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团宠锦鲤:王妃她只想当首富 > 第252章 有些事情想的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

第252章 有些事情想的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

“回皇上,臣觉得,四王爷是嫡次子,古往今来,太子之位,自然是有嫡立嫡,无嫡立贤...”

众大臣们提了好些意见。

皇帝都笑眯眯的听了。

“既然你们觉得朕该立太子了,那你们就都写一份奏折来,朕要好好的研究。”

“皇上圣明。”

下朝后,众王爷和好些大臣们心里都激动不已。

虽然不是一下子就能立下太子,可皇上既然动了这个心思,就是极好的啊。

前朝的动静,后宫的嫔妃们很快也知道了。

有皇子的嫔妃们,心里都是激动不已,纷纷想着各种办法,想为皇儿出力。

只有余皇后那里,一点动静都没有。

虽然皇帝没有给她说的太清楚,但余皇后心里,隐隐约约的猜到了一些。

辰儿是大儿子的嫡长子,若是大儿子还在,太孙之位,自然是辰儿的,以后的太子之位、皇帝之位,也会是辰儿的。

可如今,大儿子走了这么多年了,辰儿如今又没恢复身份,想要重回太孙之位,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可在余皇后心里,对大儿子也是极为自责的,这个皇位,若可以,她也希望是辰儿能得。

所以对于此时太子的人选,余皇后什么动作都没做。

连着好几日,皇帝收到了立储的上百封奏折,每一封奏折上,都是写着各位皇子们,是如何如何的好,各种夸赞...

可奏折虽然上了,立太子一事,皇帝却没有再提起。

京城的这些动静,也被一些人给传了出去。

安平县。

慕歌今日陪着大舅舅去了后山,看她种的这些稻谷和土豆。

看到禾田里,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挂在枝头,随着微风摇摆,推起一阵阵波浪,汤国公心里也是激动不已。

这些稻谷,收成一定很好。

他扯一下束稻穗,用手搓谷子,拿出里面的东西,放到嘴边尝了尝。

“很好。”汤国公夸赞着。

汤国公又跟着慕歌去了土豆和地里。

随意挖了一平方的土豆地和地,看到那一串串成熟的土豆和,汤国公忍不住拿起一个,用清水洗了洗,直接啃了起来。

“好甜。”

这个味道好。

才挖这么小块地方,就收获了这么多,这几百亩,得有多少斤啊。

至少得有好几万斤啊。好几万斤,再来当种子,那种出来的,汤国公觉得自己都有些不会算了...

“歌儿,你为大明朝立了大功劳啊。”

汤国公觉得,这个东西,要是禀报给皇上,在大明境内来推广,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百姓们就不用再挨饿了啊。

每次有战事起的时候,或者是听到各地禀报,哪里有旱灾、洪灾,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他心里都是万分的难受。

特别是边关的将士们,谁能想到,直到现在,边关的将士们,有时候还要饿着肚子去打仗。

每次他和尚书大人还有其他的大人,想多给边关将士们弄一些粮食时,让他们能吃饱肚子,才发现,有些事情想的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

“回皇上,臣觉得,四王爷是嫡次子,古往今来,太子之位,自然是有嫡立嫡,无嫡立贤...”

众大臣们提了好些意见。

皇帝都笑眯眯的听了。

“既然你们觉得朕该立太子了,那你们就都写一份奏折来,朕要好好的研究。”

“皇上圣明。”

下朝后,众王爷和好些大臣们心里都激动不已。

虽然不是一下子就能立下太子,可皇上既然动了这个心思,就是极好的啊。

前朝的动静,后宫的嫔妃们很快也知道了。

有皇子的嫔妃们,心里都是激动不已,纷纷想着各种办法,想为皇儿出力。

只有余皇后那里,一点动静都没有。

虽然皇帝没有给她说的太清楚,但余皇后心里,隐隐约约的猜到了一些。

辰儿是大儿子的嫡长子,若是大儿子还在,太孙之位,自然是辰儿的,以后的太子之位、皇帝之位,也会是辰儿的。

可如今,大儿子走了这么多年了,辰儿如今又没恢复身份,想要重回太孙之位,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可在余皇后心里,对大儿子也是极为自责的,这个皇位,若可以,她也希望是辰儿能得。

所以对于此时太子的人选,余皇后什么动作都没做。

连着好几日,皇帝收到了立储的上百封奏折,每一封奏折上,都是写着各位皇子们,是如何如何的好,各种夸赞...

可奏折虽然上了,立太子一事,皇帝却没有再提起。

京城的这些动静,也被一些人给传了出去。

安平县。

慕歌今日陪着大舅舅去了后山,看她种的这些稻谷和土豆。

看到禾田里,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挂在枝头,随着微风摇摆,推起一阵阵波浪,汤国公心里也是激动不已。

这些稻谷,收成一定很好。

他扯一下束稻穗,用手搓谷子,拿出里面的东西,放到嘴边尝了尝。

“很好。”汤国公夸赞着。

汤国公又跟着慕歌去了土豆和地里。

随意挖了一平方的土豆地和地,看到那一串串成熟的土豆和,汤国公忍不住拿起一个,用清水洗了洗,直接啃了起来。

“好甜。”

这个味道好。

才挖这么小块地方,就收获了这么多,这几百亩,得有多少斤啊。

至少得有好几万斤啊。好几万斤,再来当种子,那种出来的,汤国公觉得自己都有些不会算了...

“歌儿,你为大明朝立了大功劳啊。”

汤国公觉得,这个东西,要是禀报给皇上,在大明境内来推广,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百姓们就不用再挨饿了啊。

每次有战事起的时候,或者是听到各地禀报,哪里有旱灾、洪灾,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他心里都是万分的难受。

特别是边关的将士们,谁能想到,直到现在,边关的将士们,有时候还要饿着肚子去打仗。

每次他和尚书大人还有其他的大人,想多给边关将士们弄一些粮食时,让他们能吃饱肚子,才发现,有些事情想的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