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在玉南行省大获成功(1/2)
不得不说,省衙几位大人的行动力真是超凡,不到半个时辰,竟然真的拿了厚厚的地契,气喘吁吁的赶回了省衙。
然后,也不去和徐大人打招呼,直接就将这些地契往苏茵茵手上一塞。
“小七小七,这些都是按照你的要求买下来的田地,也没管是良田还是一般的了。你自己看着挑选……”
最终苏茵茵挑选了九处适合的田地,地契是要了,但坚决要给银子。
她又不缺银子。
就算不是为了防一手,(毕竟拿人的手短么。)就这不富裕的玉南省衙,苏茵茵也不好意思白拿人家的田地啊。
但不管她怎么说,省衙的诸位大人就是坚决不收苏茵茵的银子。
徐大人还贴心的对她说,这个田地就是省衙送给她的,他们这些人都会证明画押,就算今后换了新的省衙班子,那也得认!
诸位大人都认真附和,让苏茵茵放一万个心,不用担心这个。
还说,省衙这么做,绝对不会吃亏。
只要苏茵茵将蔬菜大棚的建造方法带到了玉南行省,让玉南行省的百姓冬日里都吃到各种反季节的菜蔬,省衙就要对她千恩万谢了!
他们觉得只给了苏茵茵那点田地,都拿不出手了。
徐大人还对苏茵茵保证,只要她在玉南行省建好了蔬菜大棚,将来还有回报……
苏茵茵这被说的不好意思了都。
这不好推却了,这是诸位大人的心意啊!
至于回报,她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了,当然挣小钱钱一直是她的爱好,攒银子更是。
只是么,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现在的苏茵茵,是一门心思想要为西北边疆的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接下来的几个月,苏茵茵在楚瑾年的陪伴下有条不紊的忙着。
不但在玉南行省开了十五家苏记卤味坊,八家苏记火锅烧烤坊,还另外新开了三家苏记酒楼分店。
蔬菜大棚也早早的就建好了九处,蔬菜也都种下了。
像是小青菜这样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已经收获一茬了。
喜的徐大人等人隔几日就相约着去附近的蔬菜大棚看那些着着的茁壮成长的温室蔬菜……
而苏茵茵这时候也着手建造菌子大棚了。
玉南行省周边也有大山,也有不少适合养菌子的树种。
四婶那边也给她派了她娘家的两位侄女过来了。
说起来,苏四婶还真是刚的很,她之前说过,她自己摸索出来的种菌子的手艺不传娘家男丁,果然做到了。
但她传了娘家侄女。
在苏家这边,却是没有任何的留手,苏家男女老少,谁感兴趣她都教。
就是苏老太太和柳老太太,苏四婶都教了两位老人家。
苏老太太和柳老太太两位老人家已经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可两位老人家的身子骨养的都好的很,也闲不住。
柳老太太就拉着苏阿娘在后院里种菜种菌子。
苏老太太是在哪个儿子家住,就在哪个儿子家院子里种菜种菌子。
俩老太太过的可充实了。
苏茵茵要建造菌子大棚的事,徐大人这些省衙的大人们也都鼎力相助。
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73章 在玉南行省大获成功(2/2)
支持的比当初建造蔬菜大棚还要积极。
毕竟已经尝到了甜头了,他们自家这日日的都在苏茵茵的蔬菜大棚买蔬菜呢。
苏茵茵给蔬菜定的价格也不贵,莫说是他们这些吃皇粮的了。
就是一般小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
因为苏茵茵还规定了,若是想要蔬菜的百姓没有钱买,可以以物易物。
比如有些老百姓家会拿绿豆红豆花生这些来换。
还有馋菜蔬的拿猎物来换的呢。
牧民们也经常拿牛羊啊,牛羊奶这些来换。
这都是常见的。
西北边疆这边到了秋季气温就骤降,能吃的蔬菜除了抗寒的大白菜,就没啥可吃的了。
自从有了苏家的蔬菜大棚,本地的百姓们可开心了。
特别是那些常年以肉食为生的牧民一族,真是恨不得敲锣打鼓来庆祝秋冬季都能有蔬菜可吃。
徐大人他们也是听苏茵茵介绍,她家四婶能种很多能吃的菌子。
等苏茵茵说出来那些菌子的名称时,徐大人他们表示除了香蕈这种能吃的菌子,他们是一样都没听说过。
又听苏茵茵说哪种菌子鲜美异常,哪种菌子口感极佳,恨不得苏茵茵立刻将那些美味的菌子种出来。
于是,又给苏茵茵塞了好几个方圆百里的大山头……
与此同时呢,苏茵茵的几位堂哥的生意在玉南行省也进展极好。
苏茵茵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在楚瑾年的帮助下,以及玉南行省的配合支持下,将苏家各房的生意都在玉南行省扎下了根。
而她苏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之下,也带动了本地的商贸发展。
光是雇佣百姓来做工的,就不少于七八千人。
虽说这数字不算太大,但这七八千人最少也养活了几千户的家庭啊。
且,苏茵茵在玉南行省生意都是挣钱的,贡献给玉南行省的税收也一个月比一个月多。
喜的玉南省衙一众大人们恨不得将苏茵茵当财神爷给供起来。
玉南行省这半年来的改变也被周边两个临省的有心人看在眼里。
作为邻居,另外两个省衙的官员们少不得要来信给玉南行省省衙的诸位大人询问或者取经。
最后么,就是托人求到苏茵茵的面前了。
徐大人等一众大人们也都极力促成。
楚瑾年和楚大夫人也都认为,有玉南行省这个基本盘,桥头堡在,是时候去隔壁两个行省开拓市场了。
对苏茵茵来说,有了玉南行省这个成功且成熟的样板后,去隔壁两个行省发展也不难。
只要人手充足,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何况她在玉南行省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培养了不少人手了。
一切都很顺利。
哪怕是隔壁两个行省的省衙班子不似玉南行省的纯粹,可有一点是一样的。
他们都期望苏茵茵带着苏家的产业入驻他们行省,给他们所在的行省带来实实在在的税赋好处。
不管他们是想要升官,还是想尽快调离所在的行省,税赋总是他们无法忽视的。
也是因此,苏茵茵在这两个西北行省的进展也还是顺利的。
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