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开始(1/2)
在草坪的最前方,是被围帐围着的舞台,从这里看过去,能看到上方露出的一半的建筑体。
艺术团众人进去一看,惊叹声更大了,眼睛都微微瞪圆,这个室外舞台,比他们以前看过的任何一个室外舞台都要大,四面都立着镂空的钢筋架,钢筋做的骨架上绑着演出是需要的灯光,这么多的灯光照耀下,就算是在晚上,演出的效果也不会差。
抬头往上看,在舞台的最上方,有着‘华国艺术团’几个大字龙飞凤舞的大字。
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到了晚上,这几个字也会亮起来,让人老远都能看到。
地面上并不是铺着地毯或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铺着平整的打了蜡的木地板。
对此,最开心的莫过于舞蹈演员们,平整又光滑的地板,让他们可以放心的踮起脚尖。
在舞台上的后方,还为艺术团的演员们准备了专门搭建了休息室化妆室,该有的都有,让他们和在剧院演出没有区别。
话不多说,众人各就各位开始熟悉舞台加彩排。
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团里把演出的顺序做了一些调整,像是需要晚上的场景、灯光的演出,都把它调到了晚上,而对灯光没有要求的节目,下午或者晚上都是可以演出的,根据节目时长和基调进行调整。
根据这个顺序,大家进行了一次彩排。
一整天,草坪这里都有路过的外国人眺望打量,好奇这里是要举办什么大型的活动,发现立着的牌子后,才知道原来有演出的事。
再一看,原来是来自华国的艺术团,有些人便瘪了瘪嘴,华国?那么落后的一个国家,能懂得什么是艺术吗?
他们的音乐能入耳吗?
他们知道什么是舞蹈?什么是芭蕾?什么是贝多芬和莫扎特吗?
肯定不知道吧!
但这些想法,在听到从舞台方向传出来的音乐声后,变得不复存在。
更有些人在听到音乐声后,想要越过围帐进里面看,不过,都被无情的安全员们拒绝了,并向他们表示,如果想看,可以在明天下午两点过来看正式的演出。
大家这才不情不愿的离开,美妙的音乐勾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在离开时,都在心里想,明天一定要准时过来。
……
1974年五月十日,天气晴朗,微分不燥。
被围着的舞台终于露出了它的真容,站在不近不远的地方看,倒是比站得近近的看,显得更加的壮观。
郭爷已经到了,远远的站着往舞台的方向望去,对着一旁的设计师夸赞道:“不错,倒是比你们以前的作品更加让人满意。”
设计师微微低头,恭敬的道:“张清女士在有些地方给了很好的建议,我都是按照她提的建议去做的。”
郭爷微微挑眉,这个张清,脑子里还真有些东西,是个优秀的小姑娘。
国内那样的环境,倒是埋没了她。
现在才十一点,离演出还有整整三个小时,草坪的椅子上,已经稀稀拉拉的坐了不少人,他们都是收到消息专门赶过来看演出的华人。
他们大多是来自较远的其他城市,提前到了纽约以后,便早早的过来了。
后台,演员们正在上妆。
怕有人随便跑到后台来捣乱,打扰艺术团的演员们,这里都是用围帐围起来的。
“这才几点啊?外面都已经来了不少人了。”有人从外面看过后进来道。
大家听到这话都很开心,“这说明咱们的节目受欢迎啊!大家都期待着呢!”语气中带着一股骄傲劲。
有人听到这样说,妆化到一半便跑出去看。
张清的节目是在下午,她的妆发造型得早点完成,她就算是想去外面看看也得先忍着,扬着脸让化妆师帮着化妆。
值得一提的是,郭爷不仅负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还为他们安排了十位化妆师。
因为中西审美的差别,郭爷找来的十位化妆师也是华人。
化妆师结合了中西审美的特点,为他们化了附和节目效果的妆容。
艺术团是自带了化妆老师的,但因为控制人数的原因,只安排了两位化妆老师跟随。
艺术团的演员们不少,如果就只有两位老师帮着化,肯定化得没有那么的细致,毕竟慢工才能出细活。
在化妆时间上也会拉长。
有了郭爷找来的化妆师,两位化妆老师轻松了很多。
张清的头发被挽了一半在脑后,另一半披散在肩头,身上穿着一件红色小翻领半袖连衣裙,腰间系着一根腰带。
这是她的演出服,在国内的时候便已经由艺术团准备好了。
这样的衣服一共准备了两件,一件红色、一件白色,同样的款式,不同的颜色。
演出服虽然简单,却很能彰显气质,v字的小翻领衬得她脖颈线条优美修长,腰间的腰带把她的纤腰系得不盈一握。
她皮肤本就白,红色的连衣裙更是衬得她肤色白里透红,明媚靓丽。
再加上妆容的加持,让张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有些惊艳,更不要说别人了。
连化妆师都夸赞张清好看,“你要是穿上华丽的演出服肯定更好看,这件衣服还是太素了。”虽说颜色鲜艳,到底是没有其他的点缀。
张清笑了笑:“这样就很好了。”
在国内演出,她都是穿军装,张清倒是觉得,再好看的演出服,也没有军装穿上身来得好看。
化妆师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她也知道国内的穿衣风格都很朴素。
化完妆的张清让位给其他人。
她走到一边抚了抚裙子上的褶皱,一抬头便发现……有几位男同志正看着她,见她看过去,马上转开了目光,然后的脸……红了。
“……”
张清转过身,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赵盼这时走了过来,一双眼睛似笑非笑的瞄了一眼脸红的男同志。
因为她的节目在晚上,所以这会儿她倒是悠闲得很,也不急着化妆,刚才还跑到外面看观众来了多少。
她上下打量了一下张清,嘴里还啧啧了两声:“多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31章 开始(2/2)
了你们家魏团长下手快啊!要不然咱们艺术团的男同志得为你打破头了吧?”
