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小芳-交友(1/2)
如今大姐这幅柔弱伤心的样子,更是他长这么大都没见过的。
在他心里,大姐向来顶天立地,坚强坚韧,什么困难到她那里都不算事儿。
这会儿见着姐姐的眼泪,他的心瞬间揪着,疼惜起大姐来。
“大姐你别伤心,那人是个不顶事儿的,你看我的,小时候是你养大的我,等我长大,我给你攒多多的嫁妆,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
都是千年的老妖精,哪里看不出男方玩的什么聊斋!
那负心汉白眼狼,分明是欺负人小村姑没个亲娘奶奶指点,单纯好骗而已。
一个文人打扮的大姐激愤而起。
“小妹妹你别哭,我也是春城的,我是春城报社记者,认识的人可多了,你那未婚夫叫什么,家在哪儿你知道吧?等到站你跟我走,我找人帮你打听。”
另一个中年男人也热心起来。
“我也到春城去,不过我是去出差,虽然我在那边没什么人脉,但是我们兄弟单位是纺织厂的,人多力量大,我回去叫他们也帮着留意。”
二刀毛老婆婆在意的点又格外不同。
“对,姑娘啊,只要人还活着,咱们一车厢的人,总会找到他的,只一点,找到之后你准备怎么办?”
众人也跟着等崔锦芳解惑。
要是崔锦芳不想跟那人好了,倒也罢了,就怕他们在这义愤填膺,这小丫头被人两句甜言蜜语哄着,又晕头转向,找不到北,反倒让他们里外不是人。
崔锦芳揉揉眼睛,先给人道谢。
“谢谢各位大哥大姐,叔伯婶婶们的热心,这回不仅是我家这点事儿,主要还有那人在我们大队拉的饥荒,再不还上,我们全家敲骨吸髓也还不起。
我算是明白了,如果他还活的好好地,却能这么久不回来,定然是在城里落脚了,那我们就不是一路人了,只要他把欠下的钱粮窟窿填补上,不要让我们家被全大队社员戳脊梁骨,我就把这门亲事给退了,以后路归路桥归桥。”
众人闻言彻底松了口气。
这下不用那几个人贩子出手,崔锦芳主动把自己的底细按照自己的打算,抖落个干净。
倒是向家的地址没有明说。
“大姐您是春城的记者?那您知道江华公社窑村大队的小芳不?”
崔锦芳最近又陆续投了几次稿子,都是描绘农村热闹的劳动生活,还有陷入爱情里的女孩儿,盼着未婚夫的鸿雁早日寄来书信的。
那记者大姐不止知道,还印象深刻。
就是因为总编上次在全员大会上,传递了开放的新思想,重点列举了农村青年女诗人小芳姑娘。
小芳的诗歌不仅得到许多人认可,还在文人圈子里,也可以说是男人圈子里,引发热烈讨论。
每次小芳姑娘发表诗歌之后的一两周,总会多收到几封赞扬小芳的文章或者信件。
“我知道啊,小芳姑娘可有名了,不止在咱们报社,就是在京都青年报上都有著作刊登,还是醒目位置,是我们全体员工学习的对象。”
崔锦芳有几分羞怯的抿唇,从身上的军绿色斜挎包里随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096章 小芳-交友(2/2)
摸出一封稿子录用的信件。
“大姐过奖,不才小女子就是那个小芳。”
这下整个车厢都沸腾了,还有人拿到了女记者夹在笔记本里的剪报,这会儿正在争着传阅。
女记者惊喜的差点跳起来。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没想到大家都想开发出的青年文学家,农民诗人,眼前就有个现成的。
重点是她似乎拿到了女诗人隐私的第一手资料。
这要是后续跟踪报道......
她都能看见主编,总编,报社其他同事,是如何恭维夸赞或羡慕或嫉妒的场景了。
这会儿她都不知道该期待小芳姑娘被辜负,还是大团圆了。
虽然很多上年纪的人不识字,不妨碍他们不明觉厉。
这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居然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报纸是啥?
那都是给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看的。
他们这些年接触报纸的机会,最多的就是大队宣传大领导思想和语录的时候。
这时众人八卦的眼神明显变了味道,掺杂了更多的敬重。
女记者已经起身走到小芳跟前,拉着她的手。
“原来你就是小芳同志。
小芳同志不要担心,春城是我的大本营,到那以后,你就甭操心人生地不熟的事儿了,吃的住的我全包了,找人我在行。”
其他几个去春城的人也跟着附和,要结伴而行。
那几个人贩子面面相觑,从没见过这种状况。
崔锦芳在这些人的开解下,渐渐放下伤痛,好好说了会儿话。
等到互相了解透彻,又慢慢从小情小爱,谈到大有所为的农村生活,再到祖国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南到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北到最北的漠河,无论说到哪里,崔锦芳都能搭上话,说说当地的农产品,土壤,百姓喜好,适合种植的粮食和蔬菜,虽然普通,却一点也不显庸俗。而且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废话,积攒了两代知识分子总结的经验,能不独到吗?
那个女记者叫高亚楠的,直接拿出笔记本,边说话边记录心得和迸发出来的更多灵感。
原本看不上她学历低的人也渐渐觉得这个姑娘仿佛一本丰厚的书一般。
随后几人谈起诗歌文学,崔锦芳也不怵,这会儿的诗歌听着还是让人起鸡皮疙瘩,有点想翻翻肠子里的隔夜饭,可大环境在这,麻木了近百年的国民,急需这样的鸡血来振奋精神,激发劳动创造力。
不然怎么会用几十年干出美帝几百年的成果?
都是几代人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结果。
精神粮食直白激烈一些,也是应该。
等到夜晚,不少人已经在打起瞌睡,崔锦芳也安静下来,饶有兴味的打量几眼那四个蔫儿不拉几的人贩子。
少数几个热血青年还在谈时政热点,谈人生理想,谈建设祖国。
崔锦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比他大一点的热血青年,被他们的言语激发的热血沸腾,毫无睡意,也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