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快穿:阿蜃 > 第1115章 小芳-考上高中

第1115章 小芳-考上高中

不过这时候梅师傅还年轻,得叫梅大姐,收徒弟门槛也没有那么高,给了崔锦芳钻空子的好机会。

梅大姐人看着慈眉善目的,也好说话,只是抄起裁剪工具,就变的一丝不苟。

她仔细看了锦梅在家自己摸索做的衣裳,又问了锦梅不少细节,还让锦梅尝试用缝纫机。

经过大半个小时的考核,才拍板留下她。

学徒工没有工资不说,还要帮师父干活打杂,这些崔锦芳都早有心理准备,锦梅只要能学裁缝,叫她干啥都愿意。

弟弟妹妹都如愿了,锦芳放心的回家,顺便从邮局取了包裹。

高亚楠又给她和锦民寄来不少好书,不仅有红楼梦,还有未来被定为四大名著的另外三本书,又有几本史书。

锦民理科没得说,文科也不能落下。

未来高考会越来越正规,考题也会慢慢增加难度,等到以后锦民就会明白,红楼梦这道题,简直是毛毛雨,送分题。

经过工科书籍的沉溺,这段时间在文科考试上遇到拦路虎带来的郁闷已经消散了不少。

崔锦民捧着四大名著,虽然不喜欢红楼梦,可还是当成吃药一样生吞硬读。

崔锦芳也不管他,这孩子天天埋头工科机械书籍里头,都快魔怔了,偶尔出来帮干活,眼神也是虚的,不知道在琢磨啥。

看看课外书,换换脑子也好。

不出崔锦芳所料,锦民的成绩在所有考生里头数一数二,被县城高中录取,不在话下。

这还是窑村大队近几年来第一个高中生,早年五六十年代大家还愿意勒紧裤腰带,给孩子读书。

之后读了书也只能回家种地,最多疼爱孩子的人家不想孩子太早回来务农,给读到初中。

如今可以高考,而且不是只考一次,这个月又考了第二次,众人仿佛看到希望一般,又有了奔头,一边努力读书,一边又患得患失,怕高考再次停摆。

崔锦民拿到高中录取单,心里也是高兴又忐忑。

“大姐,你说等到我高中毕业,还能高考吗?”

崔锦芳是经历过一世的,很多事情,想当然的觉得会越来越好,对未来并不担忧更不彷徨。

可是现在的人不知道啊,锦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县城现在几股势力正斗的鸡飞狗跳。

不少人消息闭塞,看不到出路,都惶惶不安。

她伸手拍拍锦民。

“弟弟,你知道高考前身是什么不?”

崔锦民摇头。

崔锦芳指指他桌子上的史书。

“以前穷苦出身想出人头地,难于登天,书本笔墨比跟金子一样价钱,后来从605年隋炀帝当皇帝,开始科举取士,只要考试成绩好,不论出身就能报效国家,出人头地,一直到1905年,晚清时期袁大头请朝廷废了科举,穷苦百姓又报国无门。

这一千三百年,科举乱了,国家就出现颓势,虽然不一定是必然因果关系,但是没有人才,或者人才断层,国家就会越走越吃力。

国家要持续的好,人才必然不能断层,尤其不能断了普通百姓的上升之路,你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学到手里的本事是谁都拿不走的,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一把抓住。”