张清白了她一眼,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她又不是祸水,他们舞蹈队漂亮的女同志那么多,用得着为她打破头吗?
张清不接她的话,问道:“外面怎么样?来了多少人了?”
见她问这个,赵盼的眼睛一亮,语气兴奋:“陆陆续续的一直在来人,已经来了快小一千人了吧,我刚才还跑去和观众们聊了一会儿呢,才发现原来有好多人都是从其他城市赶过来的,所以才会来这么早,离得近的,倒是还没有急着过来。”
她咧嘴笑了笑,“他们都是从朋友或是家人那里知道的消息,郭老先生和赖老板他们这宣传做得可真到位!”
张清也笑道:“那是当然了,郭老先生和赖老板他们一直都很用心,咱们也不是第一天才知道。”
赵盼点了点头。
说曹操,曹操到。
就在这时,郭爷带人提着几个大食盒来了后台。
“郭先生好。”
“郭先生你好。”
认识郭爷的化妆师连忙向他问好。
董团长眼睛一亮,笑着上前与他握手,“郭先生,你这么早就来啦。”
郭爷伸出手笑道:“快中午了,我给大家带了午餐和甜点。”
董团长往后面看了看,感激道:“太麻烦你了,还亲自带过来。”
郭爷:“应该的。”
还没有见过郭爷的艺术团其他人这才知道,原来,这就是郭先生。
大家对郭爷非常热情,因为郭先生的提议,才让他们有了在异国他乡演出的机会,也因为他,让他们直接成为了酒店的VIP,享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
郭先生身后的人把食盒放下,陆陆续续的又有其他人提着食盒和移动餐桌进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在后台这个地方,一个小型的自助餐取餐区便摆好了。
大家之前本来还想着随便对付一顿的,瞧瞧现在这丰盛的样子,哪里是随便啊!就和他们在酒店的餐厅里吃的差不多。
艺术团的人就在想,以现在这吃法,回国后,他们还能啃得进窝窝头吗?
“大家赶紧用餐吧,吃好了,下午才能好好的演出。”
“谢谢郭先生。”
大家开始用餐。
赵盼和张清上前。
郭爷这时才看到张清,见到她的装扮后,微微的点了点头,说了和化妆师一样的话:“好看是好看,就是素了点,要不,后面的两场,我来提供服装吧?”
小姑娘就应该穿得华丽点,演出的时候才更能吸引眼球。
张清连忙拒绝:“不用了,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董团长也道:“郭先生就不要再破费了,太过华丽的服装也不太合适。”
郭爷想了想点头,是他想当然了,以国内目前的讲究,太华丽,的确不合适。
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一点半,艺术团演员们已经准备就绪,而外面的观众已经来了差不多五千人。
白色送到椅子已经坐满了人,还有很多没有位置的,或站或席地而坐的等候着演出开始。
离演出开始还有半个小时,陆陆续续的还有不少人过来,怕是得来六七千人吧?
董团长看着这么多的观众心里美得不行。
放眼望去能坐上位置的大多都是华人面孔,这也是因为他们提前到的关系,而掐着时间来的白人就只能站着或是坐地上了。
“哦买噶!怎么有这么多的人?天,我已经提前来了。”草坪上,一位白人女性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头,情不自禁的惊叹道。
“哦,是啊,比我以前去剧院看演出见到的人都多。”
“要不咱们走吧,在这看演出,还不如去喝一杯咖啡。”
“不,亲爱的,你没有听过他们的音乐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
“好吧,我听你的。”
像这样的场景在这在最后的半个小时里还发生了很多,有的人见人太多,走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人来的越多,说明节目越好。
还有人联系了自己在报社的朋友,告诉他们这里有大新闻可以报道。
于是,董团长他们发现,不用他们去求爷爷告奶奶的联系,报社的人自己就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不过,来的都是小报社。
报社的记者还专门跑过来找董团长,希望董团长给他们安排一个中间的机位,没办法,现场的人太多了,而他们又来得太晚,根本就挤不进去。
对此,董团长当然是答应的,之前他们本来就在观众席中间预留了一块地方给他们自己人和重要的客人的,比如郭先生和他的朋友,再安排几个报社的人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后面再来的报社就没办法了,拍不拍得到,他们也管不着。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来到了两点,演出正式开始!
虽然是室外舞台,但舞台上一样有幕布遮挡,两位报幕员一个用华语,一个用英语进行报幕。
张清是第一个上台,第一首便由《我和我的祖国》开场!
她现在已经站在了幕后,在她身后的两侧,是乐队的同志们,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动作。
随着报幕员下场,舞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音乐响起。
“……”
本来还有些微微嘈杂的观众席,随着音乐的响起变得安静下来。
在场的华人在听到这首歌时,情不自禁的红了眼眶,有些人更是在第一句歌词响起时泪流满面。
这首歌,就像是在唱他们自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他们虽然和祖国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心从来没有和自己的祖国有过片刻的分隔,永远对祖国充满无限的依恋。
这首歌,像是把他们带回了那个让他们曾经无数次渴望回到的家园。
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袅袅炊烟升起的村落又是他们一直回不到的地方。
从来没有一刻像此时这样,如此渴望回到家乡。
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