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嫂子的信(1/2)
“……我们团里来了位新老师,是位姓贺的老爷子,作词作曲都非常厉害,之前还在我们老家的村子里待过呢,我以后一定向他好好学习……”看到这里,魏元洲猛的站了起来,看着信上的那几行字,眼睛都不眨一下,不明不白的清清不会写这个,在村子里待过的姓贺的老爷子,会作词作曲,还能有能力调到文工团里当老师,……除了外公还能有谁?
外公离开村子调到了文工团?
这是怎么回事?是发生了什么吗?不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动?
这场“运动”开始这么多年,像这样的调动是少之又少的,只见过越调越差的,很少见过越调越好的,就连他之前想了那么多的办法也只能把外公往离他进一点的乡下地方调,后来又因为他来了这边,没能成行。
文工团……
魏元洲压下心中的思绪接着往下看,“……贺老师写了一首歌,让我为之震撼,更让团里的领导赞叹不已,小抄一段给你欣赏,‘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是不是很感人?”
魏元洲对着手中的信点头,好像要透过薄薄的信纸,让千里之外的张清能够看到。
而清清的意思他也看明白了,外公离开村子进入文工团是因为这首歌!
魏元洲忍不住嘴角上扬,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清清,是清清的帮忙才让外公离开了那个小村子,不然身处小村子的外公就算是歌写得再好,再感人,也不可能让文工团的领导们知道。
没有人会在意一个身份有问题的人写的歌的。
这其中肯定还发生了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清清怕不小心被别人看到信并没有交代清楚,她一向比较注意这些,其实不用这样小心,他的信件没人会去查,也没人敢拆开来看,真要查的时候就是他发生了什么大事的时候,或者是他无法阅读的时候。
魏元洲心中感动,心中放下了一个担子,这几年来,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外公,说实话他没少做过外公出事的梦,经常会梦见他在那个破旧的茅草屋里去世的场景,他面色苍白直挺挺的躺在床上,无人知晓。
现在他所担心的事被清清给解决了,看完手中的信,他长长的舒了口气。
心中感动不已,要不是为了他,她哪里用得着去冒这个险,默默的念着:谢谢你,清清。
看完张清的来信后,魏元洲又打开了家里寄来的信,一看字体发现竟然是他爸写的?
这可真是难得,这几年他爸很少写信给他,从家里寄来的信,几乎都是王芳写给他的,信里的内容也差不多,他们就算有联络一般都是公事,公事上的问题也不用单独写信,直接是电话或是电报。
“……你一直担心的事已经解决,干好自己的事,牢记自己的职责……不畏艰险、不辱使命!”
魏大海的信很简单,字数不多,半页纸,上面还大多都写了,对他的鞭策。
魏元洲从信里的内容中了解到,原来外公的事,他爸爸也出手帮忙了,他一直担心的事,不就是他外公的事吗?
这就难怪外公会进入文工团了,他刚才一直就觉得外公进入文工团未免也太容易了些……
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魏元洲把信叠好放桌上:“进来。”
易元拿着药水、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93章 嫂子的信(2/2)
布和棉签推门走了进来。
“团长,我把药给领来了,医务长刚开始还不给我呢,非得让我叫你去医务室,他给你包扎。”易元把药水和纱布放在桌上,拆开包装袋,打开药水的瓶盖。
魏元洲看了看自己手臂和腿上的擦伤,“一点小伤而已,本来也用不着搽药,就你多事。”
易元看了看魏元洲身上的伤,好几个地方都是乌青的,脸上都有擦伤,他刚才回来时还去洗了个澡,有的地方都泌出了血珠。
本来任务都完成了,在回来的路上,要不是为了拉住他,团长也不会从山坡上滚下来,幸好受伤不重,要不然他非得自责死不可,艹皿艹 ,不知道是谁他妈的放了空枪,可千万别他给逮到了,不然非得揍死他龟儿子!
“又不是没条件,没条件的时候这是小伤,有的条件的时候,小伤也得注意。”在战场上只要没缺胳膊少腿,伤得再严重都忍着,继续自己的任务,自己的使命。现在不是不在战场上吗?能对自己好点的时候干嘛还要忍着。
易元看了看桌上放着的信,“是嫂子的来信吧?你瞧瞧你脸上的伤,别不注意,要是一不小心留了疤,小心嫂子以后嫌弃你不好看……”把你给甩了,这句话他可不敢说出来,承受不住这个代价,只敢在心里默默的吐槽一番。
魏元洲白了他一眼,“你嫂子可不是那样的人。”嘴里说着不是那样的人,却又忍不住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心里有点打鼓,清清好像是个爱颜色的……吧?
想一想,好像是比较满意自己长得好看来着……
“愣着干吗?先帮我把脸上的伤搽一搽,赶紧的。”魏元洲扬着脸面向易元。
易元,“……”刚才还说小伤呢,现在倒是把受伤最轻的脸让他先搽药,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男为悦己者容?
魏元洲:营房里好像还差个镜子……
………………
知道张清要去京市,张千作为一个去了一次的“熟人”,“自告奋勇”的拉着她在沙发上坐着,向她诉说关于京市的一切,生怕他姐没有他的告知给走丢了。
“……你一个人可别随便乱跑,京市可大了,人也多,车也比咱们这儿多多了,那边和咱们这还不一样,很多的胡同,一个胡同连着一个胡同的,像个迷宫一样,一不小心会迷路的。”
程淑棋咬掉钉扣子的线头,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笑道:“是你自己迷路过吧?”
张千狡辩道:“我才没有呢,我一直跟外公待在一起咋会迷路,外公可是去了京市好多次的,对那边熟悉得很,去哪儿他都知道,我的方向感也很强的,走了一遍的路我都记得。”
别看他嘴上说得好,其实,他还真迷路过,这一下就被他妈妈给看出来了,外公去开会的时候,他在宾馆里待着无聊,就出门走了走,也没走多远,就在宾馆的附近,他都记着路的,尿急的时候进了个胡同里面找厕所,上完出来,就走错了方向,害得他在胡同里转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原来进去的路。
找不到原来进去的路,他就不知道回宾馆的路,哪儿还回得去。
鼻子下面就是嘴,问一问肯定能走出去的,可他一问路吧,人家就拉着他问,他是干嘛的?打哪儿来的?多大了?家里有什么人?为什么来这儿?问了好多的问题,比查户口都问得清楚。
不回答都不行,不回答人家还以为他有啥问题呢!看他的眼神都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