崔锦民年纪小,意志力还不够坚定,主观意识容易收到外在因素影响,这样的强心剂需要隔三差五来一针。

小民听了大姐有理有据的话,果然踏实许多,不再烦躁,老老实实啃书。

他们这个时代的学子,不是什么天纵奇才,学习机会都很难得,根本没有什么偏科的念头,不管喜不喜欢,都认认真真的学习。

崔守义也觉得读书才能有出路,一直鼓励各家送孩子去读书,如今听说锦民考上高中,心里欢喜的很,翻出在部队的老二崔保国寄回来的工业票,让自家婆娘拿给崔锦芳。

队长媳妇原本就是在妇联工作的,只是一家子不能在村里同时任职,崔守义上去,她就卸职下来了。

虽然已经离职,但是关心妇女儿童的心思就没歇过,当年还是她带人劝说崔锦芳带着弟弟妹妹去读小学,不当文盲,不给国家扫盲工作增加负担的。

如今小民能上高中,队长媳妇欢喜的很。

晚上崔锦芳从外头捡不少草屑谷壳之类,在院子外头点燃了沤烟雾,这样熏走蚊虫,夜里两头猪也能睡得好些。

邻居嫂子丁建春抱着孩子在门口看着崔锦芳,说一些酸不拉几的话。

话里话外不过是说崔锦芳蠢,自己吃苦,把妹妹送去学裁缝,把弟弟送上高中,自个儿啥也没有,将来弟弟妹妹出息了,崔锦芳也耽搁了,只能嫁给老鳏夫老光棍之类。

崔锦芳理都没理。

丁建春怀里的是她大闺女,生的时候难产,耽搁了一会儿功夫,孩子闷坏了脑子,现在两三岁,看着有点不灵光。

要崔锦芳说,这指不定是遗传的,丁建春自个儿看着就不太灵光,原本姣好的五官,每次咧嘴笑就无处不透露着憨痴。

丁建春时常以哄孩子为借口,不干活也不下地,抱着傻闺女在村里跟人拉家常,嚼舌根。

她婆婆刘婶子顾忌家里五个儿子,这才是头一个儿媳妇儿,孙女又是孙辈头一个,很少说她,这就让她养成猖狂没顾忌的性子。

等到之后四个小叔子成家,陆续生了孩子,她吃苦的时候还在后头。

崔锦芳不搭理丁建春,有人看不过去。

队长媳妇儿走过来就喷丁建春。

“小猛媳妇儿,地里活儿整明白了?猪都喂了?你瞅瞅小芳一个姑娘家,把家里收拾的明明白白,你再听听你家,猪在圈里饿的喊人,老远就闻着你家圈里粪味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家住粪堆里呢!”

丁建春不敢呛声队长婆娘,抱着孩子露出跟孩子一样的傻笑。

“嘿嘿,婶儿,晚饭吃了啊?”

队长媳妇没理睬她,扬声冲着崔锦芳邻居家院子叫道:

“小猛他娘,管管你家这儿媳妇儿!”

“哎!大嫂子,来了!”

不过这时候梅师傅还年轻,得叫梅大姐,收徒弟门槛也没有那么高,给了崔锦芳钻空子的好机会。

梅大姐人看着慈眉善目的,也好说话,只是抄起裁剪工具,就变的一丝不苟。

她仔细看了锦梅在家自己摸索做的衣裳,又问了锦梅不少细节,还让锦梅尝试用缝纫机。

经过大半个小时的考核,才拍板留下她。

学徒工没有工资不说,还要帮师父干活打杂,这些崔锦芳都早有心理准备,锦梅只要能学裁缝,叫她干啥都愿意。

弟弟妹妹都如愿了,锦芳放心的回家,顺便从邮局取了包裹。

高亚楠又给她和锦民寄来不少好书,不仅有红楼梦,还有未来被定为四大名著的另外三本书,又有几本史书。

锦民理科没得说,文科也不能落下。

未来高考会越来越正规,考题也会慢慢增加难度,等到以后锦民就会明白,红楼梦这道题,简直是毛毛雨,送分题。

经过工科书籍的沉溺,这段时间在文科考试上遇到拦路虎带来的郁闷已经消散了不少。

崔锦民捧着四大名著,虽然不喜欢红楼梦,可还是当成吃药一样生吞硬读。

崔锦芳也不管他,这孩子天天埋头工科机械书籍里头,都快魔怔了,偶尔出来帮干活,眼神也是虚的,不知道在琢磨啥。

看看课外书,换换脑子也好。

不出崔锦芳所料,锦民的成绩在所有考生里头数一数二,被县城高中录取,不在话下。

这还是窑村大队近几年来第一个高中生,早年五六十年代大家还愿意勒紧裤腰带,给孩子读书。

之后读了书也只能回家种地,最多疼爱孩子的人家不想孩子太早回来务农,给读到初中。

如今可以高考,而且不是只考一次,这个月又考了第二次,众人仿佛看到希望一般,又有了奔头,一边努力读书,一边又患得患失,怕高考再次停摆。

崔锦民拿到高中录取单,心里也是高兴又忐忑。

“大姐,你说等到我高中毕业,还能高考吗?”

