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婷姐停一停51(1/2)
何花整个人比两年前年轻很多,有活力很多,眉宇间的哀怨愁绪都不见了,如今一身轻松。
她也不过是个不到四十的弱女子。
厂区交接班,门口人来人往。
有人说说笑笑,有人一身疲惫,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几十岁都有,周婷站在其中,丝毫不显眼。
手里的冰水丝丝冒着冷气,提醒周婷,给她带去几分清醒。
周婷愣怔良久,才会心一笑。
要是何花开启新生活,那真是再好不过。
周婷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
她也要告别过去,开启新生活了。
周婷漫无目的,距离开学还有两个多星期,她身上的钱已经可以自由支配,索性继续前世没有来得及的旅行。
去了一趟西南,又去了一趟避暑圣地,学校可以提前一周报道。
周婷踩着点,到首都B大。
用了五分钟左右报到,交了学杂费,就有学姐带她领了配备的物资,校卡水卡和宿舍钥匙。
今年校改,军训要等到大二开学前夕进行。
周婷满怀期待的到了宿舍楼,找到自己宿舍和床位,一打开门就有点傻眼。
不愧是有历史底蕴的名校,不坠百年校史的名声,这——
狭窄的房子,刷绿漆的床架子,陈旧的柜子,要不是B大这块招牌在,谁能相信这是首都名校的校舍!
周婷认命的放好行李,开学前夕,大学最不缺的就是做点小买卖贴补生活的。
周婷跑到流动小摊上,买好生活用品,热水瓶洗脸盆晾衣架之类。
把宿舍整理好,去打了热水,收拾出一个书包,这才出去熟悉校园。
走进食堂,周婷意外的发现,B大生活成本真低。
这个年纪的外地人要想在首都这座城市活的从容,成为首都高校的学生,是非常好的方式。
南门外出去就是全国最繁华的高科技产业村,周婷去配了一台电脑。
带她报名的学姐听说她要配一台电脑,特地给她介绍的校友学长。
最后再到图书馆,途径自习室,坐的满满当当,不少都是二十四小时开放自习室。
图书馆里没几个空位,偏偏鸦雀无声。
偶有翻书声,敲击键盘声,笔划过纸上的沙沙声。
书夹一排一排,从上到下,左图右史,汗牛充栋,徜徉其中,不自觉的就升起敬意,放缓动作,保持安静。
为了方便找书,走几步就有搜索引擎。
周婷明白为什么被国人推崇,有国家资金扶持,优秀校友捐款的国内顶级学府,宿舍却普普通通!
对比食堂比苏北小县城还便宜的物价,灯火通明的自习室,书海浩瀚的图书馆,这里才是值得投资,能留住人心的地方。
宿舍太过安逸,大家就不想出来了。
留在宿舍学习,哪里有这里这么好的氛围?
人幼年学习靠纪律,长大靠自律,优秀的环境助人进步,起码在这种环境里,想不自律都难。
只要走出宿舍,迈向图书馆和自习室,自主学习一点也不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79章 婷姐停一停51(2/2)
如果大学毕业后就要迈入职场,这将是系统学习的最后一站。
这里有博学多闻的老师教授,甚至科学院院士,国际有名的科学家。
有国家资金扶持,有优异的学习环境,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至于什么创业,兼职,挣钱!
不着急,大学毕业后,还有几十年的时间用来挣钱。
况且,自己掏了学费,还有国家在教育上的财政补贴,才能坐在这里。
平均到一个普通的B大学生身上,一年的投入起码三万,理科生和高学历做课题研究的,那就上不封顶了。
花了这么多钱坐在这里,浪费光阴去挣那万八千,实在得不偿失。
周婷想起自己前世的糊涂,今生一定要好好学习。
在大家陆续来报道的日子里,周婷已经成了图书馆自习室的常客。
新生们还沉浸在考上高等学府的喜悦中,被缤纷的社团招新活动,课余生活晃花了眼。
周婷已经开启了规律的学习生活。
她觉得高三时候的生物钟就不错,轻易不想改变,青春年少,不需要安逸。
早上五点起床,在自习室或者读书角晨读到快八点,吃过早饭不是去图书馆就是去自习室,晚上六点吃过晚饭还会去校内健身房锻炼,洗个澡,八点继续在自习室学到十一点。
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十四小时以上,不管是本专业经济学院的入门书籍,还是英语和数学,都不忘做读书笔记。
读书不做总结笔记,不时常回顾,就是囫囵吞枣,读完就忘,白费功夫。
要想学好一门从没学过的专业,仅仅大学四年时间,其实是非常紧迫的。
高考之前的十几年所学,不过是打基础,和锻炼学习能力,筛选适合更深入学习一门专业的优良学生。
这样的筛选,在大学里,无处不在。
刚开学没几天,就迎来一次英语考试。
一百分的卷子,周婷得了99分。
这样周婷就可以直接跳过英语1-4基础课。
这么常见的考试,全班学生就分三个等级上不同的英语课。
同班同学课表都不一样,所有人都感觉到紧迫。
大多数都是通过小学,初中,高中,层层选拔出的学霸来的,首都缤纷繁复的景色立刻失去吸引力,大家都正视学习。
其中最刻苦的非周婷莫属。
她从高二开始,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花了比别人高十倍不止的精力。
从刚重生,专注力压根无法集中在课本,到集中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其中的烦躁苦闷,难以想象。
现在终于可以长久专注课本,一旦松懈,从头再打磨意志力的艰辛,周婷一点也不想再尝试。
书读百遍,都会有不同收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理解其中多层意思,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周婷经常去固定的自习室,不少人都混了个面熟。
有一回,周婷艰难的啃一本大部头,一天没啃明白三章,笔记却做了七八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