着用的几乎没有,家具也得打新的,从窗格子到炕柜座椅书架子桌子,一整个房子算下来,也得花上十五两左右。
宁金金还没把挖井的钱算上,已经去了七十两,若是中间没有进项,家里还真不剩什么了。
杜二显然也算出了大概,眼神看向宁金金,宁金金只点了点头,并没有话。
“成,就这么着,辛苦孙老哥了。”
“好说好说,等个六七天吧,我把院子的图纸先送过来,定下之后,咱们再看看日子看啥时候动土,一应的执事我们都包圆了,保管动土那天好看!”
“那就七天后吧,前一天我还得出趟门,不得时候。”
一切定好,吃过饭,杜二杜大送孙家师徒出门,兄弟两个又商量了一阵子,时间刚到申时,杜二忙着去打了趟柴回来,又挑了水,直到天色擦黑才忙完。
众人同往常一样洗漱休息,今天坐定了最要紧的大事,终于踏实下来,一宿无话。
--
作者有话说:
果然没能赶上十二点前……
宁金金要跟着,杜闻安也要跟着去,他还没见过家里新的宅基在哪儿,迫切地想去看一看。
“啥时候不能看,非得挑今天?金丫头去是能帮上忙,你能干啥?”
杜闻安撇撇嘴,不说话了。
“闻安,你先带着弟弟们去堂屋练大字,姑父不光是带人看宅基,还得跟人商量价钱呢,等把今天的事情忙完,明儿我领着你们一起去宅基看看玩玩。”
听宁金金这么说,杜闻安这才收了满脸的不乐意,拿好纸笔墨砚,带着两个弟弟去了堂屋。
而宁金金则直接跟了出来,听姑父和孙师傅又说了几句话,便带着人前往新的宅基去查看。
孙师傅随身带着充当量尺的绳子,到了宅基,二话没说,和徒弟拉开了绳子四处丈量查看起来,一通量下来,心里也大约有了数,这才开口询问杜二想怎么个建法儿。
宁金金随身背着的小包里带着她自己的小册子,里头另有一块细长的墨条儿,用纸包着,这是宁金金上回从书斋里买到的最小号的墨锭子,在纸上能划出淡淡的痕迹,比毛笔方便很多。
就比如说现在的田间地头。
宁金金拿出册子和墨条来,翻开一页空白的,递给孙师傅。
“孙伯伯,能不能请您把宅基的尺寸画下来标好?咱们一边画一边细细地说。”
孙师傅愣了一下,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连忙把册子和充当笔的墨条接过来,三两下画出了一片长方形的空地,在旁边标明了尺寸。
宁金金把册子再次拿到手里,就着已有的形状在里面添了不少房屋的俯瞰图出来,宁金金个儿小,三个大人站在旁边看了会儿,复又蹲了下来,瞧得仔细。
“您瞧,这是堂屋的几间,这块宅基后头的荒地也是家里的,准备圈起来种菜用,到时候得用篱笆圈儿围起来的,灶间单独盖出来,就跟我们家现在一样……”
一边儿画着,宁金金一边说了每个屋子的用途,堂屋里还是砌炕的好,冬里好取暖,但也只当招待客人的客厅用,不再睡人了。
要是像现在家里一样,堂屋既是小姑姑和姑父的卧房又是客厅,来了外人多少还是会有些不自在。
“这倒没啥问题,这片宅基够宽敞的,全明的堂屋别说五间了,就算七间也使得,就是不大好看。”
“这灶间倒是和别家的不太一样,少不得得去你家再瞧瞧,好预留出烟道来,这院子里东西的厢房也好说。”
宁金金说完了,杜二又在旁边补充了些,算是把一个院子大致地描画了出来,但专业到窗户能开多大,每个屋的窗户开在哪里之类的问题,还是交给人家专业的去盘算。
最后,宁金金把一页纸拆下来,算是给师傅的留存。
“这样好,一般的庄户人家还真用不上什么图样子,盖起来也就是了,你家的要求高些,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定好了房屋的间数,几人又回到村子里,家里也摆上饭了,少不得要留杜大和孙师傅师徒吃饭,但杜家的灶间不大,只能在堂屋另外摆了一桌,宁氏带着三个小娃单独在堂屋里吃。
灶间,宁金金掺合在四个大人中间丝毫没有违和感,听着孙师傅和杜大杜二定下了建房的砖瓦等材料,这才开始商量工钱。
“咱们都是熟人,就不打那些弯弯绕了,我手底下有三个徒弟,十三个跟我干活的帮工,现在算上老杜和闻全那孩子,有十五个,这就是十八个干活的人,要想在开春的时候住得,这么大的院子,怎么着也得再添十个人来干活。”
“这十个人忠子你自己去找就是了,也不用啥手艺,搬搬抗抗有膀子力气就成,他们的工钱与我们不相干。”
“这盖房子工匠们的工钱,就两种结算的法子,一种呢是按天算,这院子一共盖多久,就算多久的钱。还有一种是按总算,先结定金,再结剩下的,依我看,你就挑后一种,更划算些。”
宁金金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琢磨着孙师傅的话,倒是不假,冬天干活要是碰上大雪天气,一连耽误几天也是有的,这样来算时间也就拉长了,还是一口价更划算些。
杜二也想到了这点,和孙师傅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下了十八两的工钱。
盖房的工具是师傅们的,用料也是他们带着去买,一次买多少便用多少钱,现从杜二这拿银子就是了。
最后孙师傅给出了个数,建这么大的院子,又要好又要结实,光是材料的银钱也得需要二十两银子。
宁金金在旁边默默算了笔帐,孙师傅的工钱要十八两,里头包含着院子图纸的钱,其实不算多,材料二十两,杜大和杜二都没什么异议,可见也算公道。
零散干活的要十个人,这十个人不管饭的话,每人每天给个十二文就算是丰厚了。这一个月下来干散工的就要三两六钱银子,从动工到开春有差不多四个多月的时间,刨去恶劣天气,工期少说也得三个月,总算下来约莫十一、二两银子。
孙师傅一帮人是得管一顿中饭的,吃得太差太少肯定不成,耽误干活,这三个月下来少说也得个五两银子。
现在家里的家具能搬到新房子里接着用的几乎没有,家具也得打新的,从窗格子到炕柜座椅书架子桌子,一整个房子算下来,也得花上十五两左右。
宁金金还没把挖井的钱算上,已经去了七十两,若是中间没有进项,家里还真不剩什么了。
杜二显然也算出了大概,眼神看向宁金金,宁金金只点了点头,并没有话。
“成,就这么着,辛苦孙老哥了。”
“好说好说,等个六七天吧,我把院子的图纸先送过来,定下之后,咱们再看看日子看啥时候动土,一应的执事我们都包圆了,保管动土那天好看!”
“那就七天后吧,前一天我还得出趟门,不得时候。”
一切定好,吃过饭,杜二杜大送孙家师徒出门,兄弟两个又商量了一阵子,时间刚到申时,杜二忙着去打了趟柴回来,又挑了水,直到天色擦黑才忙完。
众人同往常一样洗漱休息,今天坐定了最要紧的大事,终于踏实下来,一宿无话。
--
作者有话说:
果然没能赶上十二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