崔锦芳是经历过一世的,很多事情,想当然的觉得会越来越好,对未来并不担忧更不彷徨。

可是现在的人不知道啊,锦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县城现在几股势力正斗的鸡飞狗跳。

不少人消息闭塞,看不到出路,都惶惶不安。

她伸手拍拍锦民。

“弟弟,你知道高考前身是什么不?”

崔锦民摇头。

崔锦芳指指他桌子上的史书。

“以前穷苦出身想出人头地,难于登天,书本笔墨比跟金子一样价钱,后来从605年隋炀帝当皇帝,开始科举取士,只要考试成绩好,不论出身就能报效国家,出人头地,一直到1905年,晚清时期袁大头请朝廷废了科举,穷苦百姓又报国无门。

这一千三百年,科举乱了,国家就出现颓势,虽然不一定是必然因果关系,但是没有人才,或者人才断层,国家就会越走越吃力。

国家要持续的好,人才必然不能断层,尤其不能断了普通百姓的上升之路,你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学到手里的本事是谁都拿不走的,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一把抓住。”

崔锦民年纪小,意志力还不够坚定,主观意识容易收到外在因素影响,这样的强心剂需要隔三差五来一针。

小民听了大姐有理有据的话,果然踏实许多,不再烦躁,老老实实啃书。

他们这个时代的学子,不是什么天纵奇才,学习机会都很难得,根本没有什么偏科的念头,不管喜不喜欢,都认认真真的学习。

崔守义也觉得读书才能有出路,一直鼓励各家送孩子去读书,如今听说锦民考上高中,心里欢喜的很,翻出在部队的老二崔保国寄回来的工业票,让自家婆娘拿给崔锦芳。

队长媳妇原本就是在妇联工作的,只是一家子不能在村里同时任职,崔守义上去,她就卸职下来了。

虽然已经离职,但是关心妇女儿童的心思就没歇过,当年还是她带人劝说崔锦芳带着弟弟妹妹去读小学,不当文盲,不给国家扫盲工作增加负担的。

如今小民能上高中,队长媳妇欢喜的很。

晚上崔锦芳从外头捡不少草屑谷壳之类,在院子外头点燃了沤烟雾,这样熏走蚊虫,夜里两头猪也能睡得好些。

邻居嫂子丁建春抱着孩子在门口看着崔锦芳,说一些酸不拉几的话。

话里话外不过是说崔锦芳蠢,自己吃苦,把妹妹送去学裁缝,把弟弟送上高中,自个儿啥也没有,将来弟弟妹妹出息了,崔锦芳也耽搁了,只能嫁给老鳏夫老光棍之类。

崔锦芳理都没理。

丁建春怀里的是她大闺女,生的时候难产,耽搁了一会儿功夫,孩子闷坏了脑子,现在两三岁,看着有点不灵光。

要崔锦芳说,这指不定是遗传的,丁建春自个儿看着就不太灵光,原本姣好的五官,每次咧嘴笑就无处不透露着憨痴。

丁建春时常以哄孩子为借口,不干活也不下地,抱着傻闺女在村里跟人拉家常,嚼舌根。

她婆婆刘婶子顾忌家里五个儿子,这才是头一个儿媳妇儿,孙女又是孙辈头一个,很少说她,这就让她养成猖狂没顾忌的性子。

等到之后四个小叔子成家,陆续生了孩子,她吃苦的时候还在后头。

崔锦芳不搭理丁建春,有人看不过去。

队长媳妇儿走过来就喷丁建春。

“小猛媳妇儿,地里活儿整明白了?猪都喂了?你瞅瞅小芳一个姑娘家,把家里收拾的明明白白,你再听听你家,猪在圈里饿的喊人,老远就闻着你家圈里粪味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家住粪堆里呢!”

丁建春不敢呛声队长婆娘,抱着孩子露出跟孩子一样的傻笑。

“嘿嘿,婶儿,晚饭吃了啊?”

队长媳妇没理睬她,扬声冲着崔锦芳邻居家院子叫道:

“小猛他娘,管管你家这儿媳妇儿!”

“哎!大嫂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